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阿里山的姑娘》(教案)-2024—2025学年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阿里山的姑娘》(教案)-2024—2025学年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4-07-31 07:41: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阿里山的姑娘》
一、课时:
1课时
二、教材分析:
《阿里山的姑娘》是一首富有民族特色的台湾高山族民歌,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了解台湾丰富的自然风光与文化背景,深入感受高山族独特的音乐风格。该歌曲旋律优美、夹带俏皮,表现了阿里山姑娘的活泼与多情。歌曲不仅具备优美抒情的部分,还有热烈欢快的段落,充分展示了台湾民歌的多样性。通过对《阿里山的姑娘》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提高音乐审美能力,还能加深对台湾文化的理解,并增强对祖国统一和两岸文化交流的认同感。
三、学情分析:
当前学生对台湾的文化背景有所了解,但对台湾的民族音乐和文化特征了解较少。通过本课,学生可以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台湾音乐的独特魅力,进一步提升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力。考虑到中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规律,本课将通过听赏、讨论、演唱和舞蹈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阿里山的姑娘》。
四、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
能够通过聆听与分析,感受《阿里山的姑娘》的旋律美和音乐情绪,理解其优美抒情和热烈欢快的特点。
2.艺术表现:
通过歌唱练习和即兴舞蹈演绎,能够自如地表现《阿里山的姑娘》的音乐情绪,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舞台表现意识。
3.创意实践:
鼓励学生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演绎与表演,利用肢体语言和声音表达音乐情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4.文化理解:
通过对歌曲及其背景的学习,增加学生对台湾及高山族文化的了解,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文化自信,深刻理解台湾作为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重要性。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与学习《阿里山的姑娘》,完整地理解和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情绪,从中感受音乐的美感,增强音乐表现力。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声乐和舞蹈的表现,准确表达歌曲的优美抒情与热烈欢快的情绪,提升他们对音乐情感的理解和表现能力。
六、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他们的主动学习和探究精神。
情境教学:利用多媒体和实际演绎,创设音乐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音乐情感。
示范教学:教师通过示范歌唱和舞蹈,引导学生模仿和体验,掌握正确的演唱与表演技巧。
参与式教学:通过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歌曲的演唱和舞蹈中,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表现能力。
七、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大屏幕)
音响设备
歌曲PPT课件(包含歌曲背景介绍、歌词及音乐情绪分析)
教学录像(示范歌曲演唱及舞蹈动作)
八、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1.师生问好(音乐交响曲伴奏)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一首来自台湾的优美民歌,准备好感受音乐的魅力了吗?
生:(一起回答)准备好了!
2.引入话题
师:最近我们学过不少大陆的民歌,大家有尝试了解过台湾的音乐文化吗?今天我们就要走进台湾,通过一首脍炙人口的台湾民歌——《阿里山的姑娘》,带领大家走近那片美丽的土地。
播放《七子之歌——澳门》,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七子”都指哪些地方,形象地引出“台湾”话题。
3.引出课程主题
师:台湾是祖国的一部分,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背景。今天我们就跟随《阿里山的姑娘》,去探访阿里山风光,了解高山族的文化,感受台湾民歌的魅力。
环节二:讲授新课:
(一)感知:
1.简介《阿里山的姑娘》的背景
师:阿里山是台湾的著名旅游景点,以其壮丽的山景和丰富的植被著称,同时关于阿里山的传说和民歌也广为流传。《阿里山的姑娘》就是这样一首充满特色的高山族民歌。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随着这首歌曲的旋律,走进阿里山。
播放歌曲,让学生静静聆听,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绪。
(二)探究:
2.深入欣赏与音乐情绪分析
师:大家听完这首歌曲后有何感受?它的旋律和情绪是如何变化的?
帮助学生总结:歌曲旋律优美抒情,带有俏皮感,表现了阿里山姑娘的活泼多情。
3.分段欣赏与探讨
师:接下来,我们将分段欣赏这首歌曲,并带着两个问题去探索:
1.这段旋律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2.听了这段旋律你的感受如何?
再次播放歌曲,引导学生逐段分析情绪变化。
引子部分:优美抒情,令人心旷神怡。
主要旋律部分:热烈欢快,充满活力。
4.讨论与交流
师:听了这段旋律,你们有什么感受?觉得它想表达什么情感?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感受和理解。
(三)示范:
5.视唱与歌唱练习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视唱引子部分,体会其中优美抒情的感觉。
教师播放谱子,带领学生逐句视唱。重点强调音准和情感表达。
师:大家一起唱,引子部分旋律优美抒情,要唱得富有感情。
组织全班学生跟随教师一同演唱。
6.即兴舞蹈与表演
师:歌曲的主要旋律热烈欢快,大家听了都想动起来。现在,我们分成小组,用舞蹈来表现这段音乐的情感。
学生分组练习,即兴编排舞蹈动作,充分运用肢体语言表达音乐情感。
每组依次上台展示,其他同学进行观摩和点评。教师鼓励并指导,帮助学生改进表现。
环节三:巩固延伸:
1.集体讨论与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对这首歌以及台湾的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感受地域文化的多样性,也能从中找寻到自己内心的情感共鸣。
学生分享个人感受,教师总结合评,强调音乐学习在文化理解中的重要作用。
2.复习与强化
再次播放歌曲,全班共同合唱,强化对歌曲的熟悉程度和情感理解。
组织学生再次进行全班舞蹈表演,通过多次练习提升表现力。
九、小结拓展、布置作业:
小结:
师:今天大家表现得很棒,通过这首优美的阿里山民歌,我们领略了台湾的美丽风光,感受了高山族的文化魅力。音乐既是心灵的交流,也是文化的桥梁,希望大家以后多多关注和学习不同地域的音乐,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
作业:
师:课后请同学们查找和聆听其他高山族或台湾地区的民歌,写一份音乐欣赏报告。报告中可以包括歌曲的背景介绍、自身感受和情感理解,下一节课我们会选择几份优秀的报告在班上分享。
十、设计意图:
1.初步感知环节:
利用音乐和引入话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调动课堂气氛,为后继的深层次探究做铺垫。
2.探究音乐环节:
通过分段欣赏、提问引导以及讨论交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音乐的情绪变化,培养他们的音乐分析能力。
3.巩固延伸环节:
通过重复演唱和表演,强化学生对歌曲的熟知和情感表达能力,提升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和协同合作意识。
十一、板书设计:
```
一、导入新课
问好
引出主题《台湾》
二、讲授新课
感知:歌曲背景及高山族文化
探究:音乐情绪分析
示范:视唱与即兴表演
三、巩固延伸
讨论
表演
四、小结拓展、布置作业
小结
作业
```
十二、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手段与互动活动,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和学习音乐。学生在聆听、讨论、演唱以及舞蹈表演中,不仅理解了歌曲的情感和结构,还增强了音乐表现力和自我表达能力。然而,个别学生在即兴表演环节的参与度有限,今后需要针对这一现象采用更多样化的激励方法,增强每一位学生的领悟力和表现动力,通过音乐课让更多学生在实践中享受音乐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