——湘教版必修二 4·2——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China's Reg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新课程要求
学习目标
以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为例,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其地理背景。
1
综合思维:能够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分析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地理背景。
区域认知:能够说出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的地理位置、范围,并认识其基本概况。
地理实践力:能够通过查阅或搜集相关资料,全面认识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基本概况,进而认识我国的宏观发展格局。
人地协调观:能够从人地关系、区域联系的角度,分析某项重大发展战略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
2
“一带一路”建设宣传片(中文版)"One belt, one road" construction publicity film (Chinese version)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发展
巴西历史上南富北穷,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早在1822年,就有人倡议把首都从南部滨海的繁华城市里约热内卢迁往内地。1960年4月,巴西首都正式迁往巴西利亚。迁都后,巴西以首都为基地,探索出一条在稀树草原上科技兴农的新路子,不仅改变了南北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也促进了全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巴西利亚也发展成为一个拥有200余万居民的世界名城。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发展
2005年11月4日,缅甸军政府外交部副部长毫无征兆的对外宣布:缅甸政府决定即日起将首都从仰光迁移到彬马那。同时,许多公务员得到通知,准备第二天去彬马那工作。次年,彬马那改名为内比都,成为了缅甸的法定首都。
“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就是指重庆利用新亚欧大陆桥,从重庆出发,经西安、兰州……到达边境口岸阿拉山口,进入哈萨克斯坦……至德国杜伊斯堡……共同协调建立的铁路运输通道。
通过“渝新欧”铁路线运输,沿线通关监管互认,信息共享,运输全程只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发行。
“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给重庆乃至我国西南地区带来怎样的影响?
重庆开通“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的地理背景有哪些?
“渝新欧”
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
1. 在图中找出“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经过的国家及主要城市。
途经重庆、西安、兰州、乌鲁木齐、阿拉山口等国内段和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俄罗斯(莫斯科)、白俄罗斯(明斯克)、波兰(华沙)等国际段,最后成功到达目的地:德国(杜伊斯堡),全程经过了6个国家。
2.“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给重庆乃至我国西南地区带来怎样的影响?
促进重庆经济总量的增长;促进西南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西南地区贸易的发展;为西南地区提供了新的进出口通道;缩短了重庆乃至中国内陆货物出口欧洲的时间;增强了重庆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
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地区,以丘陵、山地为主,有“山城”之称。重庆是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就是指重庆利用新亚欧大陆桥这条国际铁路通道,从重庆出发,经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向西过北疆铁路,到达边境口岸阿拉山口,进入哈萨克斯坦,再经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至德国杜伊斯堡,由沿途六个国家铁路、海关部门共同协调建立的铁路运输通道。重庆出发的货物,通过“渝新欧”铁路线运输,沿途通关监管互认,信息共享,运输全程只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
3. 议一议,重庆开通“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的地理背景有哪些?
我国对外贸易需求增多;产品特征对运输时效性要求高,运输瓶颈出现;其他国家企业对西南地区的关注;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需求。
CONTENTS
0 1
我国宏观发展格局
0 2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0 3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
我国宏观发展格局
01
(1)人口数量多
1.我国的基本国情
(2)区域差异大
(3)发展不平衡
我国的基本国情与区域发展战略
人口数量大
1
区域差异大
2
发展不平衡
3
1
2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经历了从均衡发展到非均衡发展,再到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演变。
战略性、长期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尊重自然规律,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因地制宜,
扬长避短,生态环境优先,谋求共同富裕。
对总体有关键性或方向性的指导意义
概 述
对一定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的整体谋划。
区域发展战略:
特点:
指定原则:
西部
大开发
中部崛起
振兴东北
老工业基地
长江经济带
发展战略
京津冀
协同发展
奥港澳
大湾区发展
我国宏观发展格局
1.基本国情:
人口数量多、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
2.区域发展战略演变:
改革开放之前
均衡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之后
非均衡发展战略
新时期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促进东部沿海地区快速发展
四大地区协调发展战略
提出改革
开放政策
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确定14个沿海开放城市
上海浦东
开发
西部大开发
澳门回归
振兴东北老
工业基地
“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雄安新区
粤港澳大湾区
海南自由
贸易港
上海自由
贸易区
建立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沿海经济开放区
建立海南省和海南经济特区
边境城市
长江沿岸
城市和内陆省会
开放开发
建立重庆
直辖市
香港回归
中国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中部
崛起
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战略示意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
