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七单元语文阅读要素:
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本单元的主题是“艺术之美”。主要由《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三篇课文组成。
《文言文二则》由两篇文言文组成:《伯牙鼓琴》反映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再现了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书戴嵩画牛》一文通过讲述牧童指出戴嵩画的《斗牛图》的问题的事,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迷信权威。
《月光曲》一文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联想,如贝多芬弹奏《月光曲》时蜡烛被风吹灭,月光照进窗子,这是实实在在的事物;而贝多芬弹奏《月光曲》时所产生的美妙的景象,则是兄妹俩产生的联想,把联想运用到习作中,可以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实,表达生动、形象。
《京剧趣谈》一文通过介绍京剧中“马鞭”和“亮相”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和独特魅力,表达了作者对京剧的喜爱之情和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强烈自豪感。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是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每个阶段的侧重点都不同。本单元侧重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从不同角度展开想象,进入课文的情境,感受艺术的魅力,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伯牙鼓琴》引导学生根据锺子期听伯牙鼓琴时的想象,感受音乐之美;《月光曲》引导学生根据皮鞋匠与妹妹聆听琴声时“看”到的景象展开想象,感受乐曲的美妙;《京剧趣谈》生动记录了京剧舞台上的精彩瞬间,可以引导学生想象马鞭和亮相在京剧舞台上的运用,体会京剧艺术的魅力。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写自己的拿手好戏,把重点部分写具体”。习作内容紧扣单元学习内容,先从课文阅读中感受艺术之美,进而联系现实生活,表达自己在学习艺术或技能方面的感悟。如何将艺术之美写得具体可感,《月光曲》和《京剧趣谈》等课文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小技巧 1.借助语言文字,从“相近”“相关”的方面展开想象。如一提到“秋风”就会想到落叶。
2.借助语言文字,抓住“相似”的特点展开想象。如由“飞舞的柳絮”想到“飘落的雪花”。
3.借助语言文字,朝着“相对”“相反”的方向展开想象。如《落花生》中“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石榴、苹果那样……这就是由花生联想到同它相对的事物。
阅读技巧点睛:学会辨别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联想和想象
本单元课文中有对事物的实写,也有联想和想象。辨别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联想和想象,在现代文阅读中经常考查。那么,如何区分呢?
(1)了解什么是实写,什么是联想和想象。实写是对看到或听到的事物进行描写,如《月光曲》中“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是实写。联想和想象是虚写,如《伯牙鼓琴》中“巍巍乎若太山”“汤汤乎若流水”是锺子期由伯牙的琴声联想到的景象;《月光曲》第9段中“他好像面对着大海……,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是皮鞋匠由贝多芬的琴声联想和想象的画面。
(2)读清题目要求,总结要点。在试卷中,这一考点常常以填空题、画线题的形式出现,要求找出文中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联想和想象)。作答时要先找出实写和虚写的内容,确定描写的对象,然后答题。有时会以问答题的形式考查,作答时要分开写,使答案更清晰。有的题目还会考查使用联想和想象的好处,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内容,答出“这样可以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实,表达生动、形象”等要点。
类文阅读——
(一)韩娥善歌
昔韩娥东①之齐,匮②粮,过雍门③,鬻歌④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⑤,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⑥。
过逆旅⑦,逆旅人辱之,韩娥故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⑧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⑨长歌,一里老幼,善悦抃⑩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⑾。乃厚赂发之。
(选自《谐文趣心 历代寓言小品》)
【注释】①东: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东行。②匮:缺乏。③雍门:齐国的一座城门。④鬻(yù)歌:卖唱。⑤欐(?):中梁。⑥左右以其人弗去:周围的人都以为她并没有离开。⑦逆旅:客栈。⑧遽(jù):立刻,匆忙。⑨曼声:拖长声调。⑩抃(biàn):拍掌,两手相击。 ⑾忘向之悲也:将以往悲苦都忘了。
1.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既:已经。 B.去:离开。 C.向:方向。
2.“韩娥善歌”的“善”意思是 ,后来,这个词成了成语,用来比喻 。
3.解释“一里老幼,善悦抃舞,弗能自禁”这句话的意思。
.
