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敬业与乐业》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7 《敬业与乐业》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31 09:26: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敬业与乐业
梁启超

解读文题
《敬业与乐业》
“敬业”,即责任心,是对“业”的专心至志;“乐业”,即趣味,不仅乐意去做某件事情,能从中领略到趣味。
题目明确了文章的中心论题,标明作者将围绕“敬业”与“乐业”及其关系展开论述,阐明观点。

走近作者
梁启超:
(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戊戌变法”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
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生于70多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作的演讲,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有很强的针对性。

写作背景

知识链接
演讲:
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属于议论文)
主要特点:
①面对一定数量的听众,公开发表自己的观点;
②话题集中,中心突出,结构完整;
③语言简洁明快,充满感情,富有鼓动性。
主要手段——有声语言(讲)、态势语言(演)

字词疏通
1.给加粗字注音。
旁骛( ) 解剖( ) 亵渎( )
强聒( ) 骈( )进 佝偻( )
教诲( ) 禅( )师 容赦( )
承蜩( )

pōu
xiè dú
guō
pián
gōu lóu
huì
chán
shè
tiáo
2.根据句意说出相应的词语。
A:专心于学业,与朋友和睦相处。( )
B:不顾全篇文章的内容,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
C: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 )
D:道理极容易明白。 ( )
E: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 )
F:语言和行为相照应。 ( )
敬业乐群
断章取义
不二法门
理至易明
强聒不舍
言行相顾

文本解析
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居乐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揭示了题目的由来,进而揭示了全篇的中心论点——
说明了题目虽然
是源自古典里的
的两句话,但是
跟原文的意义却
有所不同。
本题主眼,自然是在“敬”字、“乐”字。但必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理至易明。所以在讲演正文以前,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
这段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结构上:
是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内容上:
强调了“有业”是“敬业乐业”的前提。
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惟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
这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道理论证。引用了孔子的话充分有力地论证了“无业”的危害,从而反面论证了“有业之必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动作、神态描写。充分表现了孔子的无奈。
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禅师,他常常用两句格言教训弟子,说道:“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他每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有一回,他的门生想替他服务,把他这天应做的工悄悄地都做了,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地不肯吃饭。
这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举例论证。举出了百丈禅师的例子,有力地证明了人人都要不断地劳作;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表明了百丈禅师的坚决的态度。
我征引儒门、佛门这两段话,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的劳作。倘若有人问我:“百行什么为先?万恶什么为首?”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我们对于这种人,是要彻底讨伐,万不能容赦的。今日所讲,专为在职业及正在做职业上预备的人--学生--说法,告诉他们对于自己现有的职业应采何种态度。
强调了作者对这种人的厌恶、鄙弃的态度。
揭示了作者引用上面两段的意义,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引出本文的主题:
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了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代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
引用朱熹的话,解释了“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致志、心无杂念。
运用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人类存在的意义是创造,而不是消耗。
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
“你”跟“我”涵盖的是全体社会成员。两个“不必”是针对世俗的心理提出的告诫。
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在现在所处的位置上,做好分内的事,不企求本分外的事。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
“难道”领起的反问句,增强了辩驳的气势。
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绝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
夸张的写作手法,幽默地说明了我们应当快乐地对待我们的职业。
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
会生活的人,聪明的人,积极乐观的人。
这里的“苦”不单单是指辛苦的意思,指的是人的主观心态。
作者认为哪两种人是最苦?原因是什么?
作者认为哪两种人是最苦?原因是什么?
第一等苦是无业游民,因为他们他们无事可做,身心毫无寄托;
第二等是苦人,是厌恶自己的人,因为他们找不到职业的乐趣。
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感。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闷。
用四个理由来证明“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浸透着深刻的人生体悟与哲理。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用孔子的话来证明学习、工作中“趣味”的重要性。
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又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强聒不舍。今天所讲,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如此,我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
作者将“敬业”与“乐业”归结为“责任心”和“趣味”,通俗易懂,简单明了,与文题有异曲同工之妙。
按照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引论—本论—结论,把课文划分成三部分,并把第二部分分为三层。概括段意、层意。
发扬与乐业精神
THANK
Y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