年份
1999
2003
2004
2013
2017
1980
1997
1990
1984
1992
2001
东北地区
黑龙江、吉林、辽宁
东部地区
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香港、澳门、台湾
中部地区
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
西部地区
陕西、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西藏、青海
我国四大地区
国家根据全国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旨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范围(省级)
东北地区
3个
东部地区
13个
中部地区
6个
西部地区
12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定义,国家中心城市是指居于国家战略要津、肩负国家使命、引领区域发展、参与国际竞争、代表国家形象的现代化大都市。国家中心城市是我国城镇体系规划设置的最高层级。自2010年公布首批入选城市之后,经过三次扩容,目前共有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9座城市入选。读我国9个国家中心城市空间分布示意图,完成1题。
课时作业P165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1.图示国家中心城市的数量( )
A.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多 B.地势第三阶梯少于第二阶梯
C.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多 D.西部地区比中部地区少
阅读下列材料,加强四大地区的综合认知,完成相关任务。
我国四大地区发展差异显著。东部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和教育科技水平较高,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迅速崛起,现已形成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经济高地。中部地区改进基础设施,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工业和城市建设成绩斐然,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成为新兴的增长极。西部地区地域广阔,资源丰富,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强调生态环境保护,这些年各方面的建设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东北地区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发展新兴产业,淘汰落后产能,在转方式、调结构、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国四大地区发展基本情况(2017 年)
指标
全国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
占全国总量的比例 /%
土地面积 / 万千米2
约 960
9.5
10.7
71.6
8.2
人口 / 万
139008
38.4
26.6
27.2
7.8
国内(地区)生产总值 / 亿元
827122
52.9
20.8
19.9
6.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亿元
366262
51.5
21.3
18.7
8.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36 396
42 990
31 294
30 987
30 960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13 432
16 822
12 806
10 829
13 116
注:表内数据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课堂活动
(1)对照我国地形图和气候图,说出四大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地区
东北地区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范围
黑、吉、辽
3个
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琼、港、澳、台13个。
晋、豫、皖、湘、鄂、赣6个。
内蒙古、陕、甘、宁、青、新、藏、云、贵、川、渝、桂12个。
地形
山环水绕
平原辽阔
北部平原为主,包括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南部低山丘陵为主。
北部高原、平原为主,南部多山地丘陵。
地形类型多样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少雨
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冬季降水少,南北温差大。
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冬季降水少,南北温差大。
主要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西藏高原山地气候。
中国地形分布
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
对照我国地形图和气候图,说出四大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
东北地区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地形
山环水绕
平原辽阔
北部以平原为主;
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
北部以高原、平原为主,南部多山地丘陵
地形复杂多样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气候类型多样
(2)对照我国人口分布图和交通分布图,说出四大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差异。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地区
东北地区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农业
重要的
农林生产基地
北部重要旱作农业区;南部季风水田农业,南方低山丘陵区林产品丰富。
北部为旱作农业,南部为季风水田农业。
北部畜牧业、绿洲农业和灌溉农业;南部季风水田农业;青藏高原地区发展高寒畜牧业和河谷农业。
工业
重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基本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煤炭、化学等重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
拥有我国综合性工业基地京津唐和沪宁杭,工业体系完善,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达。
能源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工业。
能源工业、重工业、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
交通
铁路运输为主,交通线路密度大。
交通运输方式多样,海陆运输兼备,形成立体交通运输网。
交通运输方式多样,形成立体交通运输网。
陆路交通运输为主,线路密度小。
发展水平——交通
铁路运输为主,交通线路密度大
交通运输方式多样,海陆运输兼备,形成立体交通运输网。
交通运输方式多样,形成立体交通运输网。
陆路交通运输为主,线路密度小。
东北地区: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
重要农林生产基地
东部地区:
北部——旱作农业区;
南部——季风水田农业,南方低山丘陵区林产品丰富。
中部地区:
同东部地区
西部地区:
