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二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 高一地理备课组
课题: 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布局
【课标解读】
结合实例,学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核心素养】
1.综合思维:能够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以及理解科学技术在区位中的作用。
2.区域认知:能够分析不同区域内农业的区位因素和特点。
3.人地协调观:理解农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能够分析农业与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
4.地理实践力:能够收集家乡农业方面的信息,开展社会调查,理解农业区位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亚洲水稻种植业的限制性因素及其解决措施。学会结合实例分析某种农业地域类型的成因、分布和一般特点。(难点)
2.掌握农业布局的含义、要求和原则。知道世界主要地域类型的分布区位及其特征。分析和认识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形成条件和主要特点。(重点)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活动探究法、对比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媒体】 希沃白板
【教学课时】 4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展示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诗句。提出以下问题:唐玄宗那么宠爱杨贵妃,为什么不把荔枝移到华清宫呢?通过疑问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引入新课。
老师听到同学们说,我国疆域辽阔,岭南地区与关中地区自然特征差异十分明显,故农业生产方式也不同。大家说的没错,不同的地理环境会影响农业生产的布局,影响农业生产选择的因素称为农业区位因素。今天我们来学习《农业区位因素》。
【自主学习】
一、农业区位因素
1.概念:农业是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采集、捕捞、人工驯化、培育、种植、养殖等途径来获得产品的产业。
2.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条件:气候、土壤、水源、地形等。
①热量:制约农作物的产量,关系到农作物的种类、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常以活动积温作为衡量热量条件的指标。
②土壤: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
③水源:必备条件。水源较多的地方,适宜水稻生产和淡水养殖;水源较少的地方,只能经营旱作农业或灌溉
农业。
④地形:平原地区适合发展种植业;山区适宜发展畜牧业和林业,开展多种经营。
(2)科学技术因素。
①农业技术装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有利于农业生产专业化。
②农业生产技术:涉及良种培育、耕作技术、作物栽培、水肥控制、病虫害防治等。
③农业信息化:推动农业生产与市场营销、物流配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融合,推进农业物联网的应用,提高
农业智能化和精准化水平。
(3)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和政策等。市场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产品的价格。
二、农业布局
1.农业布局:
(1)概念:农业布局是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的空间和农业生产的地域组合。
(2)要求:农业生产尽可能布置在条件适宜的地区,一定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分布保持合理的比例。
2.农业地域类型:
(1)概念:农业地域类型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
条件的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2)特征:同一农业地域类型,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3)类型:亚洲水稻种植业、热带种植园农业、混合型农业、地中海型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
业、乳畜业等。
3.发展变化:从自给自足到商品化
生产;从“小而全”到专业化;从相对分散到适度集中;从“千篇一律”到地域分工;从粗放型到集约型;农业生产经营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
重点解读: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古代:生产力水平较低,农业基本上“靠天收获”,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重要。
2.现代: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1)科技进步削弱了自然因素对农业发展的限制。
(2)随着商品农业的发展,市场和交通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不断增强。
(3)环境因素成为影响农业区位的重要因素。
【思考交流】
问题1 (区域认知)我国亚热带和温带最具代表性的水果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异?
提示:①柑橘等亚热带水果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苹果等暖温带水果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②我国南方地区作物一年两熟到三熟,华北地区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东北地区一年一熟。
问题2 (地理实践力) 新疆民谣: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叶城的石榴顶呱呱 ,几乎新疆的每个地方都有一张响亮的农副产品名片。为什么新疆的水果那么香、那么甜?
提示:新疆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瓜果、长绒棉等有机质积累多,品质优良。
新疆,内陆地区,天气晴朗;
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光照足,植物光合作用旺盛,生产有机质;
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差,植物呼吸作用减弱,有机质更多的保存下来。
问题3 (综合思维)俄罗斯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幅员辽阔,多平原和低地,淡水资源丰富。2016年,俄罗斯出口粮食约3400万吨。
(1)结合图,查找俄罗斯气温、降水等资料,说一说,影响俄罗斯农业生产活动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有哪些?
