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二教案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布局 高一地理备课组
课题: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布局
【课标解读】
1.结合区域图,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影响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以及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工业分布的影响。
2.结合实例,运用综合思维,理解工业分布的特点以及工业的集聚和分散对工业分布的影响。
【核心素养】
1.区域认知:通过图文材料、案例分析等过程,让学生真实情境中掌握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原因。
2.综合思维:通过案例的分析和探讨,调动学生积极性,用动态的、多角度的眼光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地理实践力:利用图表,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通过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等,丰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地理实践力。
4.人地协调观: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工业活动是在区域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对工业区位因素变化分析探究过程中建立科学的发展观、环境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影响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难点:通过实例探究,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分析工业区位因素;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活动探究法、对比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媒体】 希沃白板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时,北京因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对环境保护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中国十大钢铁企业之一的首钢集团将用5年时间把钢铁产业从北京搬迁到位于河北省唐山市的曹妃甸,这一耗资677亿元人民币的工程将造就中国第一座真正意义上临海而建的大型现代化钢铁基地。提问:首钢为什么搬迁?影响首钢布局的区位因素又有哪些?进而引入本节课内容的学习。
【自主学习】
一、工业区位因素
1.概念:工业区位是指工业企业的经济地理位置,以及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与相关事物的联系。
2.工业区位因素:
(1)自然条件:工业布局区域的地质、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的基本状况。
(2)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
(3)社会经济因素:当地的总体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交通运输、劳动力供给、投资环境、政策、市场等。
(4)科学技术因素:生产设备与工艺、从业人员基础设施、科技研发能力、信息化水平等。
3.传统工业的区位指向:
(1)原料指向型: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等。
(2)市场指向型:如面包厂等。
(3)动力指向型:如炼铝厂、钢铁厂等。
(4)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如服装厂、电子装配厂等。
(5)技术指向型:如集成电路、精密仪表等工业。
4.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环境质量:投资环境和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状况对厂址选择和企业经营具有重要影响。
(2)信息化水平: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加工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使得信息化水平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越来越大。
(3)集聚的作用:有利于企业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降低生产成本,节省运输费用,减少交易开支,加强技术
协作和信息交流,促进集成创新,进而增强企业和行业的竞争力。
二、工业布局
1.概念:工业生产的空间分布和地域组合。
2.类型:分为宏观与微观两大层面。
(1)宏观:包括工业部门、多个企业的总体布局,某工业部门的战略配置,区域工业综合布局。
(2)微观:工业企业的布局,工业点的布局等。
3.影响:合理的工业布局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增长,促进地区产业均衡发展,有利于城乡统筹。
4.工业区:工业布局的地域表现形式,分为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或专业型工业区与综合性工业区。
【思考交流】
问题1 (区域认知)攀枝花市地处攀西裂谷,山高谷深,盆地交错,历史悠久,矿产资源丰富。位于雅砻江与长江的交汇处,水能、水资源丰富,发展至今依然规模不大。是什么因素限制了它发展的脚步?钢铁工业市攀枝花市的主导工业部门,攀枝花市发展钢铁工业的主要自然区位优势有哪些?