农业类型多样:
干旱地区的畜牧业、绿洲农业和灌溉农业;季风区的季风水田农业;高原地区高寒畜牧业和河谷农业
经济基础——农业
中西部地区能源、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
东北地区能源丰富;
东部地区矿产资源较少。
自然资源
我国最大重工业基地
我国北方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
我国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
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经济基础——工业
东北地区:
重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
东部地区:
工业体系完善:综合性工业基地京津唐和沪宁杭
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达
中部地区:
能源工业
有色金属冶炼工业
西部地区:
能源工业、
重工业、制造业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
东北地区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地形
山环水绕
平原辽阔
北部以平原为主;
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
北部以高原、平原为主,南部多山地丘陵
地形复杂多样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主要为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西藏为高原山地气候
农业
重要的农林生产基地
北部为重要的旱作农业区;南部为季风水田农业,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林产品丰富
北部为旱作农业,
南部为季风水田农业
北部为畜牧业、绿洲农业和灌溉农业;南部为季风水田农业;青藏高原地区发展高寒畜牧业和河谷农业
工业
以钢铁、机械、石油、煤炭、化学等重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
拥有我国综合性工业基地京津唐和沪宁杭,工业体系完善,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发达
能源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工业
能源工业、重工业、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
交通
以铁路运输为主,交通线路密度大
交通运输方式多样,海陆运输兼备,形成立体交通运输网
交通运输方式多样,形成立体交通运输网
以陆路交通运输为主,线路密度较小
下图示意我国四大区域城市化速度的阶段差异。读图完成3~4题。
3.甲、乙、丙、丁依次表示 ( )
A.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
B.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
C.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
D.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
听课手册P86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4.1990~2000年丁地区的城市化速度与其他地区存在明显反差,与此直接的相关事件是 ( )
A.人口的大量外迁 B.矿产资源的枯竭 C.环境质量的恶化 D.老工业基地衰落
(3)议一议,我国四大地区各有哪些优势和哪些限制性因素?这四大区域应当如何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统筹谋划科学发展。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地带
优势条件
存在问题
发展方向
东北
主要的农林基地,能源等常规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重工业基地,工业基础好;东北三省地处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可发挥东北亚、俄罗斯 传统开放优势。
资源枯竭,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产业层次低,转型升级困难。
实现工业转型升级,建设绿色、高产、优质农业基地。
东部
主要农业基地、工业区、交通尤其海运便利,经济国际化程度高。
能源、原材料不足,北方水资源短缺,江河下游洪涝多。
发挥沿海的区位优势,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农业,发挥技术创新优势,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优势:地势较低,地形较平坦;雨热同期,水热充足,生物、水资源丰富;工业化、城市化和教育科技水平较高,开放程度高,经济发达。
劣势:矿产资源不足,人地关系日趋紧张,洪涝、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
发展方向:发挥沿海的区位优势,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农业,发挥技术创新的优势,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我国东部地区
0A
优势:平原面积广阔,人均产出粮食多;工农业基础雄厚;劳动力充足且廉价。
劣势:老工业基地,资源枯竭,生产结构单一,设备陈旧、工艺落后,污染严重。
发展方向:实现工业转型升级,建设绿色、高产、优质农业基地。
我国东北地区
0B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地带
优势条件
存在问题
发展方向
中部
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农林牧产品重要产区,有色金属和重工业发达,交通运输以铁路和内河航运为主。
山西煤炭外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黄河下游的地上河危害,长江中游的洪涝问题,长江沿线的风沙问题。
发挥能源优势,建设全国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建设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和加工基地,加强东西交通建设,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西部
陆上邻国多,利于边境贸易,能源、矿产和旅游资源前景可观,西南水力资源丰富。
工农业基础薄弱,交通落后,科技文化不发达,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生态恶化。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稳定粮田面积,提高单产,开发能源、矿产,建设中国动力基地。
(3)议一议,我国四大地区各有哪些优势和哪些限制性因素?这四大区域应当如何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统筹谋划科学发展。
优势: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农林牧产品重要产区;有色金属和重工业发达;交通运输以铁路和内河航运为主
劣势:山西煤炭外运能力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黄河下游的地上河,长江中游的洪涝,长城沿线的风沙……
发展方向:发挥能源优势,建设全国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建设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和加工基地,加强东西交通建设,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我国中部地区
0C
西部大开发,这一概念提出至今已经20年。2020年《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印发,西部大开发再次迎来重磅政策。大家观看视频,思考:为什么要进行西部大开发?