(2)找出俄罗斯农业生产活动的主要分布区域,分析俄罗斯适宜谷物种植地带的自然地理条件。
(3)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可能给俄罗斯农业带来的影响。
提示:(1)纬度高,气候寒冷,寒冷期长(生长期短),热量不足,冻土广布;温带大陆性气候广布,降水不足,水热配合差,不利于农业生产活动。
(2)东欧平原的伏尔加河流域和顿河流域是主要的农业区。谷物种植地带主要位于西西伯利亚南部和东欧平原南部的伏尔加河沿岸。
地形:地形平坦,有利于谷物大面积种植;
气候: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
土壤:土壤肥沃(有深厚黑土分布);
水源:伏尔加河和顿河流经,灌溉水源充足。
(3)全球气候变暖会使俄罗斯温暖的气候区范围扩大,热量条件变好,农作物可生长的时间变长;
冻土层融化,农业可开发的区域扩大,耕地资源增加,生产规模会扩大。
但气候变暖会有利于病虫繁衍,增加农业生产的威胁。
问题4 (地理实践力)某城镇周围要发展小麦、乳牛、花卉、养鱼、果园等农业类型,
应怎样进行区位选择 为什么
提示:
问题5 (综合思维) 沙特阿拉伯位于阿拉伯半岛,西临红海,东濒波斯湾,沙漠面积广大,石油资源丰富,出产椰枣较多,粮食不能自给。20世纪70年代以后,沙特阿拉伯利用出口石油积累的财富,对农业实行优惠政策,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取得了显著成就。目前,本国生产的小麦可以满足国内 90%的需要,鸡肉和牛奶的自给率为40%,蛋类基本实现自给,椰枣和蔬菜还可出口。
(1)简要评价沙特阿拉伯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2)沙特阿拉伯在克服农业生产不利条件时,采用了哪些科技措施?
(3)沙特阿拉伯生产的西红柿为什么能进入英国超市?想一想,影响沙特阿拉伯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哪些?
提示:
有利条件:自然:全年高温,光热充足;社会经济:石油生产大国,有雄厚的资金用于农业投资。
不利条件:境内主要是沙漠和高原,耕地资源少;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源短缺。
(2)推广先进的灌溉技术,如喷灌、滴灌技术;加强水利工程建设;采用海水淡化技术等。
(3)沙特阿拉伯光照充足,西红柿品质较好,且大规模种植,产量高、价格低;
英国气候条件不利于西红柿生长,市场需求大,两地运输便捷。
沙特阿拉伯2005年以后小麦产量快速下降,蔬菜和牛奶比重快速上升,主要由于市场需求变化导致农业生产规模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以前粮食难以自给,2005年后小麦可以满足国内90%的需求,主要得益于国家政策支持,农业投入增多和农业技术(灌溉技术)进步。
【归纳总结】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影响
1.自然因素
类型 生产优势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 夏季(全年)光照、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 利于光合作用和养分积累,农产品产量高、品质优 夏季(全年)降水少,干旱,水源是农业生产的限制性条件
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温和湿润(冬温夏凉,降水比较均匀) 利于牧草生长,对发展畜牧业有利 雨天多,日照不足, 不利于农作物成熟
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 雨热同期 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多种气象灾害(寒潮、台风、干旱、暴雨洪涝等)影响农业生产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 光热水充足, 利于生产 ——
地形 (位于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古老的高原)土层深厚,易于耕作
土壤 肥沃(黑土、紫色土、水稻土等)
水源 充足,灌溉便利(有丰富的地下水、河湖水、冰雪融水等)
2.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条件 国内外市场距离远近,城市人口数量、 生活水平高低、消费习惯
交通条件 海运及内河航运条件(对外贸易)、铁路和公路运输网络 (国内市场)、航空运输条件(花卉、高档果品等)
农业技术 机械化水平、生物技术、耕作技术、灌溉技术、农业科技水平
国家政策 政策、价格、补贴、资金
二、农业生产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
不同的区位因素对不同区域各种人类活动影响的程度、途径和方式不同,不仅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还要正确理解和区分“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因素”“限制性因素”“区位条件”。
1.主要区位因素:指某一区域某种人类活动发展所要求的所有因素,若要求分析某种人类活动的主要区位因素,解答时就要完整地罗列出影响其发展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2.主导因素:指影响某种人类活动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这种因素,也就不会有该种人类活动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如新疆绿洲农业的主导因素是水源,西藏河谷农业的主导因素是热量,城郊农业的主导因素是市场等。
