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逐字稿

文档属性

名称 15.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逐字稿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9 22:13: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5.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逐字稿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小说的主要情节,体会老班长的人物形象。
2.抓矛盾,找到描写对话和心理的语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和矛盾之处,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教学过程】
生: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师:你们的声音真洪亮,真好。上课,起立,同学们好。
生:老师您好。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哪课书?一起说。
生:金色的鱼钩。
师:先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一起读一读,读。
生:金色的鱼钩。
师:昨天在课前交流的时候,我们预先梳理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谁还记得?课文首先写了什么?
生:课文首先写了跟队和断粮。
师:好,课文这两个部分交代了事件的起因。文章是以哪个环节结束的呢?
生:文章是以珍藏鱼钩结束的。
师:好,珍藏了鱼钩,升华了主题。可是,文章更多的笔墨还是用在了四个主要的情节上?谁还记得这四个情节是什么?
生:分别是鱼汤、秘密、命令和遗言。
师:请再读一读这四个主要的情节,齐读。
生:鱼汤、秘密、命令、遗言。
师:同学们,请你们打开书,快速地浏览一下课文。你能不能发现,这四个主要的情节之间有什么联系?作者为什么要把它们安排成这样的顺序,这是什么顺序。想好了就举手说。
生:事情发展的顺序。
师:有没有不同的想法?
生:时间顺序。
师:你为什么认为它是时间顺序?
生:因为它有标准的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
师:比如?
生:比如一天、以后、有一次等等。
师:很好,请坐。同学们你们看这篇文章,它既可以理解成事情发展顺序,因为几个情节环环相扣;它也可以理解成时间顺序,文章里充满了一天、有一天、第二天……是这样的吧?好,听老师的问题。这四个情节之间,还有没有别的联系?诶,这个问题有点难度是吧?给个小提示,这四个情节的联系和一个人有关系。知道吗?
生:和老班长有关。
师:肯定和他有关。是不是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就重点研究一下老班长这个人物。把书平放在桌面上,拿出一支笔,默读课文。画一画文中描写老班长的句子,也许我们就能从这些句子当中,找到这四个情节之间新的联系。
(读课文,勾画)
师:好,我们先画到这。一会儿再交流的时候你可能还会受到新的启发。哪位同学愿意读一句描写老班长的句子?
师:好,请起立。你刚才读的这一段,这是对老班长的一种什么样的描写?描写了哪方面?
生:老班长的语言。
师:主要是语言。我在问你个问题,你读了许多老班长的话,他这些话主要的意思是什么?
生:就是一定要把这三个得病的同志带出草地。
师:好,这是你的理解,请坐。找一位同学读一读上一个自然段,很短,谁来读?
生:“可是,你也要爱惜自己啊。”
师:这句话你读懂了,小梁希望老班长干什么?
生:希望老班长也喝鱼汤。
师:好,请坐。所以老班长说的这一大段话其实有个很明确的意思。在鱼汤这件事情上,老班长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生:不喝。
师:他说了很多理由,结论就一个:我,不喝!有这层意思吧?好,再找一位同学。咱们再读读描写老班长的句子。
生: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他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
师:这是什么描写?
生:对老班长神态和语言的描写。
师:主要是什么意思?老班长做这样的神态,说这样的话,主要是为了什么?
生:是为了要同志们喝下鱼汤,走出草地。
师:你们喝鱼汤,他自己呢?不喝。好。谁再读一读描写老班长的句子?请大家踊跃地举手。
生:在课文的第十五自然段。“不行,太少啦。”他轻轻地摇摇头,“小梁,说真的,弄点儿吃的不容易啊!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弄一点儿鱼饵,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还有,我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
师:这是什么描写?
生:这是对老班长的语言和动作描写。
师:语言当中透露了他之前的动作,是这样的吧?好。读了这段话,你觉得老班长说这段话是什么意思?
生:意思是老班长不要吃鱼汤,想让小梁他们坚持走出草地。
师:鱼很少,我不吃,你们吃。没错吧?请坐。再找一位同学,也读一句写老班长的句子。
生: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唉!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啦!”
师:好,你读的这个句子是对老班长的什么描写?
生:是语言描写。
师:好,这段话什么意思?
生:是安慰小梁说,我的身体还好,可以钓到很大的鱼,你们就尽量吃。
师:好,这是你的理解,请坐。但总的意思似乎也是一样的。我们读了几个句子,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文章对老班长的描写,有一些共性?从描写的方式来看,主要是哪些描写?
生:我觉得主要是语言的描写。
师:结合了神态、动作,当然了,前文还进行过一段外貌描写。主要是语言。这些语言所讲的意思是不是也差不多呢?是吧?老班长主要想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我不喝鱼汤,都让给你们喝。
师:好,他其实就是这么一个意思,你们轻声读一读,读!这文章可有问题啊。
师:同学们,这些内容难道是重复的吗?