4.你还知道哪些和音乐有关的成语?请写下来吧。
.
(二)画鱼捉獭(tǎ)
魏明帝游洛水,水中有白獭数头,美净可怜,见人辄去。帝欲取之,终不可得(děi
dé)。
侍中徐景山曰:“獭嗜鲻(zī)鱼,乃不避死。”画板作两生鲻鱼,悬置岸上,于是群獭竞逐,一时执得。
帝甚佳之,曰:“闻卿能画,何以妙也?”答曰:“臣未尝执笔,然人之所作,可庶几耳。”帝曰:“是善用所长(zhǎnɡ cháng)也。”
(选自《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长编 魏晋南北朝卷》)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2.选择加点字词的正确意思。
(1)水中有白獭数头,美净可怜。( )
A.值得怜悯 B.数量少得不值一提 C.令人喜欢
(2)帝甚嘉之。( )
A.夸奖 B.欢乐 C.善,美
(3)臣未尝执笔。( )
A.辨别滋味 B.曾经 C.经历
3.徐景山是怎么帮助魏明帝捉到獭的?
.
4.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
(三)天堂音乐(节选)
那是1791年的圣诞夜,21岁的贝多芬当时穷困潦倒。他遇到了一个正在啜泣的小姑娘。这个小姑娘的名字叫爱丽丝。她的邻居雷德尔老爹已身处弥留。而老人夙愿还未达成,他坚信如果不能满足他今生的最后一个愿望,就升不到天堂。
“他的愿望是什么呢?”贝多芬问。
“他想去塔西提岛,去看看森林和大海;还想去阿尔卑斯山……”爱丽斯一边擦眼泪一边说。贝多芬没有多说什么,用自己的大衣掩着小爱丽丝来到了雷德尔老爹的身旁。他看了一眼双目失明的老人,轻轻地走到墙角打开了那架几乎已经快要朽掉的旧钢琴。当这位青年音乐家的手指触到琴键的一刹那,一种特殊的情感油然而生,仿佛是天使在歌唱着为他指引方向。塔西提岛茂密的丛林和碧蓝的海水带着淡淡的当地特产咖啡的味道,还有阿尔卑斯山茫茫的雪峰在他脑海中旋转着,在他手指间旋转着……他忘情地弹奏着,感觉自己的灵魂好像在飞翔……
“我看到了。我看到了森林,听到了鸟儿的歌唱。那是大海,还有远处的帆,美妙的阳光……爱丽丝,你找到了一位天神,他带我找到了天堂的路……”老人老泪纵横,挣扎着拥抱了正在演奏的贝多芬,“感谢您让我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看到了我想看到的一切——美丽的大自然。”
“不,我想我们都要感谢这个天使般的女孩爱丽丝。请允许我把这支曲子献给你,我想永久地把这段曲谱记录下来,让它陪伴我走以后的路。”说完,贝多芬起身吻了爱丽丝之后,又走进了圣诞夜凛冽的寒风中。
(选自《科学思维总动员》)
1.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1)本指久病不愈,后多指病危将死的时候。( )
(2)形容处境困难,失意颓丧。( )
2.“油然而生”的意思是 。像这样含有“然”字的成语还有 、 等。
3.《献给爱丽丝》这首钢琴曲描绘了怎样的景象?用“ ”画出来吧。
4.贝多芬为什么要把这首钢琴曲命名为“献给爱丽丝”?请写出你的理解。
(四)贝多芬(节选)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完全屈服。哦,能把生命活上千百次,那该多美呀!对于平静的生活,不,我觉得我已经不再适合过平静的生活了。”这段文字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在丧失听力的绝望中写的。
贝多芬个子不高,但有强壮的外表,前额鼓得圆圆的,头发浓密,方正的鼻子很短,颧骨凸出,有一张狮子般的大嘴(他的同时代人就是这么描述他的)。他长得不算英俊,但他的脸焕发出一种个性的力量。他有着强烈的个人自尊心和自信心,从不在看似无法克服的境遇面前屈服。他深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一生始终为着崇高的革命理想而奋斗着。他号召人们积极表现人性,弘扬忘我无私的精神以及对人的同情心。他从不在任何人面前卑躬屈膝,低三下四。有一次,当贝多芬在一个疗养地遇见皇帝时,也没有向后者鞠躬。
