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课《散步》预习导学案
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理解人物性格,体会文章主题。(重点)
2.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领悟本文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感情的方法。(难点)
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难点)
一、知作者、明背景
1.作者介绍
莫怀戚(1951—2014) ,重庆人,作家。他的作品很注意发掘生活中的情趣,颇富人情味。作品有系列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小说《经典关系》《透支时代》《诗礼人家》等。其中《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
2.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1985年8月2日《中国青年报》。作者写此文之前,确实有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散步的亲身经历,里面的真人真景及部分真事也与课文内容毫无二致,但作者当时并没有产生创作动机。1985年,莫怀戚的父亲刚过世,照料父亲多年的母亲一下子生活没有了目标,身体也不好。做医生的弟弟私下说母亲处于丧偶综合征中,必须谨慎度过,最不能缺的就是子女的陪伴。同时,作者在和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交流的时候发现他对中国人的敬老爱幼大加赞赏,认为是“文化的精髓”,因此在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散步的时候产生了写这篇文章的念头。这次散步就是一次陪伴,与陪伴相伴的,是作者对“生命”的感受和思考。
3.解释题目
“散步”直接点明叙述的主要事件,还是全文的线索,文章以“散步”把祖孙三代互敬互爱的几个特写镜头连缀起来,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技巧点拨
如何分析文章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1.自然环境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空间、场景;②渲染环境气氛;③烘托人物形象、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④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2.社会环境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②渲染环境气氛;③烘托人物心情;④推动情节的发展;⑤深化主题。
3.答题基本格式
(自然)环境特点+渲染……的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推动情节发展。
(社会)环境特点+为……设置了背景,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情节发展。
三、写作特点
选取平凡小事,以小见大立意。
选取日常生活中看似平常的题材,来表现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主题,这种写法就是以小见大立意法。《散步》写祖孙三代人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者选取“散步”这一生活侧面,表现出那种对人类社会的繁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道德、情感,用的是“以小见大”的写法。
语言朴素亲切,却又精心营构。
除了两处景物描写,本文没有多少形容词和细致描摹,多用短句,仿佛拉家常;但若干语句简约而耐人咀嚼。例如第2段:“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这几个短句,把母子二人的情态充分显现出来,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顺,跃然纸上。
《散步》一文语言的另一特点,表现在多用对称句上。
例如:“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个句子把母子关系回溯到几十年前,幼童的柔弱乖顺、老人的孤弱依赖、生命的轮回之感尽在其中,令人读来不能不为之动容。本文的语言,还有大词小用中见幽默的特点。
四、课文主旨解读
《散步》一文作者通过选取祖孙三代一家人在田野里散步这个生活侧面,生动的展示了这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五、文章结构与内容分析
1.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开篇点题,交代事件、地点、人物等。
第二部分(2-8):具体写一家人散步的经过。
2.课文六要素
时间:初春
地点:田野
人物: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事情的起因:一家人在散步时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事情的经过: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母亲改变了主意,走小路。
事情的结果:我们一家人向前走去,其乐融融。
3.结构图解
4.文本解读。
散步
莫怀戚
原文 文本解读
