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二年级下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表格式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二年级下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表格式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7-30 16:45: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学科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时长 1课时
教学背景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和计算;第二部分是利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教科书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具体情境,选择数目小、学生熟悉的事物编入例题,配以实物图,让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对比等活动,初步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2.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 3.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喜悦。
重难点 1.通过操作、观察、对比等活动,初步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2.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
教学方式与策略 创设情景、引导法、练习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内容 活动意图 时间分配
一、组织游戏,引入新课 1.课前作业:抱一抱,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剩下? 讲解游戏规则,吸引学生注意力。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这节课我们就通过一个好玩又温馨的游戏来探究新的数学知识。 出示,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2.在游戏中感受余数。 引导学生说出游戏的过程和结果。 第一轮:找8个同学来参加游戏。“抱一抱”游戏开始,老师击掌,同学们手拉手转圈,喊出数字“4”,分成了两组。8÷4=2为什么用除法,让学生说出除法的意义。 第二轮:找9个同学来参加游戏。还是每4人拥抱在一起,分成了两组,还剩余1个同学。9÷4=2......1 第三轮:找10个同学来参加游戏。还是每4人拥抱在一起,分成了两组,还剩余2个同学。10÷4=2......2让学生发现不同引出余数。 3.交流想法,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你有什么发现? 【学情预设】学生会发现有时候人数刚刚好,正好一组一组地抱在一起,有时候会出现剩下人的情况。 师:为什么会剩下人呢? 【学情预设】因为剩下的人不够老师报的数了。 师: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就是这个“剩下的”。(板书课题: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通过游戏,让学生感受平均分会出现剩余的现象,初步感受余数。 初步感知按相同人数分组,会出现剩余的情况。不详细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课题,继续研究。 引入新课 8min
二、探究新知,感受余数的由来 1.复习除法的意义。 出示教科书P60例1左边图。 师:想一想,9根小棒,每3根摆一个三角形,能摆几个三角形? 【学情预设】学生已有除法的经验,有的学生会选择用学具摆一摆,有的学生会选择画一画,有的学生会选择直接列式计算。 学生表达自己的思路,展示分的过程与结果。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9÷3=3(个)。 师:请列式计算的学生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学情预设】这个算式表示“9根小棒,每3根摆一个三角形,能摆3个三角形”。 2.初步认识余数。 出示教科书P60例1右边图。 师:想一想,10根小棒,每3根摆一个三角形,能摆几个三角形? 师:请大家用手中的小棒,动手来摆一摆。 师:在摆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学情预设】3根摆一个三角形,有多的,剩下1根小棒。 师:这1根小棒够不够摆一个三角形?(不够)也就是剩下了1根。这也是我们在分东西时遇到的新情况:分的结果出现了剩余,不够1份就不能再分了。我们把剩下的1个叫做“余数”。谁能说一说,你理解的余数是什么? 同桌之间讨论,举例说明对余数的理解,然后集体展示评议。 【学情预设】分了之后,不够1份了,不能够再分,剩下的就是余数。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余数的含义。 3.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 师:像这样分的过程和结果,用数学算式可以怎样表示呢? 小组探究讨论,完成任务栏,然后互相交流,结合除法的意义得出结论,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分的过程。 师:那分得的结果怎么表示呢? 学生尝试写算式,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与基本方法,选取典型案例。 【学情预设】预设1:10÷3=3。 预设2:10÷3=3剩1。 预设3:10÷3=3(个),剩1根。 师:除法算式的得数表示的是什么?剩下的1根在算式中不体现行吗?
【学情预设】算式的结果表示的是平均分的结果,这里平均分的结果并不只是3个,所以不能直接等于3,应该把剩下的1根也体现出来。 师:这里平均分的结果是什么呢? 【学情预设】能摆3个三角形,但是还多出1根。 师:说明等于3还不够,还要把多的1根也表示出来。 师:这个算式表示10根小棒,每3跟摆一个三角形,能摆3个,还余下1根。1是剩下的小棒数,我们把它叫做余数。为了区分商和余数,我们用6个点将它们隔开。我们把这样的算式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师:这个算式中的1表示什么?10、3、3表示什么? 4.归纳总结,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师:今天我们分了两次小棒,这两次分小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学情预设】学生能一眼发现不同之处:第一次正好分完,第二次有剩余。 师:这两种情况都是平均分吗? 【学情预设】学生已有平均分的经验,很容易分析出两种情况都是平均分。 师小结:将一些物品平均分,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正好分完,没有剩余;一种是分完后还有剩余,但不够再分,剩下的部分就是有余数除法中的余数。 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在已有的处理平均分的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分一分,在活动与观察中,经历余数产生的过程,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 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在已有的处理平均分的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分一分,在活动与观察中,经历余数产生的过程,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 用除法算式表示有余数情况下的平均分活动,教学中需提供学生自主交流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汇报中产生碰撞,教师及时点拨,使学生初步理解其意义。 探究新知20min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58“做一做”第1题。 学生边说边做,列出除法算式并说说算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同桌交流,集体展示。 师:算式中“1”在图中指的是哪部分?表示什么意思?其他各数分别在图里表示哪部分?分别是什么意思? 师:商是平均分的结果,根据具体的情况,找到平均分的结果即可知道商表示的意义,就知道它的单位了。余数是被除数分完了,不能够再分的部分,所以余数的单位与被除数的单位是一致的。(可通过图形结合算式分析,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2.完成教科书P58“做一做”第2题。 学生先独立在图中圈一圈,再说一说,最后用除法算式表示。 比较两小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理解商与余数的单位的确定。 利用教科书展示的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学生对照图片能很快找到对应部分。 巩固练习10min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小结2min
板书设计 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余数:平均分完后剩下的那部分。 9÷3=3(个)10÷3=3(个)······1(根) ? 余数
教学特色与反思 这节课是表内除法的延伸,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余数,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直观教具展示、学具游戏操作、自我探究等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给学生以成就感,恰如其分地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同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整节课让学生在动手中认识余数,得出结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合作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