提示:
地形因素:处于狭长的河谷地带,土地资源缺乏。地形起伏较大、自然灾害频发的区域,不宜布局大型工业企业。
水源因素:水源是工业原料、可溶解、调温、作动力(纯净水厂、饮料厂、钢铁厂、发电厂)。工业生产有近便的、丰富而优质的水源,需水量大的工业应考虑靠近河湖分布
问题2 (地理实践力)某城市准备建商场、码头、自来水厂、化工厂、钢铁厂、水泥厂。结合该城市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根据城市工业布局的基本原则和环境因素影响,适当布局,将答案代号填入空格。
商场,码头,自来水厂,化工厂,钢铁厂,水泥厂
(2)简述以下工业布局的理由。
化工厂: 。 钢铁厂: 。
水泥厂: 。
提示:B处靠近化工原料(食盐、石油)的产地,又位于常年盛行风的下风向,对城区造成的污染较小;A处交通便利,附近又有煤、铁矿石等钢铁工业原料,位于常年盛行风的垂直方向的城郊,基本上不会造成城区大气污染;E处在常年盛行风的垂直方向的郊外
问题3 (区域认知)工业的区位选择是非常复杂的,除了上述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外,还有哪些其他的社会因素。
提示:
材料一 华裔企业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投资最早的外资企业,为中国带来了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早期华裔投资主要集中于广东和福建两大侨乡,尤其是经济特区。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侨商投资占中国引进外资的60%以上。
材料二 长虹”是我国电子电器工业的民族品牌。它的生产基地在四川绵阳,深居内地,原来是军工企业。是50年代初因国防需要而建立的。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我国曾在并不生产棉花的鞍山、包头等重工业区布局一些棉纺织厂
材料四 某些工厂由于搬迁费用太高或政府影响或处于当地经济考虑,虽然区位不合理,但仍留那里。(保留区位不合理的工业)
材料五 喜欢大海风光的投资者将企业建在近海滩。
材料六 政府通过政策、法规、税收、用地、基础设施等方面影响工业 生产和分布
提示:乡土情感、国防需要、平衡性别、工业惯性、个人偏好、国家政策
问题4 (区域认知)早期的钢铁工业分布在内地,主要在中央高原周围的圣艾蒂安、维埃纳、蒙吕松一带,利用当地的煤和水力,建起了第一批高炉。随着洛林铁矿的大规模开发,钢铁工业转移至洛林,中心在隆维和蒂永维尔。20世纪60年代开始,法国钢铁工业布局重心趋向沿海。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地中海沿岸的福斯港又建立了第二个现代化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这两大沿海钢铁基地的钢产量现已占到法国钢铁总产量的60%以上。
法国钢铁工业的布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
问题5 (地理实践力)1969年,根据政府决策,某汽车公司工厂选址在湖北武当山北麓的十堰市。2006年,公司总部迁到武汉。为什么该汽车公司要将总部从十堰迁到武汉?
提示:东风汽车把总部从十堰搬迁到武汉,一方面,因为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另一方面,武汉的消费市场更加广阔。
【归纳总结】
一、工业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
影响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很多,一般情况下,主导因素决定了工业的区位选择,对其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根据生产要素的投入比重
图中A工业投入比重最大的是电能,则其主导因素为动力;B工业投入比重最大的是廉价劳动力,则其主导因素为劳动力;C工业投入比重最大的是原材料,则其主导因素为原料。为了尽可能降低成本,工厂应选在上述主导因素丰富而价廉的地区。
2.根据工业生产中原料及产品的性质判断
①生产过程中,所需原料易腐烂变质或易燃、易爆、易碎,可运性差的,应属于原料导向型。
②生产的产品易腐烂变质或易燃、易爆、易碎,可运性差的,应属于市场导向型。
3.根据某地发展工业的比较优势,判断该地产业的主导因素
如北京中关村地区的科研技术力量强大,以电子产业为主,则这种产业的主导因素是科技。大庆市发展石化工业属于原料导向型,而南京市发展石化工业则属于市场导向型,两地的区位优势不同。
二、工业区位模式图的判读
【图表特征】工业区位模式图多以统计图的形式呈现,主要以数据(比重)的形式展现某工业各生产要素所占的比重大小,由此可确定该工业的主导因素,进而可确定出该工业的类型。
图1 柱状图 图2 平面正三角坐标图 图3 雷达图 图4 直角坐标图
【判读方法】影响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很多,一般情况下,主导因素决定了工业的区位选择,对其主导区位因素的判读可根据生产要素的投入比重来判断。工业生产要素投入比重的大小常通过以下形式呈现。
