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8张PPT。导入新课 《小兵张嘎》是一部很有特色的儿童军事题材电视剧。嘎子的形象影响了许多小观众。嘎子倔头倔脑,机智勇敢。“小鬼子,我跟你拼了!”这疾恶如仇、掷地有声的呐喊,这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仿佛把我们带回了小兵张嘎生活的带着硝烟的岁月里。
年近六十,照例该养老了,我们的老英雄却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苇塘中部队的供给,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老英雄手无寸铁,独自一人,把十几个鬼子打的头破血流。他是怎么办到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芦花荡》,去领略这位老英雄的风采。
芦花荡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掌握生字词
2.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及故事的传奇色彩
3.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提高描写的能力
4.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作家简介 孙犁,原名孙树勋,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荷花淀”派代表作家,与赵树理、周立波和柳青四位作家,被誉为描写农村生活的“四大名旦”和“四杆铁笔”。代表作品为《白洋淀纪事》。这部作品显示了作家成熟的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结合。以他为代表的河北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白洋淀派”。他的小说又被称为“诗体小说”。
语言风格:细腻优美,富有浓郁的诗情画意,有“小说的诗”“诗的小说”美称。
作品简介 1944年在延安发表小说《荷花淀》等作品,受到广泛赞扬,毛泽东曾称赞他是一位有风格的作家。作品很多主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三集)、小说与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新时期以来,有以散文为主的文集《秀露集》、 《澹定集》、《耕堂杂录》、《尺泽集》、 《远道集》、《老荒集》、《陋巷集》、《无为集》等出版。1992年又有8册《孙犁文集》出版。其中《白洋淀纪事》是他最富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和散文合集。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河北宛平卢沟桥制造事端。中国守军奋起抵抗的作战。亦称“七七”抗战、“七七”事变。“七七”事变发生后,全国人民群情激愤,声讨日本侵略军。“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揭开了中国人民伟大的全面抗日民族战争……著名的抗日武装“雁翎队”,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利用淀区芦荡遍布、沟河交错的有利地形,开展机动灵活的游击战,以弱胜强,痛击日本侵略军,大长我中华民族之威风。本文写于抗日战争的最后阶段(1945年8月)。 写作背景简介 白洋淀位于河北保定境内的安新县。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处于冀中平原。
??? 白洋淀有143个淀泊,被3700多条沟濠连接,淀淀相通,沟濠相连,形成巨大的水上迷宫。淀区景色秀丽,物产丰富,一年四季,景随时移。春季,水域清澈,烟波浩淼,芦苇翠绿,一片勃勃生机;夏季,莲菱蒲苇随风摇曳,满淀荷花盛开,湖内白帆点点,使人暑意顿消------
白洋淀不仅以她的美丽环境、富饶的物产而闻名遐迩,更令人广为传颂的,还有她光荣而悲壮的革命历史! 著名的抗日武装“雁翎队”,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利用淀区芦荡遍布、沟河交错的有利地形,开展机动灵活的游击战,以弱胜强,痛击日本侵略军,大长我中华民族之威风。给红色字体的字注音、并掌握它的字形。寒噤( ) 仄歪( ) 竹篙( )
苇塘( ) 黄梢( ) 疟子( )
泅着( )提防( )( )舀( )
吆喝( )( ) 趴( ) 扒( )
蹿( ) 飒( ) 转弯抹角( ) jìnmòsàcuānbāpāheyāoyǎofangdīqiúyàoshāowěigāozè复述并概括故事情节:本文叙述了 抗日战争期间,
在河北白洋淀上,
一个抗日老英雄,
护送两个女孩寻找革命队伍的故事。 本文是什么文体?小说。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是:
抗日时期 白洋淀文体常识积累卡片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刻画人物的方法:外貌、行动、语言、心理描写小说的情节:小说的环境: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本文写了三个人物,主要人物是——老头子
“老头子”的身份是
——交通员次要人物是——大菱和二菱
她们的身份是
——投奔抗日前线的青年本文具体写了两件事:1.头一天夜里送大菱和二菱进苇塘失利;
2.第二天中午凭着水上的功夫杀敌复仇。
1.这篇小说的“三要素”是如何安排的?2.从情节、人物来看,小说具有什么色彩?整体感知:环境诗情画意又充满凶险人物老头子性格特征:外貌特征:情节夜里护送,孩子受伤。报仇血恨,痛打日寇,。日本鬼子兵 凶残却愚蠢至极两个姑娘一对可爱而勇敢的姐妹 干瘦却特别有精神,
眼光尖利明亮。过于自信和自尊。人物:老头子、大菱、二菱主要人物:老头子描写方法:
正面描写:外貌描写
行动描写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人物形象1.过于自信:如 P.11第5段“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
P.12第10段“安心睡一觉吧……”
P.14第21段“不怕,探照灯照不见我们”
P.15第31段“他打不着我们
P.11第6段“每天夜里……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人物形象分析2.过于自尊:如 P.15第38、39段 知道女孩因为他的不慎而受伤后十分难过“ 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
P.16第47段由自尊自信激起他对日本鬼子无限的怒火;
P.16第51-54段 女孩与老头的对话,表现老人的自尊。具体性格特征:
有爱国抗日的热情,有老当益壮的气概;过于自尊自信;爱憎分明,智勇双全。这真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老英雄啊!人物形象分析“奇”,就“奇”在……就“奇”在他神通广大的本领。
就“奇”在他自信而自尊的性格。
就“奇”在他悠闲而又乐观的情绪。 1、怎样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一句中“过于”二字?品味思索: 既有“非常之意,突出他的传奇英雄性格;也有“过分”之意,表现他也因此而有所疏忽。他的全部功过,都由这一点生发出来。2、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源于他怎样的精神品质?对祖国、人民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烈的憎恨。环境描写
1、 P.10第1段
2、P.10第2段“月明风清的夜晚,……奔着东南去了”3、P.12第9段“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
4、P.15第38段“月亮落了,……有些飒飒的风响”
5、P.17第59段“水镜子一样的平……在水底轻轻地浮动”
6、P.18第62段“鲜嫩的芦花……正在迎风飘撒”作用:渲染故事的气氛,衬托人物的心情,给作品增添一种战斗的诗情画意。1、他狠狠地敲打,向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散。 烘托作用: 这是老头子看到的美景,衬托出老英雄在痛打鬼子时内心萌发出的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
(二)品味探究下列环境描写的句子的作用2、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象就是天上。渲染气氛的作用:
在鬼子监视下芦花荡的夜晚显得宁静,但宁静中又带有几分恐怖。芦 花 荡芦花荡——景美老头子(大菱,二菱)——人更美护送女孩、女孩受伤,为女孩复仇——情美文章主旨 小说描写我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白洋淀人民对敌斗争的生活,通过写主人公夜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大女孩受伤,第二天严惩敌人、报仇雪恨的故事,赞美了老艄公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英勇机智的革命精神,表现了根据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敌的爱国主义精神。通篇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体现了作者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同学们,我们热爱和平,反对战争。但在这个世界上,战争却时有发生。于是热爱和平的人民积极投身战斗,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乐章。我们要认识到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是不可征服的。我们更要向抗日英雄们学习,热爱祖国,努力学习,保卫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