“西部大开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的一项政策,目的是“把东部沿海地区的剩余经济发展能力,用以提高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巩固国防”。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12个省(市、区)(加上湖北省恩施、湖南省湘西、吉林省延边州),面积为687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的71.6%,人口约占全国的27.2%。经济总量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9.9%。下图阴影示意西部大开发范围。
听课手册P85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1.简要说明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主要目的。
由于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东部地区获得充足发展,东西部差异越来越大,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为缩小东西部差异,国家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参考答案】:①中国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战略位置重要。②但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将影响到区间域协调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迫切需要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2)议一议,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地理背景主要有哪些?
我国西部地区矿产资源、油气资源、水能资源、土地资源等优势突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脆弱,人才、技术、资金匮乏,正处于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推进时期。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不仅可以缩小我国东西发展差距,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而且对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扩大国内市场需求,都有着重要意义。通过西部大开发,可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将潜在优势转为现实优势。
“西部大开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的一项政策,目的是“把东部沿海地区的剩余经济发展能力,用以提高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巩固国防”。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12个省(市、区)(加上湖北省恩施、湖南省湘西、吉林省延边州),面积为687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的71.6%,人口约占全国的27.2%。经济总量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9.9%。下图阴影示意西部大开发范围。
听课手册P85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2.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优势:①土地、矿产、能源等资源丰富;②地域辽阔,边境线长,具有沿边优势,是中国向西开放的门户;③具有“后发”优势,可借鉴东部地区成功经验,直接引进新技术。
劣势:①思想观念落后,经济市场化程度低;②文化教育落后,科技水平低;③重工业占比高,产业结构不合理;④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落后。
优势:能源、矿产和旅游资源丰富,西南水力资源丰富;有70%的国境线,利于边境贸易,潜在市场广阔;政府政策支持
劣势:工农业基础薄弱,交通落后,科技文化不发达,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生态恶化
发展方向: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稳定粮田面积,提高单产,开发能源、矿产,建设中国动力基地
我国西部地区
0D
“西部大开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的一项政策,目的是“把东部沿海地区的剩余经济发展能力,用以提高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巩固国防”。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12个省(市、区)(加上湖北省恩施、湖南省湘西、吉林省延边州),面积为687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的71.6%,人口约占全国的27.2%。经济总量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9.9%。下图阴影示意西部大开发范围。
听课手册P85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3.说明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意义。
有利于逐步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
加速实现全国各地区的共同繁荣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在保持全国社会稳定,巩固国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时期国家重大战略 四大地区协调发展
构筑世界影响力创新高地,引领新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率先建设高水平现代经济体系。
东部地区:构筑世界创新高地
重大
战略
加大开放开发,加强内外通道和交通枢纽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培育优势产业、新型产业和特色产业,加强生态保护。
西部大开发:西部地区
创新体制机制,推动政府和国企改革,大力繁荣民营经济,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增强发展活力、内生动力和整体竞争力。
东北地区:振兴老工业基地
加强东中西互动、协调南北发展,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壮大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构建产业创新、现代服务、综合交通和现代物流体系。
中部地区:中部崛起
