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地表形态的变化-外力作用 第一课时课件(共4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2地表形态的变化-外力作用 第一课时课件(共4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3.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7-31 21:57: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地表形态的塑造
Shaping earth's surface
第二章第二节
湘教版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02
1.2万米!什么作用造成的?实际只有8800多米!又是为什么呢?
2020年12月8日,12月8日,中国、尼泊尔两国向全世界正式宣布,珠穆朗玛峰的最新高程为8848.86米。大约1300万年前,珠峰的高度一度达到了1.2万米,如今我们看到的珠峰高度,只不过是它曾经巅峰时期的三分之二多罢了。
导入新课
思考:分析“女王头”的形成原因
资料:我国台湾著名地质公园的野柳风景区存有珍贵的“镇园之宝”——“女王头”。但它修长的脖颈因为长期遭受风化侵蚀,已经变得十分细弱。经专家测算,“女王”的脖颈每年仍以一定的速度变细,依照风化速度,“女王头”可能即将面临“断头”命运。
外力作用
External force
风化
Weathering
搬运
Carry
堆积
Accumulation
侵蚀
Erode
风化作用
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
堆积作用
固结成岩
塑造地表形态的外力作用主要有流水、风、冰川等。
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由坚硬变得松动、破碎,易被侵蚀,形成散落的碎屑,在搬运过程中不断发生堆积,结果使下层的碎屑物被压紧、固结形成新的岩石,新的岩石出露地表后再次出现上述过程。
(1)能量来源: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
(2)表现形式:
(3)结果:使地表趋于平坦(例如削低高山、填平洼地)
(4)常见的外力有:
太阳辐射能
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
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主要分布在高纬度、高海拔地区
流水
风力
冰川
海浪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外力作用
The effect of external force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earth's surface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外力作用
The effect of external force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earth's surface
作用力量
Function force
风、流水
冰川、生物等
能量来源Energy sources
主要是
太阳辐射能
表现形式Forms of expression
风化、侵蚀
搬运、堆积
生物风化
热胀冷缩
寒冻风化
风化作用与地表形态
Weathering and surface morphology

什么叫做风化作用?
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大气、水及生物影响下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
物理风化作用
化学风化作用
生物风化作用
思考:判断以下岩石风化类型
物理风化是指岩石在(温度变化、冻融、有机体、水、风和重力)物理机械作用下崩解、破碎成大小不一碎屑和颗粒的过程
物理风化作用—机械碎化
Physical weathering - mechanical fragmentation
石 蛋
澳大利亚“魔鬼岩”
新疆吉木乃县“神石城”
指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景观欣赏
福建平潭 半洋石帆
海南三亚 天涯海角
景观欣赏
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花岗岩是常见的侵入岩之一,其岩石表面节理发育,容易风化剥落。
花岗岩球状风化
小岩块的边缘和隅角从多个方向受到温度及水溶液等因素的作用最先破坏,而且破坏深度较大,久之,其棱角逐渐消失,变成球形或椭球形。
案例分析
热胀冷缩
白天岩石表面受热膨胀
夜间岩石表面遇冷收缩
昼夜温差导致岩石表面受到强大的应力
岩石崩解、破碎
花岗岩球状风化物
分布:干旱半干旱、昼夜温差大的地区
