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核心素养】第五单元第13课《声音的产生》分层练习
1. 科学观念
- 学生能够形成对声音产生原因的科学认识,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 理解振动的概念,以及振动与声音之间的内在联系。
2. 科学思维
- 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 能够从具体的声音现象中抽象出声音产生的本质规律。
3. 探究实践
- 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设计和操作,如利用钢尺、鼓、音叉等物体进行振动发声的实验,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 学会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收集证据、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4. 态度责任
-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 使学生养成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快乐填空。(5题)
1.吹竖笛时,美妙的笛声是因为竖笛内部的 发生振动。
2.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是 。
3.在我们的生活中,风声、雨声、读书声,处处充满着 的声音。
4.吹竖笛的时候是 在振动。
5.敲击音叉,音叉发声,按住音叉,声音停止,这说明声音的产生与物体的 有关。
二、选择乐园。(5题)
1.如图所示,敲击音叉,在振动的音叉边挂一个泡沫小球的作用是( )。
A.加强音叉的振动
B.观察音叉的振动幅度﹑
C.观察泡沫小球的振动快慢
2.用手按压橡皮筋,橡皮筋没有发出声音,这是因为( ) 。
A.橡皮筋没有受到力
B.橡皮筋没有产生振动
C.手按压的力度太小
3.鼓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鼓面,鼓声就消失,这是因为( )。
A.声音被手挡住了
B.手使鼓面跟空气隔绝了
C.手使鼓面的振动停止了
4.人说话时发出的声音是由( )振动产生的。
A.腹部 B.喉咙 C.声带
5.如右下图,周慧敲击音叉,听到音叉发出声音。停止敲击后仍然听到“余音不断”,这是因为( )
A.产生了回声 B.出现了错觉 C.音叉还在振动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ⅹ。(5小题)
1.只要对物体用力,物体就能发出声音,( )
2.我们说话是靠舌头上下振动发出声音。( )
3.假如不让物体振动,物体就不会发出声音。( )
4.吹奏竖笛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笛管内空气的振动产生的。( )
5.下雨时雨滴的声音是自然现象发出的声音。( )
综合题(2题)
1.在我们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中发现:用力拉伸橡皮筋 ;轻轻拨动橡皮筋, ;从以上现象中说明声音是 产生的。
2.把钢尺放在桌面上,一端用左手压住,另一端伸出桌面并设置不同的长度,用右手拨动伸出桌面的那一端,使其发出声音。听一听钢尺发出的声音,并认真观察钢尺振动的幅度,填写下表。
拨动钢尺的力度 声音的强弱 钢尺振动的幅度
轻轻拨动钢尺
用力拨动钢尺
三、拓展提高: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小慧用钢尺、鼓、音叉进行实验。她发现,钢尺发声时,在振动。但是,鼓和音叉的振动现象不明显,肉眼看不出。怎么改进
(1)用力敲鼓,鼓面振动现象不明显,肉眼看不出。请写出改进的方法:
(2)用力敲音叉,音叉振动现象不明显,肉眼看不出。请写出改进的方法:
(3)通过实验及改进,小慧观察到,这三种物体发声时都在振动,由此初步得出结论。这个结论是:
参考答案
【基础训练】
快乐填空
1.【答案】空气
2.【答案】声带
3.【答案】各种各样
4.【答案】空气柱
5.【答案】振动
二、选择乐园
1.【答案】B
2.【答案】B
3.【答案】C
4.【答案】C
5.【答案】C
【能力培养】
判断题
1.【答案】错误
2.【答案】错误
3.【答案】正确
4.【答案】正确
5.【答案】正确
二、综合题
1.【答案】没有产生声音;产生声音;物体振动
2.【答案】
拨动钢尺的力度 声音的强弱 钢尺振动的幅度
轻轻拨动钢尺 弱 小
用力拨动钢尺 强 大
【拓展提高】
1.【答案】(1)在鼓面撒上一些细纸屑或泡沫小球
(2)用细绳悬挂一个乒乓球轻贴音叉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
核心素养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拓展提高
能力提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