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统编版六上第二单元第3课时 开国大典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统编版六上第二单元第3课时 开国大典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31 13:49:0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课
课题:开国大典
内容分析: 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首都30万人聚集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新中国开国大典中的阅兵式,历时两个半小时,受阅部队共1.64万余人,场面非常壮观,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的无比自豪、激动、欣喜之情。
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了解有关国庆节的故事,关注振奋人心的场面,增强民族自豪感。 ②语言运用:能概括课文描写的场面,简要说出开国大典的过程。 ③思维能力:体会“阅兵式”这个场面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④审美创造:结合重点句段,感受开国大典的热烈、庄重的气氛。
重、难点: 1.体会“阅兵式”这个场面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2.了解开国大典盛况,结合重点语句,感受热烈、庄重的气氛。
情境导入:同学们,再过几天就是10月1日国庆节了,曾几何时,在漫长的革命斗争岁月中,有多少个像邱少云、江竹筠、狼牙山五壮士这样的英雄儿女,为着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把鲜血洒在家乡和异乡的土地上。让我们一起读一读《长征》的诗歌,讲一讲狼牙山上的故事。让红色记忆铭心处,使英雄事迹薪火永传。 活动流程:为了迎接国庆节的来临,本单元以“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 为主题,设置了 “红色耀中华,红心永传承”策划国庆节活动的大任务,在策划国庆节多彩的活动中,通过真实的生活情境,建构适应未来学习和生活所需的基本素养。通过单元统整学习,为学生的成长打好“中国底色”,植入“红色基因”。 子任务二:倾听历史的声音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节: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1.回顾旧知。 (1)课堂小问答: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理清了文章的脉络,现在就是检验你学习成果的时候了,请你按照要求填空。 课文是按照( )的顺序描述( )( )( )( )四个盛大隆重的场面的。 答案:按照大典进行的顺序 群众入场、举行典礼、阅兵式 群众游行。 (2)学生回答填空,老师给予表扬和肯定。 同学们,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开国大典中最隆重的“典礼仪式”吧,去感受当时的盛况。 2.写法新知。 精读课文学习写法。聚焦“大典中”和“阅兵式”这两个场面。 合作学习大典中片段 (1)默读课文第5~10自然段,说一说:典礼仪式的过程是怎样的?着重描述了哪几个小场面?哪些过程最能体现出开国大典的盛况? (2)同桌之间交流。 (3)师生交流:课件出示“典礼开始—奏唱国歌—宣布成立—升旗鸣炮—宣读公告”。 课件出示: 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①教师指定学生读一读句子。 ②教师提问:读了这几句话,你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分享:都是在描写毛主席。 ③引导思考:在三十万人中,有人民群众,也有众多的国家领导人,作者为什么只重点描写毛主席? ④师生交流:因为毛主席是开国大典中最核心的人物,是这三十万人中的一个最具代表性的“焦点人物”。 (4)师生合作朗读课文第5~10自然段:教师指定学生读写毛主席的句子,全班齐读写群众的语段,教师读其他部分。 (5)找一找5~10自然段中写群众反应的部分用到了几个“一齐”,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这一部分写了五个“一齐”,表现了群众激动喜悦的心和气氛的热烈庄严。 3.体会重点语句。 课件出示: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教师引导:你从这两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分享:从“老远”的长辛店等地坐火车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的工人,以及“五更天”摸黑步行四五十里路的农民,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民的急切心情,他们是那样的激动与兴奋,他们是参加典礼的三十万人的缩影。 课件出示: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学生分享:从其反复的表达手法中体会全场三十万人以及全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而欢欣鼓舞的心情。) 合作学习阅兵式片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11~13自然段,说一说这部分都描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小组交流:这个场面描写了“检阅部队—各兵种方队行进—群众欢呼”几个方面的内容。 2.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阅兵”这个场面的? 师生交流:(1)按各方阵行进的顺序来写。 课件出示: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接着是步兵一个师……接着是炮兵一个师……接着是一个战车师……接着是一个骑兵师……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 (2)点面结合写“阅兵”的场面。 ①引导交流:作者在“阅兵”场面中写了哪些“点”,写了哪些“面”?用不同的符号在课文中标出来, 点: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师、空军。 面:受检阅部队的整体情况;群众的表现。 ②读一读,想一想:你们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阅兵式的庄严?把表格填完整。 课件出示: 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师、空军。 ③合作朗读:男生女生分六个小组接力读写“点”的语句,全班齐读写“面”的语段,读出场面的庄严、壮观。 3.小组讨论:对比举行典礼的三个场面的点面描写和阅兵式中的点面描写,你有什么发现? (1)学生交流。 ①举行典礼场面中“点”的描写分散,阅兵式场面中“点”的描写更加集中。 ②举行典礼场面中“点”的描写是一点一面,阅兵式场面中“点”的描写是一次性罗列多个点。 出示课件:总结填表。 (2)小结:点面结合的写法中,不仅点的选择要有代表性,点面结合的方式也要富有变化。 回忆课文主要内容,说一说自己最喜欢或印象最深的部分。 在学习小组内交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小组内思考课文为何抓住“毛主席”这个点来展开描写,明确要聚焦典型”。 抓住描写群众表现的词语“一齐”体会当时的盛况。 重点理解句子: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重点词语感受“直奔”和“走向”的不同意思。感受人民的急切心情,他们是那样的激动与兴奋, 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关于场面描写的词句。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组内交流感受。 在学习小组内交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第二节:生字指导
1.区分词义 课件出示: 宣告  宣读  宣布 “宣告”意味着正式地、严肃地告知某事,通常用于重要或正式的场合,带有较强的庄重色彩。更适合用于书面语言和礼仪性语言中,如法律文书、正式公告等。 “宣布”则指正式告诉大家某个决定或信息,可以是口头、书面或通过张贴告示等方式公之于众。它在日常口语和书面语中更为常见,适用范围较广。 “宣读”是当众朗读的意思。 2.选词填空 评委老师( 宣读 )了本次大赛的要求。羽毛球比赛正式开始。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大家都屏气凝神,等待着老师(宣布)比赛结果。 3.书写指导。 ①仔细观察:你认为哪些字自己会写错呢?说一说你的理由。 ②教师指导易错字。 隆:“隆”的右下部分为“”,不要少写一短横。爆:“爆”的右半部分为“暴”,注意底下不是“水”。 射:“射”的左半部分的第六笔斜横和第七笔撇画不要穿过第三笔的竖段。 盏:“盏”的上半部分为“戋”,不要少写一点。 读一读词语,查字典区分词意,然后正确的词语填空。 认读生字。 观察生字的特点,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随着教师示范练写、书写。(共39张PPT)
开国大典
(部编版)二年级