①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段解】这段交待事件:散步;地点:田野;人物: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我的儿子。属于“开门见山”开头法。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句解:回环往复,这句话表达了一个中年儿子与老年母亲所特有的骨肉深情。儿子小时候听母亲的话,说明儿子是好儿子,母亲是好母亲;母亲老了,听成年儿子的话,说明母亲懂得尊重儿子,而儿子也懂得关心老人。母子之间的感情是亲切的、和谐的、始终如一的。】【段解】这段交待了散步的缘由(原因)。并且为下文背母亲埋下了伏笔。 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反复】〔说明春天的到来太晚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去世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总算”“熬过”等词,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对母亲身体状况的担忧和对母亲度过严冬的欣喜之情。〕【段解】写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我”为母亲安然无恙而感到庆幸。④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段解】这两个自然段是一个过渡。其中第四自然段描绘了新绿、嫩芽、冬水,展现了春天的气息,生命的呼唤,写得富有诗意。读后使人似乎闻到了乡间田野泥土的芬芳,衬托了作者一家散步时祥和、欢乐的情绪。语言清新,文字优美。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段解】这一段开始入题,用儿子的话为下文所要揭示的深刻思想内容做铺垫。也写一家人散步的快乐。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大词小用】 〔把“走大路”“走小路”说成“分歧”,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文章大有深意,作者要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走大路方便老人。“我”理所当然地照顾母亲。反映了对母亲的尊敬和孝顺。)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动作描写】【语言描写】〔通过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表现了母亲疼爱孙子,家人之间相互体谅的情景。走小路孩子感兴趣。母亲慈祥,想让孙子高兴,改变了主意。反映了母亲对孙子的喜欢和爱护。“走大路”“”走小路”这两处细节描写,具体体现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在散步中互敬互爱的融洽气氛。)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铺垫】〔再次体现了“我”和母亲的感情,为下文“我”背母亲做铺垫。〕【段解】这两个自然段写“我:爱幼,更尊老;母亲听从儿子,更爱孙子。展现了一家人相互体谅、生活和谐的画面。 ⑧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以小见大】(这句话的含义是:“我”和“妻子”人到中年,站在人生的中点上,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对上,肩负着赡养老人的义务;对下,承担着培养教育子女的重任。形象地表明了我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 【段解】这一段主要写散步时“我”背母亲,妻背儿子过水沟的细节。刻画了一家人尊老爱幼的动人场面。最后一句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揭示了中年人要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因为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对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 (开门见山,交代事件、地点、人物,连用两个“我的”,强调“我”与家人之间真挚的感情。)【问题探究】第1段中的“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四个人的顺序能否调换 为什么 不能调换。首先“我”是家中联系全家人的主线,是家里的顶梁柱,责任最大,故“我”在最前面;其次,“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是按照从长到幼的顺序排列的,与文章尊老爱幼的主题相契合。【问题探究】“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中的“熬过”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赏析词语】“熬”有“忍受(疼痛或艰苦的生活等)”的意思,与上文的“挺”相照应。“熬过”在这里既写出了母亲因年事已高,身体状况欠佳,在漫长寒冬所遭受的痛苦之大及度过严冬的不易,也写出了“我”为母亲的安然无恙而欣慰的心理,表达了“我”对母亲深切的爱。【景物描写】(表露的是春的气息,但隐含的是对生命的感悟,更是对生命与自然共生共荣的放歌。) 【伏笔】(写出了儿子的天真可爱、聪明智慧,话里充满了生活的情趣。)(这两句话中前后加点的词不能互换。她“早已习惯”写的是上一代母子关系,他“还习惯”写的是下一代父子关系。同是一个“我”,在母亲眼里是“强壮”的,而在儿子的眼里则是“高大”的。用词符合实际、准确恰当。)【问题探究】“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母亲摸摸孙儿的动作及她的话,表明了什么 ①表明年迈的母亲固然听从儿子,但在特定情景下,更在意孙子,疼爱孙子;②“小路”有意思,有美景,母亲也乐意去欣赏;③揭示了一家人相互体谅、和睦相处的主题。【景物描写】(描绘了一幅清新明丽的田园风光图,这分明是春天和生命的召唤,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也衬托出母亲愉快的心情。叙事中穿插景物描写,展现春天的生机,春天的活力,透露出一种新的希望。) 【问题探究】1.阅读第8段,具体说说文章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 【分析结尾的作用】①通过再次描写一家人在田间小路上散步的情形,与题目、前文相照应(照应前文);②表明中年人担负着“承前启后”(即对上赡养,对下抚养)的重任,衬托出“我”对家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③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尊老爱幼、互敬互爱。2.如何理解“整个世界”的含义 ①“我"的母亲、“我”、“我”的妻子、“我”的儿子,组成了一个家,一个家就是一个小世界。②母亲代表老年一代,儿子代表幼年一代,加上“我”和妻子代表的中年一代,就是生命的整体。③中年人既要赡养好老人,又要抚养好孩子,这种使命感、责任感就是最重要的任务,所有家庭、整个社会都是如此。
