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检测
基础知识夯实
知识梳理·温故知新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篁( )竹 卷( )石底以出 为坻( ) 岿( ) 然不动
寂寥( )无人 翕( )忽 幽邃( ) 犬牙差( )互
2.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悄怆幽邃
(3)不可久居
(4)隶而从者
4.写出下列加粗词语所指代的内容。
(1)其岸势犬牙差互
(2)不可知其源
(3)以其境过清
(4)乃记之而去
5.填空。
本文题目“小石潭记”中的的“记”是一种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可记叙描写,也可 ,是属于 的范畴。本文作者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 ,本文是他 的第四篇。本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 、 、潭中的气氛。从文中可知同游小石潭的共有 人。
经典语段精练
课内精练·精心剖析
阅读课文1~4段,完成6~9题。
6.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B.斗折蛇行(像蛇一样)
C.不可久居(居住) D.影布石上(映)
7.翻译下列句子
(1)全石以为底。
(2)不可知其源。
8.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游览小石潭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9.找出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课外探究·发散思维
阅读下文,完成10~14题。
钴鉧潭记
柳宗元
钴鉧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 ( http: / / www.21cnjy.com ),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不然。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
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啮其涯
(2)以予之亟游也
(3)芟山而更居
(4)气之迥
11.写出下列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
(1)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
(2)其颠委势峻
(3)予乐而如其言
(4)行其泉于高者
12.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___同________。
A.屈折东流 B.荡击益暴 C.毕至石乃止 D.有泉悬焉
13.翻译下列句子。
(1)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小石潭记》和本文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自柳宗元的手笔,都是《永州八记》中的作品,内容也都是写潭的,但两文的写法有所不同:前文着重写________,后文着重写________;前文主要突出景物________的特点,后文着重写________;前文主要突出景物________的特点,后文主要突出景物________的特点;前文抒发了作者________的内心情感,后文透露了当地农民________的生活境况。
能力提升训练
一试身手·高效演练
15.从本文或以前学过的描写景物的古代诗文中,找出描写山水的名句并摘录下来,然后挑选一两句写一段80字左右的赏析文字。
中考体验·沙场点兵
16.阅读下文,完成(1)~(4)题。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 ( http: / / www.21cnjy.com )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水尤清冽
②悄怆幽邃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伐 ①伐竹取道 ②齐师伐我
B.去 ①乃记之而去 ②停数日,乃去
C.其 ①不可知其源 ②其真无马邪
D.以 ①以其境过清 ②属作文以记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我的素材宝库
柳宗元与《永州八记》
柳宗元贞元九年(793年)中进士。 ( http: / / www.21cnjy.com )又中博学鸿辞科,授集贤殿正宇。调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时,官礼部员外郎。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宪宗在方镇和宦官拥护下,继立为帝,主持改革的顺宗被幽禁,永贞革新集团失败。王叔文、王被贬杀,骨干分子韩晔、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凌准、程异、韦执谊等均被贬为边州司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二王八司马事件”。柳宗元始被贬为邵州刺史,不半道,追贬为永州司马。十年之后,方徙为柳州刺史。
? 永州,今湖南零陵,在唐时还是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未经多少开发的地区,僻远荒凉。州司马只是安置流放官员的一种名义上的职务。柳宗元作为一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革新家,在这样的处境里,还要时刻担心受更重的迫害,其心情之抑郁苦闷可以想见。可以说,在永州的十年,是柳宗元生平最为困厄,最为艰难,心情也最为孤寂郁愤的十年,但正所谓祸兮福所伏,福兮祸所倚,这穷蹙的十年,居然真正造就了一个古文大家的绝世风范,就在这种环境下,就在这种心情下,柳宗元的郁郁才思得到了强烈的激发,发言为文,莫不悲恻动人,寓言、山水游记以及记叙文都取得了整个一生中最光辉最杰出的成就。《永州八记》,《捕蛇者说》,《三戒》,《段太尉逸事状》……这些代表柳宗元最高成就,散文史上赫赫有名的篇章都莫不作于这僻远凄幽的永州。幸与不幸,曷可言哉!