在贝多芬的作品中,音乐的每一个音符上都反映了他的斗争精神。海顿作曲时通常是没有任何障碍的,而莫扎特则在他的创作中常常受直观主导。贝多芬与这两位前辈大师不同。这个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三位大师对自己的作品会长时间地斟酌,准备好的主题材料常常被他推倒重来。据说,在谱曲开始之前,他的脑子里就记下了准备创作时用的构思和主题。但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又开始对作品的结构做改动,反复推敲、修改润色,直至达到他认为最为理想的形式为止。这样的创作过程非常艰辛,所以,他一生的创作数量在所有大师中可能是最少的。
(选自《名人成长故事》)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屈服——( ) 强壮——( ) 卑躬屈膝——( )
2.用“ ”画出文中描写贝多芬外貌的语句。
3.文章的开头引用了贝多芬的名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
4.文中写“贝多芬在一个疗养地遇见皇帝时,也没有向后者鞠躬”,表现了( )
A.贝多芬始终为着崇高的革命理想而奋斗着。
B.贝多芬弘扬忘我无私的精神以及对人的同情心。
C.贝多芬从不在任何人面前卑躬屈膝,低三下四。
5.贝多芬“一生的创作数量在所有大师中可能是最少的”,请写出你的理解。
.
(五)京剧脸谱(节选)
京剧舞台上,几千出戏,数不清的花脸角色,而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一套画法,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脸谱。脸谱看来五颜六色,五花八门,其实自有一套章法,也就是说各有各的谱。如果从线条和布局来看,大致可分为整脸、三块瓦脸、十字门脸、碎脸、歪脸、白粉脸、太监脸以及小花脸,等等。每一种脸谱虽画法各异,但都是从人的五官部位、性格特征出发,以夸张、美化、变形、象征等手法来寓褒贬、分善恶,从而使人一目了然。
以三块瓦脸的基本画法而论,即由眉子、眼窝、嘴窝这“三块”组成,其他画法大多从这三块瓦脸演变而来。如十字门脸,即从脑门至鼻梁有一条黑道,俗称“通天纹”,与两只眼、眉连接起来像一个黑“十”字。又如花三块瓦脸,即在夸张的眉眼中加一些颜色和装饰图案。如关羽“面如重枣”,自然画红脸;包拯“铁面无私”则黑脸非他莫属;曹操“面带奸诈”便是一副奸白脸。
京剧脸谱根据某种性格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来以色定调。红色表示忠诚耿直、热情吉祥;黑脸表示豪爽粗暴、刚正不阿;紫色表示老实忠厚;黄色表示凶狠勇猛;蓝色表示桀骜不驯、刚强爽快;白色表示奸诈多疑;绿色表示骁勇鲁莽;粉红色表示年迈血衰;金银色表示庄严,多用于神仙圣人。
(选自《走进传统文化》)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公正严明,不怕权势,不讲情面。( )
(2)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 )
2.每一种脸谱都是从人的 、 出发,以 、 、 、
等手法来寓褒贬、分善恶,从而使人一目了然。
3.用“ ”画出第三自然段的中心句。
4.将脸谱的颜色及其性格和人物连在一起。
金银色 刚正不阿 程咬金
红色 忠诚耿直 关羽
白色 表示庄严 包拯
黑色 骁勇鲁莽 曹操
绿色 奸诈多疑 二郎神
5.京剧脸谱如果从线条和布局来看,大致可分为哪几种?
(六) 砸 锅
生活中,事儿没办好叫“砸锅”。人们为什么这么说,“砸锅”最初指的是什么,它是因何而来?
