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七律 长征》表格式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5.《七律 长征》表格式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6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30 15:59: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七律 长征》教学设计
主题 《七律·长征》第一课时(共3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识记“律、崖、渡、索”4个生字,理解“逶迤”“磅礴”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朗读这首诗歌,读出诗歌的磅礴气势。背诵《七律.长征》。 3.借助注释初步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远征之难。
【评价任务】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识记“律、崖、渡、索”4个生字。能理解“逶迤”“磅礴”等词语的意思。(目标1) 2.能正确朗读这首诗歌,读出诗歌的磅礴气势。会背诵《七律.长征》。(目标2) 3.能借助注释初步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远征之难。(目标3)
【学习内容】 《七律.长征》是红军长征胜利之前毛泽东写下的一首七言律诗,诗歌以磅礴的语言写出了山水之险恶,同时又写出了伟大的战斗。诗歌首联语言直白,赞美了红军的不畏艰难,勇往直前,体现出红军高大的英雄形象以及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颔联想象奇特,夸张至极,显示了红军藐视一切困难的胸怀和态度。颈联在描写客观现实的同时又写出了主观感受,融情于景,极具气势。尾联写出了红军胜利会师的喜悦,预示了长征最后的胜利。全诗有着宏伟的气势,雄健的用笔,工整的对仗,豪迈的语言,所以教学时应该教学生朗读出诗歌磅礴的气势,并背诵课文。而诗人广阔的胸怀,豪迈的感情和红军的战斗豪情以及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需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重点体会。 鉴于学生学情,我们重点通过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学习、识记本课生字词,理解逶迤、磅礴等词语。同时运用多种方式朗读出诗歌磅礴的气势,同时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从而能够在理解和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诗歌。
【学情分析】 经过五年的积累,学生对诗歌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经验。因此,在本课的学习中,老师主要以帮助学生调动已有的学习经验,以摄入新知和自主学习方式进行语文学习活动。同时,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关于长征、中国革命历史的文章,在情感上有所积淀。从教材内容来看,本课内容距现在孩子的生活比较遥远,所以,要如何让学生在课前能更多更好地对长征有一个较好的理解,是上好这堂课的关键所在。
【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直击单元导语,奠定感情基调 1.生齐读: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 2.学生概览单元内容。 3.学生关注语文要素。 师:谈话导入:同学们,百年华诞,盛世中华,我们身处在幸福的年代,你是否想过,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是由谁开创的?你可曾记得,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只为救民族于危亡,救人民于水火。让我们一起重温激情洋溢的革命岁月。 1.出示单元导语 2.概览单元内容。 3.出示语文要素。 学生用完整的话简单导语页的信息。知道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活动意图说明:本单元的课文体裁不一,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斗志昂扬的民族气节和激人奋进的革命旋律,语言富有感染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素养,进行了爱国主义情感熏陶,增强了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因此,开篇直入主题,以简短的谈话直接引出“单元导语”,让学生对文本的探究充满了期待。环节二:走进长征,导入新课1.学生畅谈 2.(1)学生:每一首诗是8行,每一行7个字。第2、 4 、6、 8句最后一个字需押韵。 3.学生读课题 1.资料补充,引出课题: 它是一部中国革命的史诗,一个传扬世界的神话。它就是二万五千里长征。你对长征有哪些了解? 资料袋补充:长征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1934-1936年由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 聊背景:1933年,国民党反动派50万大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为粉碎敌人的进攻,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他们一路上跋山涉水,冲过四道封锁线,翻过逶迤的五岭,突破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越岷山,完成了这一史无前例的壮举。毛泽东主席在回首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时,不禁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2.认识诗体。 (1)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诗总共几行?