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说课稿
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七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的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在整个八年级教材和第一单元中起着开篇点题,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是学习中国现代史的基础。
本课内容条理清晰,安排有序,主要学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三部分以时间为序,介绍筹备新中国,成立新中国,巩固新中国(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说教学目标:
1.知道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主要内容意义职能,开国大典的盛况,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提高历史分析能力;知道西藏和平解放的情况,形成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情境想象,提高学生研读史料的能力。
2.运用希沃白板,观看开国大典视频等,了解大典盛况,感受人民群众的自豪喜悦之情,讨论新中国成立意义,学会交流合作,初步掌握分析解释历史问题的方法。
3.学习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激发和培养学生爱国爱党情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确定依据,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目的是筹备新中国成立,要求学生知道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哪些重要准备。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涉及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的纵向联系,国家标志和社会性质的变化等,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
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确定依据,新中国的成立,有重要的国内意义,需要分析近代以来为救国救民社会各阶层的努力奋斗,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担负起这一重任,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有深刻的国际影响,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四、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通过影视作品,国庆活动等,对本课内容有所了解,对开国大典和西藏和平解放感兴趣,在教学中通过影像资料和其它史料的观看和解读,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指导学生从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等入手学习,逐步学会搜集整理,分析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五、教学策略
1.教法:利用多媒体视频,图片,表格文献,史料等,设置启发性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注重讲解时代背景,运用辩证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新中国的成立。让学生明确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学法:采用读书指导法,观看视频,识图读图,范例导学法(学习会议),创设情境,掌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开国大典的盛况,理解新中国成立和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从那年到今天热血沸腾》(2分48秒),从70年前的10月1日,到今年的国庆,中华民族走上了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创设情境,谈及学生为庆祝今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所做的准备和活动,历史关照现实,现实照耀和回望历史,我们一起走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二)师生互动,共学新课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建新中国)
展示协商会议会场,阅读课文,明确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设置表格练习“八个一”,组织和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完成“一个纲领(临时宪法),一个政府,一位主席,一面国旗,一首代国歌,一个首都,一种纪年法,一座纪念碑。”
2.开国大典(标志新中国成立)
播放《开国大典》精彩视频,重温万众瞩目激动人心的时刻,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礼炮齐鸣万众欢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既有重要的国内意义,也有深刻的国际影响。
3.西藏和平解放(巩固新中国)
19151年5月,中国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的和平解放是我党民族政策的伟大胜利,标志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鉴古知今:谈谈你对搞西藏“独立”,分裂祖国行为的看法?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要坚定信念:统一是我们的立场和原则,统一促进中华民族腾飞。让我们继往开来,努力学习,与时俱进,报效祖国。
(三)课堂小结,提炼升华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新中国的成立(国内、国际意义),西藏和平解放时间和意义。政协会议召开的历史意义:暂时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四)讲练结合,学以致用
结合配套练习习题,巩固检测,查漏补缺。
(五)说板书设计 简明扼要,主次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