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内能》单元测试(含答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章 内能》单元测试(含答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7-31 07:50: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三章 内能
《第13章 内能》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能闻到梅花香味的微观解释是(  )
A.分子不断运动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体积很小 D.分子质量很小
2.有关分子运动及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零下10℃的冰块内没有内能
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C.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D.扩散现象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都能发生
3.质量、初温均相同的甲、乙两种物质,放出相同的热量后相互接触,热量从甲传给乙。若两种物质的比热容分别为c甲、c乙,则(  )
A.c甲一定大于c乙 B.c甲一定小于c乙
C.c甲一定等于c乙 D.c甲可能等于c乙
4.(2024·福建)水约占人体体重的60%~70%,有助于调节体温,原因之一是水具有较大的(  )
A.热值 B.密度 C.温度 D.比热容
5.(2024·福建)“煮”的篆体写法如图,表示用火烧煮食物。下列实例与“煮”在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上相同的是(  )
A.热水暖手 B.钻木取火 C.搓手取暖 D.擦燃火柴
6.(2024·广东)如图是古代省油灯的示意图。它下层盛水,能减慢上层油的消耗。点灯后,水在升温的过程中(  )
A.吸热,内能增加 B.吸热,内能减少
C.放热,内能增加 D.放热,内能减少
7.如图所示的实例中,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烧水时水的温度升高
B.拉动皮条时金属管的温度升高
C.沿滑梯下滑时臀部发热
D.空气被压缩时温度升高
8.如图所示,在试管内装适量水,用橡胶塞塞住管口,将水加热一段时间后,橡胶塞被推出,管口出现大量“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管口出现的“白气”是水蒸气
B.水蒸气推出橡胶塞导致水蒸气内能增加
C.水蒸气推出橡胶塞的过程中,管口水蒸气的内能只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的
D.水蒸气推出橡胶塞的过程中,橡胶塞的动能是由水蒸气的内能转化来的
9.给自行车胎打气,当用力将活塞向下压时(  )
A.筒内空气对外做功,空气内能减少
B.筒内空气对外做功,空气内能增加
C.活塞对筒内空气做功,空气内能增加
D.活塞对筒内空气做功,空气内能减少
10.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分子无规则运动更剧烈
B.温度越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越多
C.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过程就是内能的转移过程
D.热量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向内能少的物体传递
二、多项选择题:共2小题。每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多选)11.荷叶上的水珠如颗颗珍珠一般,摇一摇荷叶,水珠会很快滑落,荷叶上竟然滴水不沾。关于荷叶上水珠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水珠静止不动时,水珠中的水分子也静止不动
B.很小的水珠就是一个水分子
C.“秋荷一滴露”中“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两滴水珠相遇时能形成一个较大的水珠,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多选)12.依据表格中的数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 比热容c/[J (kg ℃)﹣1]
水 4.2×103
煤油 2.1×103
砂石 约0.92×103
A.一杯水倒出一半,杯内剩余水的比热容不变
B.水和砂石放出相等热量,水的温度降低得较多
C.水的比热容表示水的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4.2×103J
D.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等热量,煤油温度升高得较多
三、非选择题:共10小题。
13.“桂花飘香”是   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同一物体   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物体的   能越大。
14.摄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   ℃。铜的比热容为0.9×103焦/(千克 ℃),若5千克铜块温度升高100℃,温度升高后,铜块的比热容   ,铜块的密度   (后两空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5.如图所示,充电暖手袋是常见的取暖设备,其内部的工作物质主要是水,这是因为水的   大,相同条件下能放出较多的热量。
16.在炒板栗时往锅中放入一些细小的砂石,这是因为砂石的   小,升温快;细小的砂石与板栗充分接触,主要通过   的方式使板栗内能增大。
17.查下表可知:冰的比热容为   焦/(千克 ℃)。分析表中数据可发现: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   ;不同状态下的相同物质比热容   (后两空均选填“相同”或“不同”)。质量相同的铜块、铁块和铝块,升高相同的温度,   吸收的热量最少。
比热容:焦/(千克 ℃)
酒精2.4×103 铜0.39×103
水4.2×103 铁0.45×103
冰2.1×103 铝0.90×103
18.航天员王亚平在进行太空授课时,其中一个项目是“水膜张力实验”:她把一个金属圈插入饮用水袋并抽出后,形成了一个水膜,这说明分子间存在   。
19.用如图1实验装置来比较液体1和液体2的吸热能力。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温度/℃ 液体1 20 22 24 26 28
液体2 20 21 22 23 24
