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迪克西岛》(教案)-2024—2025学年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迪克西岛》(教案)-2024—2025学年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4-07-31 07:44: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迪克西岛》
一、课时:
1课时
二、教材分析:
本课以美国民歌《迪克西岛》为主要内容,通过对歌曲的聆听与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并辨认短笛与口哨这种常见乐器的音色特点。通过音乐鉴赏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音乐审美能力,让学生在愉悦的音乐氛围中感受歌曲的情感表达与节奏变化。《迪克西岛》是一首经典的美国民歌,旋律优美,节奏鲜明,是了解美国音乐文化的一个良好切入点。
三、学情分析:
在学生情况的分析中得知,我班学生对美国民歌较为陌生,但他们对短笛和口哨这种乐器具有一定的感兴趣。然而,学生在音乐感知方面的能力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具有较强的音乐感受与表现能力,而有的学生对音乐的节奏和情感理解较为薄弱。因此,本课设计在体现趣味性的同时,结合实物演示这一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提高对乐器音色的辨认能力以及情感表达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
在充分聆听和感受《迪克西岛》这首歌曲的基础上,学生能够辨别出短笛与口哨的不同音色,并通过音乐感受其情感表达。
2.艺术表现:
学生能够跟随音乐击打节拍,用不同的动作与表情去表达、体会《迪克西岛》的情感与情绪。
3.创意实践:
让学生尝试用其他乐器或声音模仿短笛和口哨的音色,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音色感知能力。并且尝试根据音乐节奏进行自由舞蹈或表演。
4.文化理解:
通过对《迪克西岛》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美国民歌的特点,了解相关的音乐文化背景,进一步扩展他们的视野。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通过聆听音乐辨别短笛和口哨的声音,这是帮助学生掌握乐器基本音色识别的关键步骤。
2.教学难点:
通过音乐和动作表达歌曲情绪,特别是要让学生在打及踢节拍时体现出歌曲《迪克西岛》的情感变化与风格,深刻理解歌曲内在的情感。
六、教学方法:
聆听法:通过反复播放音乐,训练学生的听辨能力。
讨论法:通过师生互动讨论,深化对音乐内容的理解。
示范法:教师用实际乐器演示短笛和口哨的音色。
互动法:通过音乐游戏、动作模仿等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掌握知识。
七、教具准备:
短笛(实际乐器)
口哨(实际乐器)
音乐播放设备
PPT课件(有关《迪克西岛》歌曲的背景介绍)
教学用的音乐动画或简谱
八、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1.引导讨论: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跟爸爸妈妈去过其他地方游玩?能够讲讲你们出国游玩的一些经历和感受吗?有人知道美国什么样子吗?
学生举手发言,交流分享自己的旅游经历,引发浓厚的兴趣。
教师进一步引导:今天我们要“去”一个遥远的地方——美国。我们将通过一首美国民歌《迪克西岛》去感受美国的音乐文化。
环节二:讲授新课
(一)感知
2.介绍歌曲《迪克西岛》:
教师讲解:《迪克西岛》是一首非常经典的美国民歌,原名《Dixie》。这首歌曲创作于1859年,由丹·埃米特(DanEmmett)创作。歌曲旋律优美,充满了南方风情。在音乐中,我们能够听到许多有趣的乐器音色,大家在听音乐时要特别注意辨别其中的乐器声音。
3.播放《迪克西岛》:
师:接下来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聆听歌曲《迪克西岛》,注意聆听其中不同乐器的声音,特别是短笛和口哨的声音。
音乐播放,学生静心聆听,感受音乐中不同乐器的音色。
播放完毕后,教师随机点名,请学生分享他们听到的乐器音色以及自己的感受。
(二)探究
4.辨别乐器音色:
教师展示短笛和口哨,并重点说明其外形特点和发声原理。
教师分别吹奏短笛和口哨,再次播放音乐,请同学们在曲中找出这些声音,并举手回答。
进行闭眼听辨游戏:教师用短笛和口哨演奏不同的短音符,请学生闭上眼睛,通过音色辨别是哪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三)示范
5.击打节拍:
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迪克西岛》的节奏特点。
带领学生跟着音乐击打节拍,教师示范拍手、打击乐器节拍等动作。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动作如拍手、拍腿、跺脚等方式表达歌曲的情绪,强化节奏感的培养。
分组练习,再次播放音乐,让学生分组表现,根据音乐节奏创作不同的动作,进行全班展示。
环节三:巩固延伸
6.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美国民歌《迪克西岛》,了解了短笛和口哨这两种乐器的音色。我们学会了通过听音乐来辨别不同的乐器,还用动作和表情去表达音乐的情感。同学们做得非常不错!
引导学生讨论并分享:今天的音乐学习有什么收获?你还知道哪些美国民歌?可以请同学们谈谈各自的感受。
7.播放其他美国民歌:
教师分享几首其他著名的美国民歌,如《扬基歌》《老黑奴》等。
让学生继续通过聆听其他曲目,感受美国民歌的魅力与多样化。
九、小结拓展、布置作业
小结:
教师总结:《迪克西岛》及短笛和口哨的音色鉴别,以及通过节奏和动作表达了音乐的情感。这些能力将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音乐。
作业:
请同学们回家后,给家人播放《迪克西岛》或者其他学过的美国民歌,试着向他们解释这些歌曲中使用的乐器。
十、设计意图
(1)初步感知环节:
通过介绍《迪克西岛》和播放音乐,让学生初步感知音乐和乐器音色,激发兴趣。自然地引入教学内容,缩短新知识与生活背景的距离。
(2)探究音乐环节:
深入探究短笛和口哨的音色,通过游戏和互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通过多种感官体验,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感。
(3)巩固延伸环节:
利用讨论和分享环节巩固知识,并通过播放其他美国民歌拓展学生对美国音乐文化的理解,激发持续的学习兴趣。
十一、板书设计
```
《迪克西岛》
1.短笛音色:清脆、高亢
2.口哨音色:轻柔、悠长
3.美国民歌介绍
4.节拍击打练习
5.动作表达歌曲情绪
```
十二、教学反思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学生对乐器音色的辨别情况,适时给予提示和帮助。同时,通过互动和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音乐的感知和表达中来。
总的来说,本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们对《迪克西岛》这首歌曲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并在愉快的音乐氛围中提升了他们对乐器音色的辨别能力。后续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安排,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音乐学习与成长。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