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12.坐井观天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二课时
具体内容 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读好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重点)
2.知道青蛙和小鸟说法不一致的原因,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难点)
重点 难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读好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重点)
2.知道青蛙和小鸟说法不一致的原因,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难点)
教法 学法 讲授法、情景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 表演法
教学资源 、教案、、课标、教学用书
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评价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中的青蛙在什么地方?(井底,师把青蛙贴画移到井里。)
2.那么小鸟从哪儿来呢?(从天上飞来,落在井沿上。将小鸟贴画移到井沿。)(指图理解:井沿,就是井口的边缘。)
3.他们俩碰到一起是怎么争论的呢?请同学们拿起笔,再次小声读读课文,找出他们的对话,用“______”画出来。
4.青蛙和小鸟一共有几次对话?指名读他们的第一次对话。(课文的第2自然段和第3自然段。) 三、感悟对话,明白道理
1.学习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
(1)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
(2)引导思考下列问题。
①假如你是这只小鸟,飞了一百多里,你会有什么感觉?所以小鸟的话要读出又累又渴的感觉。
②青蛙说的话是个什么句?要读出奇怪地问的语气。(教师相机指导:读出问句上扬的语调。)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交流初读感受,使学生对文本有整体的认识,为后面的教学奠定基础。 交流初读感受,使学生对文本有整体的认识,为后面的教学奠定基础。
(3)分角色练习朗读,再现对话情景。
(4)教师引读,男女生分组加上动作表演读。 2.学习青蛙和小鸟的第二次对话。
(1)学生分角色练习朗读。(教师指导学生读好带有感叹号和问号的句子。)
(2)理解“大话”的具体含义。
深入探究:青蛙为什么认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或做实验了解青蛙认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的原因。)
(3)理解“无边无际”的含义,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练习说话。(无边无际的大海、沙漠、草原等)
(4)学生练读对话,想象他们争论的情形,体会语气,要求读出自己的感受来。
3.学习青蛙和小鸟的第三次对话。
(1)教师引读:小鸟说天空无边无际,青蛙相信了吗?(没有,青蛙一直认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
(2)小组探究:青蛙为什么笑了?小鸟为什么也笑了?思考:两个“笑了”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吗?自主讨论,他们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寓意。
4.发挥想象,续编第四次对话。
(1)出示: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它一下子惊呆了,看见了__________,于是对小鸟说:“___________。”小鸟说:“___________。”
(2)让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练习口头表达能力。 四、总结全文,感悟寓意
1.学习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些什么?
2.揭示“坐井观天”的寓意。
(1)青蛙错在哪里?
(错在自己待在井底,不跳出去看看,就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天就只有井口那么大;错在不听别人的劝告,自以为是。)
(2)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课题:坐井观天(坐在井里观察天,坐在井里看天。)
(3)《坐井观天》是一个有趣的寓言故事,同时它也在批评一类人,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是批评什么样的人呢?(批评见识少,不听从劝告而又自以为是的人。)
3.课后分角色表演读故事。 通过表演读、比较读、分角色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学生读好感叹句和反问句,读好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在读中想象,读中悟趣,读中明理。这种教学方法既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又让学生感知寓意。通过续编对话,拓展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三、课堂达标 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假如你是那只青蛙,当你跳出井口后,你会看到什么?想说些什么?
四、课堂延伸 阅读其他的寓言故事:刻舟求剑、自相矛盾。
作业 布置 书面作业:(必做、选做、提升) 必做:大小练习册 选做:小练习册课外阅读 提升:发挥想象,续编第四次对话。
非书面作业:(实践作业) 类文阅读《伊索寓言》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为了完成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我首先从学生最喜欢的图片开始引出课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让学生有目的地读课文来解决本课的生字,并以思考问题的形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接着通过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进行朗读训练和角色体验,让学生在读中展开想象,在读中理解内容,在读中培养语感。通过合作、探究,充分挖掘青蛙和小鸟的心理活动,体会“笑”的丰富内涵。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感,又让学生感悟了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