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狼牙山五壮士》表格式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6.《狼牙山五壮士》表格式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30 16:01: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主题 《狼牙山五壮士》第一课时(共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学习目标】 1.会写“寇、副”等14个字,认识本课词语,会写“日寇、奋战”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整体把握内容,借助小标题初步体会情感。 3.借助文章插图,初步体会情感。
【评价任务】 1.正确书写本课“寇、副”等14个字,认识本课词语,会写“日寇、奋战”等20个词语。(目标1)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借助小标题,整体把握内容。(目标2) 3.借助课文的插图,初步体会情感。(目标3)
【学习内容】 《狼牙山五壮士》中的场面描写,主要有痛击来敌、顶峰歼敌和舍身跳崖三个。以痛击来敌为例,先描写的是面,即五个战士痛击敌人的概况: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狼牙山;接着描写的是点,即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等细节,对五个壮士逐一描写,生动地展现各自不同的特点。这种点面结合,使得英雄的群像和个体的形象相互映衬,互为补充,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表现了五壮士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革命主义精神和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精神。 鉴于学生学情,我们重点通过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学习、识记本课生字词,理解日寇、奋战等词语。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背景资料,走近历史战争故事,同时运用多种方式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以概括小标题的方式理清文章的发展脉络。
【学情分析】 经过五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关于爱国、中国革命历史的文章,在情感上有所积淀。从教材内容来看,本课内容距现在孩子的生活比较遥远,所以,要如何让学生在课前能搜集狼牙山五壮士的相关资料和历史背景,结合资料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是上好这堂课的关键所在。
【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学生思考,交流。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邱少云在烈火中永生, 刘胡兰舍生取义…… 2.学生齐读课题。 学生汇报背景资料。 汇报:在战斗中他们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5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狼牙山五壮士”……1.战争时期,英雄的中华儿女,不畏强敌,同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这期间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孩子们知道有哪些吗,能不能讲讲他们的故事? 2.有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就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的狼牙山,五位英雄在狼牙山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壮举惊天动地,气壮山河,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狼牙山五壮士》。 3.你们提前搜集了狼牙山五壮士的相关资料吗?谁来说一说。 引导学生回忆历史,引起共鸣。 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的相关资料,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活动意图说明:了解历史,导入新课,使学生先进入学习氛围,能够更有激情地进入到学习中去。交流相关资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指向目标2)1.学生自己读课文。 2.生思考后汇报: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 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足迹一起走进那个战争年代吧,相信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读课文难不倒大家,现在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吧。 2.我们以前学习过的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写。较常见的有几种顺序呢? 课文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正确流利读课文。 复习旧知,引出这篇课文的顺序。 活动意图说明:初读课文,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通过回顾旧知的方式,引导学生说出这篇课文的顺序。环节三:借助小标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指向目标2)1.生小组合作并交流。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六班五名战士为了拖住敌人,诱敌上山,勇敢地与敌人进行战斗。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五名战士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把敌人引上峰顶绝路。 第四部分(第4、5自然段):五位战士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并在顶峰英勇歼敌。 第五部分(第6-9自然段):五壮士弹尽粮绝,最后英勇壮烈地跳下深谷。 学生汇报小标题。 一(1):接受任务。 二(2):痛击敌人。 三(3):引上绝路。 四(4-5):顶峰歼敌。 五(6-9):跳下悬崖。 3.小组合作读课文,交流: 本文主要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为了掩护连队主力及群众的撤退转移,在完成拖住敌人的任务后,为了不让敌人追上部队,毅然决定放弃回到主力部队的机会,将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棋盘陀继续痛击敌人,最后壮烈跳崖,英勇牺牲。 1.我们一起来捋一捋文章的脉络,大家尝试给文章分段并归纳段意。小组讨论完成。 2.请大家根据归纳的段意,试着用小标题的方式梳理文章的层次。 3.让我们再次朗读课文,借助小标题,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当然也可以尝试用“六要素概括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梳理文章脉络,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渗透提取小标题的方法。 