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有人说钱能使黑的变成白的,能使丑的变成美得,能使亲人反目成仇,能使仇人握手言和……钱真的有这么大的魔力吗?还是让我们从《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寻找答案吧。
新课导入
16、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
1.通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能够复述主要故事情节。
2.按小说的情节结构划分层次。
3.理解作者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4.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
学习目标
莫泊桑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短短的一生当中,写了6部长篇小说,300多个短篇,其中许多作品流传甚广,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
作者简介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小说《菲菲小姐》《项链》等。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相关知识链接: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俄国的契诃夫,代表作为《变色龙》;法国的莫泊桑,代表作为《羊脂球》;美国的欧·亨利,代表作为《警察与赞美诗》。
背景链接
这篇小说的创作背景是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那个时期法国正在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发展。法国内部出现了农业危机和工业危机。大量小资产阶级遭遇贫困破产。另一方面,法国的大资本家和集团却加快散播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毒害腐蚀大众。由此造成了拜金主义一时盛行的社会风气。
本文中的菲利普一家就是处于这样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小资产阶级日益贫困的境遇。无一不映射出了时代的影子。
拮据 栈桥 煞白
撬开 诧异 牡蛎
别墅 褴褛 阔绰
糟蹋
(jié)
(zhàn)
(shà)
(qiào)
(chà)
(mǔ lì)
(shù)
(lán lǚ)
(chuò)
(zāo tà)
字词积累
拮据:
端详: 十拿九稳:
褴褛: 张皇:
与日俱增:
狼狈: 阔绰:
迟疑不决:
莫名其妙:
缺少钱,经济境况不好。
仔细地看。
比喻很有把握。
(衣服)破烂。
惊慌,慌张。
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形容受窘的样子。
排场大,生活奢侈。
拿不定主意。
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说明事情很古怪,使人不明白。
1.自读课文,了解人物关系。
(1)“我”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故事涉及哪些人?他们之间原本是什么关系?
整体感知
“我”是故事的叙述者,也是作品中的人物若瑟夫,其他人物的态度和行为都是通过“我”的眼睛看到的,对其他人物的感受和评述也是从“我”的角度道出的。
2、理清故事情节,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第四部分(第48、49段):交代归来时改乘其他渡轮以避开于勒。这是故事的结局。
第一部分(第1—4段):写菲利普一家拮据的生活和他们盼望于勒归来的心情。这是故事的开端。
第二部分(第5—19段):插叙于勒到美洲去的原因和到美洲后的简况,交代一家人到哲尔赛岛游玩的缘由。这是故事的发展。
第三部分(第20—47段):写在海轮上巧遇于勒的经过。这是故事的高潮。
盼于勒
遇于勒
赞于勒
躲于勒
1、找到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并说说作用。
2、前两部分“盼于勒”“赞于勒”有什么作用?找出相应的语句分析。
3、找出菲利普夫妇称呼于勒的词语,品味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并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深层探究
品读课文,思考并解决以下问题:
前两部分“盼于勒”“赞于勒”有什么作用?
烘托气氛
开篇点出家庭生活困难,过得十分拮据。
引出我的叔叔于勒,这个引出不是直接的描写,而是通过人物的盼望、人物的话语引出人物。
“我”的父亲永远重复着那句话,引发思考:于勒究竟是怎样的人?制造了悬念。
烘托气氛,也就是常说的“铺垫”。于勒的信是我们的福音书,我们家甚至想用于勒的钱来做好多好多的事,烘托出了“盼望”的气氛,为后文的菲利普夫妇的失望、惊恐做铺垫。
叙说家境
引出人物
制造悬念
找出菲利普夫妇称呼于勒的词语,品味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并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坏蛋、流氓、无赖
正直、有良心、好心、有办法
小子、家伙、贼、讨饭的、流氓
穷
躲
不变的本质———虚伪、自私、冷酷
金钱至上
身价变化:
态度变化:
穷
富
撵
盼
(本质)
找出文中表现菲利普夫妇形象特点的句子,并进行分析。
人物形象分析
可是每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
那时候,只要一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开进港口来,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表现菲利普夫妇爱慕虚荣的性格。(行动)
语言描写:展现了父亲对于勒的急切相见之情,盼望他赶紧回来
这封信成了我们家里的福音书,有机会就要拿出来念,见人就拿出来给他看。
果然,十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增。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
语言描写:由于知道于勒在海外挣了大钱,所以才赞美他,体现了菲利普夫妇对金钱的看重程度之深。
比喻:“爱屋及乌”,表现了对于勒的喜爱之情
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
神态描写:菲利普看出了卖牡蛎的穷水手是于勒,心里骤然紧张所致,表明他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也体现了他对金钱的看重。
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
可是父亲还是放不下心,他说:“克拉丽丝,你去看看吧!最好还是你去把事情弄个清楚,你亲眼去看看。”
语言描写:菲利普难以接受于勒没钱的现实
母亲回来了。我看出她在哆嗦。她很快地说:“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
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菲利普夫人怀疑穷水手就是于勒,就显得格外小心谨慎,内心充满恐惧,揭示了其吝啬、冷酷之情。
父亲确定那人是于勒以后,他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地说:“是他,真是他!”