3.限制性因素:某种人类活动需要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如果一个地区其他条件都满足,唯有某一个条件不能满足,这个缺乏的条件就是限制性因素。特别要注意的是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各种气象灾害等也都是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4.区位条件对比: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分析,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方面分析。
三、农业区位条件的描述与评价
农业区位条件的分析评价类题目,常以某种农作物分布图或区域图为载体,多角度或就某一方面、某几个因素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的迁移应用能力,其答题思路一般如下。
1.自然条件
分析要点
气候 光照 ①光照强,有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更多有机物。如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瓜果比较甜。 ②光照弱,不利于谷物的生长。如西欧地区因光照不足,气候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农业以乳肉畜牧业为主。 ③光照时间长,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热量不足的问题。如我国东北平原,虽然纬度较高,但夏季光照时间长,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热量 ①热量充足,生长期长,复种指数高,单产高。如我国海南,因热量条件好,农作物可一年三熟。 ②热量不足,生长期短,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甚至无法生长。如我国东北地区,因热量条件差,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若夏季出现低温,则易造成农作物减产
降水量 ①降水适中且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②降水过多易造成洪涝,过少易造成旱灾,均影响农作物生长
气温日较差 ①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农作物营养物质的积累,农作物品质好。如新疆的瓜果特别甜,但日温差过大会对农作物造成冻害。 ②气温日较差小,农作物的品质较差。如温室里栽培的农作物的品质不如室外同种农作物的品质好
地形 ①地形平坦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提高劳动生产率,典型地区如美国。 ②地形崎岖,地块狭小,只能使用小型机械,典型地区如日本。 ③水热条件好的地区,如果地势起伏大,可发展立体农业,如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若地势起伏较小(坡度<25°),适宜发展梯田。 ④发展渔业需考虑水域面积,发展畜牧业需考虑草场、饲料,发展林业需考虑山地、丘陵的分布
土壤 需要考虑土壤中的水分(湿度、温度)、土壤的透气性(如棉花宜种植在透气性好的沙质土壤中)、土壤肥力(有机质、矿物质含量高),如酸性土壤适宜种植茶树
水源 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作用,有时会成为限制性因素,如西北地区的绿洲农业
2.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 需求量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生产 的影响最为突出,如城郊农业
交通运输 推动商品农业的发展,促进农业生产的区域化、专业化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农产品的销售范围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政策 一般对农产品种类 和种植面积影响较大 通过鼓励或限制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进而影响农业种植面积和农产品种类
劳动力 劳动力数量多少、素质高低影响农产品的成本和质量
农业技术 如通过培育良种扩大农业区域的范围,利用玻璃温室和塑料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等
四、答题模版
1.农业区位条件的分析模板
区位因素 关键词 答题思路
自然 因素 气候、地形、 水源、土壤 纬度××,热量充足(不足),降水多(少),光照××,昼夜温差大;靠近(远离)河流,水源丰富(缺乏);地形××,利于(不利)农耕;土壤肥沃(贫瘠)
经济 条件 市场、交通、 劳动力、科技 靠近××,市场广阔;海陆交通便利(深居内陆,交通不便);劳动力丰富(不足)、科技水平高(低)、机械化水平高(低)
社会 因素 国家政策、 种植历史 政策支持;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2.开放性区位条件的分析模板
关键词 答题思路
观点 有利效益 支持,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是×××,将产生×××效益
不利影响 反对,发展的不利条件是×××,将带来×××不利影响
【针对性训练】
1.与美国相比,该区域通过推迟收获期来实现机械粒收的力度有限,其主要原因是该地( )
A.复种指数较高 B.热量不足
C.技术水平较低 D.人口稠密
2.下列属于麦茬地种玉米的优点的是(麦茬是麦子收割后,残留在田地里的根和茎的基部)( )
①节省农耗时间 ②提高土壤肥力 ③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④有效减少病虫害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学生课后完成《高中同步导练》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