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课题1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1课时 空气的组成 课件+教学设计+分层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课题1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1课时 空气的组成 课件+教学设计+分层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7-30 18:52:30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二单元 课题1
我们周围的空气
(人教版)九年级

(第1课时)
01
学习目标
内容总览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06
分层作业
核心素养目标
通过了解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等组成及其体积分数。
01
02
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学生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培养科学推理能力。
03
学生通过参与实验,学习如何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实验技能和探究能力。
04
通过在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自己也是创作的天才。
化学观念:
科学思维:
科学探究与实践:
科学态度与责任:
新知导入
我们知道空气是无色无臭的,虽然看不见,但可以通过呼吸体会它的存在。
那么,如何通过实验来测定空气的组成呢
探究新知
一、拉瓦锡测定空气的组成
空气的发现史:
探究新知
拉瓦锡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
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原理:
将少量汞放在密闭容器中连续加热12天。
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红色粉末
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差不多减少了1/5
汞(Hg) + 氧气(O2) 氧化汞
加热
一、拉瓦锡测定空气的组成
探究新知
拉瓦锡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
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原理:
将得到的红色粉末放在另外一个容器中加强热
红色粉末变成银白色的液态物质;
汞槽中液面下降,得到的气体体积等于原密闭容器里减少的体积。
氧化汞 汞 + 氧气
高温
一、拉瓦锡测定空气的组成
探究新知
实验分析:
汞与氧气反应消耗氧气,生成氧化汞固体使密闭装置内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大气压将汞压入钟罩,钟罩内上升汞的体积即为消耗氧气的体积。
实验结论:
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
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一、拉瓦锡测定空气的组成
优点:
缺点:
拉瓦锡实验的优缺点是什么?
1.汞只和氧气反应;
2.汞为液态,在汞槽中起到液封的作用,并能直接用来观察反应器内空间体积的变化;
3.汞的沸点较低,汞蒸气与氧气反应比较充分,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
1.实验时间较长;
2.操作装置比较复杂;
3.实验过程对环境有污染。
二、实验测定空气的组成
探究新知
仿照拉瓦锡实验的原理,我们也可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药品:
实验器材:
红磷
集气瓶、导气管、燃烧匙、烧杯、弹簧夹
实验原理:
红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
点燃
P + O2 P2O5
点燃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步骤:
①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好记号。
②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③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P)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
④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实验现象及水面的变化情况。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白烟;
②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导管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内空气体积的1/5。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1.烟和雾的区别
① 红磷燃烧生成大量白烟
② 红磷燃烧生成大量白雾
③ 红磷燃烧生成大量烟雾
2.结论不能代替现象
现象:红磷燃烧生成大量白烟
结论: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原理:
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使瓶内气压减小,内外形成了压强差,大气压将水压入瓶内的,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即为消耗的氧气的体积。
红磷燃烧消耗O2
因为V进水=1/5空气 所以V氧气=1/5空气
瓶内压强变小
水被压入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药品要求:
1.在空气中只消耗氧气;
2.生成物一般不为气体(固体或液体)。
【问题】1.若红磷还能与空气中的其它成分反应,还能选红磷吗?
不能,进入的水会偏多,结果会大于1/5
【问题】2.若红磷与氧气反应后生成物是气体,还能选红磷吗?
不能,气体会填补消耗氧气的体积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能选碳吗
2.能选镁吗
3.能选铁吗
①碳+氧气→二氧化碳(气)
②镁+ 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固)
③铁+氧气→四氧化三铁(固)(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④磷+氧气→五氧化二磷(固)
不能,碳燃烧消耗氧气生成CO 气体,压强不变
不能,镁还会消耗氮气、二氧化碳;
不能,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为什么红磷要足量或过量?集气瓶底为什么放水?
2、点燃的红磷为何要迅速伸入集气瓶并塞紧瓶塞?
3、红磷燃烧后生成的“大量白烟”可以说“大量白雾”吗?
4、集气瓶剩余的气体是什么?集气瓶剩余气体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充分消耗氧气。
防止集气瓶内的空气逸散到空气中。
不能,烟是固体小颗粒;雾是液体小液滴。
剩余气体主要成分是氮气。氮气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不易溶于水。
吸收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气。
5、我们实验中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或大于1/5,请你分析有可能是哪些原因所引起的?
