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4张PPT)
《醉翁亭记》
不知同学们有没有读过这样一本书,叫《古文观止》。这是清康熙年间编给学生读的书。此处的古文指古代的散文。观止指古文的精品都已选入,不用再看其它的书了。这当然有点夸张。这本书选了222篇从先秦到明末的精品散文,其中就有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这什么在浩的古代散文中此文能占有一席之地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它的非凡魅力。
导入
文体知识
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通过记事、记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或发表作者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在写法上大多以记叙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例如《小石潭记》《桃花源记》等。
作者简介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
环 滁 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环绕着滁州城
尤其
沿着山
听到
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啊。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啊。
代词,指前面的风景
表并列
表承接
峰 回 路 转,有亭 翼 然 临 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
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
居高面下
命名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造亭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给它起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的
命名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 之 意 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 之 心而寓之酒也。
就
的
意趣,情趣
相当于“于”
领会
寄托
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一点就醉了,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游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表递进
的
代词,指山水之乐
若夫日出 而 林 霏 开,云归 而 岩穴 暝, 晦 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 发 而 幽香,佳木秀 而 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像那
弥漫的云气
山谷
昏暗
昏暗
花
开放
茂盛
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承接
承接
的
承接
承接
的
修饰
修饰
的
表因果
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 负者歌于途,行者 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
伛偻 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背着东西的人
在树下休息
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
至于背负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
这里指被牵扶的人,即儿童
呼喊
应答
表修饰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清
野味野菜;簌,菜蔬
陈列,摆开
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清水清;山上的野味野菜,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那是太守的酒宴啊。
表并列
表并列
表修饰
表承接
宴 酣 之乐,非 丝 非 竹, 射 者中,弈 者
胜,觥 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尽兴地喝酒
弦乐器
管乐器
投壶
下棋
酒杯
酒筹
酒宴上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
的
表并列
苍颜白发, 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苍老的容颜
倒下的样子
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倒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
不久
表承接
树林阴翳,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荫;翳,遮盖
指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
树林茂密荫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
表承接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
乐,而不知太守 之 乐 其 乐也。
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表转折
表修饰
表转折
取独
以……为乐
代指游人
快乐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事的人,是太守啊。
用
太守 谓 谁? 庐陵 欧阳修也。
为,是
庐陵郡,就是吉州
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
古今异义
非丝非竹
(丝,古 :弦乐器;今:蚕丝或像丝的物品 )
(竹,古:管乐器;今:竹子)
四时之景不同
(古:季节;今:时间)
野芳发而幽香
(古:花;今:香)
醉翁之意不在酒
(古:情趣;今:愿望,心愿)
归
一词多义
太守归而宾客从:
回去,返回
云归而岩穴暝:
聚拢
暮而归:
回来
谓
太守谓谁:
为,是
太守自谓也:
命名
秀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秀丽
佳木秀而繁阴:
茂盛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临
居高面下
临溪而渔:
接近,这里是“在……旁”的意思
把酒临风:
迎着
乐
山水之乐:
乐趣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欢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以……为快乐;快乐
词类活用
山行六七里:
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名之者谁:
名词作动词,命名,取名
故自号曰醉翁也:
名词作动词,取别号
至于负者歌于途:
名词作动词,唱歌
杂然而前陈者:
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至于负者歌于途:
名词作动词,唱歌
杂然而前陈者:
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文言句式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判断句
“…者,…也“表判断
环滁皆山也
“也”表判断
至于负者歌于途,
行者休于树
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途歌”“于树休”
醒能述以文者
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醒能以文述者”
倒装句
【觥筹交错】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宴饮尽欢。
【峰回路转】亦作「山回路转」。①谓山势曲折,道路随之迂 回。②今常比喻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新的转机。
【醉翁之意不在酒】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后用以比喻本意 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也比喻别有用心。
【水落石出】宋欧阳修《醉翁亭记》:本谓水位下降后石头显 露出来。后用以比喻事物真相完全显露。
成语
【山肴野蔌】 野味和野菜。亦作「山肴野湋」。
【风霜高洁】 天气高爽霜色洁白。
【前呼后应】 本意是前面的人在呼喊,后面的人在应答。现 多用来比喻写文章首尾呼应。
《醉翁亭记》
第二课时
导入
漫步小石潭,体验了柳宗元“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抑郁忧伤;登岳阳楼,感悟了范仲淹先忧后乐的博大情怀,今天让我们再次登上醉翁亭,一起去品味欧阳修“醉翁之意”的旷达胸襟。
背景探寻
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等人推行“庆历新政”,不久便以失败告终,几人相继被贬,欧阳修因上书为他们辩护,也受牵连,于庆历五年被贬滁州。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大力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和平安定的生活,这篇游记就是写于欧阳修被贬滁州期间。
自主学习
题目为《醉翁亭记》,那么醉翁亭在什么地方?
以游踪为线索
移步换景
由远及近
由大到小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第一段介绍了:醉翁亭周围的自然环境、名字由来,以此来引出醉翁寄情山水的乐趣。
此处的景物美美在何处?
早晚
四时
日出而云霏开
云归而岩玄暝
明
晦
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
春季野花幽香淡雅
夏木枝繁叶茂
秋季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水流减少,石头裸露
第二段介绍了:
山间的早晚变化和四季不同的景物
朝而往,暮而归,
四时之景不同,
而乐亦无穷也。
山水之乐
这是一幅与民同乐的风俗画。
齐读第三段思考,本段共描述了几个画面
滁人游
太守宴
众宾欢
太守醉
滁人游
至于负者歌于途,
行者休于树,
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
往来而不绝者,
描绘了一幅太平祥和的滁州百姓游乐图,从侧面体现了此处政治的清明
太守宴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
显示了:
滁州的富足,
野餐的简朴,
太守行事的精简.
众宾欢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射者中,弈者胜,
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
凸显太守和众宾的宴酣之乐
宴酣之乐
太守醉
苍颜白发,
颓然乎其间者,
太守醉也。
简笔勾勒出“醉翁”的自画像,醉在其中,乐在其中,流露出太守“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人之从太守游而乐
禽鸟之乐
游人之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太守之乐
写作背景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四岁丧父,家境贫困,母亲用荻秆画地教他识字读书。后来他考取进士,在朝廷做官后,位居参知政事(副宰相),官位和范仲淹一样。他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范被罢官后,欧阳修不顾个人利害,愤然上书斥责有关的权臣,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欧阳修也被贬为滁州太守,滁州地僻事简,又值年岁丰稔,作者为政以宽,遂放情山水之间,本文为次年所作。
太守所乐的事情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
乐其乐:
与民同乐
人民安定富足,老人和小孩其乐融融,这跟作者励精图治有关。太守为此而快乐,能与民同乐,是他的政治理想。
·文章总共写了哪些乐?
山水之乐、宴饮之乐、禽鸟之乐、滁人之乐、太守之乐
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以文记乐的情趣,流露出为政一方、造福一方的自信、得意,以及捉笔成文的自信。
精讲释疑
醉翁的“醉”与“乐”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能同其乐”
“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就是为了写“乐”。到全文结尾处,更用“醉能同其乐”一句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画龙点睛般地勾出全文的主旨。所以山水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最后都统一在太守之乐中,“乐”才是贯穿全文的主线。
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变幻多姿的自然风光和太守与民同乐的图景,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的平和心态、与民同乐的政治襟怀以及醉情山水的乐观精神。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