每行几个字? (2)小结:像这样每首八句,每句七个字的诗叫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3.读一读课题。学生了解历史,更容易了解课文。 能了解诗体的特点。 学生会读好课题。活动意图说明:了解历史,导入新课,使学生先进入学习氛围,能够更有激情地进入到学习中去。了解七律,建立知识结构。环节三:反复朗读,整体感知(指向目标1、2、3)1.(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诗当中的3个生字,看看读得是不是正确。 2.指名学生读。 学生反复自由读诗。 3.学生齐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4.预设:学生反馈,板书:五岭、乌蒙山、金沙江、大渡河、岷山1.指名读古诗三遍,纠正字音。 正音: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听? 2.读准读顺。 指读,相机指导读音。 书写指导:崖、渡、索,注意“崖”下方是两个“土”,“索”下方不是“系”。 3.谁来给他一些建议。请你举个例子读给他听听,好吗?你能再综合同学们的建议,更好地把这首诗再读一遍吗? 3.齐读:让我们一起把这首诗读出来。 4.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诗歌,画出表示地点的词语。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能读好停顿。 能整体感知内容。活动意图说明:从有目的地自读三遍,再指名读、指导再读、齐读,让学生都在初读全诗的基础上得到了充分读诗的机会。环节四:体会“远征难”,熟读成诵(指向目标2、3)1.学生诵读诗歌。 学生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猜图片中分别是哪座山。 2.学生交流,借助图片理解“逶迤”“磅礴”。 预设: 逶迤: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磅礴:气势盛大。 3.交流反馈:山高林密、天寒地冻、腹背受敌…… 4.学生读懂诗句,并交流。 预设: 生1: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生2: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眼里只不过是翻腾着的小细浪,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看来也不过是脚下滚过的小泥丸。 …… 5.学生多种形式熟读,自主背诵。学生展示背诵。师生同背,升华情感。1.师:学生再读诗歌,出示图片体会“千山”之难。 2.引导抓住“逶迤”和“磅礴”读好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3.引导学生并思考:你发现翻越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和千里雪的岷山,有哪些困难? 4.体会“万水”之难。 说说读懂的,提出感到困惑的并尝试解决。 5.熟读成诵。 6.师总结:这首《七律·长征》向我们展现了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的一幅幅图画。下节课我们将深入研读,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学生自主探究,尝试了解意思。 学生能理解本课词语。 学生明白诗歌意思。 学生能背诵课文。活动意图说明:充分利用多种途径来明确诗意,锻炼学生自己读懂古诗的能力,为下一步的品悟诗情作铺垫。并在熟读中,熟背课文。
六、板书设计 5 七律 长征 五岭、乌蒙山、金沙江、大渡河、岷山 诗体 难
作业设计
【课前作业】
按照要求预习《七律·长征》(☆☆☆☆☆)
(1)我已读了( )遍课文,我能把课文读得(选一选)
正确( ) 流利( ) 有感情( )
(2)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本文的写作背景。(选一选)(☆☆☆☆☆)
已了解( ) 未了解( )
【课后作业】
1.我能选择下面词语中加粗字的正确读音。(用“√”表示出来)
远征难(nán lán) 五岭(lǐn lǐnɡ) 腾细浪(tén ténɡ)
乌蒙(mén ménɡ) 水拍(pāi pò) 桥横(héng hén)
云崖暖(luǎn nuǎn) 尽开颜(jìn jìnɡ) 岷山(mián mín)
2.根据上句填下句或根据下句填上句。
(1)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__ 。
(2)更喜岷山千里雪,_______________ _。
3.根据课文填空。
(1)《长征》是一首 律诗,作者是 ,写于1935年10月,即 。
(2)“________”这个词语概述了红军不怕长征中遇的任何艰难困苦。“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描绘了长征途中惊心动魄的战斗,具体表现了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 ____,________”这句表达了红军历尽艰险,取得长征胜利的喜悦心情。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七律 长征》教学设计
主题 《七律·长征》第二课时(共3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学习目标】 1.正确领悟诗句表达的情感,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精神。 2.阅读毛泽东另外作品,感受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并感受伟人风采。
【评价任务】 1.能正确领悟诗句表达的情感,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精神。(目标1) 2.能阅读毛泽东另外作品,感受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并感受伟人风采(目标2)
【学习内容】 《七律·长征》是红军长征胜利之前毛泽东写下的一首七言律诗,诗歌以磅礴的语言写出了山水之险恶,同时又写出了伟大的战斗。诗歌首联语言直白,赞美了红军的不畏艰难,勇往直前,体现出红军高大的英雄形象以及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颔联想象奇特,夸张至极,显示了红军藐视一切困难的胸怀和态度。颈联在描写客观现实的同时又写出了主观感受,融情于景,极具气势。尾联写出了红军胜利会师的喜悦,预示了长征最后的胜利。全诗有着宏伟的气势,雄健的用笔,工整的对仗,豪迈的语言,所以教学时应该教学生朗读出诗歌磅礴的气势,并背诵课文。而诗人广阔的胸怀,豪迈的感情和红军的战斗豪情以及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需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重点体会。 鉴于学生学情,第二课时主要引导学生领悟诗句所表达的情感,去感受红军大无畏的乐观主义精神。重温革命岁月,将历史的声音留在心中。