一、预习案。
1.填空。
(1)《散步》的作者是 ,本文是他的一篇 ,这种文体的主要特点是“ ”。
(2)线索是作者将材料串联起来的“红线”或“寄托物”,线索可以是 ,可以是 ,可以是 ,可以是 ,也可以是 。《散步》这篇文章的线索是 。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散步(sǎn) 很累(lèi) 信服(fú) 脚踝(huái)
B.嫩芽(lèn) 铺着(pū) 煎熬(áo) 水泡(pào)
C.分歧(qí) 还小(huán) 拆散(chāi) 蹲下(dūn)
D.霎时(shà) 鱼塘(táng) 稳当(wěn) 粼粼(lín)
3.下面画线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形成良好的家风,不仅有利于家庭的和睦美满,更能促进社会的和谐,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B.选取一个弘扬家风的正确角度,便成为家风建设的关键。著名作家梁晓声曾经说过:“最好的家风,一定是有读书传统的家风。C.书架,是一个家庭最好的不动产。”一个家庭中,从小重视子女阅读习惯,涵养热爱阅读、勤于思考的家风,D.对一个社会乃至一个家庭的发展都大有裨益。
A.A B.B C.C D.D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学习《散步》这篇文章,同学们明白了父母肩负的沉甸甸的责任。
B.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来到学校,为同学们普及食品安全卫生,强调要购买放心安全的食品。
C.酸奶作为人们的日常饮品,含有丰富的乳酸菌、蛋白质、钙、多种微量元素等成分组成。
D.北京冬奥会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而且是一场体育盛会,世界将对中国有更准确更深入的认识。
5.对《散步》这篇文章的理解,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南方初春田野景物的描写,为一家三代散步安排了一个极佳的自然环境,以美景衬托出一家人生活的美满。
B.“分歧”往往指彼此之间重大的思想、意见等不一致,课文中却把“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歧”,属于用词的贬词褒用。
C.文章对妻子虽然着墨不多,却写出了她的贤良,尊老而爱幼。
D.结尾的那句话“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表明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和使命。
6.下列文字括号中依次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1)母亲( )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2)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 )关头时那样。
(3)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 )地铺着。
(4)不过,这一切都( )于我。
A.信服 庄重 注意 取决 B.佩服 严重 随意 决定
C.信服 严重 随意 取决 D.佩服 庄重 任意 决定
7.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词注音。
(1)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 )过了一个严冬。
(2)后来发生了分歧( ):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3)一霎( )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4)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 )的鱼塘。
8.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②摄影师一再告诉我,要尽量放自然些。
B.①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②这篇文章从头到尾他都仔细看过。
C.①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②她对这里的生活还不习惯。
D.①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②我始终不明白他这话是什么意思。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词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B.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C.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上,我们的意见有了分歧。(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
D.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忍受〈疼痛或艰苦的生活等〉)。