参考答案
1.huáng quán chí yí liào xī shuì cī
2.略
3.(1)大约 (2)深 (3)停留(4)跟随
4.(1)那,溪岸的 (2)它的,溪水的 (3)这里的,小石潭周围 (4)小石潭的景物
5.抒情议论 散文 柳宗元 山水游记 《永州八记》 潭中景物 小潭源流 六
6.C
7.(1)整块的石头作为潭底
(2)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8.作者浏览小石潭之初的心情是欢快的,但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随之而来。
9.略
10.(1)侵蚀(2)多次,屡次(3)割草 这里指开荒(4)辽远,这里指气清
11.(1)指钴鉧潭(2)指冉水(3)那个农民,指住在这里的人(4)指泉水
12.A,“屈”同“曲”
13.(1)冉水的上游和下游流势峻急,冲击得更猛烈
(2)是什么使我乐于住在这夷人聚居的地方而忘记故乡呢?不就是这样优美的钴鉧潭吗?
14.潭的本身,潭源;清幽,清秀;凄苦,困苦
15.略
16.(1) ①特别
②悄怆:优伤的样子
(2)B
(3)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4)幽深冷寂,孤凄悲凉(意思对即可)《诗五首》检测
基础知识夯实
知识梳理·温故知新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结庐(lú) 悠然(yiōu)
B.金樽(zūn) 庇护(bì)
C.突兀(wù) 风掣(chè)
D.浩瀚(hàn) 挂罥(juàn)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结庐在人境:
(2)问君何能尔:
(3)玉盘珍羞直万钱:
(4)风掣红旗冻不翻:
3.下列作家、作品、时代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陶渊明——《饮酒》——东晋
B.李白——《行路难》——唐朝
C.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代
D.龚自珍——《己亥杂诗》——明代
4.填空。
(1)《饮酒》中体现诗人主观情感与外界客观景物融为一体的名句是:___________
(2)《行路难》中表现诗人远大抱负和坚定自信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2002年我国人均住房面积已超过20平方米,如果杜甫再生,就不必慨叹:________
(4)《己亥杂诗》中表现龚自珍爱国热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典语段精练
课内精练·精心剖析
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完成5~7题。
5.解释下面加点字词的意思。
(1)狐裘不暖锦衾薄
(2)散入珠帘湿罗幕
(3)都护铁衣冷难着
(4)瀚海阑干百丈冰
6.诗歌怎样描写雪后军营的苦寒生活?这样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7.“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这两句在全诗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阅读《饮酒》(其五),完成8~10题。
8.这首诗的诗眼是_____________。
9.写诗人悠闲自得生活的一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0.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中的“真”字?
课外探究·发散思维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1~13题。
龙标野宴
王昌龄
沅溪夏晚足凉风①,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②,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释】①沅溪:沅江,湖南境内的大河之一,源出贵州,流经黔阳,北上注入洞庭湖。足:充足。②远谪(zhé):贬官到离京城很远的地方。
戏为六绝句(之一)
杜甫
王杨卢骆当时体①,轻薄为文哂未休②。
尔曹身与名俱灭③,不废江河万古流。
【注释】①王杨卢骆:王勃、杨炯、卢 ( http: / / www.21cnjy.com )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闻名于初唐文坛,后世称他们为“初唐四杰”。体:指诗文的形式和风格。②轻薄:轻浮浅薄。哂(shěn):讥笑。未休:不止。③尔曹:你们这些人。这里指轻薄为文之人。
11.翻译下面诗句。
(1)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2)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12.读了《龙标野宴》,说说那时王昌龄是如何对待生活的?
13.从《戏为六绝句》(之一)中,你能看出杜甫对诗歌创作和评论的态度吗?