①温度变化Physical Weathering
岩石中水的冻融也会对岩石起到破坏作用,裂隙中的冰冻作用犹如一把凿石利斧,也称为冰劈作用。
②冻融风化Physical Weathering
①温度变化Physical Weathering
在海南岛、台湾岛、山东、浙江、广东等省份的沿海地区都能看到盐风化地貌。这些地区盐分的来源,主要就是海洋中海水中的盐分,通过海风把盐分带到海岸带附近的岩石上。
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盛行西北季风,盐分被带到岩石表面,而在西北季风的背风坡,也就是东南侧,水分较少,容易形成盐风化景观。
风化过程:含盐溶液渗透岩石表层的孔隙或微裂隙中,因蒸发过饱和而导致盐类结晶,结晶力将盐晶周围的岩石碎屑颗粒撑开而脱落,地貌上会逐渐形成大小不等的风化穴。
分布地区:多见于沿海和内陆干旱地区的近地面岩石中。
③盐风化Physical Weathering
岩石化学成分发生改变
这块被腐蚀的黄铁矿标本左侧已被撑裂,而右侧则出现了白色的结晶
4FeS2+ 13O2+ 2H2O →
4FeSO4+ 2H2SO4+ 2SO2
在潮湿的环境下硬石膏(CaSO4)就会吸收水分变成石膏(CaSO4·2H2O)。
是指岩石在氧、二氧化碳、水以及生物的作用下发生分解,使其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常见的流水溶蚀地貌有溶蚀石灰岩[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貌]
化学风化作用
Chemical weathering water dissolution
氧化作用使得岩石呈现红色
石灰岩被水溶解
广东韶关丹霞山
化学风化
Chemical Weathering
蓝天白云下的桂林象鼻山
化学风化
Chemical Weathering
生物对岩石、矿物产生机械的和化学的破坏作用,称为生物风化作用。
生物对母岩的破坏方式既有机械作用(如根劈作用),也有生物化学作用(如植物、细菌分泌的有机酸对岩石的腐蚀作用)。
生物风化
Bioweathering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生物风化
植物根劈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苔藓 & 地衣
生物化学风化
Natural landscape of oxbow lake
风化壳是指由岩石风化产物在大陆岩石圈表层所构成的、呈不连续分布的疏松表层。物理风化的产物是粗细不等、棱角分明的碎块。在干旱地区或寒冷地区,物理风化产物常在坡度较平缓的坡麓地带堆积形成倒石堆(岩屑堆)。化学风化的产物一部分溶解于水,随水流失;部分难溶物质,如Al2O3、Fe2O3 等,则多残留在原地。
课 堂 活 动
倒石堆
观察,图中倒石堆堆积物颗粒大小的位置特点及原因?
在重力作用下,小的堆积物在山麓近处,大的堆积物在边缘。
高山流石滩
高山流石滩
流石滩是位于雪线之下、高山草甸之上的过渡地带,是高山地区特有的独特生态系统。通常指海拔4000米以上的砾石、沙石在平坦地带堆积而成的地貌。
案例分析
一旅游爱好者在滇西北某地考察日记中写道:“继续向上,脚下不再是如茵的低草,放眼望去,山坡上碎石遍布,这便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流石滩。在这荒凉的‘石海’中,竟有鲜艳的高山花卉在石缝间悄然绽放……”下图为旅游爱好者拍摄的流石滩照片。据此,完成4~5题。
4.流石滩的遍地碎石可能来自(  )
A.风力搬运形成的沉积物
B.冰川融水形成的泥石堆积物
C.岩石风化形成的堆积物
D.流水搬运的砂石在山前堆积
课时作业
《地表形态的变化》
一旅游爱好者在滇西北某地考察日记中写道:“继续向上,脚下不再是如茵的低草,放眼望去,山坡上碎石遍布,这便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流石滩。在这荒凉的‘石海’中,竟有鲜艳的高山花卉在石缝间悄然绽放……”下图为旅游爱好者拍摄的流石滩照片。据此,完成4~5题。
5.根据高山花卉的形态特征,
可以推断流石滩(  )
A.暖季短促,雨水丰沛
B.干旱缺水,沙漠广布
C.低温大风,日照强烈
D.降水丰富,生物量大
课时作业
《地表形态的变化》
风化作用与地表形态
风化作用
物理风化
化学风化
生物风化
热胀冷缩
寒冻风化
伴随着岩石化学成分的改变。
生物参与下的风化。
阅读P38页活动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风化作用与气候有什么关系?
2.哪些地区物理风化比较强烈?
3.哪些地区化学风化比较强烈?
4.风化壳的厚度与哪些条件有关?
5.哪些地区的风化壳比较厚?为什么?
探究活动
风化作用与气候有什么关系?
哪些地区物理风化比较强烈?,
哪些地区化学风化比较强烈?
温度越高,湿度越大,风化作用越强
干燥的环境中,主要以物理风化为主,且随着温度的升高物理风化作用逐渐加强。
湿润的环境中,主要以化学风化作用为主,
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加强。
探究活动
风化壳的厚度与哪些条件有关?哪些地区风化壳比较厚?为什么?