10.综合性学习。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关心、爱护、孝敬老人,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应有的美德。2020年重阳节到来之际,班级开展“孝亲敬老,从我做起”活动,请你参与。
(1)为使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请你仿照示例为本次活动再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示例:举办孝亲敬老座谈会
①
②
(2)班级准备依据下面的漫画创作一幕情景剧,请你完成后面的对话。
奶奶:
小皮球:
(3)有位同学为“孝亲敬老专题板报”摘录了一段文字,请你结合语境仿照画线句补全句子,使之构成语言连贯的排比句。
百善孝为先。孝心、孝道、孝敬、孝顺……一个“孝”字,彰显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孝亲敬长,就是多一些努力,全力实现长辈的期待;就是多一些感恩,真诚回馈长辈的恩泽;
; 。
(4)小宇的妈妈和奶奶因生活观念、生活习惯的差异时常闹别扭,二人都将意见藏在心里,于是积怨越来越深。小宇冥思苦想,让妈妈和奶奶观看了2020年央视春晚上贾玲、张小斐参演的小品《婆婆妈妈》之后,还想让二人坐下来谈谈心,从而缓和婆媳关系。
假如你是小宇,你会对妈妈和奶奶说:“ ”
二、探究案
(一)课内阅读理解
散步
莫怀戚
①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⑧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本文的主旨。
2.阅读第③段,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⑴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⑵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3.指出第④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4.阅读第⑥段,说说当“我”面对分歧时,为什么“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5.阅读第⑧段,具体说说作者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
(二)课外阅读理解
想陪母亲散步
孙琴安
①小时候,我们上学,父母上班,彼此几乎没有同行的机会。只有一年冬天,母亲一大早把我叫醒,要我陪她去菜场买菜。原来她上早班,顺路去菜场买点菜,叫我拎回家。
②外面还是黑乎乎的。我还从没起过这么早,又冷又饿。母亲给我买了大饼油条,说吃下去就暖和了。此招果然灵验。一路上她脚步匆匆,总问我冷不冷。其实那天早晨非常冷,但我攥着她的手,又是第一次与她单独同行,心里却感到很温暖。
③稍长,在初夏的黄昏或清秋的晚上,经常看到一个年轻的后生陪着一个老太在街边散步,后生眉清目秀,举止斯文;老太一头短发,略有花白。两人并肩而行,娓娓而谈。我每见此景,便心生羡慕,一次忍不住问父母。母亲一听便道:“噢,吴老师家的。吴老师去世了,儿子怕母亲伤心,经常陪她散步,是个孝子!”当时我心中便暗自许愿,长大了也要像他一样,常陪母亲散步。
④孰料初中毕业,我即离家赴崇明农场务农,一年难得回家几次,每次都来去匆匆,还要会同学,而母亲白天上班,晚上忙于家务,能得空聊聊天就不错了,哪里还想得到散步?况且母亲毕生勤劳,在她眼里,散步简直就是浪费时间。
⑤直到我成家以后,才有了与母亲散步的机会。
⑥那年孩子出世才两岁,一直领他的岳母有事去浙江老家,我和妻子都上班,只得请刚退休不久的母亲临时来帮两天忙。这点活对她是小菜一碟。于是,黄昏时分,我便主动拉她在住家附近散步。时值立夏,树木已有几分浓郁,小草都高高兴兴。我兴致勃勃地向她介绍着目睹的一切,但她却并不怎么在意,话也不怎么多。在返回的路上,我终于有所觉察,便问:“妈妈,您好像有心事。”她说:“是啊,我来这里,不知你爸爸这两天下班回来吃什么,他不会烧。”原来如此!而我却大言不惭地说:“反正就两三天,只好叫爸爸先克服一下。”就这样,我期待已久想陪母亲散步的愿望,便索然无味地结束了。
⑦当我送母亲回家,看到父亲那个高兴劲儿,这才感到父亲已离不开母亲了,而自己所说的话实在太自私!从此再也不敢向母亲搬救兵了。
⑧母亲自幼家境贫寒,不识字,也是在开国大典后扫盲时上了几堂课,又幸亏父亲耐心教她,才认识了一些字,后来居然能读一些小说了。为了提高她的兴趣,孩子们常会带一些《红岩》《简·爱》等小说名著给她看。所以,她刚退休的那几年,每当我去看望,她多半手捧一部长篇小说坐在椅上认真阅读。见我来了,便会放下书本,高兴地挎起篮子,娘儿俩一起去菜场买菜。一路上,她会兴趣浓厚地讲述正读小说中的故事和人物。令我感到吃惊的是,母亲居然能准确地说出小说情节的发展,评判出人物的好坏。她喜欢简·爱,同情苔丝,不喜欢莫泊桑笔下的杜洛阿,她说:“《漂亮朋友》中的那个男人真是坏透了,太缺德了!”
⑨有次说到兴头上,父亲下班回来,三人围在小方桌上吃晚饭,她仍意犹未尽地继续讲。父亲则不插话,只是微笑地望着她,仿佛是他的成果似的。当时我就想,何时我也能写部小说,散步时听她谈论,那该多有意思啊!
⑩说也奇怪,我与父亲散步,几乎没有肢体接触;而与母亲散步,走着走着,便会慢慢靠拢她,有时还会不由自主地挽住她的手臂,甚或轻轻搂住她的肩膀。起初她不太习惯,后来也就任由我了。与父亲散步,他会问起我的工作;母亲却很少问,其实我是很喜欢散步时听她谈小说的,但她说得更多的还是家常,即使再琐碎,我也只好耐心倾听,不敢打扰,从中却可以感受到一个母亲对家庭所倾注的心血,对每个子女的关爱。她所希望的就是每个子女都能过上好日子。
有时父亲也会参与进来,但我仍会与母亲谈得多一些,这时父亲常被晾在一边,成为旁听者。一次忽然发现父亲不见了,回头一望,他正跟在我们后面,原来他是故意掉队,暗中观察娘儿俩的散步背影呢!
母亲71岁那年,我出版的一本书喜获大奖,兴冲冲地看望母亲,她听后自然高兴,娘俩又像往昔一样,一起去菜场买菜。这恐怕是我陪母亲的最后一次散步了。一路上她还难得地问起了我的工作情况,我也如实相告,主要是为了让她开心。如今她已去世,尽管我仍获得一些荣誉,但这与母亲的存在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还有什么比母亲生命的存在更重要的呢?
现在想来,当年陪同母亲散步的那些日子,可以说是最值得回味的天伦之乐了,也是我人生中一段难以忘怀的幸福时光。如果有来生,我还想陪母亲散步。
1.文章的标题有什么作用?
2.从文中来看,母亲在世的时候,“我”为什么会时常陪母亲散步?