能力提升训练
一试身手·高效演练
14.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根据诗歌最后四句,描绘一幅“雪地送别”图,力求有景有情,情景交融。
中考体验·沙场点兵
15.比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第(1)~(2)题。
【甲】 绝句 【乙】 夜雨寄北
杜甫 李商隐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借景抒情是诗文中一种常用的抒情方式。甲乙两诗都借景抒发了诗人 之情。
(2)甲诗侧重写眼前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个“欲”字秒在采用了 手法,化静为动,赋予花朵以动态美;乙诗既写了眼前景“ ”,又写了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我的素材宝库
什么是“歌行体”古诗
“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与张虚若的《春江花月夜》的出现,可说是这种体裁正式形成的标志。
明代文学家徐师曾在《诗体明辨》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歌”、“行”及“歌行”作了如下解释:“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辞海》注曰:“行”是乐曲的意思;“歌”与“行”名称虽不同,但并无严格的区别,后来就有“歌行”一体。
“歌行体”诗代表作中,以“歌”命名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有白居易的《长恨歌》和本课所选的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以“行”命名的有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的《兵车行》等;以“歌行”命名的有高适的《燕歌行》。
“歌行体”诗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篇幅可短可长。岑参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共十八句,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有二十四句,白居易的《长恨歌》竟有一百二十句。杜甫的《兵车行》有三十七句,白居易的《琵琶行》则有八十八句。
二、保留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把 ( http: / / www.21cnjy.com )记人物、记言谈、发议论、抒感慨融为一体,内容充实而生动。例如杜甫的《兵车行》,诗中既有“行人”出征时的记叙,又有“道旁过者”与“行人”的问答,也有“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的感叹,读后真能摧人肝肠。再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既有风卷茅屋的记叙,也有“归来倚杖”的叹息,更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强烈抒情与愿望,读后令人唏嘘不已。
三、声律、韵脚比较自由,平仄不拘,可以换韵。 ( http: / / www.21cnjy.com )“歌行”体诗歌在格律、音韵方面冲破了格律诗的束缚,由于它要“放情长言”,因而句子也多,再要一韵到底,平仄讲究就很困难了。例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二十四句就换了好几个韵脚。歌行体的形式比较自由,是由内容所决定的。
四、句式比较灵活,一般是七言,也有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以七言为主,其中又穿插了三、五、九言的句子。例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基本上是以七言为主的,但也有二言的(“呜呼”),也有九言的(“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参考答案
1.A
2.(1)简陋的房屋。(2)这样。(3)同“值”。(4)拉,扯。
3.D
4.(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5.(1)皮衣 被子
(2)用丝织品做成的帐子
(3)穿
(4)沙漠纵横交错的样子
6.诗人写雪后苦寒,主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侧面抓住典型事物,而且不断变换角度。由夜晚帐内“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到白天帐外“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一直到“瀚海阑干百丈冰”,最后又写到辕门外“风掣红旗冻不翻”。作用:写军营将士的苦寒生活,反映了战争的艰苦及其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同时为送行场面渲染了悲凉气氛。
7.过渡。第一句承接上文,把笔触由军营转移到冰雪覆盖的大漠;第二句“愁云惨淡万里凝”,为下文送别渲染了悲凉压抑的气氛。
8.心远地自偏
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0.“真”即自然本性,陶渊明在田园中保全了一分质性自然的“真我”,“任真”使他能够独立于虚伪、污浊的社会之外。“真”是他人生的理想。
11.(1)不要听到琴声和歌声就触动远谪的愁思,青山和明月都在陪伴着我们啊。
(2)你们这些“轻薄为文”的人,身体和名声将一起泯灭,优秀的诗歌将如奔流的江河万古流传。
12.王昌龄虽被贬到龙标,但他照样悠然自得地生活,这种态度既表达了他的豁达乐观,也流露出他对朝廷的不满。
13.杜甫反对那些对文化遗产肆意歪曲否定的作法,并暗示自己的诗歌创作也将追随王杨卢骆,力求为后世留下佳作。
14.略
15.(1)漂泊异乡,盼望归期的感伤
(2)拟人 巴山夜雨涨秋池 想象景(未来景)《岳阳楼记》检测
基础知识夯实
知识梳理·温故知新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谪守( ) 霪雨霏霏( )( ) 岸芷汀兰( )( )
樯倾楫摧( )( ) 浩浩汤汤( ) 阴风怒号(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增其旧制
(2)前人之述备矣
(3)沙鸥翔集
(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3.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4.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文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
(2)从时空两个角度描写洞庭美景的句子是 。
(3)“前人之述备矣”与上文“ ”一句照应。
(4)从正反两方面阐述古仁人内涵的句子是 。
经典语段精练
课内精练·精心剖析
阅读课文第5自然段,完成5~10题。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 ( http: / / www.21cnjy.com )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5.对所选文段中加点的字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或者 作法 在先 没有
B.有人 心情 在先 微小
C.或者 作法 在……之前 轻微
D.或许 心情 在……之前 没有
6.“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句的句式特点是( )
A.宾语前置
B.判断句
C.介词结构后置
D.定语后置
7.“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有两个“忧”字,依次说明“忧”的是什么?