温度高,水分多,生物越丰富,风化作用越强的地区风化壳厚度最大。
气候、生物
热带森林地区
风化壳是指由岩石风化产物在大陆岩石圈表层所构成的、呈不连续分布的疏松表层。物理风化的产物是粗细不等、棱角分明的碎块。在干旱地区或寒冷地区,物理风化产物常在坡度较平缓的坡麓地带堆积形成倒石堆(岩屑堆)。化学风化的产物一部分溶解于水,随水流失;部分难溶物质,如Al2O3、Fe2O3 等,则多残留在原地。
倒石堆的形成示意图
西藏定结附近物理风化产物形成的倒石堆
(1)风化作用与气候有什么关系?哪些地区物理风化比较强烈,哪些地区化学风化比较强烈?
温度越高,湿度越大,风化作用越强。
干燥的环境中,主要以物理风化为主,且随着温度的升高物理风化作用逐渐加强。
湿润的环境中,主要以化学风化作用为主,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加强。
2.风化壳的厚度与哪些条件有关?哪些地区的风化壳比较厚?为什么?
风化壳的厚度取决于气候、地形、构造等许多因素。
一般来说,在气候湿热、地形平坦、构造活动比较稳定的地区,风化作用较强,剥蚀作用较弱,风化残余物质易于保存,故风化壳厚度较大。
岩画是刻在荒漠漆上的,荒漠漆是最早的画布。荒漠漆是指在干旱和半干旱的沙漠、戈壁地区,地表上裸露的砾石、岩石表面覆盖的薄薄的黑褐色漆一样的物质,常分布在裸露的蚀余山上。北方的岩画都是“向日葵”。据此,完成6~7题。
6.形成荒漠漆的外力作用有(  )
A.风化作用,流水的侵蚀作用 B.风化作用,风力的侵蚀作用
C.风化作用,冰川的侵蚀作用 D.风力侵蚀,流水的沉积作用
7.北方的岩画都是“向日葵”。对此表述理解正确的是(  )
①岩画大都分布在山的南侧 ②岩画大都分布在山沟的南岸
③荒漠漆在阳坡发育得最好 ④岩画分布的地方都适宜向日葵的生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课时作业
《地表形态的变化》
课后探究(P44)
查找资料,讨论图片地质景观的特点及成因。
澳大利亚波浪岩
美国波浪谷
澳大利亚波浪岩:地质时期剧烈的岩浆活动使部分岩浆侵入地壳冷凝形成花岗岩,后被抬升,外力将其侵蚀而出露。经过长期的风吹日晒、昼夜温差的变化,花岗岩表层剥蚀,且经风力吹蚀把较下层的外表挖去,留下成蜷曲状的顶部。雨水将矿物质和化学物沿岩面冲刷,同时产生化学作用,留下一条条红褐色、黑色、黄色和灰色的条纹。其形成过程可概括为: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 。
美国波浪谷:沉积过程中,下层沉积物不断被一层层浸渍了地下水的红沙覆盖,水中的矿物质把沙凝结成砂岩,形成层叠状的结构,后随地壳抬升,砂岩层次逐渐清晰地呈现出来,形成流畅的纹路,宛如波浪一般。它的形成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湖相沉积期、上升剥蚀期、 景观形成期。
总结
外力作用
物理风化
风化作用
化学风化
生物风化
热膨胀、冻融作用
根劈作用、腐蚀
改变化学成分
风化壳
风力作用
风力侵蚀
风力堆积
吹蚀
磨蚀
风蚀地貌
雅丹地貌、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风积地貌
沙丘
黄土地貌
流水作用
流水侵蚀
下切侵蚀
侧向侵蚀
溯源侵蚀
V型谷、河流阶地
河曲地貌、牛轭湖
河流袭夺
加深河床或沟谷
使得河床展宽
使得河流长度增加
流水堆积
冲(洪)积扇、河漫滩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地表形态变化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地球内部
太阳辐射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地 震
风化作用
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
沉积作用
固结成岩
共同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