3.文中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4.本文与莫怀戚的《散步》,都讲述了“与母亲一起散步”的事情,请从主题和选材两个方面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
第6课《散步》预习导学案(含答案)
一、预习案。
1.填空。
(1)《散步》的作者是 ,本文是他的一篇 ,这种文体的主要特点是“ ”。
(2)线索是作者将材料串联起来的“红线”或“寄托物”,线索可以是 ,可以是 ,可以是 ,可以是 ,也可以是 。《散步》这篇文章的线索是 。
【答案】莫怀戚 散文 形散神聚 核心人物 核心事 时间 地点 作者的情感变化 散步这件事
【详解】本题考查《散步》的相关文学常识和文体知识。
(1)《散步》是当代作家莫怀戚于1985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通过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的事件,引发了作者的一种“生命的感慨”,抒发了一种交织在母子、父子、祖孙三代之间浓浓的亲情。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
(2)线索是作者将材料串联起来的“红线”或“寄托物”。常见的线索有以下几类:1、以核心人物为线索。2、以核心事物为线索。3、以时间为线索。4、以地点为线索。5、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从《散步》的开头“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开始,到文章中间“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直到文章结尾“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可以看出,“散步”这一事件贯穿全文始终,因此本文是以事为线索来写的。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散步(sǎn) 很累(lèi) 信服(fú) 脚踝(huái)
B.嫩芽(lèn) 铺着(pū) 煎熬(áo) 水泡(pào)
C.分歧(qí) 还小(huán) 拆散(chāi) 蹲下(dūn)
D.霎时(shà) 鱼塘(táng) 稳当(wěn) 粼粼(lín)
【答案】D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A项应为散步(sàn);B项应为嫩芽(nèn);C项应为还小(hái)。故选D。
3.下面画线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形成良好的家风,不仅有利于家庭的和睦美满,更能促进社会的和谐,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B.选取一个弘扬家风的正确角度,便成为家风建设的关键。著名作家梁晓声曾经说过:“最好的家风,一定是有读书传统的家风。C.书架,是一个家庭最好的不动产。”一个家庭中,从小重视子女阅读习惯,涵养热爱阅读、勤于思考的家风,D.对一个社会乃至一个家庭的发展都大有裨益。
A.A B.B C.C D.D
【答案】D
【详解】D.语序不当,应将“社会”与“家庭”互换位置。
故选D。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学习《散步》这篇文章,同学们明白了父母肩负的沉甸甸的责任。
B.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来到学校,为同学们普及食品安全卫生,强调要购买放心安全的食品。
C.酸奶作为人们的日常饮品,含有丰富的乳酸菌、蛋白质、钙、多种微量元素等成分组成。
D.北京冬奥会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而且是一场体育盛会,世界将对中国有更准确更深入的认识。
【答案】A
【详解】考查病句修改。
B.成分残缺,应在“安全卫生”后面加上“的知识”;
C.句式杂糅,将“组成”去掉,或者将“含有”改为“由”;
D.语序不当,应将“一场文化盛宴”和“一场体育盛会”互换位置;
故选A。
5.对《散步》这篇文章的理解,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南方初春田野景物的描写,为一家三代散步安排了一个极佳的自然环境,以美景衬托出一家人生活的美满。
B.“分歧”往往指彼此之间重大的思想、意见等不一致,课文中却把“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歧”,属于用词的贬词褒用。
C.文章对妻子虽然着墨不多,却写出了她的贤良,尊老而爱幼。
D.结尾的那句话“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表明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和使命。
【答案】B
【详解】B项,“属于用词的贬词褒用”说法有误,应该是“大词小用”,不是“贬词褒用”。故选B。
6.下列文字括号中依次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1)母亲( )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2)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 )关头时那样。
(3)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 )地铺着。
(4)不过,这一切都( )于我。
A.信服 庄重 注意 取决 B.佩服 严重 随意 决定
C.信服 严重 随意 取决 D.佩服 庄重 任意 决定
【答案】C
【详解】第一空:结合文意,母亲不可“佩服”“我”,应用“信服”。第二空:“庄重”表示神情、态度。“严重”表示不容易解决的、很重要的。应用“严重”。第三空:“任意”和“随意”有区别,“任意”的意思是没有拘束,不加限制,爱怎样就怎样,一般指人。而“随意”是任凭自己的意思,小草是随自己的意愿而长,应用“随意”。第四空:主语是“这一切”,所以用“取决”,“决定”的主语应是人。故选C。