(1)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加入初温相同和   相同的液体1和液体2;
(2)用两盏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液体1和液体2,加热过程中需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搅拌目的是让液体   。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2所示,为   ℃。
(3)多次测得实验数据如上表所示,分析表格可得出结论:   。
(4)其他组认为将酒精灯换成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实验效果更好,原因是  。
20.有一根烧红的铁钉,温度是800℃,质量是1.5g。它的温度降低到20℃。则:
(1)铁钉在此过程中要放出多少热量?已知铁的比热容为0.46×103J/(kg ℃)
(2)小明同学根据课本上的实验(如图所示),用两个铁钉代替铅块进行实验。他将两个铁钉的钉帽磨平,然后紧紧地将两个钉帽压在一起。两个铁钉就会结合起来,甚至拿起一个铁钉,另一个铁钉也不会掉下来。他感到很高兴,你能告诉他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21.我国预计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陆月球计划,开展科学探索。为了在月球表面复杂多变的地形中安全着陆,载人登月器的发动机能够通过燃烧燃料喷射气流,在下降过程中帮助着陆器减速,请分别从热学和力学的角度分析登月器着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物理知识(各写出一条即可)。
22.如图所示为一款迷你家庭用手摇式爆米花机,燃料为安全环保矿物油,某同学认真阅读说明书后,经过安全操作,嘣出了一锅香喷喷的爆米花。试回答下列问题:
(1)使玉米粒内能增加的方法是什么?
(2)打开阀门,将爆米花嘣出的瞬间,为何会使水蒸气液化形成“白气”?
1.【答案】A
【解答】解:能闻到梅花香味,这是梅花香味分子扩散到空气中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答案】D
【解答】解:A.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0℃的冰块也有内能,故A错误;
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B错误;
C.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故C错误;
D.一切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发生扩散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3.【答案】A
【解答】解:在热传递过程中,热量总是由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放出相同的热量后,甲、乙两物体接触,热量由甲传给乙,说明甲的末温高于乙的末温;由题知,甲、乙两物体的初温相同,吸收相同热量后,甲的末温高于乙的末温,则甲降低的温度小于乙降低的温度,即Δt甲<Δt乙;
甲、乙两物体放出的热量相同,质量相同,Δt甲<Δt乙,由变形公式可知,c甲>c乙,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4.【答案】D
【解答】解:人体内水的比例很大,有助于调节自身的温度,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当环境温度变化较快时,水的温度变化相对较慢,从而有助于调节人体自身的温度。
故选:D。
5.【答案】A
【解答】解:用火烧煮食物,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
A、用热水取暖,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
B、钻木取火,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C、搓手取暖,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D、擦燃火柴,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故选:A。
6.【答案】A
【解答】解:点灯后,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故选:A。
7.【答案】A
【解答】解:A、烧水时,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故A符合题意;
B、拉动皮条时,克服摩擦做功,金属管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是通过做功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沿滑梯下滑时,克服摩擦做功,臀部发热,是通过做功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故C不符合题意;
D、空气被压缩时,压缩空气做功,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答案】D
【解答】解:A.管口出现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错误;
B.水蒸气推出橡胶塞,对外做功,水蒸气内能减少,故B错误;
C.水蒸气推出橡胶塞的过程中,管口水蒸气的内能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的,故C错误;
D.水蒸气把橡胶塞向上冲起时,水蒸气对橡胶塞做功,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橡胶塞的动能,故D正确。
故选:D。
9.【答案】C
【解答】解:气筒打气时,气筒的活塞对筒内空气做功,使筒内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使筒壁温度升高。
故选:C。
10.【答案】A
【解答】解:A、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越剧烈,故A正确;
B、内能包括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所以,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质量和体积有关,故B错误;
C、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过程就是内能的转化过程,故C错误;
D、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故D错误。
故选:A。
11.【答案】CD
