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探究式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4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探究式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30 21:47: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吗?
你在哪里见过?




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词开豪放一派;散文豪放自如。
作者简介
文体知识
词是一种诗的别体,隋唐时兴起,全盛于宋代。词又名诗余、乐府、长短句。
词,大体上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每种词调都有特定的名称叫“词牌”。 每个词调都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各不相同。词的段落叫做阕,也叫做片。
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即丙辰年)中秋节夜晚。当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自请外任,在密州做太守(今山东诸城县),他的弟弟苏辙(子由)也因与变法派意见不合,远在山东济南,此时兄弟二人已有六、七年没有相见了。此时,苏轼开怀畅饮直到天明,禁不住思绪万千,乘着酒兴,写下了这篇千古名篇。
自主学习
诵读诗歌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要求: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词前的小序交代的词人写这首词的时间和缘由。
时间
缘由
作用:总领全篇
政治失意
解读小序
词前小序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何作用?
研讨学习
中秋之夜“月”是主角,那么大醉之后的诗人面对一轮明月产生了怎样的疑问?
明月几时有?
表达自己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好像是在追溯明月宇宙的起源,又好像是在惊叹造物的巧妙,可以感到诗人对明月的向往和赞美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对宇宙和人生哲理思考更进了一步,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也更深了一层
朝廷
研讨学习
天上宫阙如此美好,作者产生乘风归去的念头,于是吟诵到?
我欲乘风归去,
朝廷
“欲”和“恐”二字写出了词人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寄寓着作者想回到朝廷中却又害怕难以容身的矛盾心理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研讨学习
最后,作者经过一番艰难的内心思考后,向我们道明了他的决定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地方
点明了词人矛盾挣扎后的决定—留在人间,做可以造福一方的地方官。飞天探月之思,终于让位于对人间的热爱。这两句也表现了作者随缘自适的乐观心态
过渡句
研讨学习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转”和“低”两个动词很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
“无眠”表现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及被贬的失意之情
情感:怀子由
研讨学习
团圆佳节,作者却因思念亲人久久不能入眠,于是便对天上一轮明月产生了埋怨之情,他在埋怨什么?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拟人
看似是在抒发对月亮的怨怼之意,
实则是在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研讨学习
词人一直停留在对月亮的怨怼上吗?
没有
而是宕开一笔吟诵到: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反映了了词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心胸开阔、达观的心理变化。表现了词人开阔的心胸和旷达的情怀
哲理句
研讨学习
最后,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唱出?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点题句
词人把对亲人的思念化作最真诚的祝福,这既是词人的自我安慰
又是对亲人的劝慰
同时也是对自己政治遭遇的宽慰
表现了词人洒脱豁达的胸襟和乐观旷达的豪迈情怀
板书
小序
:交代了作词的时间和缘由,领起全篇
上片
把酒问天
几时有
是何年
欲归恐寒
欲归去
不胜寒
留恋人间
起舞清影
何似人间
下片
思弟问月:
何时长向别时圆
宽解愁思:
人有悲……此事古难全
美好祝愿:
但愿……婵娟
叙思想矛盾
抒怀念之情
主旨
这首词着眼于中秋之月,以月抒怀,其中既有对亲人的怀念之情,也有对人们的美好祝愿,更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表现了词人豁达洒脱、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训练反馈
学习这首词后,你获得了什么样的感悟?
我们的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随时都可能遇到不如意的事,我们应该:失意时,不沮丧;苦闷时,莫彷徨;受挫时,莫气馁。正视失败,迎接挑战,直面人生,成就不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