体积小于1/5原因:
(1)红磷不足量;
(2)装置漏气;
(3)红磷熄灭后未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体积大于1/5原因:
点燃的红磷没有迅速伸入集气瓶中;
红磷在集气瓶燃烧过程中,弹簧夹没有夹紧。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探究新知
实验创新
①点燃方式的改进:实验过程中不打开装置,使装置始终保持密闭,如图①、②所示。
②测量方式的改进:利用量筒或注射器等测量仪器,减小实验误差,使测定结果更加精确,如图③所示。
图① 图② 图③
改进优点:
装置始终密闭减小测量误差且环保
探究新知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数字化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
(1)将氧气传感器与数据采集器、计算机连接;
(2)把氧气传感器插入盛有空气的容器,采集数据;
(3)通过相关软件处理数据,并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下列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且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
A、木炭 B、硫粉 C、红磷 D、铁丝
2.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后恢复到室温,打开弹簧夹发现进入集气瓶内液体的液面高度小于集气瓶容积的1/5,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实验时未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B.将燃烧匙插入集气瓶时速度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C.实验装置可能漏气
D.实验中所取的红磷量太多
课堂练习
C
C
3.教材中介绍了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的成分(实验装置如图)。该实验中选择汞进行实验的优点不包括( )
A.在加热的条件下,汞只和氧气反应
B.汞无毒,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C.汞为液态,能起到液封的作用,并能直接用
来测量密闭装置内气体体积的变化
D.生成的氧化汞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把得到的氧气加到剩下的一体积的气体中,所得气体跟空气的性质完全一样。
课堂练习
B
课堂总结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原理:
现象:①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白烟;
②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导管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内空气体积的1/5。
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课题1(第1课时)
我们周围的空气
分层作业
【基础培优】:
1.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和步骤如下(已完成装置气密性检查):
①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
②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③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现象;
④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弹簧夹,观察现象。
其中有错误的实验步骤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分层作业
【能力提升】:
1.用如图1所示装置,分别进行足量的红磷或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冷却至室温后结束实验),测定集气瓶内的压强变化如图2所示。
(1)图2曲线①数据表明,红磷燃烧后集气瓶内的压强低于起始压强,原因是 。
(2)某同学根据图2曲线②推断:不能用木炭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其实验依据是 。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我们周围的空气》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我们周围的空气第1课时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为第二单元课题1我们周围的空气的教学内容。空气是人人都离不开的最重要的化学物质,由于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只知道其重要,却不十分清楚空气到底是什么。本单元选择我们周围的空气作为初中化学接触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是小学自然课曾对空气有过介绍,更重要的是它们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还是人类须臾离不开的天然物质。通过对它们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核心素养目标 化学观念:通过了解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组成及其体积分数。科学思维: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学生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培养科学推理能力。科学探究与实践:学生通过参与实验,学习如何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实验技能和探究能力。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在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自己也是创作的天才。
重点 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方法及原理。
难点 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测定试验误差的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空气是无色无臭的,虽然看不见,但可以通过呼吸体会它的存在。那么,如何通过实验来测定空气的组成呢 讨论思考 通过学生的认知引入新课,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就在身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一、拉瓦锡测定空气的组成讲述空气的发展史,让学生知道很早以前科学家九开始研究空气的成分。拉瓦锡实验:把少量的汞放在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发现有一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红色粉末,同时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差不多减少了1/5。拉瓦锡实验的优缺点是什么?优点:01.汞只和氧气反应;02.汞为液态,在汞槽中起到液封的作用,并能直接用来观察反应器内空间体积的变化;03.汞的沸点较低,汞蒸气与氧气反应比较充分,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缺点:01.实验时间较长;02.操作装置比较复杂;03.实验过程对环境有污染。 讨论思考 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学生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培养科学推理能力。
实验测定空气的组成实验药品:红磷实验器材:集气瓶、导气管、燃烧匙、烧杯、弹簧夹实验原理:P+O2点燃P2O54.实验步骤:①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好记号。②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③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④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实验现象及水面的变化情况。5.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白烟;②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导管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内空气体积的1/5。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实验原理:红磷(P)燃烧消耗氧气(O2),气体减少压强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水由烧杯流入集气瓶。药品要求:(1)在空气中只消耗氧气;(2)生成物一般不为气体(固体或液体)。教师强调:蜡烛、镁、铜丝、铁丝都不能代替红磷!01.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只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02.镁很活泼,在空气中燃烧时既可与氧气反应,也可与氮气、二氧化碳发生反应。03.铜丝、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学生讨论:实验中所涉及的问题1.为什么红磷要足量或过量?集气瓶底为什么放水?2.点燃的红磷为何要迅速伸入集气瓶并塞紧瓶塞?3.红磷燃烧后生成的“大量白烟”可以说“大量白雾”吗?4.集气瓶剩余的气体是什么?集气瓶剩余气体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5.我们实验中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请你分析有可能是哪些原因所引起的?6.用石蜡替代该实验中的红磷,能否可行?学生讨论:实验成功的关键(1)装置不能漏气;(2)红磷应足量或过量;(3)点燃红磷前必须把弹簧夹夹紧;(4)点燃红磷后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5)待红磷燃烧完集气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学生讨论分析 学生通过参与实验,学习如何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实验技能和探究能力。