【学情分析】 经过五年的积累,学生基本掌握了看注释、想画面、查资料等学习诗词的方法。同时,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关于长征、中国革命历史的文章,在情感上有所积淀。学生对诗歌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经验。因此,在本课的学习中,老师主要以帮助学生调动已有的学习经验,以摄入新知和自主学习方式进行语文学习活动。
【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背诵回顾,激情导入1.学生根据提示背诵: 红军不怕( ),万水千山( )。 五岭( )腾细浪,乌蒙( )走泥丸。  金沙水拍( ),大渡桥横( )。 更喜岷山( ),三军过后( )。 2.学生概览红军长征路线图。 1.师:全体同学根据提示大声背诵《七律· 长征》。 2.谈话: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壮举,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英勇的中国工农红军行程二万五千里,打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攻占天险腊子口,终于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3.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首壮丽的诗篇《七律·长征》。 学生根据提示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老师的介绍,学生对长征路线有比较清楚地了解。活动意图说明:学生通过背诵,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他们课后复习的习惯。出示红军长征路线图,听老师谈话,对长征路线有比较清楚地了解,感受到红军远征的艰难,加深对诗句中相关内容的了解。环节二:学习诗歌,品悟情感(指向目标1)1.学生回答,预设: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学生自由朗读,画出让自己感受到“只等闲”的词语。 3.学生反馈:预设:“云崖暖”。 (1)有感情地朗读:金沙水拍云崖暖。 (2)预设2:“腾细浪、走泥丸”。 学生读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3)学生预设回答: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眼里只不过是翻腾着的小细浪,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看来也不过是脚下滚过的小泥丸。 (4)学生回答:英勇无畏、乐观。 (5)预设3:“更喜、尽开颜”。 学生多种形式朗读。 ①学生理解: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积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1.学习诗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过渡:面对重重的困难,红军有没有被吓倒?教师相机板书:不怕、只等闲。 2.画出让自己感受到“只等闲”的词语。 3.学生反馈。 (1)指导朗读:这个“暖”字,正是军民一家亲的暖,是不费一兵一卒取得胜利的喜悦。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金沙水拍云崖暖。 师小结:作者用一“暖”一“寒”两种感觉互相对比,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 (2)引导学生思考:可是,这绵延千里的五岭,这气势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又成了什么呢?(板书:细浪、泥丸) (3)引导学生说诗意:把两句话的意思连起来,完整地说一说。    (4)引导学生思考:走过绵延1600多公里的五岭在红军眼里只是“腾细浪”,翻越4000多米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只是“走泥丸”,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师相机板书:英勇无畏、乐观) (5)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翻山无比艰难,红军如此乐观,把这两种感受融在一起,该怎么读?(个别读,指名读,齐读) ①学生读最后一句,谈理解。(相机板书:更喜、尽开颜) ②小结:岷山千里皑皑白雪,要翻越它是多么的难呀。而面对千里岷山毛主席却说“更喜”,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红军战士的乐观豪迈。 通过对比引导学生感受红军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 反复诵读以达到内化的目的。 活动意图说明:在充分体会远征难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引导学生感受红军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并反复诵读以达到内化的目的。环节三:阅读链接,感受豪迈(指向目标2)1.学生聆听,自读《菩萨蛮·大柏地》 2.学生齐读。 3.学生背诵。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1.出示资料:大柏地在江西瑞金城北。一九二九年初,湘赣两省军阀何键、鲁涤平联手第三次“会剿”井冈山。一月十四日,毛泽东率红军主力下山,意图将敌军引离井冈山。离山后红军在赣南数战不利,直至二月十一日,得以在大柏地歼赣军刘士毅两个团,才打破危局。这是赣南、闽西的红军根据地创建之始。这首词是毛泽东重经大柏地时所作。 2.全班齐读,再一次感受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配乐齐背《七律·长征》。 