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那一定会很好》 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本教学设计秉承王嵩舟老师倡导的“情感共鸣,深度理解,文化浸润”的教学理念,旨在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深度的文本解读以及文化的自然渗透,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涵,感受生命成长的喜悦与奉献的价值。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认读“缩、茎”等7个生字,理解“舒服、舒展、努力”等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对比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体会树成长的历程及其情感变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命成长的敬畏,培养乐于奉献、服务他人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树克服困难努力成长的快乐和为人们服务的快乐。
难点:通过对比学习,深入理解两课之间的异同,感受不同文本中的生命哲学。
【课前准备】
1. 学生搜集关于树木成长、树木用途的图文资料,了解树木的一生。
2. 教师准备PPT,包含种子破土、树木成长、树木用途等图片及关键句段。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情感
1. 情境创设:播放一段树木从种子到参天大树的动画视频,配以悠扬的音乐,营造生命成长的氛围。
2. 情感共鸣:引导学生谈谈观看视频后的感受,自然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将走进一棵树的世界,感受它‘那一定会很好’的坚定信念和成长历程。”
二、初读感知,字词过关
1. 自主阅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字词检测:利用PPT展示生字新词,通过开火车读、领读、齐读等方式,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准确掌握。
3. 分段朗读: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适时纠正发音,指导学生读出情感。
三、精读品味,情感体验
1. 梳理历程:学生再次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大树的成长历程,教师板书。
2. 情感体验:
角色扮演:选取课文中的几个关键场景,如种子破土、树木成长、被砍倒做手推车等,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表演,感受大树在不同阶段的情感变化。
词句品味:重点品读含有“舒服”一词的句子,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体会大树在成长和服务中的快乐与满足。
四、对比学习,深化理解
1. 引入对比:回顾《去年的树》一课,引导学生思考两课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每组负责一个方面的对比(如主题、情感、结构等),并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3. 教师总结:总结两课的异同,强调《那一定会很好》中树的生命哲学——无论经历何种变化,都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以及在服务他人中找到自己的价值。
五、拓展延伸,文化浸润
1. 文化链接:介绍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对树木的赞美与寄托,如“岁寒三友”中的松、竹、梅,引导学生感受树木在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2. 创意表达:鼓励学生以“如果我是一棵树”为题,写一篇短文或画一幅画,表达自己对生命成长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憧憬。
板书设计
那一定会很好
历程:种子 → 钻出地面 → 高大树木 → 手推车 → 椅子 → 木地板
情感:努力 → 舒服 → 快乐 → 满足 → 幸福
主题:成长快乐,服务他人也快乐
对比:《去年的树》 → 生命哲学,情感寄托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情境导入、精读品味、对比学习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生命成长的喜悦与奉献的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拓展,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也需关注个别学生在字词掌握和阅读理解上的困难,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