课堂练习 1.下列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且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 A、木炭 B、硫粉 C、红磷 D、铁丝2.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后恢复到室温,打开弹簧夹发现进入集气瓶内液体的液面高度小于集气瓶容积的1/5,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实验时未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B.将燃烧匙插入集气瓶时速度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C.实验装置可能漏气D.实验中所取的红磷量太多3.教材中介绍了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的成分(实验装置如图)。该实验中选择汞进行实验的优点不包括( )A.在加热的条件下,汞只和氧气反应B.汞无毒,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C.汞为液态,能起到液封的作用,并能直接用来测量密闭装置内气体体积的变化D.生成的氧化汞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把得到的氧气加到剩下的一体积的气体中,所得气体跟空气的性质完全一样。
课堂小结 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1我们周围的空气》第1课时同步分层练习
【基础培优】
1.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正确的是( )
A.使用红磷的量多或少,都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B.燃烧足够的红磷可使进入容器的水占容器的4/5
C.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容器内气体压强下降,水面上升
D.红磷燃烧完全,要立即打开弹簧夹观察,并记录水进入容器的刻度
下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对该实验的认识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中的铜粉可以换成碳粉
B.停止加热后,趁装置未冷却马上读数
C.正确操作情况下,反应结束后,消耗的氧气的总体积应该是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的1/5
D.实验结束后,硬质玻璃管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
3.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后人仿照其实验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如图)。实验过程中,逐渐减少的气体和逐渐增多的物质是( )
A.O2、P2O5 B.P、P2O5 C.O2、P D.N2、P2O5
4.利用如图装置验证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前需检查装置气密性 B.白磷的作用是消耗试管中的氧气C.白磷熄火、试管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D.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40mL刻度线处
5.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和步骤如下:(已完成装置气密性检查)
①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
②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③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现象;
④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弹簧夹,观察现象。
其中有错误的实验步骤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能力提升】
1.如图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烧匙中的红磷可用木炭代替
B.红磷点然后,慢慢伸入瓶中并塞紧橡皮塞
C.红磷燃烧停止后,立即打开铁夹
D.测定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 1/5,可能是红磷量不足
2.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可以用蜡烛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C.应取用过量的红磷
D.应等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再打开弹簧夹
3.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同学将教材实验进行改进,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部分夹持装置已省略),实 验时引燃红磷后便熄灭酒精灯。下列有关改进实验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可以表示为:红磷+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B.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注射器活塞向右移动
C.实验结束后试管内气体的主要成分为氮气
D.改进后的装置能减小测量误差,且对环境更友好
4.小鲁同学使用红磷通过课本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时,最不可能用到的仪器是( )
A.集气瓶 B.燃烧匙 C.玻璃棒 D.酒精灯
5.医学上常用“冷冻法”治疗咽喉炎,其冷冻剂是下列物质中的( )
A.液态氮 B.液态氧 C.液态空气 D.液态二氧化碳
6.某兴趣小组要一瓶(100mL)含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80%的气体,收集气体的装置如图。方法是:在100mL集气瓶里装满水,塞紧胶塞并关闭止水夹 b,打开止水夹 a 通入氧气,把瓶里的一部分水排入量筒,当量筒内的水达到设定的体积后立即关闭止水夹a,然后打开止水夹b通入空气,把瓶里剩下的水全部排入量筒,通入氧气的体积和空气的体积大约是( )
A.60mL和40mL B.75mL和25mL C.80mL和20mL D.68mL和32mL
已知在空气中,温度超过40℃,白磷就可以自燃,即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用下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步骤为:集气瓶里先装a体积的水,在酒精灯灯焰上把玻璃棒下端加热, 装置如图密封。用力把玻璃棒按下与白磷接触,白磷燃烧。燃烧停止后,稍振荡,完全冷却后,量出集气瓶中水的体积(b)和整个集气瓶体积(c)。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反应过程中集气瓶内液面的变化是先下降后上
该实验测得氧气与空气的体积比为(b-a):(c-a)
燃烧匙中的白磷不可以换成细铁丝或木炭粉
集气瓶中预先放的a体积水仅有液封导管,防止气体受热膨胀逸出的
二、填空与探究
1.小组用图1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图2是图1中压强传感器所测数据。
(1)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打开止水夹,用手捂住集气瓶,若观察到______,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图2中 CD段压强下降,原因是______(填序号)。
a.瓶内温度升高 b.瓶内氧气的含量降低
(3)图2中气压变化至D点时,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
2. 用右图的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盛放在燃烧匙内的物质可用________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同时水进入广口瓶,水的体积约占广口瓶容积的_____________。
(3)如果实验步骤是:①先用夹子夹紧橡皮管;②点燃燃烧匙内的固体物质;③将燃烧匙插入广口瓶,并塞紧橡皮塞;④燃烧完毕后,打开橡皮管上的夹子,结果发现测定的氧气体积分数低于21%。问:这可能是由哪几种原因引起的
同步分层练习答案
【基础培优】:
1.C 2.D 3.A 4.D 5.D
【能力提升】:
D 2.B 3.B 4.C 5.A 6.B 7.D
二、填空与探究
1. (1) 烧杯中的导管口产生气泡;(2) b;(3) 打开止水夹
2. (1)红磷 ;(2)广口瓶内产生大量白烟 ;?1/5(或21%)
(3)①红磷用少了,瓶内氧气没有反应完;
②装置漏气,瓶外的空气进入瓶内;
③瓶内未冷却到室温使压强变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