引导学生尝试用“六要素概括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对课文整体感知。活动意图说明:教师点拨,指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提取小标题的方法和“六要素概括法”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环节四:积累词语,体会情感(指向目标1、3)1.学生先自读老师出示的词语,再听后跟读,落实字音,运用多种方法反复识记。 2.学生认真观察插图并汇报。 描绘的是五壮士在寡不敌众的形势下,据险抵抗,直到弹尽粮绝,毅然砸枪跳崖的英勇场面。 汇报:五壮士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精神。1.出示词语检测:日寇 仇恨 奋战 晋察冀 全神贯注 悬崖绝壁 斩钉截铁 热血沸腾 居高临下 昂首挺胸 粉身碎骨 (1)先自己试着读一读这些词语。抽生读词语,如果读对了其他孩子跟读两遍。 (2)针对难读的词语反复教读。 (3)引导学生开展识字方法的交流。 (4)重点检测部分词语。 2.观察课文19页的插图,这幅图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中可以体会到五壮士什么样的精神呢?读准“日寇、奋战”等词语的读音,总结学习词语的方法。 借助插图,描绘画面,初步体会情感。活动意图说明:通过识记字词,进一步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为学文打基础。借助文中插图,帮助学生初步体会情感。
【板书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 一(1):接受任务。 二(2):痛击敌人。 三(3):引上绝路。 四(4-5):顶峰歼敌。 五(6-9):跳下悬崖。
【教后反思】
作业设计
【课前作业】
1.按照要求预习《狼牙山五壮士》(☆☆☆☆☆)
(1)我已读了( )遍课文,我能把课文读得(选一选)
正确( ) 流利( ) 有感情( )
(2)了解五壮士的相关资料。(选一选)(☆☆☆☆☆)
已了解( ) 未了解( )
【课后作业】
1.比一比,再组词。(☆☆☆☆☆)
寇( ) 冀( ) 榴( ) 弹( ) 贯( )
冠( ) 翼( ) 溜( ) 惮( ) 惯( )
棋( ) 悬( ) 沸( ) 屹( ) 抡( )
旗( ) 息( ) 拂( ) 吃( ) 轮( )
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气概如同高山大河般雄伟豪迈。 ( )
昂着头挺着胸无所畏惧的样子。 ( )
比喻处事或说话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 )
全部精力都集中在一点,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
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他们的口号惊天动地。( )
石子像雹子一样,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像敌人头上砸去。( )
五位壮士的英雄壮举怎么能不让人钦佩呢?( )
给文章分段,用小标题概括段意,并列出提纲。(用陈述式)(☆☆☆☆☆)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主题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共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学习目标】 1.结合重点词句,感受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 2.体会课文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的写法。 3.正确、通顺、流畅朗读日积月累的名言,大致了解每句名言的意思,熟读成诵。
【评价任务】 1.通过朗读,勾画重点词句感受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目标1)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体会到课文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的写法。(目标2) 3.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日积月累的名言,读通顺、流畅,熟读成诵。大致了解每句名言的意思。(目标3)
【学习内容】 《狼牙山五壮士》中的场面描写,主要有痛击来敌、顶峰歼敌和舍身跳崖三个。以痛击来敌为例,先描写的是面,即五个战士痛击敌人的概况: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狼牙山;接着描写的是点,即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等细节,对五个壮士逐一描写,生动地展现各自不同的特点。这种点面结合,使得英雄的群像和个体的形象相互映衬,互为补充,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表现了五壮士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革命主义精神和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精神。 鉴于学生学情,我们重点通过第二课时主要在把握了课文内容和情感的基础上,让学生关注写法,聚焦第二自然段,关注其中对于人物群像和每位英雄的个体刻画。还要让学生找出文中关键词句,体会五壮士的英雄气概。
【学情分析】 在三五年级的教材中,已经由浅入深地教授了学生阅读训练要素中“怎样把事物写清楚”和场景、细节描写。而六年级上册才接触到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因此,在本课的学习中,结合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方式,用上点面结合的方法来写一写场面,这是这个单元的单元要素,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生汇报: 本文主要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为了掩护连队主力及群众的撤退转移,在完成拖住敌人的任务后,为了不让敌人追上部队,毅然决定放弃回到主力部队的机会,将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棋盘陀继续痛击敌人,最后壮烈跳崖,英勇牺牲。 2.生回忆并回答:用“六要素概括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回顾用小标题列提纲。 一(1):接受任务。 二(2):痛击敌人。 三(3):引上绝路。 四(4-5):顶峰歼敌。 五(6-9):跳下悬崖。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狼牙山五壮士》,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2、大家还记得我们上节课是用什么方法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 3.师引导学生思考,还记得上节课我们用小标题列的提纲吗? 复习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回顾归纳小标题的方法。活动意图说明:复习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指导学生如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如何用小标题列提纲,复习导入新课,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环节二:品词析句,感受英雄气概(指向目标1)生汇报 称呼由最开始的“战士”改成了“壮士”。 2.学生分小组认真讨论并汇报。 (1)班长马宝玉说话时“斩钉截铁”地语气和他简洁但坚定的语言“走!”,让我感受到作为班长的他在生死抉择面前的那种坚决果断,毫不犹豫。通过“热血沸腾”,体会到战士们对于班长所作决定的认同,以及舍生取义的决心。 (2)生汇报:从这个句子中的“抢前一步”“夺过”可以体会到班长马宝玉当机立断,身手敏捷,有勇有谋;从“猛地举起”“砸”能感受到班长的果敢坚毅和对敌人的强烈仇恨。 3.生汇报: 句1: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 理解和感受:这句话重点写了马宝玉的动作,体会到他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和誓死杀敌的决心。 句2: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理解和感受:通过对五壮士神情的描写,感受到五壮士为能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而感到欣慰和自豪。 4.学生回答:可以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体会五壮士勇于献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1.文中最开始对五位英雄的称呼是战士,到了后面改成了什么?思考:称呼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改称呼的原因是:马宝玉等人是执行命令,是勇敢地战士;完成任务后,他们本可以撤退,却以生命为代价将敌人吸引到棋盘陀上,可歌可泣,悲壮感人,所以成为“壮士”。 2.读下面的句子,注意蓝色字体的部分,说一说你体会到了什么?小组讨论完成。 (1)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2)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3.请孩子们在文中找一找类似的句子,勾画并批注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在自主选择语句体会情感时,可以抓住人物的什么描写加以品味呢? 借助称呼的改变,了解五壮士的精神品质。 小组合作勾画重点词句,体会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 归纳学法,更好地体会情感。 活动意图说明:品读课文,让学生深入学习课文内容,从课后第二题入手,体会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并总结归纳学法,在全文找出类似语句,进行勾画批注。环节三:聚焦段落,关注写法(指向目标2)1.小组成员汇报。 群像描写的句子: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这一部分整体描写五位战士痛击敌人的情形,是“面”的描写) 个体刻画的句子: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这一部分抓住每个人物的特点,具体写每一位战士的表现,是“点”的描写) 2.(1)学生汇报找到的第六自然段:面的描写: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点的描写: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 面的描写: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2)好处:这样的写法,有点有面,强化了描写的层次感,突出了五壮士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1.聚焦第2自然段,关注其中对于人物群像和每位英雄的个体刻画。学生自己读一读这部分的内容,小组合作找一找作者是怎样描写五壮士的表现的,哪些是群像描写?哪些是个体刻画? 2.像这样有点有面的描写,层次感及画面感强,既让我们感受到五壮士作为一个战斗群体的团结勇敢,又能感受到每一位战士的英勇顽强,塑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抗日英雄个体和群体形象。 (1)请以小组为单位找一找文中使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的片段。 (2)并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聚焦重点段落,体会点面结合的写法。 指导点面结合的方法,并找出相应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活动意图说明:教师点拨,聚焦重点段落,让学生体会点面结合的写法,并归纳学法,让学生去文中找一找有关点面结合的写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环节四:课外延伸,升华情感(指向目标2)1.生自己写一写。 2.生思考后回答。 生1:你们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英勇献身的精神永放光芒。 生2:你们的伟大形象令我难忘,你们成为了我敬佩的人! 3.生朗读后汇报。 (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视死如归 …… (2)生汇报每句名言的意思。 陆游的《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在临终前还心系祖国统一,体现了真挚的爱国情怀 …… 3.生自由背诵,并回答其他爱国的名言。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写一写大扫除的场景。 学了这篇课文,你相对狼牙山五壮士说些什么? 请孩子们朗读日积月累的名言。 想一想:这些诗句中有没有熟悉的词语?这些词语是用来赞美哪一类人的? 小组讨论每句名言的意思,可以结合曾经学过诗人的诗作或故事,进一步感受他们的爱国精神。 (3)试着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名言,谁还积累的爱国的名言,教师拓展几句爱国的名言。落实点面结合的写法。 升华情感。活动意图说明:巩固学法,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写场景,也为后面的作文“多彩的活动”作铺垫,后面的提问,升华主题,体会狼牙山五壮士的爱国主义精神。积累爱国的名言。
【板书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 语言描写 英勇顽强 动作描写 勇于献身 (点面结合) 神态描写 宁死不屈 ……
【教后反思】
作业设计
【课后作业】
1.下面的句子用了哪些描写方式。(☆☆☆☆☆)
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 )
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 )
(3)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 ( )
2.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1)文段中能突出五壮士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的词是:
(2)用“ ”画出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句子。
(3)文段体现了五壮士 的精神。
(4)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画线句子。
五壮士此时“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的原因是
3.小练笔:你是否还记得学校举行的拔河比赛?请你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一写你印象最深刻的场面,让读者的眼前能够浮现出当时的画面,不少于100字。
4.补充爱国名言。
鞠躬尽瘁, 。
,视死忽如归。
祖宗疆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