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科学《小小科学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认识科学家的职业和相关工作,了解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
掌握通过感官和简单工具进行观察的方法。 - 能够通过滚小球实验,理解坡度与小球滚动距离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观察图片、视频和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 - 学会团队合作,分工合作完成实验任务。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以及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科学家的工作,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
掌握运用五官和简单工具进行观察的方法。
难点
通过滚小球实验,认识到我们也能做科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含PPT、视频资料),钢珠或小球,斜坡板,绒布(有刻度)
科学家故事图片或视频,放大镜、简易显微镜(可选)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活动:
提出问题:“为什么花会开?为什么草会绿?为什么鸟会飞?为什么天会黑?”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引出主题:“是科学家帮助我们解决了这么多的奥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科学家,做一回小小科学家。”
学生活动:
思考并回答问题,参与讨论。
(二)认识科学家的工作
教师活动:
1. 介绍科学家: - 展示科学家图片,如爱因斯坦、霍金、袁隆平、珍妮·古道尔等。
简要介绍他们的科学成就和贡献。
2. 科学家的工作方式:
展示科学家工作的图片(如研究黑猩猩、采集岩石标本、观察星空等)。
引导学生观察并交流,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式。
学生活动:
观察图片,交流科学家的工作内容。
(三)动手做一做:滚小球实验
教师活动:
1. 实验准备:
展示实验器材:斜坡板、小球、绒布(有刻度)。 - 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2. 演示实验:
教师演示滚小球实验,记录不同坡度下小球滚动的距离。
3. 学生实验: -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安全。
学生活动:
观察教师演示,理解实验步骤。
分组进行实验,记录数据。
(四)分享交流
教师活动:
组织学生分享实验数据和发现。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小球离桌面距离越高,滚得距离就越远。
学生活动:
分享实验数据和发现。
归纳总结实验结论。
(五)拓展延伸
教师活动:
科学家已经找到的答案:
介绍科学家已经找到的一些问题的答案,如大树是怎么长高的、闪电是怎么发生的等。
2. 尚未解决的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问题尚未找到答案,如地球里面有什么、有没有外星人等。
学生活动:
聆听教师讲解,了解科学家已经找到的答案。
思考并讨论尚未解决的问题。
(六)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科学家的伟大和科学的魅力。
鼓励学生树立“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学生活动: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树立信心,激发对科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