“砸锅”一词源于戏曲行业,是戏曲界的行话。在戏曲表演中,经常出现不同剧种的演员同台演出的现象,人们称这种现象为“两下锅”或“三下锅”。这里的“两”和“三”指的是两种、三种;“锅”自然指的是戏曲。“两下锅”“三下锅”指的就是不同剧种同台演出的表演形式。采取这种演出方式,并不是说各种戏曲杂糅在一出戏中演出,而是各戏种独立出演,保持自身戏曲风格,同台不同戏。通过这种形式,曲艺艺人们可以相互吸收借鉴其他戏曲流派的表演长处,完善自身戏曲的不足。
不同于上述表演形式,戏曲界还有另外一种“两下锅”。它是将两种戏剧风格融为一场戏剧中,即同一出戏剧中,前半场用一种曲风演出,后半场用另一种曲风演出。像这样的“两下锅”比较有名的戏曲有:京派名家梅葆玖与豫剧名家马金凤合演的《穆桂英挂帅》;京剧艺术家杨春霞与昆派艺术家蔡正仁合演的《桃花扇》;京派李宏图和汉剧李仙花合演的《蝴蝶梦》等。这种演出形式并不常见。
随着曲艺被广大国人接受,戏曲行业的一些行话也在大众中流传开来。“砸锅"开始指戏剧演出不成功,戏曲演员被观众喝倒彩,后渐渐引申为做事情失败。如今,人们早已经淡化了它在戏曲中的内涵,而专指事情办砸。
(选自《图解国学知识 全新图解版》)
1.在括号内填上不同的量词。
一( )戏 一( )戏 一( )戏
2.找出第二自然段中的一对反义词。
( )——( )
3.“砸锅”一词源于戏曲行业是指 ,现在专指 。
4.对“两下锅”“三下锅”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利用不同戏曲的表演长处在一出戏中演出。
B.各戏种独立出演,保持自身戏曲风格,同台不同戏。
C.两三种戏曲形式融为一场戏剧中。
5.除了上文中的戏名,你还知道哪些著名京剧的名字?(写出两个以上)
【参考答案】
(一)
1.C
2.善于,擅长 真正的艺术家,应当扎根于人民大众之中,与大众共悲欢,成为他们忠实的代言人
3.韩娥的热情演唱,又引得十里之内的老人和小孩个个欢呼雀跃,鼓掌助兴,大家忘情地沉浸在欢乐之中,将以往的许多人生悲苦都一扫而光。
4.示例:弦外之音、高山流水、余音绕梁、一唱三叹、余音袅袅等。
(二)
1.dé cháng
2.(1)C (2)A (3)B
3.徐景山在木板上画了两条鲻鱼,悬挂在岸上,于是群獭竞争着追到木板画边上,一下子就都捉住了。
4.要善于运用自己的长处。
【三】
1.(1)弥留 (2)穷困潦倒
2.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示例:恍然大悟 焕然一新
3.塔西提岛茂密的丛林和碧蓝的海水带着淡淡的当地特产咖啡的味道,还有阿尔卑斯山茫茫的雪峰在他脑海中旋转着,在他手指间旋转着……
4.因为正是爱丽丝的善良打动了贝多芬,使他能够即兴创作出这首优美的曲子,所以这首钢琴曲以“献给爱丽丝”为名,不仅是为了向爱丽丝表示感谢与崇敬,还是为了将爱丽丝的善良传播到全世界。
【四】
1.屈从 强健 摧眉折腰
2.贝多芬个子不高,但有强壮的外表,前额鼓得圆圆的,头发浓密,方正的鼻子很短,颧骨凸出,有一张狮子般的大嘴
3.这样写能够很快地把读者引入贝多芬的世界,让读者了解他的痛苦和坚强不屈的性格。
4.C
5.因为贝多芬的创作过程非常艰辛,经常对作品的结构做改动,反复推敲、修改润色,直至达到他认为最为理想的形式为止。
【五】
1.(1)铁面无私 (2)五花八门
2.五官部位 性格特征 夸张 美化 变形 象征
3.京剧脸谱根据某种性格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来以色定调。
4. 金银色 刚正不阿 程咬金
红色 忠诚耿直 关羽
白色 表示庄严 包拯
黑色 骁勇鲁莽 曹操
绿色 奸诈多疑 二郎神
5.整脸、三块瓦脸、十字门脸、碎脸、歪脸、白粉脸、太监脸以及小花脸,等等。
【六】
1.出 台 场
2.长处 不足
3.戏剧演出不成功 事情办砸
4.B
5.《锁麟囊》《贵妃醉酒》《四郎探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