学生进一步感受作者乐观豪迈的革命精神。 活动意图说明:拓展阅读毛泽东的词,带领学生进一步感受作者乐观豪迈的革命精神,并配乐朗读升华情感,让这首诗真正走进内心。环节四:拓展延伸,感受风采(指向目标2)1.学生看图片感受。 2.学生写一写。1.教师总结:许许多多的的高山和大河,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万水千山)。18座高山留下了红军的足迹,24条大河记载了英雄的历史。除了诗中所说的自然界的困难之外,红军在长征的途中还遇到了哪些困难呢?让我们看看毛泽东主席对长征的评价。 (感受长征精神) 2.师:在毛泽东主席的心中,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那么在你的心中,长征是什么?请拿出你的纸和笔,写下你自己的感受。 3.毛主席的诗词每一首都是那样豪情万丈,成为不朽的史诗。请同学们课后去收集毛泽东的诗词,好好地读一读。加深学生了解长征的伟大意义。 能感受伟人风采。活动意图说明:教师对长征总结后,再总结长征精神,听毛泽东对长征的评价,既能加深了解长征的伟大意义,又能感受伟人风采,这种拓展很有意义。
【板书设计】 5 七律 长征 五岭 细浪 万水千山 乌蒙山 泥丸 远征难 金沙江 暖 不怕 只等闲 大渡河 寒 英勇无畏 乐观 岷山 更喜、尽开颜
作业设计
一、基础积累大巩固(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内。)
闲:①没有事情做 ②与正事无关的 ③放着,不使用
1.他俩正在闲谈。 ( )
2.下午我闲着,你来吧 ( )
3.别让机器闲着。 ( )
颜:①颜面,脸面 ②颜色,色彩
4.三军过后尽开颜。 ( )
5.会场上飘着五颜六色的旗子。( )
二、阅读能力大提升
1.诗人在诗中以点带面,写出了红军长征经历的“万水千山”,“万水”是以 __________和 _________为代表,而“千山”则是以 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为代表。
2.在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两件大事(请用短语概括): _________和 __________
三、思维创新大拓展
虽然红军长征胜利已经80多年了,但红军的精神却被一代代人继承和发扬起来,请你来谈一谈,我们小学生应该怎样发扬红军精神?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七律 长征》教学设计
主题 《七律·长征》第三课时(创作书法作品)(共3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学习目标】 1.欣赏作品,能做到规范书写,养成自我检视的习惯。 2.欣赏作品,感受伟人风采。 3.根据书写要点,书写《七律·长征》等革命诗歌。
【评价任务】 1.能做到规范书写,养成自我检视的习惯。(目标1) 2.通过欣赏作品,感受伟人风采。(目标2) 3.能规范书写,书写《七律·长征》等革命诗歌。(目标3)
【学习内容】 学生在书写时,注意行款整齐、布局合理。书写要正确,不出现错别字和不规范的汉字,并养成自我检视的习惯,不断提高书写水平。鉴于学生学情,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两幅作品的不同、好在哪里,结合自己平时的书写经验提出书写建议,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在书写作品时,去感受红军大无畏的乐观主义精神。
【学情分析】 第三学段学生书写时,更强调整体的布局合理,行款整齐,五年级介绍了有名的书法家欧阳询,学生对书法有了一定的赏析能力。学生硬笔书写楷书,能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赏析作品,发现不同(指向目标1) 2.学生优秀作品欣赏。 3.学生汇报:竖幅的作品从右往左写,署名在左下角;横幅的作品从上往下,署名在左下1.谈话导入:我们要举行一次书法作品展览,把你优秀的书法作品展示给大家看。大家愿意参加吗? (板书:创作书法作品) 2.出示优秀书法作品图片 3.学生评价,说一说从作品图片中你有什么发现或收获。 通过欣赏作品,发现不同。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图片导入,让学生在欣赏中发现不同,为学习下一步铺垫。环节二:结合提示,引发思考(指向目标1)1.学生观察 2.生:书写正确、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3.学生思考 4.读一读1.观察竖式《游子吟》和横式《赵一曼写给儿子的信》两幅书写作品。 2.这样的书写有什么特点? 3.出示书写提示: ◎注意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书写要正确,不出现错别字和不规范的汉字。 ◎养成自我检视的习惯,不断提高书写水平。 4.小结: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书写正确,字体规范。 自我检视,不断提高。通过对比书中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书写要点。 活动意图说明:出示优秀的书法作品图片让学生欣赏,既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创作的要求与规则,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环节三:欣赏伟人作品,激发兴趣(指向目标2)学生欣赏作品(观察书写作品,发现做到大小匀称、留白合理、书写整洁等才会布局合理,整体美观。) 出示伟人作品 多幅作品(略)学生能进一步感受伟人风采。 活动意图说明:学生进一步感受伟人风采,激发书写兴趣。环节四:认真书写,相互评价(指向目标3)1.学生读一读。 2.学生练习书写。 3.同桌根据书写要点评价,并展示1.复习书写要点: 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书写正确,字体规范。 自我检视,不断提高。 2.我们也来试着写一写《七律·长征》。 3.评价展示。能正确书写。活动意图说明:掌握书写要点,练写书写,进一步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板书设计】 创作书法作品 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书写正确,字体规范。 自我检视,不断提高。
【教后反思】
作业设计
创作自己的书法作品,写一首自己积累的唐诗或者革命诗歌。可以先在草纸上练习几遍,然后在书法纸上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