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黄河颂 (教案)-2024—2025学年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黄河颂 (教案)-2024—2025学年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4-07-31 07:38: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黄河颂》教案
一、课时:
1课时
二、教材分析
《黄河颂》是一首具有浓厚历史背景和民族特色的歌曲,由光未然作词,吕骥作曲。它不仅仅是一首音乐作品,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的深刻表达。黄河作为中国的母亲河,承载了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其汹涌奔腾的水流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黄河的象征意义,同时感受到音乐的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这首歌的旋律优美,情感深厚,非常适合小学生的演唱与学习,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对祖国的热爱。
三、学情分析
在六年级阶段,学生的音乐基础相对扎实,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演唱技巧和乐理知识,具备一定的艺术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然而,他们对歌词的理解和音乐情感的表达仍有待加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普遍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心,非常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和音乐本身的情感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他们的这一特点,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音乐表现欲望。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对于民族文化的认知较浅,需要教师通过详细的讲解和生动的实例来增强他们的文化理解力。
四、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让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能够欣赏到《黄河颂》的美,通过旋律、节奏和歌词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2.艺术表现:通过演唱和表演,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演唱中准确地表达歌曲所蕴含的情感。
3.创意实践: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黄河的理解,促进他们在创意方面的实践能力,包括绘画、写作、编舞等形式。
4.文化理解:帮助学生深化对中华文化,特别是黄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使他们意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黄河颂》的基本旋律,能够准确演唱歌曲的主要部分,同时感受其中的情感。
通过歌词的分析,理解歌曲所传达的深刻主旨和特定情感。
2.教学难点:
理解歌词的丰富内涵,尤其是与黄河相关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同时在演唱中准确传达这种情感。
学会以动画、手势等多种方式来展示歌曲中的情感,增强音乐表演的生动性。
六、教学方法:
听赏法:通过听取《黄河颂》的原版录音,让学生感受歌曲的魅力。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通过他们的思考与声音激发出对歌曲的理解。
演唱法:通过合唱和小组表演的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表现力。
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团队合作,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七、教具准备:
教材:人音版六年级上册音乐书。
音响设备:播放《黄河颂》的音频。
乐器:钢琴或电子琴(可选,用于伴奏和示范)。
课件:关于《黄河颂》的背景资料、歌词、相关历史和文化的PPT。
八、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音乐引入:教师耐心地播放《黄河颂》的音频,选择一个优美的版本,以最好的状态将其呈现给学生。老师可以在播放前用激情的语言简单介绍这首歌的背景。
互动提问:学生在听完之后可以提出自己的感受。
提问示例:“大家觉得这首歌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觉?”
“我们今天就来探索这首歌背后的情感和故事。”
环节二:讲授新课
(一)感知
通过视频或图片展示黄河的风光,让学生形象化地感受黄河的壮丽与奔腾。
介绍《黄河颂》的创作背景,讲述光未然的生平和创作动机,如何把对黄河的热爱和民族精神巧妙融入歌词中。
(二)探究
引导学生逐句分析歌词。
例如,提问:“‘黄河之水天上来’这句歌词是什么意思?”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讨论,鼓励他们发表个人看法。
分析歌词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例如比喻和拟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歌词的深刻内涵。
(三)示范
教师演唱标准版本,强调音准和情感表达,让学生模仿。可多次播放原唱,帮助学生耳熟能详。
让学生分小组练习演唱,每组选择一小段歌词进行分角色演唱,体验歌曲不同情绪的表现。
环节三:巩固延伸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黄河颂》的主题,每组准备一个简短的表演,展示他们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可以是舞蹈、演唱或朗诵。
作品展示:每组向全班展示自己的创作,教师给予指导性反馈,鼓励学生在演绎中大胆表现情感。
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强化对《黄河颂》的主题和情感认知,启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
九、小结拓展、布置作业
小结:
对于今天的学习进行简单总结,强调音乐与文化的关系,鼓励学生在音乐中寻找到自我表达的方式。
作业:
听取不同版本的《黄河颂》,撰写自己的听后感受,可以是对旋律的理解,也可以是歌词的印象。
尝试用创意表达对黄河的理解,例如绘画一幅与黄河相关的作品,或写一首关于家乡的诗歌。
十、设计意图
(1)初步感知环节:
通过音乐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让学生在一开始就与《黄河颂》建立情感联系,感受到歌曲的魅力。
(2)探究音乐环节:
在深入剖析歌词与背景的过程中,不仅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情感,还让他们更好地了解黄河文化及其在中华民族心中的重要地位,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3)巩固延伸环节:
通过小组活动和创造性表演,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激励他们探索更多的表达方式,深化对艺术表现的认识。
十一、板书设计
《黄河颂》
创作背景
主题与情感
家乡情怀
不屈不挠
音乐元素
旋律
节奏
情感表达方法
歌词分析
表演技巧
十二、教学反思
在本次课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积极发言,表现出对《黄河颂》的浓厚兴趣。但在情感表达方面,有些学生仍需引导,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能力和理解进行更精准的辅导。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考虑加入更多的互动环节,增加表现形式和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在音乐学习中更加全面地发展,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同时,对歌词的深入探讨也可增加文化知识的补充,帮助学生建立起更为健全的文化认同感。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