7.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词注音。
(1)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 )过了一个严冬。
(2)后来发生了分歧( ):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3)一霎( )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4)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 )的鱼塘。
【答案】 áo qí shà lín
【详解】本题考查对汉字字音的识记、书写及音形转换能力,主要考查学生对同音字、形似字的辨析能力。对于字音,不受方言影响,一些方言中,c与ch、s与sh、z与zh、in与ing不分,如“霎”读“shà”,不能读“sà”,“粼”读“lín”,不能读“líng”;要熟练掌握多音字,如“熬”有两个读音“áo”和“āo”,这里读“áo”;不要误读形声字,“歧”应读“qí”而不读“zhī”,得分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
8.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②摄影师一再告诉我,要尽量放自然些。
B.①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②这篇文章从头到尾他都仔细看过。
C.①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②她对这里的生活还不习惯。
D.①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②我始终不明白他这话是什么意思。
【答案】C
【详解】A.①副词,表示理所当然;②形容词,不呆板;
B.①形容词,小心:②形容词,认真、细心;
C.动词,常常接触某种新的情况而逐渐适应;
D.①名词,情趣趣味;②名词,语言文字的意义;
故选C。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词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B.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C.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上,我们的意见有了分歧。(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
D.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忍受〈疼痛或艰苦的生活等〉)。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因此,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B项不正确,这里指的是为了迁就一下母亲,并不是真的委屈。
10.综合性学习。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关心、爱护、孝敬老人,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应有的美德。2020年重阳节到来之际,班级开展“孝亲敬老,从我做起”活动,请你参与。
(1)为使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请你仿照示例为本次活动再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示例:举办孝亲敬老座谈会
①
②
(2)班级准备依据下面的漫画创作一幕情景剧,请你完成后面的对话。
奶奶:
小皮球:
(3)有位同学为“孝亲敬老专题板报”摘录了一段文字,请你结合语境仿照画线句补全句子,使之构成语言连贯的排比句。
百善孝为先。孝心、孝道、孝敬、孝顺……一个“孝”字,彰显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孝亲敬长,就是多一些努力,全力实现长辈的期待;就是多一些感恩,真诚回馈长辈的恩泽;
; 。
(4)小宇的妈妈和奶奶因生活观念、生活习惯的差异时常闹别扭,二人都将意见藏在心里,于是积怨越来越深。小宇冥思苦想,让妈妈和奶奶观看了2020年央视春晚上贾玲、张小斐参演的小品《婆婆妈妈》之后,还想让二人坐下来谈谈心,从而缓和婆媳关系。
假如你是小宇,你会对妈妈和奶奶说:“ ”
【答案】(示例)举办孝亲敬老演讲大赛 举办孝亲敬老故事会 (示例)奶奶:儿啊,娘气力跟不上,让我坐坐吧。 小皮球:爸爸,快让奶奶坐。你这样对奶奶,是在教我怎样对待父母吗 (示例1)就是多一些理解 耐心倾听长辈的唠叨 (示例2)就是多一些尊重 虚心接受长辈的意见 (示例)妈妈、奶奶,一家人嘛,意见不一致不怕,只要心在一起,把话说开我们就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话是开山虎’,大家开诚布公、平心静气地谈一谈,好吗?
【详解】(1)活动形式要紧扣主题,具有可操作性。活动主题形式有很多,可以开孝亲敬老主题班会,举办孝亲敬老主题演讲、知识竞赛,办孝亲敬老主题板报等等。
(2)要根据情境来组织人物的语言。在漫画中爸爸注意关心小狗,却忽路了自己的老母亲,而孩子天性淳朴、童真,是看不过去的,所以他会把自己的疑问直接提出来,令爸爸警醒,且引人思考。注意:小皮球的话一定要有称呼。因为奶奶病了,站立都非常困难,所以奶奶可以说:“我站不了,你能扶我一下吗 ”或“让我坐一下吧”,以表达自己的不便。
(3)仿照画线句的句式、语气,陈述“孝亲敬老”的表现,与前面的两个句子构成排比即可。如:就是多一些关心,细心照顾长辈的身体。
(4)注意劝说要有称呼,语气委婉,且有理有据。如:妈妈、奶奶,我们是一家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当我们有分歧时,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有问题大家一起解决,不要闷在心里。让我们静心静气地谈一谈,把心里的苦闷说出来吧?
