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实验活动8
夏店乡初级中学 李伟涛
联系电话:15939996794
教材分析
学法分析
教法分析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从整个教材体系的角度看,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位于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本单元是初中阶段介绍无机化合物的最后一个单元,教材内容安排注意了对前面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归纳、运用与提高 。从挖掘上看本课题是饱和溶液,溶解度,溶解度曲线,结晶等原理的应用,也是继学习氯化钠的性质、用途、存在及晒制之后对整个知识体系的进一步提升和拓展。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是一个传统的基础化学实验,是新发布的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推荐的8个必做实验之一,是高中阶段进一步学习粗盐提纯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要研究一种物质,首先考虑的是怎样从混合物中把这种物质分离出来,然后再进行分析检测,所以无论从地位上、结构上、内容上、还是现实意义上本课题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1. 学生特点分析: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从年龄特点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 。抓住学生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就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 学生已有知识和可能遇到的障碍:
学生已经系统地学习了酸碱盐知识,知道了海水晒盐的原理;在水的净化的学习中,接触了过滤操作;在实验活动5中进行了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的分组实验 。所以对于过滤和溶解的方法和操作比较熟悉,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少部分学生的认知基础不牢固,不能自主完成探究,在活动中比较被动,这部分学生应受到额外关注。
(三)教学目标分析:
链接新课标: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要把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放在首要位置;要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去制定教学目标。三维目标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
这告诉我,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面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借此,我将三维目标进行整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生活经验、认识问题的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制定出三维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分析讨论,能设计出分离食盐中难溶性杂质的方案。
2.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巩固溶解、过滤操作技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分析、归纳,掌握粗盐中难溶杂质去除的基本步骤及每一步的操作要点。
2.感受固体混合物初步提纯的实验过程,能总结出混合物分离方法并归纳出一般思路。
1.通过探究过程,学生逐渐养成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并善于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从而提高化学学习的兴趣。
2. 体验小组合作的乐趣,树立团队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巩固溶解、过滤操作技能。
通过问题解决,巩固本节重点,并构建知识体系。
根据教学内容、课标要求、学生实际确定重点和难点。
二、教法分析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经验,我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讨论式教学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思路让学生讲,疑难让学生议,结论让学生得,小结让学生做
,从而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突破重点和难点。
三、学法分析
依据教学方法和本节课操作性强的事实,并在认真分析学生接受情况后,我确定了本节课要注重指导,采用实验探究法、观察讨论法、课堂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实验探究粗盐中难溶杂质的去除、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从而提高化学学习的兴趣。
导入新课(2~3分钟)
自主学习
设计方案(10分钟)
合作探究(15~20分钟)
讨论交流(10分钟)
总结评价(2~3分钟)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景,明确任务
谜语引入 观察粗盐、精盐
提出问题 引出学习任务
环节(二)自主学习,设计方案
分组讨论
设计方案
小组汇报
小结(投影)
环节(三)合作交流,主动探究
溶解
过滤
蒸发
计算产率,展示产品
合作实验,比一比谁是实验高手!
3人组
环节(四)讨论交流,拓展升华
1.分析造成实验误差的原因
2.几次用到玻璃棒的作用
3.制取粗盐时,晒盐的目的是通过蒸发盐溶液中的水分使之浓缩。能否采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来达到同一目的?
4.经过我们提取后的食盐是我们的食用盐吗?为什么?
环节(五)课堂总结,自我评价
今天我知道了......我学会了......我还收获了......
分离、提纯
蒸发
粗 盐
精 盐
分离、提纯
混合物
纯净物
环节 (六) 作业
完成实验报告单
猜一猜
调味佳品,来自海中;清水一冲,无影无踪
--食盐
海盐
岩盐
湖盐
井盐
海盐
湖盐
井盐
如何将粗盐转化为精盐?
怎样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
①粗盐中有哪些杂质?
②要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可采用什么方法?
③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需要哪些步骤?
④每个步骤都需要哪些仪器和用品?
⑤每个步骤,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分组讨论:
实验原理:
不溶性固体与可溶性固体分离采用溶解,过滤的方法。
实验用品:
药品:粗盐,水
仪器: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药 匙, 漏斗,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坩埚钳,胶头滴管,滤纸,剪刀,火柴,纸片
实验步骤:
1.溶解
2.过滤
注意:
一贴、二低、三靠
用量筒量取约10 mL水倒入烧杯中。用托盘天平称取
约5 g粗盐。将称取的粗盐逐渐加入烧杯里的水中,
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至粗盐不再溶解为止。称量
剩余的粗盐。
用滤纸和漏斗制一个过滤器。将烧杯中
的液体沿玻璃棒倒入过滤器,进行过滤 。
若滤液仍浑浊,应再过滤一次。
将蒸发皿放到铁架台的铁圈上,把滤液
倒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并用玻
璃棒不断搅拌液体,待出现较多固体时
停止加热。
3.蒸发结晶:
待蒸发皿中的固体冷却至室温后,称量所得固体质量。
4.称量:
5.计算产率:
提纯后精盐的质量
粗盐的质量
X 100%
思考:通过溶解、过滤、蒸发操作之后,得到的固体就是纯净的食盐了吗?
粗盐
溶解
悬浊液(泥沙、NaCl、MgCl2、CaCl2、硫酸盐)
过滤
不溶性杂质
NaCl溶液
杂质:MgCl2、CaCl2、硫酸盐
KNO3 Na2CO3
NaCl
Ca(OH)2
五、板书设计
实验活动8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一、溶解:可溶性固体溶解
二、过滤:固、液分离
三、蒸发结晶:可溶性固体、水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