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下图是为明朝哪位著名的航海家所做的一张身份证 ( )
A.郑成功 B.郑和 C.玄奘 D.鉴真
2. “以和为贵,友好往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长期以来,中华民族积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友好交往。下列人物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作出过突出贡献的有 ( )
①文成公主 ②玄奘 ③鉴真 ④郑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3.某历史兴趣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一些资料。下面这一组图片资料体现的主题是 ( )
A.唐朝经济的繁荣 B.明朝的科技成就及影响
C.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D.古代的对外友好交往
4.据史书记载,从1407年到1422年短短十多年间,有南洋多国使者多次搭乘船只访华。与南洋使者访华有关联的事件是 ( )
A.马可·波罗来华 B.荷兰人抵达台湾
C.郑和下西洋 D.葡萄牙人到达澳门
5.搜集和整理资料、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郑和下西洋的资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目的 B.起止时间
C.远航次数 D.所到地区
6.下列与明朝的灭亡无关的是( )
A. 政治腐败严重,朝政混乱 B. 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
C. 李自成起义,攻陷北京 D. 守将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
7.1644年,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建立大顺政权,地点在( )
A.长安 B.洛阳 C.成都 D.北京
8.关于清朝代明的历史过程,四位同学梳理了以下内容,符合事实的是( )
A. 明朝是被清朝起兵攻打灭亡的
B. 清廷得知明朝灭亡,兴兵入关绞杀农民军夺取全国最高统治权
C. 明朝灭亡后,清朝建立,并成功入主中原
D. 吴三桂是明朝最终灭亡的关键人物
9.明末农民战争把中国农民战争的斗争水平推到了新的高度,是因为( )
A. 李自成起义军推翻了明朝统治 B. 李自成起义军活动范围非常大
C. 李自成起义军建立了农民政权 D. 李自成起义军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
10.描绘历史变迁和社会沧桑的诗词歌谣其实就是生动鲜活的历史,下列诗词歌谣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其发生在明朝的是( )
A.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 “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C.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11.下列是关于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其中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清初统治者重视农业,鼓励垦荒,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B.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C.人口的增长,反映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
D.当时流行“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12.“人弃我取,薄利广销,维护信誉,不弄虚伪。”这是以乔致庸为代表的明清晋商的经营之道。其中所反映的晋商精神是 ( )
A.精忠报国 B.克勤克俭
C.诚信为本 D.舍生取义
13.晋商以雄厚的资金实力、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诚信为本的商业文化,广拓经营领域和活动范围。他们经营的盐、铁、棉、布、皮毛、丝绸、茶叶、金融等商号,遍及全国各地并远涉欧洲、日本、东南亚和阿拉伯国家,称雄国内商界达500 年之久。从上述材料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 )
①先进的经营理念是晋商成功的重要秘诀
②宋元时期,晋商达到鼎盛
③晋商一度是世界上实力最雄厚的商帮
④晋商经营领域广泛,销售市场广阔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据估计,宋朝耕地面积为5.6亿亩,明朝增加到8.5亿亩,清朝又增至11亿~12亿亩。在明朝和清朝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这些土地被称为“边际之地”。“边际之地”的增加 ( )
A.源于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
B.体现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性
C.反映出人地矛盾日益尖锐
D.表明垦荒没有取得任何成果
15.清朝前期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社会问题有 ( )
①人地矛盾突出
②生态环境破坏
③经济持续发展
④农业生产恢复较快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古典小说创作的高峰是在( )
A、西汉 B、两宋 C、隋朝 D、明清
17、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是( )
A、《西游记》 B、《水浒传》 C、《三国演义》 D、《红楼梦》
18、清朝时期的戏剧最有影响的是京剧和( )
A、越剧 B、昆曲 C、评剧 D、黄梅戏
19、昆曲逐渐走向衰落的直接原因是( )
A、脱离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 B、陷入因循守旧的境地
C、上演的剧目多是逃避现实的作品 D、上演的剧目多是歌功颂德的庸俗作品
20、明清小说和戏剧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 )
A、都是描写才子佳人的故事 B、都具有反封建的思想
C、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D、都是用浪漫手法写成的
21. 清朝前期,我国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康熙帝为此所做的努力是( )
A. 统一蒙古草原 B. 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C. 设置台湾府 D. 设置伊犁将军
22. 为挽救中医药文化遗产,中央电视台推出《中华瑰宝———中医药》大型纪录片。该片中可能出现的古代医学著作是( )
A. 《九章算术》 B. 《水浒传》
C. 《资治通鉴》 D. 《本草纲目》
23.“三顾茅庐”“火烧赤壁”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出自下列我国古代哪部文学名著( )
A. 《红楼梦》 B. 《水浒传》 C. 《三国演义》 D. 《西游记》
24. 清朝前期为加强对西北边疆的管辖,设置了( )
A. 宣政院 B. 台湾府 C. 驻藏大臣 D. 伊犁将军
25. 中国的国粹———京剧初步形成于( )
A. 18世纪初 B. 18世纪中期 C. 19世纪初 D. 19世纪中期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材料二 我国当代明史专家吴晗曾指出,郑和下西洋“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范围之广,那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就是明朝以后也没有。这样大规模的航海,在当时世界历史上也没有过”。
材料三 英国著名汉学家李约瑟这样评价郑和下西洋:东方的航海家……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
(1)根据材料一回答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3)郑和下西洋“范围之广”指的是什么?