二、探究案
(一)课内阅读理解
散步
莫怀戚
①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⑧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本文的主旨。
2.阅读第③段,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⑴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⑵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3.指出第④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4.阅读第⑥段,说说当“我”面对分歧时,为什么“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5.阅读第⑧段,具体说说作者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
【答案】1.本文通过描写祖孙三代人一起在田野里散步的生活场景(平凡小事),生动地展现出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⑴“总算”既写出了“我”对春天的急切盼望,又写出了“我”对经历了漫长严冬的年迈母亲的担心(流露出了“我”的欣慰,即庆幸自己的母亲又走到了春天)。 ⑵“熬”字既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在漫长的冬天所遭受的痛苦,表现了母亲的坚强,又流露出“我”的欣慰(庆幸自己的母亲“挺住”了严冬)。
3.这段景物描写写出了南方早春万象更新、生机盎然的景象,表现了春天生命新生的活力。为散步设置了背景(写出了一家人散步的目的),同时烘托出一家人散步时感受春天之美的幸福愉悦心情。
4.因为母亲、妻子、儿子都听“我”的,一切都取决于“我”,如果“我”处理不好,会破坏家庭的和谐。体现了“我”(对家庭)强烈的责任感。
5.作者通过再次描写一家人在田间小路上散步的情形,与题目和前文相照应(照应前文);同时揭示了文章的主旨(点明主旨);又揭示了寓意:暗示了中年人承前启后(即对上赡养,对下培养)的重任(对家庭的使命感)。
(二)课外阅读理解
想陪母亲散步
孙琴安
①小时候,我们上学,父母上班,彼此几乎没有同行的机会。只有一年冬天,母亲一大早把我叫醒,要我陪她去菜场买菜。原来她上早班,顺路去菜场买点菜,叫我拎回家。
②外面还是黑乎乎的。我还从没起过这么早,又冷又饿。母亲给我买了大饼油条,说吃下去就暖和了。此招果然灵验。一路上她脚步匆匆,总问我冷不冷。其实那天早晨非常冷,但我攥着她的手,又是第一次与她单独同行,心里却感到很温暖。
③稍长,在初夏的黄昏或清秋的晚上,经常看到一个年轻的后生陪着一个老太在街边散步,后生眉清目秀,举止斯文;老太一头短发,略有花白。两人并肩而行,娓娓而谈。我每见此景,便心生羡慕,一次忍不住问父母。母亲一听便道:“噢,吴老师家的。吴老师去世了,儿子怕母亲伤心,经常陪她散步,是个孝子!”当时我心中便暗自许愿,长大了也要像他一样,常陪母亲散步。
④孰料初中毕业,我即离家赴崇明农场务农,一年难得回家几次,每次都来去匆匆,还要会同学,而母亲白天上班,晚上忙于家务,能得空聊聊天就不错了,哪里还想得到散步?况且母亲毕生勤劳,在她眼里,散步简直就是浪费时间。
⑤直到我成家以后,才有了与母亲散步的机会。
⑥那年孩子出世才两岁,一直领他的岳母有事去浙江老家,我和妻子都上班,只得请刚退休不久的母亲临时来帮两天忙。这点活对她是小菜一碟。于是,黄昏时分,我便主动拉她在住家附近散步。时值立夏,树木已有几分浓郁,小草都高高兴兴。我兴致勃勃地向她介绍着目睹的一切,但她却并不怎么在意,话也不怎么多。在返回的路上,我终于有所觉察,便问:“妈妈,您好像有心事。”她说:“是啊,我来这里,不知你爸爸这两天下班回来吃什么,他不会烧。”原来如此!而我却大言不惭地说:“反正就两三天,只好叫爸爸先克服一下。”就这样,我期待已久想陪母亲散步的愿望,便索然无味地结束了。
⑦当我送母亲回家,看到父亲那个高兴劲儿,这才感到父亲已离不开母亲了,而自己所说的话实在太自私!从此再也不敢向母亲搬救兵了。
⑧母亲自幼家境贫寒,不识字,也是在开国大典后扫盲时上了几堂课,又幸亏父亲耐心教她,才认识了一些字,后来居然能读一些小说了。为了提高她的兴趣,孩子们常会带一些《红岩》《简·爱》等小说名著给她看。所以,她刚退休的那几年,每当我去看望,她多半手捧一部长篇小说坐在椅上认真阅读。见我来了,便会放下书本,高兴地挎起篮子,娘儿俩一起去菜场买菜。一路上,她会兴趣浓厚地讲述正读小说中的故事和人物。令我感到吃惊的是,母亲居然能准确地说出小说情节的发展,评判出人物的好坏。她喜欢简·爱,同情苔丝,不喜欢莫泊桑笔下的杜洛阿,她说:“《漂亮朋友》中的那个男人真是坏透了,太缺德了!”
⑨有次说到兴头上,父亲下班回来,三人围在小方桌上吃晚饭,她仍意犹未尽地继续讲。父亲则不插话,只是微笑地望着她,仿佛是他的成果似的。当时我就想,何时我也能写部小说,散步时听她谈论,那该多有意思啊!
