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一教案 地球的公转 高二地理备课组
课题: 地球的公转
【课标解读】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核心素养】
1.综合思维:理解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黄赤交角及其影响,理解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2.区域认知:结合实例,比较和计算不同地区昼夜的长短。
3.人地协调:能运用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指导实践生活。
4.地理实践力:结合地球仪或其他工具,模拟演示地球公转,说出公转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归纳昼夜长短的时空分布规律并说明其变化原因。(重难点)
2.结合生活,说明四季的划分方法和二十四节气及其意义。(重点)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活动探究法、对比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媒体】 希沃白板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
3000多年前的神庙设计者和建筑师们,精确地运用天文学、星象学、地理学等知识,按照要求把神庙设计成为只有在拉美西斯二世的生日(2月21日)和奠基日(10月21日),旭日的霞光金辉才能从神庙大门射入,穿过60米深的庙廊,披洒在神庙尽头的拉美西斯二世石雕巨像的全身上下,而左右的其他巨型石雕都享受不到太阳神赐予的这种厚爱,人们把这一奇观发生的时日称作“太阳节”。2月21日和10月21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否相同?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自主学习】
一、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
1.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即太阳在当地的仰角),称为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2.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地方时12:00),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3.在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为90°;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
【图解】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区别
H为正午时太阳高度,即一天中太阳高度的最大值。h为任一时刻的太阳高度。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与变化
1.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达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达最小值。
三、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与应用
1.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公式:H=90°-∣φ-δ∣,φ为当地纬度,取正值;δ为太阳直射点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
2.应用
(1)楼房采光问题。
(2)热水器倾角问题。
【思考交流】
探究一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应用
11月22日,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观测房屋采光状况时,发现甲楼阴影恰好投在乙楼中央挡住乙楼1~3层中部(如图所示),该地纬度为31.8°N、经度为117.2°E。
1.12月22日,该地理小组再次观测,发现甲楼阴影投在乙楼的层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区域认知)
提示:甲楼阴影投在乙楼的层数明显增加,高于原来的1~3层。
2.12月22日之后,甲楼阴影投在乙楼的层数将会怎样变化?(地理实践力)
提示:甲楼阴影投在乙楼的层数将逐渐变小,甲楼影长变短,甚至挡不住乙楼。
3.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地理实践力)
提示: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探究二 太阳的视运动规律
城市悬日现象是指日出或日落时,太阳位于地平线上方,夹峙于两侧高大建筑物之间的现象。纽约曼哈顿,街道大多呈棋盘式布局,在每年的12月5日,日出时阳光将洒满曼哈顿的所有西北—东南向街道,呈现一幅壮观的景象,时间长达15分钟。右图为某摄影爱好者于日出时所拍摄的悬日景观。
1.此日,太阳直射哪个半球,日出方位在哪个方向?(区域认知)
提示:材料显示为12月5日,因此太阳直射南半球。由于该街道为西北-东南走向,因此日出之时的方位为东南方向。
2.从太阳光入射方向和入射角度推测,下一次再次看到同样的景象在哪一天?(地理实践力)
提示:此时为12月5日,距冬至日12月22日相差17
天。因此,当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北移,再过17天时,将再次直射同一纬线,可看到同样的景象。冬至日后再过17天,时间为1月8日。
【归纳总结】
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应用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根据时间,确定太阳直射点位置及移动方向。
(2)分析太阳直射点移动时与当地距离变化。距离变小,正午太阳高度变大;反之变小。
以海口(20°N)5月1日到7月1日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为例:
如图,5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海口以南,且朝北移,距海口越来越近,海口正午太阳高度变大。直射海口
时,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之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北
移,海口正午太阳高度变小。6月22日后,太阳直射点南移,海口正午太阳高度变大。
结论:自5月1日至7月1日,海口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再变大。
2.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①公式:H=90°-|φ-δ|
公式可简化为:H=90°-(φ±δ)(“同减异加”)
“同减异加”——当太阳直射点纬度与所求地位于同一半球时用减法;两者位于不同半球时用加法。
例:计算冬、夏至日北京(40°N)正午太阳高度。
夏至日:H=90°-(40°-23.5°)=73.5°
冬至日:H=90°-(40°+23.5°)=26.5°
(2)应用
①确定楼间距、楼高
为了更好地保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以我国为例,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hcotH。如下图:
②计算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角度
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集热板成直角,即集热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与太阳高度互余。
集热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α=φ±δ(“同减异加”)时效果最佳。如下图:
【拓展延伸】正午物影的朝向、长短判读
(1)正午物影的朝向与正午太阳的位置相反。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时物影总是朝向正北;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则总是朝向正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当正午太阳位于其正北时,物影朝向正南,反之朝向正北(如下图)。
(2)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则物影长度越短,反之越长。
如下图,该地一年中物影绝大多数时候朝正北,可推测该地位于北半球。一年中只有极少时候正午物影朝正南,进一步推测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且靠近北回归线。由图示还可推测,
当物影朝正南且物影最长时为夏至日,物影朝向正北且最长时为冬至日。
一、太阳的视运动规律
1.日出、日落方向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关系
(1)无极昼地区
①太阳直射北半球:东北升,西北落。
②太阳直射南半球:东南升,西南落。
③春、秋分两分日:正东升,正西落。
(2)有极昼地区
①北极地区:正北升,正北落。
②南极地区:正南升,正南落。
2.太阳视运动图的判读
(1)无极昼地区(以北半球为例)
序号 太阳直射点 太阳视运动轨迹
甲 北半球 东北升→正东→东南→正南→西南→正西→西北落
乙 赤道 正东升→东南→正南→西南→正西落
丙 南半球 东南升→正南→西南落
(2)有极昼地区(以北极圈内某地为例)
太阳视运动轨迹
非极点地区 正北升→东北→正东→东南→正南→西南→正西→西北→正北落
北极点 运动轨迹与地平圈平行
(3)太阳直射同一纬线时,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轨迹完全相同。
【针对性训练】
1.北半球夏至日,全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 )
A.北半球各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B.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C.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D.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学生课后完成《高中同步导练》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