(4)郑和下西洋有什么意义?对今天构建和谐世界有何借鉴?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27年,明末农民战争首先在陕北爆发。农民战争迅速发展,其中以闯王高迎祥在领导的一攴势力最大。高迎祥牺牡后,李自成被推为闯王。
请回答:
(1)李自成提出什么口号,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说说你对这一口号的看法。
(2)李自成建立了什么政权?起义推翻了哪一王朝的统治?
28、据历史学家研究,清初的经济总量居全球第一,农业、工商业繁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年代 耕地面积(顷)
1661年 5493576
1685年 6078430
1724年 6837914
1766年 7414495
材料二 清代前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也更加繁荣,各地中小市镇的发展更为突出。清代出现了不少财力雄厚的富商,如山西的票号,两淮的盐商,广东的行商和各地的粮商、布商等……资本主义萌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直到鸦片战争之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在中国占据主导地位。
材料三 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达到1亿多。明末以来的经济衰败和连年战乱,造成人口锐减。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1)材料一中,从1661年到1766年,清朝的耕地面积有何变化 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举出两个当时工商业繁荣的大都市。山西的票号是哪一大商帮经营的 当时与其齐名的另一大商帮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谈谈你对人口增长的看法。
29、阅读材料: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1)材料中的《红楼梦》作者是谁?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2)除了《红楼梦》,我国古典小说中的四大名著还有哪些?
(3)它们在思想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0、中国崛起之路,曲折而又艰辛,历史上的经验,值得借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中国至少曾有三次被公认为是地区最强大的国家。第一次是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当时汉朝周边的一些国家开始进口汉朝的商品和技术———主要是丝绸、纸张、陶瓷……7世纪唐朝的建立不仅宣布了中国的第二次崛起,而且巩固了中国在南方的力量,并通过陆路向四周扩展影响力。这种影响力还传播到隔海相望的日本。……在这一时期,中国不仅高度开放而且迎来了一个贸易和工业不断增长的时代。……1368年,明朝建立了。中国由此实现了第三次崛起。虽然这次与前两次相比有些逊色,中国强大的力量仍给这一地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王赓武《中国迎来第四次崛起》
材料二 郑和船队所到之处,以礼待人,尊重当地风俗;公平贸易,并将海外的先进科技带回国内,因而为中国赢得了信誉和朋友。……郑和下西洋不以贸易获利为目的,丰厚的馈赠给明朝财政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随着国力衰退,航海的壮举悄然结束。
材料三 明清时期,一部分仕途无望的知识分子投身于文学创作和科技研究,如吴承恩、吴敬梓等成了小说家;宋应星成了科学家。甚至极少数知识分子成为横行沿海的武装海盗,比如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
材料四 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信中的几句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中国古代三次崛起体现出的共同特征。简析第三次崛起与前两次相比逊色的主要原因。
(2)材料三中宋应星的哪一巨著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材料三中郑成功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清政府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简析清政府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及影响。
(5)联系当今实际,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中国的第四次崛起
答案
1-5BCDCD 6-10DCBDB 11-15DCCCA 16-20DDBAB 21-25CDCDD
26、(1)目的:宣扬国威,显示明朝富强。(2)特点:规模大,人数多,范围广,时间早,和平交往。(3)“范围之广”是指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4)意义: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增进了我国同东南亚、西亚和非洲各国与地区的友好关系和经济交流。借鉴:倡导开放;倡导交流;倡导合作;友好往来;互相学习;等等。
27、(1)“均田免赋” 看法:“均田免赋”口号反映了广大人民希望得到土地和减免赋税的迫切愿望,大大提高了农民的革命热情,推动了革命的发展。(2)大顺政权 明朝
28、(1)耕地面积不断扩大。清朝前期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兴修水利,改进种植技术等;清朝统一全国,社会安定,人口的快速增长需要扩大耕地面积。
(2)北京、广州。晋商。徽商。
(3)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29、(1)曹雪芹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和丑陋,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2)《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
(3)反抗封建统治、突出个性、反映现实问题
30、 (1)共同特征:国家强盛;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主要原因:因为明朝郑和下西洋以宣扬国威为目的,并没有使明朝走向强大,后因政治腐败、国家闭塞而逐渐走向衰落。(意思相近即可)
(2)《天工开物》。
(3)收复了台湾。
(4)政策:闭关锁国政策。 原因: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本抑末”政策;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稳定,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防范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扩张。(任答两点即可) 影响: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导致国家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5)看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经济强国;和平崛起、强而不霸等。(言之有理,任答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