⑩说也奇怪,我与父亲散步,几乎没有肢体接触;而与母亲散步,走着走着,便会慢慢靠拢她,有时还会不由自主地挽住她的手臂,甚或轻轻搂住她的肩膀。起初她不太习惯,后来也就任由我了。与父亲散步,他会问起我的工作;母亲却很少问,其实我是很喜欢散步时听她谈小说的,但她说得更多的还是家常,即使再琐碎,我也只好耐心倾听,不敢打扰,从中却可以感受到一个母亲对家庭所倾注的心血,对每个子女的关爱。她所希望的就是每个子女都能过上好日子。
有时父亲也会参与进来,但我仍会与母亲谈得多一些,这时父亲常被晾在一边,成为旁听者。一次忽然发现父亲不见了,回头一望,他正跟在我们后面,原来他是故意掉队,暗中观察娘儿俩的散步背影呢!
母亲71岁那年,我出版的一本书喜获大奖,兴冲冲地看望母亲,她听后自然高兴,娘俩又像往昔一样,一起去菜场买菜。这恐怕是我陪母亲的最后一次散步了。一路上她还难得地问起了我的工作情况,我也如实相告,主要是为了让她开心。如今她已去世,尽管我仍获得一些荣誉,但这与母亲的存在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还有什么比母亲生命的存在更重要的呢?
现在想来,当年陪同母亲散步的那些日子,可以说是最值得回味的天伦之乐了,也是我人生中一段难以忘怀的幸福时光。如果有来生,我还想陪母亲散步。
1.文章的标题有什么作用?
2.从文中来看,母亲在世的时候,“我”为什么会时常陪母亲散步?
3.文中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4.本文与莫怀戚的《散步》,都讲述了“与母亲一起散步”的事情,请从主题和选材两个方面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
【答案】1.点明文章所写内容:暗示母亲已经离开了自己,陪母亲散步已经成了一种遗憾;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2.①因为“我”目睹了吴老师的儿子在吴老师去世后陪母亲散步,“我”懂得了陪母亲散步是一种孝顺;②因为“我”在陪母亲散步的时候,感受到了散步给“我”、给母亲带来的温暖、幸福,这是一种天伦之乐。
3.这句话写树木的浓郁,用拟人的修辞写小草的情态,烘托了“我”和母亲一起散步的喜悦心情。也和母亲牵挂家中的父亲的神情形成对比。
4.主题上:本文侧重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之情;莫怀戚的《散步》侧重表达要营造互敬互爱的和谐氛围。选材上:本文以时间为序,选取不同时段陪母亲散步的情景,做到了选材广泛;莫怀戚的《散步》选取了祖孙三代人一起在田野上散步的生活场景,做到了选材典型。(意思对即可)
【详解】1.本题考查对文章题目作用的理解。
根据文章内容可知,本文主要回忆了“我”陪母亲四次散步中难忘的情形。题目“想陪母亲散步”贯穿了全文内容,因此题目“想陪母亲散步”是文章的线索;作者“为什么想陪母亲散步”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关注,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散步”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根据“现在想来,当年陪同母亲散步的那些日子,可以说是最值得回味的天伦之乐了,也是我人生中一段难以忘怀的幸福时光”“如果有来生,我还想陪母亲散步”可知,题目“想陪母亲散步”暗示母亲去世,表达了作者对当年陪母亲一起散步时的幸福时光的美好回忆和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理解。
根据第③段“当时我心中便暗自许愿,长大了也要像他一样,常陪母亲散步”可知,儿时的“我”从吴老师儿子陪母亲散步得到启发,许愿要做个孝顺的儿子,经常陪母亲散步;
根据第⑨段“当时我就想,何时我也能写部小说,散步时听她谈论,那该多有意思啊!”“其实我是很喜欢散步时听她谈小说的”可知,作者陪母亲散步可以听母亲谈小说,可以享受到和母亲在一起的幸福和温暖。
3.本题考查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文中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时值立夏,树木已有几分浓郁,小草都高高兴兴”写树木的浓郁,“高高兴兴”赋予小草以人的神情,拟人的修辞,烘托了“我”和母亲一起散步的喜悦和温暖。结合第⑥段“我兴致勃勃地向她介绍着目睹的一切,但她却并不怎么在意,话也不怎么多”“是啊,我来这里,不知你爸爸这两天下班回来吃什么,他不会烧”分析,和母亲牵挂家中的父亲的神情形成对比。
4.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
本篇散文主要写了“我”想要陪妈妈散步,以及母亲退休后陪母亲散步的故事,字里行间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思念。莫怀戚的《散步》通过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的事件,引发了作者的一种“生命的感慨”,抒发了一种交织在母子、父子、祖孙三代之间浓浓的亲情,更侧重表达要营造互敬互爱的和谐氛围。这是主题上的不同。
选材上,本文是以时间为顺序,莫怀戚的《散步》,选取了祖孙三代人一起在田野上散步的生活场景,这是选材上的不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