www.21cnjy.com
第3课时

素养目标
目录
复习旧知

聚焦典礼

聚焦阅兵

字词指导


板书设计

素养目标
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
思维能力
审美创造
了解有关国庆节的故事,关注振奋人心的场面,增强民族自豪感。
能概括课文描写的场面,简要说出开国大典的过程。
体会“阅兵式”这个场面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结合重点句段,感受开国大典的热烈、庄重的气氛。

学习活动
复习旧知
课文是按照( )的顺序描述( )( )( )( )四个盛大隆重的场面的。
大典进行
A 群众入场
B 举行典礼
C 阅兵式
D 群众游行
按照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的选项。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内容有了大概的了解,文中的哪一个场景或片段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聚焦典礼
默读课文第5~10自然段,说一说:典礼仪式的过程是怎样的?着重描述了哪几个小场面?哪些过程最能体现出开国大典的盛况?
典礼开始,奏国歌
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升国旗、鸣礼炮
宣读公告
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在三十万人中,有人民群众,也有众多的国家领导人,作者为什么只重点描写毛主席?
毛主席是开国大典中最重要的人物,是这三十万人中的一个最具代表性的“点”。
聚焦典型
朗读课文第5~10自然段,找找这部分用到了几个“一齐”,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这一部分写了五个“一齐”,表现了群众的激动喜悦和气氛的热烈庄严。
烘托气氛
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从这两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重点语句
“直奔”“五更天摸着黑”“步行四五十里路”等准备反映出人们参加开国大典时急切、兴奋的心情。他们也是参加典礼的三十万人的缩影。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这段话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呢?你有什么感受?
重点语句

这里使用了反复的表达手法。从其反复的表达手法中能体会全场三十万人以及全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而欢欣鼓舞的心情。

聚焦阅兵式
01
读一读课文第11~13自然段,说一说这部分都描写了什么内容。
自读提示
02
检阅部队—各兵种方阵行进—群众欢呼
02
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阅兵式”这个场面的?
自读提示
02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接着是步兵一个师……接着是炮兵一个师……接着是一个战车师……接着是一个骑兵师……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
··
··
··
··
··
1.按各方阵行进的顺序来写。
作者在“阅兵”场面中写了哪些“点”,写了哪些“面”?
点: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师、空军。
面:受检阅部队的整体情况;群众的表现。
2.点面结合写“阅兵”的场面。
说一说,你们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阅兵式的庄严?
海军
统一着装
步兵
列成方阵
齐步行进
炮兵
武器多样
横列前进
战车师
整齐前进
挺胸站立
骑兵师
六马并行动作一致
空军
人字形飞过
小结:各兵种的描写角度不同,各有特点。
带着感情读课文,想象画面
读出场面的庄重、威武。
读出群众的激动、自豪之情。
对比举行典礼的三个场面的点面描写和阅兵式中的点面描写,你有什么发现?
举行典礼场面中“点”的描写分散,阅兵式场面中“点”的描写更加集中。
举行典礼场面中“点”的描写是一点一面,阅兵式场面中“点”的描写是一次性罗列多个点。
小结:点面结合的写法中,不仅点的选择要有代表性,点面结合的方式也要富有变化。
一点一面 多点罗列

指导字词
查字典区分词意
宣告:意味着正式地、严肃地告知某事,通常用于重要或正式的场合,带有较强的庄重色彩。更适合用于书面语言和礼仪性语言中,如法律文书、正式公告等。
宣布:则指正式告诉大家某个决定或信息,可以是口头、书面或通过张贴告示等方式公之于众。它在日常口语和书面语中更为常见,适用范围较广。
宣读:是当众朗读的意思。
评委老师( )了本次大赛的要求。羽毛球比赛正式开始。
这庄严的( )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大家都屏气凝神,等待着老师( )比赛结果。
A宣告 B宣布 C宣读
右半部分为“暴”,注意底下不是“水”。
bào
上半部分为“戋”,不要少写一点。
zhǎn
易错字指导
左半部分的第六笔斜横和第七笔撇画不要穿过第三笔的竖段。
shè
lónɡ
右下部分为“ ”,不要少写一短横。

板书设计
开国大典

结合

一点一面
多点罗列
聚焦典型
烘托氛围
课程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