1.柱状图(或饼状图)
①判断方法:依据图示信息,找出占成本比例最大的因素,该因素即影响该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
②实例分析:如上图中甲为技术导向型工业,乙为原料导向型工业,丙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丁为市场导向型工业。
2.直角坐标图
①判断方法:依据坐标轴含义和坐标值变化趋势,判断各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
②实例分析:如上图中,乙工业的人才投入最多(人才与人员数量不同),为技术导向型工业;丙工业的能源投入最多,为动力导向型工业;丁工业的人才投入最少,即对技术的要求不高。
3.多维坐标图
①判断方法:读准不同坐标的含义和数值的变化趋势,找出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
②实例分析:图1中,甲工业能源投入比重约为70%,为动力导向型工业;乙工业原料投入比重约为70%,为原料导向型工业;丙工业劳动力投入比重约为70%,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图2中对应不同图例,模式一的科技因素比例最大,为技术导向型工业;模式二的市场因素比例最大,为市场导向型工业;模式三的原料因素比例最大,为原料导向型工业;模式四的劳动力因素比例最大,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4.玫瑰图
①判断方法:玫瑰图中距中心点最远的因素即为该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
②实例分析:甲工业的能源投入比重最大,为动力导向型工业;乙工业的技术投入比重最大,为技术导向型工业;丙工业受市场影响最大,为市场导向型工业;丁工业的劳动力投入比重最大,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待选地点 运输成本(单位:元/吨)
原料 燃料 成品
甲 3.68 5.42 8.80
乙 3.16 3.85 14.00
丙 3.16 4.27 11.60
丁 3.68 4.65 4.80
5.表格
①判断方法:依据表格数据进行区位分析,往往要通过计算、比较得出结论。
②实例分析:从降低运输成本角度看,该企业区位应该选择在成本最低的丁地。
三、工业集聚与工业分散
1.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分散与工业地域的关系
工业联系既可能导致工业集聚,也可能导致工业分散。工业集聚的结果是形成了工业地域,工业分散则加强了工业的地域联系。工业集聚和工业分散是工业化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和不同条件下出现的两种现象,其产生的核心是降低成本,争取最大利润。
2.工业集聚与工业分散的比较
工业集聚 工业分散
原因 运输量大的核心厂与协作厂之间存在投入—产出的联系;共用基础设施或劳动力资源 工业企业过度饱和,地价、工资上涨,资源紧张,污染严重;产品的运费价格低或产品的零部件种类繁多
优点 加强企业间的交流和协作;减少运费和能耗,降低成本,获得规模效益;共用基础设施,节约建设投资 寻求最优区位,降低生产成本;环境污染小
缺点 环境污染严重,能源资源供应紧张 加大运输成本,难以发挥规模集聚效应
直接目的 减少运费和能耗,降低成本;加强信息交流与技术协作 利用廉价土地、原材料,占领市场,寻求最优区位,利于环境保护
最终目的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三个角度分析工业分散
(1)两大目的:①工业分散有助于缓解老工业区用地、用水紧张状况,减轻环境污染;②有利于充分利用各地的区位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区位选择规律:不同企业不同时期区位选择目的不同,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工业区位选择 目 的
选择在发展中国家或落后地区 最可能是该地劳动力资源丰富、廉价,用地成本低
选择人口众多的大城市或发达地区 最可能是该地市场广阔
选择在发达地区 可能是该地科技发达、资金充足
(3)分散规律:工业分散时一般会把处于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进行转移,而把产品设计、研发、品牌等高附加值的生产环节保留在本地区。
【针对性训练】
比较费用即一个区域某一生产要素相对于另一区域的该要素的比较。读甲、乙、丙、丁四地三种生产要素相对于另一个参照区域的比较费用表,完成1~2题。
1.某企业集团经过对四地考察后,决定在丁地兴办一公司,该公司最有可能是 ( )
A.有色金属冶炼公司 B.生物医药科技公司 C.石油化工公司 D.煤电一体化公司
2.该企业还决定建一原料指向型的加工厂,其厂址最好选在 (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学生课后完成《高中同步导练》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