8.“先天下之忧而忧”一句的正确读法是( )
A.先天下之/忧/而/忧
B.先天下/之/忧而忧
C.先天下/之忧/而忧
D.先/天下之忧/而忧
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了一种什么精神?(15字之内)
10.联系全文,对“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勉励滕子京以“古仁人”为榜样,做自己的好朋友。
B.表现作者自己学习“古仁人”崇高思想的抱负和决心。
C.表达了自己做人为官的追求,也期望友人与己共勉。
D.表现作者找不到志同道合伙伴的惆怅。
课外探究·发散思维
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宇,完成11~14题。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范仲淹《岳阳楼记》)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2.“水落而石出者”一句描写的是哪一个季节?由此演化而来的成语“水落石出”表示什么意思?
13.上面两段文字都写到了景物的变化,作者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不同的用意?
14.从全文看,欧阳修的“览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情”,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他的这种“览物之情”与范仲淹笔下“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的区别?
能力提升训练
一试身手·高效演练
15.将你对课文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认识写成一段文字,并与同学交流。
中考体验·沙场点兵
16.阅读范仲淹的《 岳阳楼记》,完成(1)~(5)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 ( http: / / www.21cnjy.com )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任选两小题)
①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② 属予作文以记之:
③ 环滁皆山也: ④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② 日星隐眼,山岳潜形
(3)第三、四段写景是为了表达哪两种人的思想感情?这两种人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共同之处?
(4) “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斯人”指的是哪类人?表达了作者对滕子京怎样的态度?
(5)本文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我的素材宝库
范仲淹逸事
范仲淹在进士及第步入仕途之前,其少年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和青年时代大体是在攻苦食淡的艰难生活中度过的。景德初,仲淹随继父至淄州(今山东淄博),就读于长白山澧泉寺,每日里只以粟米熬粥,待冷凝之后分为四块,早晚各吃两块,至于佐食的菜肴,就更谈不到了,常常只能“断数茎,入少盐以啖之”。二十三岁时得知身世,感泣辞母,只身赴南都应天府(今南京)书院,其后直到进士及第,更是过了五年的“人不能堪”的苦读生活。据仲淹《年谱》,仲淹在应天府书院“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枕,夜或昏怠,以水沃面。往往粥不充,日昃始食”。《宋史》列传第七十三记仲淹这一段时间的生活,与《年谱》所记也大体一致。其实,即使进士及第步入仕途之后,相当一段时间,他的生活状况也并没有太大的改变。晚年在《告子弟书》中仲淹回忆这一时期的生活时就谈道:“吾贫时与汝母养吾亲,汝母躬执,而吾亲甘旨未尝充也。”这应该是确实的。天禧元年徙集庆军节度推官离开广德时,仲淹无一点积蓄,只得卖掉唯一的一匹马以充行资。
参考答案
1.zhé yín fēi zhǐ tīnɡ qiánɡ jí shānɡ háo
2.(1)规模
(2)详尽
(3)栖止
(4)做太守
3.(1)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4.(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D
6.A
7.民、君。
8.D
9.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无私精神。
10.C
11.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都在洞庭湖之中。
12.“水落而石出者”一句描写的季节是冬季。“水落石出”的意思是水落下去石头就出来了,比喻真相大白。
13.范仲淹以岳阳楼的“气象万千”引发迁 ( http: / / www.21cnjy.com )客骚人的种种“览物之情”,欧阳修通过一天之间和一年之间的景色变化引出“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的观点。基本意思对即可。
14.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思想。范仲淹笔下的“迁客骚人”们立足于个人的得失和荣辱,因而他们的种种“览物之情”均以景物的不同而异。欧阳修的立足点是“民”,他与民同乐,把百姓的乐当作自己的乐,把百姓的安居乐业作为自己的理想。这就是他们的根本区别。基本意思对即可。
15.略
16.(1)① 持、执 ② “属”通“嘱”③环绕④ “反”通“返”
(2)① 这就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② 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
(3)迁客骚人 以物喜,以己悲
(4)古仁人 要点:安慰、劝勉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满井游记》检测
基础知识夯实
知识梳理·温故知新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茗( ) 罍( ) 髻鬟( ) 汗出浃背( )
蹇( ) 靧( ) 倩女( ) 脱笼之鹄( )
呷( ) 廿( )
2.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字的意思。
(1)余寒犹厉
(2)以游堕事
(3)欲出不得
(4)潇然
3.选择恰当的解释。
始:A.刚 B.才 C.如“尝”
(1)始( )知郊田之外,未始( )无春。
(2)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 )掠也。
4.给下面句子选择正确的译句( )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
A.北京一带寒冷,花朝节以后,残余的寒风更加厉害。
B.北京一带寒冷,花朝节以后,残余的寒冷还很厉害。
C.北京一带寒冷,花朝节以后,我冷得还很厉害。
D.北京一带寒冷,花朝节以后,残余的寒冷好像很厉害。
5.本文要写“满井”,第一段却不着一字,反而抒发作者郁闷的心情,用意何在?