学生停顿
师:是吗?这是不是重复的?不是啊,我读了文章,不是这种感觉啊!好,它们之间的联系就隐藏在情节的发展当中。我们一起来回忆回忆,一开始有鱼汤的时候,老班长就从来没有喝过。这个时候别人问他你也得喝啊,你怎么不喝呢?他怎么回答的?
生:是在第七自然段,“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
师:好,请大家看这句话。有谁读懂了这句话的含义?这句话是有问题的。谁来说?
生:我觉得他其实是没吃鱼,但是他不想让同志们觉得他没吃鱼,觉得很过意不去,所以他这是善意的谎言。
师:这是善意的谎言。再起立,你从哪儿看出这是谎言的?
生: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
师:你抓住了这个小动作,能不能把这个句子再读一读,你就是老班长,你就读出那种善意的欺骗的语气。读!
生: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
师:请坐。谁来评价一下她的朗读。谁愿意来评价?不会评价我教你评价,没关系。
生:我觉得她朗读得很好。老班长这种善意的谎言的这种隐含的意思给读出来了。
师:你很会表达。请你起立,你听出了这是谎言,可是这种谎言听到心里是什么感觉?
生:听到心里就是感觉老班长非常的关心人,把自己放到最后,把别人放到前面。
师:说得真好。还有谁愿意读读这段话?读出这种复杂的感情。找一位同学再来读一读。
生: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
师:好,请坐。这是一开始善意的谎言,可是到了后来,谎言被揭穿了,秘密被发现了,老班长就开始说了一段话。这段话是谎言吗?是什么话?
生:实话。
师:实话、真话。谁能把这种真诚的意思读出来?你来读一读。
师:好!他读得好!好在哪儿,谁能评议评议?你来说。
生:他前面用了一些真诚的语气说明熬过了这二十多天不简单,后面:“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了困难出来啦?”有幽默的语气。
生: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他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师:同样是写语言,你读这段话,觉得他这段话语气又有什么变化?
生:这句话老班长的语言是严厉的、坚定的。
师:好。有一种命令的语气。一直到最后奄奄一息的时候,他还在和战士们重复这个意思——我不吃鱼,谁再来读一读?你来读吧。
生: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师:好。你读得真好!感情真深呐!听了大家的朗读,老师也想再读一读这几个句子。不过这次我们换一个读法,我们把这些句子放到一起读。我读,你们听。一边听,一边感受。
生:“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
师:后来,他用真诚的语调和战士们促膝长谈——
生:“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了困难出来啦'?”
师:后来,他用严厉的语气命令大家必须吃鱼汤——
生:“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
师:当他奄奄一息的时候,他深情地说道——
生:“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师:好。听了这样的朗读,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样的感觉?
生:我感觉老班长是一个舍身为己的人。
师:你被他感动了吗?
生:我被他感动了。
师:还有什么感觉?哦,同学们应该提醒我,你再重新说一遍,老班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老班长是一个无私奉献的人。
师:鼓鼓掌,鼓励鼓励他。还有同学说,没有关系。谁还愿意说,我听了这话有什么感受?
生:我感觉老班长就一直保持着我坚决不吃鱼汤的信念,必须让同志们去吃,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生:递进。
师:你来说,大声说。
生:递进。
师:非常好,你感悟到了。读这个词语,读——
生:层层递进。
师:再读。
生:层层递进。
(板书:层层递进)
师:正是这样的安排,给我们这样的感动。不过还有一个小问题,文章以什么为题?一起说。
生:金色的鱼钩。
师:鱼钩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呢?
生:在文章中起钓鱼的作用。
师:在文章中起钓鱼的作用,没毛病。还起什么作用?
生:它是一条线索,引导全文。
师:好。它是不是一条线索?找一找,哪儿提到了鱼钩?快速地找,快速默读。
生:在34段描写了鱼钩。
师:文章的最后,老班长牺牲了,把他身边的鱼钩珍藏起来。其实故事的开始也是从什么开始的?从老班长做鱼钩开始,贯穿始终,是一条线索,很重要。同学,你认为鱼钩起什么作用?
生:贯穿全文,线索的作用。
师:贯穿全文,线索的作用。你进步了,真棒!好,同学们。可是鱼钩的前面还有一个形容词——
生:金色的。
师:是的。这个鱼钩是真实存在的,它收藏于军事博物馆。你们看它是金色的吗?好,问题来了,为什么叫它金色的鱼钩?
生:因为老班长牺牲的精神让普普通通的鱼钩更闪亮了。
师:他说得真好,牺牲的精神。刚才那位同学其实想说另外一个词,你们知道他想说什么词吗?一起说——
生:舍己为人。
师:这个精神指的是他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这种精神应该被我们永远地铭记,应该被我们永远地传承。好,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金色的鱼钩》,重点理解了它层层递进的表达方式,也感悟了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课后我们留两个作业:一个是读读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还有一个故事,推荐大家读一读,王愿坚的《党费》,它一样很感人,一样提到了革命传统,也有些层层递进的味道。好,下课。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鱼汤 秘密 命令 遗言
层层递进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