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囔着:“出大乱子了!”
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确定是于勒以后,菲利普表现出极度的恐慌与不安,与之前的急切盼望形成强烈对比。
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霉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五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神态、语言描写:菲利普夫人确信就是于勒后,就想法设法赶紧躲着他,带着家人偷偷离开。揭示了她自私,势利,虚伪的性格
讨论:菲利普夫妇性格的异同
克拉丽丝---尖刻精明、泼辣强悍
菲利普---胆小懦弱、没有主见
爱慕虚荣、冷酷自私、唯利是图
异
同
一、分析角度:语言、神态、动作等是人心灵的外在表现,在小说中,研究人的语言、神情、动作等往往能透视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能正确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二、人物形象的分析题型:
A.**是怎样的一个人?
B.请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
三、答题模板:
**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他做了**事,表现了他**的性格(品质)
人物形象分析方法:
结合课文说说文中的“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
同义反复的三个判断句,反映了若瑟夫对父母不认兄弟的困惑和不满,“我的亲叔叔”强调一个“亲”字,表明若瑟夫内心充满侄叔亲情,深切地表达了若瑟夫的善良纯真、有同情心。与菲利普夫妇的自私、冷酷形成鲜明对比。
善良纯真,心灵中亲情尚存
思考:作者对菲利普夫妇有着怎样的情感态度?
小说中除了反映“纯粹的金钱关系”外,也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菲利普一家的艰辛生活。菲利普夫妇最终不与于勒相认,并非完全是由于天生势利,而是被艰难生活扭曲了天性,这就使得小说在冷峻的批判之外,也对“小人物的辛酸”,展现出一种悲悯和同情。
小说以“我”回忆往事的视角来叙述,有什么好处?
以“我”的视角来讲述故事,有利于拉开适当的距离,为小说思想主题的展开留下空间。同时,这样写也有利于安排情节的曲折变化(本文主要通过菲利普夫妇的几次态度变化展开的),避免多余的解释说明。
从文中细节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有同情心、有正义感的人,在这一人物上,寄托着作者对人性的期望。
作者为何以“我的叔叔于勒”为题?
表明了作者的美好愿望,希望人们能像若瑟夫一样,多一点同情,多一点友爱,多一点善良。
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的描述,表现了在现实社会里金钱对人、对人性的扭曲,表达了对“金钱至上”思想的批判,对社会底层小人物的同情。
课堂小结
课堂总结
根据图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喜读来信
热切盼望
学做贵族
惊
慌
失
措
同
情
叔
叔
把握情节
假如菲利普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会怎样?故事又将怎样发展呢 请你发挥想象,试写成450字左右的短文。
随堂练习
提示:结合文章背景和人物形象特点。可从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着手。
游船在翡翠般的大海上继续向哲尔赛岛前进……
父亲急忙向我们跑来。“克拉丽丝?克拉丽丝!”他眼睛里放着光,脸涨得红红的,像熟透的苹果。“快去看啊,那个吃牡蛎的极有风度的先生怎么那么像于勒!在他身旁还有一位高贵的妇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