经典语段精练
课内精练·精心剖析
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完成6~10题。
6.下列“之”的词性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蝴毛羽鳞鬣之间 局促一室之内
B.城居者未之知也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C.脱笼之鹄 倩女之 面
D.曝沙之鸟 髻鬟之始掠
7.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项。
(1)作则飞沙走砾( )
A.做 B.起 C.发作
(2)余寒犹厉( )
A.像 B.还 C.特别
(3)游人虽未盛( )
A.壮实 B.成年 C.很多
8.在记叙描写中,文中运用了许多贴切新鲜的比喻句,按要求各举一例
①以物比人
②以人比物
③以物比物
9.翻译下面的句子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天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0.从这段的景物描写中可看出作者游览满井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课外探究·发散思维
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画 竹
余家有茅屋二间,南面种竹。 ( http: / / www.21cnjy.com )夏日新篁初放,绿阴照人,置一小榻其中,甚凉适也。秋冬之际,取围屏骨子,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窗棂,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风和日暖,冻蝇触纸上,冬冬作小鼓声。于时一片竹影零乱,岂非天然图画乎!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1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 ( )
A.余家有茅屋二间(我家) B.甚凉适也(恰好、刚好)
C.无所师承(老师传授) D.置一小榻其中(放)
12.解释下面两组加点的字
秋冬之际,取围屏骨 于时一片竹影零乱
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 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13.将下面这句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岂非天然图画乎!
14.从这段文字中,你能读出怎样的生活启示?
能力提升训练
一试身手·高效演练
15.组织一次秋游,仿照本文的风格写一篇游记,要求语言简练,写出独特的感受。
中考体验·沙场点兵
16.阅读下面古文,完成(1)~(6)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 http: / / www.21cnjy.com )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度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 ( http: / / www.21cnjy.com )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②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⑤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
([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
[注]①虎丘:苏州名胜。 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 ③钩月矶:在虎丘山顶。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 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1)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月色人户 木兰当户织
B.然终不若山空人静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时闻风铎 隔簋竹,闻水声
D.生平过虎丘才两度 道不通,度已失期
(2)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B.万钟于我何加焉
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D.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4)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不 复 饮 酒 亦 不 复 谈 以 静 意 对 之
(5)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
(6)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点
我的素材宝库
公安派
公安派是明代文学流派。代表人物为袁宗道(15 ( http: / / www.21cnjy.com )60—1600)、袁宏道(1568—1610)、袁中道(1570—1623)三兄弟,因其籍贯为湖广公安(今属湖北),故世称“公安派”。其重要成员还有江盈科、陶望龄、黄辉、雷思霈等人。
公安派成员主要生活在万历时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代自弘治以来,文坛即为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及王世贞、李攀龙为首的“后七子”所把持。他们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大历以后书勿读”的复古论调,影响极大,以致“天下推李、何、王、李为四大家,无不争效其体”(《明史·李梦阳传》)。其间虽有归有光等“唐宋派”作家起而抗争,但不足以矫正其流弊。万历间李贽针锋相对提出“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和“文章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的观点,振聋发聩,他和焦、徐渭等实际上成为公安派的先导。
公安派的文学主张发端于袁宗道,袁宏道实为中坚,是实际上的领导人物,袁中道则进一步扩大了它的影响。公安派的文学主张主要是:
①反对剿袭,主张通变。
②独抒性灵(作家的个性表现和真情发露,接近于李贽的“童心说”),不拘格套。
③推重民歌小说,提倡通俗文学。