【解答】解:A.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当水珠静止不动时,水珠中的水分子仍在运动,故A错误;
B.分子十分微小,它的直径的数量级一般10﹣10m,是肉眼看不见的,水珠是看得见的物体,不是分子,故B错误;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C正确;
D.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因此两滴水珠相遇时能形成一个较大的水珠,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故D正确。
故选:CD。
12.【答案】AD
【解答】解:A.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无关,一杯水倒出一半,杯内剩余水的比热容不变,故A正确;
B.由表格数据可知,水的比热容大于砂石的比热容,由Δt可知,水和砂石放出相等热量,由于质量关系未知,所以无法比较降低的温度关系,故B错误;
C.由表格数据可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它表示1kg的水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故C错误;
D.由表格数据可知,水的比热容大于煤油的比热容,由Δt可知,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等热量,煤油温度升高得较多,故D正确。
故选:AD。
13.【答案】扩散;温度;内。
【解答】解:不同物质的分子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桂花飘香”是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物体的内能越大。
故答案为:扩散;温度;内。
14.【答案】100;不变;变小。
【解答】解:(1)摄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
(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温度升高、但比热容不变;
(3)温度升高,铜的质量不变,体积变大,结合可知密度变小。
故答案为:100;不变;变小。
15.【答案】比热容
【解答】解: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充电暖手袋用水为介质。
故答案为:比热容。
16.【答案】比热容;热传递。
【解答】解:(1)用砂石和板栗同炒能提高效率是因为砂石比热容小,升温快,热量损失较少。
(2)炒板栗时,热量总是从高温的砂石向低温的板栗转移,板栗吸收热量,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大板栗的内能。
故答案为:比热容;热传递。
17.【答案】2.1×103;不同;不同;铜块。
【解答】解:由表可知:冰的比热容为2.1×103J/(kg ℃);
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发现: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
表格中的水和冰,状态不同,比热容不同,所以不同状态下的相同物质,比热容不相同;
铜的比热容是0.39×103J/(kg ℃)、铁的比热容是0.45×103J/(kg ℃)、铝的比热容是0.90×103J/(kg ℃),根据Q吸=cm(t﹣t0)知,质量相等的铜块、铁块、铝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铜块吸收的热量较少。
故答案为:2.1×103;不同;不同;铜块。
18.【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金属圈插入饮用水袋并抽出后,形成了一个水膜,这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故答案为:引力。
19.【答案】(1)质量;(2)受热均匀;27;(3)液体2吸热能力强;(4)便于控制相同时间吸热相同。
【解答】解:(1)根据比较吸热能力的方法,要控制不同物质的质量相同,故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加入初温相同和质量相同的液体1和液体2。
(2)用两盏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液体1和液体2,加热过程中需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搅拌目的是让液体受热均匀。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2所示,分度值为1℃,为27℃。
(3)分析上表数据可知,相同条件下,加热相同时间,液体2升温慢,故可知液体2的吸热能力强。(4)其他组认为将酒精灯换成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根据Q=W=Pt,便于控制相同时间吸热相同,实验效果更好。
故答案为:(1)质量;(2)受热均匀;27;(3)液体2吸热能力强;(4)便于控制相同时间吸热相同。
20.【答案】(1)铁钉放出的热量为538.2J;(2)此现象证明了分子间有引力。
【解答】解:(1)铁钉放出的热量:
Q放=cm(t﹣t0)=0.46×103J/(kg ℃)×1.5×10﹣3kg×(800℃﹣20℃)=538.2J;
(2)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两个表面磨平的铁钉压紧后,它们会结合在一起,证明了物体的分子间有引力。
答:(1)铁钉放出的热量为538.2J;(2)此现象证明了分子间有引力。
21.【答案】(1)向下喷射气流帮助减速,是因为向下喷射的气流对着陆器有向上托的力;
(2)发动机能够通过燃烧燃料喷射气流,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解答】答:(1)向下喷射气流帮助减速,是因为向下喷射的气流对着陆器有向上托的力;
(2)发动机能够通过燃烧燃料喷射气流,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2.【答案】(1)爆玉米花时,将玉米粒放入铁罐内加热,玉米粒通过热传递从铁罐吸收热量,使玉米粒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2)打开阀门,将爆米花嘣出的瞬间,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白气”。
【解答】答:(1)爆玉米花时,将玉米粒放入铁罐内加热,玉米粒通过热传递从铁罐吸收热量,使玉米粒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2)打开阀门,将爆米花嘣出的瞬间,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白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