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科书P71~72例1,完成P72“做一做”。
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了“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初步形成数感”“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能进行简单的小数的加、减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能解决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会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整理知识和探究知识的能力,总结、归纳和概括水平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这对于本节课来说有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基础,从整个小学阶段来说,这部分内容学生在第一学段(三年级)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大部分同学已掌握了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做铺垫。
对于小数的加减法,学生并不陌生,教材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有意不给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不概括小数的加减法法则,而是刻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把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的加减法这一新的情境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算法,经历计算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迁移到本课内容上来。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探索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计算、比较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把整数加减法计算经验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计算中的过程,发展学生运用迁移规律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感受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教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完成目标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组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采用的教学方法友情景教学法和观察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处于主动的学习状态,在结合教师对于知道讲解的同时,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探讨的机会,让学生探究和主动发现问题,寻找规律,归纳总结。
学法
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寻找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的相同点,从“相同数位对齐”的认知统一到“小数点对齐”,把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中,实现知识的正迁移。学法主要采用发现与比较相结合,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活经验,导入新课
师:教师出示整数的加减法,645+429= 645-429=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学生上黑板板演。
【学情预设】唤起学生整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师:整数加减法的计算要注意什么呢?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并板书。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观察发现,提出问题。
(1)师:今天我们学习《小数加减法》,学生齐读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预设:1.整数加减法。2.小数加减法怎样算?3.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数学问题来一场数学之旅。
周末老师到书店买了2本书,你能说出它的价格吗?
16.45元表示什么?14.29元呢?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 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情预设】预设1:买这两本书一共多少元?。
预设2:《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钱
【设计意图】只有读懂了学生,我们的教学才能有针对性。因为小学生都有实际购物的经验,教师把握教学的起点,先引导学生收集信息,再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经历“从头到尾”思考问题的过程。
2.迁移经验,探究小数加法的算法。
(1)列出算式。
师:根据你们提出的这两个问题,想一想,该怎样列式?
【学情预设】学生分别列出16.45+14.29和16.45-14.29这两个式子。(教师板书)
(2)尝试计算。
师:先来看16.45+14.29,大家先估算一下,买这两本书一共要花多少钱?
(3)小组合作,探究算法
这是两位小数的加法,用竖式该怎么算呢?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你的计算方法。
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汇报,说清算理。
①指名板演,呈现不同算法。
教师适时板书。
②师:请同学们比较这几位同学的方法,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情预设】有的学生可能会说“都是用加法解决的,结果相同,都是30.74元”;也有学生可能会说“前两种方法是把小数加法转化成整数加法进行计算的,第三种方法是直接用小数进行计算的”。
③师:有的同学借助我们学过的旧知识,将新知识进行转化,从而把问题解决了;有的同学是用小数进行竖式计算的。谁能来具体说说小数加法该如何计算呢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到“先把小数点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4)师:列竖式时,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呢
【学情预设】预设1:在学习一位小数的加法时,就是把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整数部分相同数位对齐,小数部分的十分位的数要对齐。当两个两位小数相加时,百分位上的数也要对齐。
预设2:16.45表示1个十,6个一,4个十分之一,5个百分之一;14.29表示一个十,4个一,2个十分之一,9个百分之一。当小数点对齐时,相同数位就对齐了。先从百分位加起,5加9得到14个百分之一,百分位满十要向十分位进一,在百分位上写4;十分位上4加2加1得到7个十分之一,在十分位上写7;最后个位上6加4得到10个一,十位1加1再加1带到3。因为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两个数才能直接相加,所以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即小数点对齐。
(5)讨论比较,优化算法。
师:在计算小数加法时,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呢?
(1)师:小数加法同学们会做了,那小数减法你们会做吗 拿出练习本,自己算一算《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钱
①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计算。
【学情预设】6.45-4.29=2.16(元)
②全班交流分享。教师课件演示:
板演的学生汇报算法:小数点对齐。从百分位减起,5减9不够减,就从十分位退1当10再减,15-9=6,得到6个百分之一,在百分位上写6;十分位上4退1是3,3-2=1,得到1个十分之一,在十分位上写1;最后个位上6-4=2,得到2个一,在个位上写2。
(2)师:在计算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学情预设】预设1:小数减法和小数加法相同,竖式计算时都要将小数点对齐。
预设2: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
【设计意图】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前面学习小数加法的基础,小数减法的教学应彻底放手。教师只需引导学生将小数加法的笔算经验和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小数减法中即可。
(3)师:在计算过程中,有什么需要我们注意的吗
【学情预设】预设1: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即每一位都是在求相同计数单位个数的差。
预设2:按照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3.自主迁移,探究小数减法的算法。
4.引导比较,深化算理。
(1)师:回顾刚才我们研究小数加减法的过程,谁来说说我们是怎样计算的?
【学情预设】我们将小数加法转化为整数加法,并借助学习整数加法计算的经验来探究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然后又借助学习小数加法与整数减法的经验来探究小数的减法。
(2)师:那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比较,你们有什么发现
【学情预设】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都是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
师小结: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先把小数点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小数减法与小数加法的对比、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的对比,帮助学生厘清所学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促进学生在头脑中完善与计算有关的知识网络。
三、练习巩固,提高能力
1.强化练习,巩固算法。
教师课件出示12.53+4.67和16.67-5.78。
①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
②各组派代表展示计算过程,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③重点引导学生讨论、比较:12.53+4.67和16.67-5.78。
【学情预设】预设1:12.53+4.67=17.20(得数的末尾是“0”,这个“0”可以省略吗?)
预设2:16.67-5.78=10.89(得数整数部分的个位上也是“0”,这个“0”可以省略吗?为什么?)
师:刚才在计算小数加法时除了小数点要对齐以外,还有什么是需要大家注意的?
【学情预设】得数是小数时,小数部分末尾的“0”可以去掉,中间的“0”不能去掉。
【学情预设】学生基本都能独立完成,教师需重点关注连续进位或退位的情况。如:
3.64+0.48和8.24-3.56这两道题,引导学生对比、反思,说说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并且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下面的计算正确吗?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课件出示,指名学生回答。
拓展延伸
根据学习的内容,你能计算出12.56+5.8是多少吗?
学生独立计算,并汇报。
四、课堂小结,反思评价
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你觉得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呢?
五、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法(1)
16.45+14.29 小数点对 = 相同数位对齐 645+429=
从末位算起 645-429=
16.45-14.29 满十进一 退一当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