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8《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8.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31 10:47: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深度阅读: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自主发现问题,通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2. 情感体验:通过朗读与情境再现,让学生深刻体会小女孩的内心世界,感受其不幸与渴望。
3. 社会认知:认识资本主义社会贫富悬殊的现实,理解这一背景下穷苦人民的悲惨生活。
4. 价值观塑造:对比小女孩的“不幸”与“幸福”,激发学生对现有生活的珍惜与感恩,培养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小女孩擦火柴时产生的幻象与其悲惨生活的内在联系,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难点:深入剖析文章最后三个自然段中深刻含义的语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幸福”的真正含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触动心灵
1. 生活对比:
教师以温暖的语调询问学生:“在你们的记忆中,大年夜是怎样的场景?”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快乐经历。
随后,话锋一转,用低沉而富有感染力的声音描述:“然而,在19世纪的丹麦,有这样一个大年夜,天寒地冻,大雪纷飞,一个小女孩却孤独地走在街上,赤脚、衣衫单薄……”
2. 音乐渲染:
播放一段悲伤的音乐,营造氛围,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感受小女孩的孤独与无助。
音乐结束后,邀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引导全班进入情境。
二、深入文本,探究不幸
1. 朗读感悟:
分角色朗读课文,特别是小女孩擦火柴时的部分,注意语调的起伏变化,体现小女孩内心的波动。
引导学生思考:“每次擦火柴,小女孩看到了什么?这些幻象与她的现实生活有何不同?”
2. 质疑解疑:
提问:“文章最后提到小女孩‘微笑’、‘幸福’,这真的意味着她幸福吗?”鼓励学生结合前文内容,进行小组讨论。
小组汇报时,教师适时引导,从社会背景、小女孩的生存环境、心理需求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三、深度剖析,理解幸福
1. 难句解析:
针对最后三个自然段中的难句,采用“窦问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说?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看法,并通过集体讨论寻找答案。
2. 情感升华:
引导学生思考:“小女孩的幸福与我们理解的幸福有何不同?她的幸福在哪里?”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小女孩的幸福是短暂的、虚幻的,但它却反映了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而我们的幸福是真实的、可触可感的,应该倍加珍惜。
四、总结拓展,提升素养
1. 总结回顾: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对小女孩不幸遭遇的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以及对幸福生活的珍惜。
2.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让学生以“如果我是小女孩的朋友”为题,写一篇短文或画一幅画,表达自己对小女孩的关爱与帮助。
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