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醉翁亭记
北宋 欧阳修
二零二三年九月
日期
一
积累文言常用实词、虚词
二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三
理解作者旷达“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四
理解“记”体,写景、叙事、抒情结合的写法
教学目标
一
二
理解作者旷达“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理解“记”体,写景、叙事、抒情结合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醉翁亭记》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
《醉翁亭记》
创
作
背
景
《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当时欧阳修正任滁州太守。欧阳修是从庆历五年被贬官到滁州来的。被贬官的原因是由于他一向支持韩琦、范仲淹、富弼、吕夷简等人参与推行新政的北宋革新运动,并在“庆历新政”失败后,为范仲淹辩护,最终受到牵连被贬。
欧阳修被贬滁州并没有灰心丧气,他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而且又有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这是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的。
《醉翁亭记》
初读
滁
壑
蔚
琅琊
潺潺
辄
霏
簌
伛偻
觥筹
颓
阴翳
chú
hè
wèi
Láng yá
Chán chán
zhé
fēi
sù
Yú lǚ
Gōng chóu
túi
yì
三、跟据示范朗读,再次自行朗读,并做好抽点准备
二、听录音示范朗读
一、根据课下注释自行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表判断
树林,山谷
尤其
代词,指西南诸峰
渐渐地
听见
倾泻、飞泻
名作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拟声词,形容水的声音
走
都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建造
的
名作动,取名,命名
命名
倒装句,状语后置,于此饮
就
表递进
所以
句末表示感叹,相当于“啊”、“呀”
领会
寄托
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也比喻别有用心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亭的地理位置以及名称来源
《醉翁亭记》
译文: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滁州城西南方向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美丽,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行走了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而下的,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老僧智仙。给它起名字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名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的。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要说那……”“像那……”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连词,表承接关系
花
开放
通“荫”,绿荫
浓密
表承接
表修饰
表因果
穷尽
乐趣
《醉翁亭记》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山间早晚、四季景色不同所以乐趣无穷尽
《醉翁亭记》
译文: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散去,云聚拢过来,山里就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间早晚的景象。野花开了,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看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面低落下去,石头裸露出来,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那乐趣也是没有穷尽的。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连词,句首,表示两段的过渡,提起另事
倒装句,状语后置,于途歌、于树休
……的人
呼唤,呼喊
老人
儿童
连词,表修饰
靠近
酿造
纷繁杂乱的样子
陈列,摆开
时起时坐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太守及滁州人出游及欢饮
译文: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老小小,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游山啊。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香甜,酒水清澈,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乱地摆放在前面,这是太守在举行酒宴。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欢乐的样子。苍老的容颜,花白的头发,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可是
表转折,却
跟从
意动用法,以…为乐
快乐
不久
回去
离开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日暮醉归的情景,解谜太守为谁,归结“与民同乐”的主旨
译文:不久太阳落到山顶,人的影子散乱一地。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随着。树林茂密阴蔽,鸟儿到处鸣叫,那是因为是游人离开后鸟儿们在快乐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宾客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
《醉翁亭记》中"也"字作为语气词,有三种用法A 、表判断(肯定,用于描述景物,介绍人名) B 、表陈述(解释)C 、表感叹(用于直抒胸臆)
1、环滁皆山也(助词,表判断)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助词,表判断)
3、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助词,表判断)
4、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助词,表判断)
5、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助词,表判断)
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助词,表陈述)
7、故自号醉翁也(助词,表陈述)
8、在乎山水之间也(表感叹)
9、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助词,表陈述)
10、山间之朝暮也(助词,表判断)
11、山间之四时也(助词,表判断)
12、而乐亦无穷也(表感叹)
13、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助词,表判断)
14、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表陈述)
15、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助词,表判断)
16、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助词,表判断)
17、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助词,表陈述)
18、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助词,表判断)
19、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助词,表判断)
20、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表感叹)
21、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助词,表判断)
语气词“也”字用法归纳:
(1)表示判断语气。
(2)句末语气词,表陈述或解释语气
(3)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或感叹语。
例: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例: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例:而乐亦无穷也。
语气词“也”字用法归纳:
(4)用在句末,表疑问或反诘语气。
(5)用在句末,表祈使语气。
(6)用在句中,表语气停顿。
例: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例:毋从俱死也。——《鸿门宴》
例:登斯楼也。
课堂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知道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姓名来源,了解了文章大意,知道此文是在欧阳修被贬期间创作的,他不因贬谪而抑郁消沉,仍积极为民,与民同乐。
思考:第一段是如何由远及近,一步步“推出”醉翁亭的,体会这样描写的效果
下节再见!
