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4.1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9.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7-31 21:30: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一地理必修二教案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 高一地理备课组
课题: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
【课标解读】
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核心素养】
1.区域认知:运用交通专题地图,了解某区域或某城市交通方式和布局的特点以及不同时期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提升学生的的区域认知能力。
2.综合思维:通过案例探究,了解某区域交通运输发展变化的原因,分析该区域交通运输发展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3.地理实践力:通过实地调查,了解某区域或城市周边交通线或站点布局,并做出评价,设计改进方案,提升地理实践力。
4.人地协调观:通过学习,认识到交通运输发展要与区域发展相适用,二者才能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交通专题地图,了解某区域或某城市交通方式的特点;2.不同时期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
难点:了解某区域或某城市交通方式和布局的特点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活动探究法、对比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媒体】 希沃白板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激趣导入,学生观看视频资料《中国交通的高速发展》,大致了解到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地发展,我国的交通运输业也得到了全面快速地发展,尤其是高速公路、高铁、航空和海洋运输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和探究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等相关知识的兴趣。
【自主学习】
一、交通运输概述
1.定义:指利用各种交通运输工具,使旅客、货物沿着特定路线实现空间位移的过程
2.作用:连接生产与消费、城市与乡村、各地区和各部门的重要纽带
3.方式:古代:手提肩扛、牲畜驮运,北方以陆路运输为主,南方水运发达
现代: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等现代运输方式
4.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高速化、网络化、大型化、专业化
二、五种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主要优点 主要缺点
铁路运输 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连续性好 短距离运输运费高
公路运输 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对自然条件适应性强 运量小、耗能多、运费较高
水路运输 运量大、投资少、运费低 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自然条件影响大
航空运输 速度快、运输效率高 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
管道运输 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损耗小、安全性高 要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三、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客运:人们旅行大多从所乘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费用、安全性、舒适度等因素考虑,远距离选乘飞机或火车,近距离选乘汽车;为了欣赏沿河两岸的风景或海上的风光,有时也选乘轮船。
货运:根据货物的性质、重量、运输距离、时间效益等情况,选择适宜的运输方式。要本着“多、快、好、省”的原则。
【思考交流】
问题1 (综合思维)1954年,郑州成为河南省省会。随着京九、焦柳、宁西、新兖(河南新乡至山东兖州)、太焦等铁路的建成,加之郑西、郑徐等高铁的通车,郑州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加强。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也是我国重要的区域性枢纽机场;2016年,郑州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入选国家中心城市
(1)在图上,将经过郑州的铁路干线用红笔描出来。
(2)说一说,郑州如何从一个小县城发展成省会城市,进而入选国家中心城市?
提示:
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
→郑州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货物转运中心;
→加强了郑州的对外联系;
→扩大了郑州的服务范围;
→促进了郑州的经济发展,提升了城市等级,
使郑州由一个小县城成为省会城市,进而入选国家中心城市。
问题2 (综合思维)目前,我国铁路客运分类型,G 代表高铁列车,Z 代表直达特快车,D 代表动车组车,K 代表快速车,L 代表临时加开车,Y 代表旅游车。谈谈你对高速铁路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看法。
提示:
现在人们出行首选高铁,因为高铁比其他类型的列车耗时少、乘坐舒适、价格合理。这源于高铁的运行速度快,输送能力强,安全性能好,能源消耗少,正点率高,乘坐舒适度高。
问题3 (地理实践力)如何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提示:
问题4 (地理实践力)截至2020年底,不含港澳台,我国公路通车里程达519.81万千米,其中高速公路营运里程达16.1万千米;铁路营运里程14.6万千米,其中高速铁路达3.8万千米。读图 ,试从交通运输线的长度、密度等方面,分析我国东西部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差异的原因。
提示:
分布差异:
东部地区:交通线路里程长,密度大,通达度高;
交通线路类型多样,形成网状交通运输格局;
西部地区:交通线路里程短、密度小,通达度相对较低。
原因:
东部地区: 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对交通运输需求量大;东部地区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形平坦,交通线路修建的难度低。
西部地区: 人口数量少,经济发展水平低,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交通线路修建难度大、成本高。
【归纳总结】
一、交通运输线(铁路、公路)的区位因素分析
1.影响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及其关系
2.自然因素对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影响
区位因素 影响分析
地形 平原 对线路的限制较小,选线时要尽量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如京沪高铁的许多路段采用“以桥代路”
山地 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弯曲线路或开凿隧道
水文 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总长度
地质 注意避开断层地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区,特别是开凿隧道时应尽量避开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越
气候 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
3.社会经济因素对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影响
区位因素 影响分析
经济因素 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线路,促进沿线经济发展。铁路线和公路国道线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经过;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
社会因素 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等
技术因素 使运输网伸展到更广阔的范围,克服自然条件对线路建设的障碍,并减少其对车辆运行安全的威胁
二、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原则——“低、高、大、小”
1.成本低——山区线路起伏要小,隧道要少;平原线路要直,桥梁要少。
2.安全性高——山区线路不能太陡,平原线路不宜经过沼泽区。
3.经济效益大——地方性公路应尽量多经过居民点,国道或高速路以直达为主。
4.生态破坏小——平原地区少占农田,不破坏水利设施,山区注意植被的保护。
比较项目 比较内容
建设成本 包括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搬迁成本等
路线长短 包括原有线路、建设距离等
沿线村镇 包括沿线村镇数量多少、规模大小、人口多少等
施工难度 地形起伏、桥涵多少、高寒缺氧、风雪、冻土等
沿线灾害 地质灾害、气象灾害
占用耕地 占用良田多少
生态影响 对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影响等
三、水运航线区位条件
1.社会经济因素:①人口、城市分布;②经济发展程度决定市场需求量。
2.自然因素:①地形:平原地形,河流水量平缓利于通航;②气候条件:气温决定河水有无结冰期;降水多少与季节变化决定河流流量大小和变化。
【针对性训练】
下图是四种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特征比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两图中交通运输方式配对正确的是 ( )
A.甲—② B.乙一①
C.丙一③ D.丁一④
2.下列贸易中选择的运输方式合理的是 ( )
A.天然橡胶:泰国→中国选甲
B.铁矿:澳大利亚→中国选丁
C.鲜花:荷兰→美国选②
D.集成芯片:硅谷→渥太华选③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学生课后完成《高中同步导练》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