【参考答案】:因为西部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基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有自身的特点,西部地区矿产资源、油气资源、水能资源、土地资源等优势突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脆弱,人才、技术、资金匮乏,正处于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加速推进时期,故西部大开发首要目标是生态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
(1)为什么说西部大开发的目标与东、中部和东北是不同的,不能以东部的标准来衡量西部的发展,而应结合西部实际有的放矢?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02
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个省市。
横贯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具有水陆双向开放的区位优势;
长江经济带连接北部沿海的环渤海经济区及南部沿海的珠三角经济区。
结合区域图,说出长江经济带范围
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
一条面向国内外开放合作的重要走廊。
阅读教材,归纳长江经济带的地位
长江干流:
经青藏川滇,渝鄂湘赣皖,苏沪入东海
长江经济带:9省2市
长江经济带=长江流域?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种类齐全,交通便捷,工业基础雄厚,城市密集,市场广阔。长江经济带不仅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也是我国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走廊”,钢铁、石化、汽车、电子和装备制造业等工业基地沿江分布。
1. 说出长江经济带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
①位置和交通优势:承东启西,接南济北,通江达海;
②资源优势:淡水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和生物资源;
③产业优势:重要的工业走廊,农业基础地位高;
④人力资源优势:人口密集,人才荟萃;
⑤市场消费需求大;
… …
… …
地形
地形多种多样,有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
干流流经的主要地形区有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中部地形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西部高原山地,为农业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地形的复杂也给交通造成不便
… …
… …
气候
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气温:绝大部分地区暖热,有利于作物的生长,生物量多,产出快,生物资源丰富,河流无结冰期,四季通航,利于河运发展
… …
… …
气候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条件
降水:降水丰富,有利于作物的生长河流水量大,利于河运发展。
但雨季长,降水的变率大,伏旱、旱涝、台风等气象灾害是本流域的不利因素
… …
… …
气候
… …
… …
水文
年径流量、河口多年平均流量以及水能资源均居全国首位,中下游河网稠密,湖泊密布。
水资源与水能资源丰富;
水生生物资源衰退;
水污染严重
… …
… …
交通
交通便利,长江支流多呈南北辐射状分布,水运便利。
长江经济带横贯我国腹心地带,与京沪、京九、京广等南北铁路干线交会,承东启西,接南济北,通江达海。
… …
… …
农业
我国重要的农业区,长江流域是我国最大的粮仓,粮食产量约占全国一半,其中水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0%。
此外,长江流域还是小麦、玉米、棉花的重要产区。
… …
… …
资源
淡水资源、矿产资源、水能资源、森林资源、农业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矿产资源:湖北的铁、贵州的煤,四川的天然气、东南丘陵、云贵高原的有色金属非常丰富,为本流域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长三角矿产资源不足
… …
… …
工业
我国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走廊,我国钢铁、汽车、电子、石化等现代工业的精华大部分汇集于此。
… …
… …
城市人口
城镇密集,城镇化水平高,其中,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和成都,都是特大城市,市场广阔。
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摇篮之一,人口密集,长江经济带总人口约5.99亿人,占全国的42.9%。
人才荟萃,科教事业发达,技术与管理水平先进。
1. 说出长江经济带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
2. 议一议,影响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有哪些?
各城市工业化进程的差距巨大:据中社科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化蓝皮书》测算,截止到2015 年,上海已处于后工业化阶段,江浙已十分接近后工业化阶段。而长江经济带的上、中游省市大多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的中期阶段;
各省市生产总值差异较大:2019年各省的生产总值,江苏99631.52亿元,占全国GDP总量10%以上;而贵州16769.34亿元,占全国GDP总量1.69%。
产业布局不合理:长江流域各城市间产业结构趋同比较明显,各省市过分追求建立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造成资源过度消耗、低水平重复建设、各地比较优势难以发挥……城市群间的产业布局不尽合理,影响长江经济带城市群整体竞争优势的提高。
观看视频,总结视频中反映的限制性因素
目前,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面临着许多威胁,水生生物资源严重衰退,水域生态不断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长时期的围湖造田、填湖造陆,使得长江中游地区的湖泊面积由 1950 年的 17198 平方千米减少到现在不足 6600 平方千米。尽管长江流域水质状况整体良好,但局部污染严重,部分湖泊富营养化严重。
2. 议一议,影响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有哪些?
①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②能源资源不足;
③上、中、下游之间经济联系薄弱;
④产业同质化;
⑤沿江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
解决措施:
对长江沿岸的污染型工业企业进行整治;
对长江岸线进行生态恢复;
统筹岸上水上,正确处理防洪、通航、发电的矛盾;
打破行政分割和市场壁垒,推动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统一融合,避免产业同质化,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小结
我国其他的区域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