检测:
写山间早晚景色的句子:
全文的主旨句是:
写山间夏季景色的句子:
写春季景色的句子:
写秋冬景色的句子:
写滁人出游的句子:
美国在联合国高唱自由人权,真是:___________,意在干涉别国内政。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风霜高洁,水落石出者
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醉翁之意不在酒
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问题解答:
第一段是如何由远及近,一步步“推出”醉翁亭的,体会这样描写的效果?
由全景到局部,从环滁皆山,看到局部西南方最幽美的琅琊山,再到山里的酿泉,最后视线落到近处的醉翁亭。是按照空间顺序来描写,移步换景,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眼前焕然一新。
深入学习:
1.如果说第一自然段是按照空间顺序,那么第二自然段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时间顺序,由山间朝暮即早晚,写山间四季春夏秋冬,时间变换,山间的景物也随之变化,乐趣也无穷尽。
2.第三自然段,为什么在写“太守宴”之前要写“滁人游”?这个内容和上一段有什么联系?
原因:为了写“太守宴”创设一个欢乐的氛围,并蕴含着作者与民同乐的旨趣。
联系:上段太守的观赏“四时不同之景,而乐亦无穷”,从观赏山水四季不同的景色,表达出这是太守乐的第一个原因。而这段写太守见到滁人游山赏景,来来往往,欢歌笑语,眼前是一幅百姓欢悦和乐的图景,而此乃太守被贬期间兢兢业业的成果,这是他乐的另一原因。
3.在第三自然段中,太守喝醉了,你认为太守为什么会喝醉,你怎么理解呢?
太守是因为太高兴了才喝醉了。因为他在滁州做知州,实行宽减政策,百姓生活富足,他能够与老百姓一起游乐,一起欢饮,与民同乐,所以文中以醉来写出他的快乐。
太守与民同乐,他的乐不是无忧无虑的乐,是乐中含悲的。因为太守欧阳修他当时在政治上失意,仕途落魄,为朝廷担忧,内心世界很复杂,只好借酒消愁,因此喝醉了。
似水流年
4.他“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表达太守既能同醉,又能“自醒”体察万物,体现的是作者乐观豁达、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志趣。
5.欧阳修的“乐”与范仲淹的“乐”有何异同?
异:欧阳修的“乐”是与民同乐,表明他心中以百姓安居乐业为重,范仲淹的“乐”则是心怀天下的先忧后乐。
同:都是触景生情,都抒发的是自己的情怀与人生抱负,都表达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济世安民、与民同乐的情操。
6.回顾“记”体,本文属于什么记?
“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表达作者的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记,可以写景状物,如《小石潭记》;可以叙事,如《桃花源记》;可以将写景状物与议论抒情结合起来,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6.回顾“记”体,本文属于什么记?
类型:
碑记: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让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
游记: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文体。
杂记:古代一种杂写所见所闻,不加议论的文体。
记……事:古达一种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
结语:
本文通过对滁州周围秀丽环境以及滁州人游玩的欢乐的叙述,表现的是作者身处逆境仍乐观豁达,保持平和心态、坚持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以及寄情山水、怡然自得的乐观精神。学完这篇文章,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也要向欧阳修先生学习,遇到困难挫折,不灰心,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斗志昂扬,迎难而上。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