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三年级下册教科版6.地球的形状 (课件)(共1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科学三年级下册教科版6.地球的形状 (课件)(共1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7-30 17:10: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科学课堂
地球的形状
科学目标
1 地球和太阳月球一样,都是一个球体。
2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3 提高科学探索的兴趣。
聚焦
探索
探索
探索
探索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先看到的是帆船的顶子,再看到船身。
探索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始终可以看到船的整体。
这两个实验有什么不同?你发现了什么?
探索
地球的投影
地球的投影是圆形的。
探索
正方体的投影
正方体的投影是正方形。
通过以上四个实验,充分证明地球是圆的,是一个球体。
探索
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科学课堂


科学课堂




科学课堂




科学
科学课堂
【人用
张宏
制作
Scientist Kids
Elements
科学课堂
张宏
制作
Scientist Kids
Elements
科学课堂
张宏
制作
Scientist Kids
Elements
科学课堂
张宏
制作
Scientist Kids
Elements
古代中国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盖天说
中国古代的一种宇宙学说。在我国,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周朝,就存在这一种"天圆如张
盖、地方如棋局”的盖天说。意思是说,蓝天就象是一个半球状的圆盖,大地侧象一块四方
的棋盘,并认为蓝天与大海相连。当然,也有人认为在地的四角八方都有一根擎天柱支撑着
蓝天。据《晋书·天文志》记载:“其言天似盖笠,地法覆磐,天地各中高外下。北极之下为
天地之中,其地最高,而滂施四聩,三光隐映,以为昼夜。天中高于外衡冬至日之所在六万
里。北极下地高于外下地亦六万里,外高于北极下地二万里。天地隆高相从,日去地恒
八万里。“按照这个宇宙图式,天是一个穹形,地也是一个穹形,就如同心球宫,两个穹形
的间距是八万里。北极是“盖笠”状的天穹的中央,日月星辰绕之旋转不息。
科学课堂
张宏
制作
Scientist Kids
Elements
古代埃及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大地是身披植物的斜卧男神西布的身躯、天穹则是曲身拱腰、姿态优美的女神吕蒂最初,吕
蒂和西布是相互联合在一起、静止于原始水中的。在创世之日,一个新的大气之神舒从原始
水中出现,它用双手把天盖之神吕蒂承托在上,而吕蒂也就双手伸开、叉开双腿支撑自己,
成为天宇的四根柱子。西布的身体成为大地之后,立即被绿色的植物覆盖了,在这之后,动
物和人也诞生了。太阳神原来藏在原始水中莲蓬的花蕾里,天地分开之后,莲蓬的花蕾开放,
太阳神腾空而起,升到天空、照耀天地,使宇宙温暖起来。
古代巴比伦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古巴比伦人认为宇宙的中央是高山形成的圆形大地,周围环绕着大海,海洋的尽头有高耸的
悬崖峭壁,这悬崖峭壁是世界的屏障,也支撑着吊钟形的天空,天空中分布着许多的星辰,
而大海的尽头有太阳运行的通管,太阳每天从管的东边出来升上天空,下午从管的西边沒入
管中,晚上则绕过北侧到东边,准备第二天的运作。
古代印度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古代印度人认为护持神毗瑟拿,化身为大海龟,海龟的硬壳背上站着三只大象,大象驮着半
圆形的大地,大象动一动便会引起地震。海龟又站在作为水的象征的眼镜蛇的身上。半圆形
的大地中央是须弥山,太阳和月亮绕山运行,当太阳绕到山后的时候,就是漆黑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