公安派在解放文体上颇有功绩,“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扫王、李云雾”(《公安县志·袁中郎传》),游记、尺牍、小品也很有特色,或秀逸清新,或活泼诙谐,自成一家。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消极避世,多描写身边琐事或自然景物,缺乏深厚的社会内容,因而创作题材愈来愈狭窄。其仿效者则“冲口而出,不复检点”,“为俚语,为纤巧,为莽荡”,以至“狂交扇,鄙俚大行”(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后人评论公安派文学主张的理论意义超过他们的创作实践,是为公允之论。
参考答案
1. míng léi jì huán jiá jiǎn huì qiàn hú xiā niàn
2.(1)厉害 (2)耽误 (3)能够 (4)潇洒
3.(1)B C (2)A
4.B
5.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把那种迫切渴望出游的心情暗示给读者,为下文勾画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满井做铺垫。
6.A
7.(1)B (2)B (3)C
8.① 如倩女之面面贵而髻鬟之始掠也 ② 若脱笼之鹄 ③ 麦田浅鬣才许
9.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都)不知道即可
10.作者游览满井时怀着轻松喜悦的心情。
11.B
12.①的 它 ②在 从
13.这难道不是一幅无然的图画吗柄
14.说明只要留心观察,处处皆有学问并能自学成才
15.略
16.(1)D
(2)A
(3)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4)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
(5)用比喻来描写夜色。积水喻月光,藻荇交横喻月下竹柏影。
(6)月色美好;幽静。(意思对即可)《醉翁亭记》检测
基础知识夯实
知识梳理·温故知新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林霏( ) 岩穴( ) 山肴( ) 阴翳( )
翼然( ) 酒洌( ) 林hè( ) wèi然( )
huì( )明变化 ɡōnɡ chóu( )交错
yǔ lǚ( )提携 宴hān( )之乐
2.解释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1)饮少辄醉
(2)伛偻提携
(3)乐其乐
(4)非丝非竹
3.全篇共21个“也”字,所表述的语气有三种 ( http: / / www.21cnjy.com ):A.陈述(用于描写景物);B.肯定(用于介绍人名);C.感叹(用于直抒胸臆)。试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也”字 各表现了哪种语气。
(1)环滁皆山也。( )
(2)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4)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5)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
(6)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
4.填空。
(1)本文的作者 ,是 朝 家、 家。他自号 ,又号 。这篇文章选自《 》。
(2)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一个 字,在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和 自然结合。
5、全文自始至终都用“太守”自称,而不用第一人称“我”,为什么?
经典语段精练
课内精练·精心剖析
阅读课文3~4段,完成6~10题。
6.与“宴酣之乐”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何陋之有
B.辍耕之垄上
C.邻人之孀妻
D.渔人甚异之
7.对第3段文字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髻”均指老人和小孩。
B.“颓然乎其间者”形象地描绘出太守精神不振,以酒浇愁的样子。
C.“至于”一词把文章推进一层,由写欣赏美景之乐转而写众人游宴之乐。
D.此段以醉翁事的美丽风光为背景,描绘出一幅与民同乐图,同时也曲折地写了太守治滁的政绩。
8.第4段紧扣一个“乐”字来写,用 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用游人之乐衬托 之乐,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9.“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一句中表达的作者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是 。
10.下列句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滁人游”的欢悦情景侧面反映了太守治下的政治清明;写“滁人游”,衬托了“太 守醉”。
B.“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一句的意思是:一个面容苍老,满头白发的老人,昏昏欲倒的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C.“醉能同其乐”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D.“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意为:太守说的谁?就是庐陵欧阳修。
课外探究·发散思维
阅读下文,完成11~15题。
丰乐亭记(节选)
修(即欧阳修自称)既治滁( ( http: / / www.21cnjy.com )即滁州)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潝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修之来此(批滁州),乐其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僻而事简,又晨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三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亭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辜生无事之时也。
11.试概括第一段段意。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下则幽谷
(2)顾而乐之
(3)掇幽芳而荫乔木
(4)于是疏泉凿石
13.本文写景也有它的顺序。第一段和第二段写景各主要是以什么顺序来写的?
