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东边升起月亮(教案)-2024—2025学年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东边升起月亮(教案)-2024—2025学年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4-07-31 07:23: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东边升起月亮》教案
一、课时:
1课时
二、教材分析
《东边升起月亮》是一首具有深厚地域特色的中国民歌,以其优美的旋律和简洁的歌词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这首歌不仅符合儿童的发声特点,旋律上也具有一定的亲和力,这使得学生在学习时更容易融入其中。歌曲的主题围绕月亮展开,月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希望、思念与团圆,尤其是与家乡和亲人之间的情感联系。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不仅能够提升音乐技能,还能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中华文化的精髓,培养他们对传统民歌的兴趣和热爱。
三、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通常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在前几年的学习中逐渐积累了对音符、节奏等基本音乐元素的认识。同时,他们的思想和感知能力也在不断发展,能够进行更为深入的感情理解和表达。此外,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自然的好奇心,尤其是与他们日常生活相关的内容。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参与集体活动,对合唱与乐器伴奏有一定的意愿,但许多学生对于乐器的操作和配合仍然存在一定的挑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循序渐进,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演唱和伴奏能力。
四、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通过欣赏和演唱《东边升起月亮》,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使他们在聆听与表演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2.艺术表现:学生能够准确演唱歌曲,表现出歌词所传达的情感,提升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
3.创意实践:让学生尝试进行简单的乐器伴奏,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与创造力,培养合作意识。
4.文化理解:通过对歌曲的学习,理解其文化背景,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情感表达。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歌曲旋律和歌词的准确掌握,使学生在演唱时能够清晰地表达出歌词内容。
准确的情感表达,帮助学生理解这首歌所传达的情绪和文化内涵。
2.教学难点:
理解和表达歌词的情感意境,尤其是如何通过音乐传达这种情感。
在演唱过程中与伴奏进行有效结合,提高整体的音乐表现力,特别是对不同节奏和氛围的把握。
六、教学方法:
1.听觉体验法:通过欣赏和聆听音乐,引导学生进行感知,增强对旋律和节奏的认知。
2.互动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激发学生的思考与表达能力,促进他们对歌曲理解的深度。
3.实践演练法:通过反复的练习与表演,帮助学生巩固学习内容,提升他们的技能水平。
七、教具准备:
1.《东边升起月亮》的音频及相关视频资料,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这首歌的情感和旋律。
2.展示歌词的打印稿,便于学生在演唱和理解歌词过程中随时查阅。
3.钢琴或吉他等乐器,便于进行伴奏教学,并帮助学生掌握音调与和声的基本知识。
八、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东边升起月亮》的音频,引导学生倾听。在听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根据音乐的旋律与节奏,自由表达他们的感受和联想,例如:“你们在听这首歌时,有没有想起家乡的某种景象?”或者“月亮在我们文化中代表着什么?”通过这种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环节二:讲授新课
(一)感知
教师讲解歌曲的历史背景,介绍其作者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了解歌曲的起源。可以说明这首歌与中国农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反映了他们对自然和生活的感受。同时可以介绍一些关于月亮的诗词或故事,让学生对这个主题有更全面的理解。
(二)探究
引导学生分析歌词内容,逐段讨论歌中表达的情感。可以让学生逐句阅读歌词,并分析每一段所传达的意境和情感。例如,第一段是对月亮的眷恋,第二段则可能与思家情结有关。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这首歌在表达怎样的情感?”“在你们的生活中,月亮代表着什么?”通过这些讨论,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歌曲。
(三)示范
教师进行示范演唱,特别注意情感的投入和语音的清晰。在教师演唱时,强调注意音调的变化和情感的表达,引导学生通过模仿来掌握歌曲的旋律与情感。在演唱过程中,教师可以逐渐增加难度,从简单的旋律到完整的演唱,帮助学生逐渐熟悉。在练习中,教师要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节奏,确保他们能够逐步掌握旋律。
环节三:巩固延伸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轮流演唱并尝试伴奏。教师在各组间巡回指导,提供即时反馈,鼓励学生在演唱中自主发挥,可以添加一些简单的动作或表情来增强演唱的感染力。评价每组的表现时,教师可以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如注意音量的控制或情感的投入,帮助学生逐步提高。此外,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安排一些小组的展示演出,让他们在班级中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九、小结拓展、布置作业
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歌曲的文化意义、情感表达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鼓励学生在家庭聚会时与家人一起演唱这首歌曲,共同分享音乐的乐趣。可以询问学生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与月亮相关的歌曲或故事,从而引导他们进行更广泛的音乐探索。
作业:
在家中练习歌曲,尝试与家人一起演唱,并记录下他们的感受和任何反馈。引导学生写一段对《东边升起月亮》的感受与理解,可以从情感、文化、旋律等方面进行分析,鼓励他们进行拓展思考,发掘其中的深层含义。
十、设计意图
(1)初步感知环节:
通过播放歌曲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对音乐的感知,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通过音乐开启学生的想象力和情感共鸣。
(2)探究音乐环节: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歌词内容,并通过讨论加深理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这个环节中,通过互动讨论,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歌词,还能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增强他们对文化内涵的感知。
(3)巩固延伸环节:
通过分组演练,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他们在音乐表演中的自信心。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反馈、调整和提升自己的演唱和伴奏能力,锻炼学生的表达与协调能力。
十一、板书设计
1.《东边升起月亮》背景
歌曲来源与作者
民间传说与文化
2.歌词主题分析
段落解析
情感表达
3.旋律与情感表达
主要旋律特点
如何表达情感
十二、教学反思
本课时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参与积极,情感表达也有所提升。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的情感投入,并及时给予反馈,帮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进步。后续可以在伴奏的教学上加大力度,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同时考虑增加与其他文化音乐元素的比较,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其能够在更广泛的音乐背景中成长。
通过对这首歌的深入学习,学生不仅在音乐上有所收获,更在情感体验与文化认同上有所提升,培养了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认同感。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