14.下列句子译文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俯仰左右,顾而乐之:看看左右,四面一瞧,我便爱上了这地方。
B.乐其地僻而事简:喜爱这地方偏僻而公务少。
C.掇幽芳而荫乔木:(春天)采摘幽香的花草,(夏天)在高大的树下歇阴乘凉。
D.风霜冰雪,刻露清秀:(秋冬的)风霜冰雪,使山显露出峭峻清秀的姿容。
15.欧阳修在几篇文章都流露出“与民同乐”的思想。请你从文中找出能体现“与民同乐”思想的句子来。
能力提升训练
一试身手·高效演练
16.文章第2自然段写四时、朝暮景色写得相当好,请你将这段文字用优美的语言改写成现代文。
中考体验·沙场点兵
17.比较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4)题。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大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 ( http: / / www.21cnjy.com )五日不雨可乎 ”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 ”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予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 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予,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也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
②余至扶风之明年 ( )
③既而弥月不雨 ( )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
②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译文:
(3)《喜雨亭记》突出表现出苏轼 的思想感情,这与欧阳修《醉翁亭记》的主旨 有共通之处。
(4)甲、乙两文中画线句子句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它们的表达效果是怎样的
答:
我的素材宝库
醉翁逸事
六一由来
公集三代以来金石刻为一千卷。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滁州时,自号醉翁。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曰:吾《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于其间,是为六一。
虚心求教
宋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欧 ( http: / / www.21cnjy.com )阳修被贬滁州任太守。此后,他时常闲游山水,并与附近琅琊寺的智仙和尚结为好友。为便于他游览,智仙和尚带人在山腰盖了座亭子。亭子建成那天,欧阳修前去祝贺,为之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千古传诵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文章写成后,欧阳修张贴于城门,征求修改意见。开始大家只是赞扬,后来,有位樵夫说开头太啰嗦,便叫欧阳修到琅琊山南门上去看山。欧阳一看,便恍然大悟,于是提笔将开头“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诸山,林壑尤美”一串文字换上“环滁皆山也”五个字。如此一改,则文字精练,含义倍增。
行文求简
欧阳修在翰林院任职时,一次,与同院三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下属出游,见路旁有匹飞驰的马踩死了一只狗。欧阳修提议:“请你们分别来记叙一下此事。”只见一人率先说道:“有黄犬卧于道,马惊,奔逸而来,蹄而死之”,另一人接着说:“有黄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最后第三人说:“有犬卧于通衢,卧犬遭之而毙。” 欧阳修听后笑道:“像你们这样修史,一万卷也写不完。”那三人于是连忙请教:“那你如何说呢?”欧阳修道:“‘逸马杀犬于道’,六字足矣!”三人听后脸红地相互笑了起来,比照自己的冗赘,深为欧阳修为文的简洁所折服。
参考答案
1.fēi xué yáo yì yì liè 壑 蔚 晦 伛 偻 觥 筹 酣
2.(1)就 (2)腰背弯曲 (3)以游人的快乐为乐 (4)弦乐器;管乐器
3.(1)A (2)B (3)C (4)C (5)A (6)B
4.(1)欧阳修 宋 文学家 史学家 醉翁 六一居士 欧阳文忠公集
(2)乐 写景 抒情
5.略
6.C
【解析】A项是《陋室铭》中的选句,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里“之’起到提宾标志的作用,是宾语前置;B项是《陈涉世家》中的选句,这里“之”是动词,“到,往”的意思;D项是《桃花源记》中的选句,这里“之”是代词。C项是《愚公移山》中的选句,这里“之”是助词,“的”的意思,与例句“宴酣之乐”的“之”用法相同。
7.B
【解析】太守虽被贬谪,但并未消沉不振,而是旷达乐观,与民同乐。B项理解错误。
8.禽鸟 太守
9.仕途失意,寄情山水,与民同乐,排遣内心郁闷;但壮志未酬,不禁发出游人“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的慨叹。
10.D
【解析】 这句话的意思应为:“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呀。”这里的“谓”不是“说”的意思,而是“叫做,称为”的意思,可译成“是”。
11.写丰乐亭周围美景及丰乐亭建造情况。
12.(1)是,为(2)喜欢(3)乘凉,歇阴(4)疏通
13.按空间转换的顺序来写的,下→下→中;第二段是以时间顺序为主或以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14.A
15.“而与滁人往游其间”“乃日与滁人……府而听泉”“又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16.略
17.(1)①跟从,随从 ②第二年 ③下雨
(2)①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啊。
②忧愁的人因此欢乐,生病的人因此痊愈,我的亭子正好建成。
(3)关心人民疾苦 与民同乐
(4)骈散结合,句式整齐而有变化,并在句末多用“也”字,富有节奏感和回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