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6课《诫子书》预习导学案
1.了解作者作品;掌握重点实词,借助注释理解文章大意。(重点)
2结合作者经历,理解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重点)
3.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培养“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良好品质。(难点)
一、知作者、明背景
1.作者介绍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年,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襄樊市襄阳区),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三顾草庐,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益两州,谋取西南各族统治者的支持,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所谓“隆中对”。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建兴十二年,与魏司马懿在渭南相拒,病死于五丈原军中,葬定军山(今陕西勉县西南)。曾革新连弩,能同时发射十箭,又制造“木牛流马”,利于山地运输。有《诸葛亮集》。
2.故事背景
这篇文章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写于蜀汉建兴十二年。诸葛亮一生效忠刘氏父子,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社稷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诫子书》,用意是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并注意珍惜光阴,勉励他刻苦学习。
《诫子书》写于蜀汉建兴十二年(234)。这一年2月诸葛亮第五次出师北伐,8月病逝于北伐征程中的五丈原。北伐前,他放心不下朝廷,写下了呕心沥血的《出师表》;北伐中,54岁重病的他放心不下儿子,写下言辞谆谆的《诫子书》。
3.文题解读
诫:告诫,劝勉。子:一般认为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书信。“诫子书”即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告诫、劝勉的书信。标题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文体知识
书,又称“尺牍”“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它的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可以写景,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也可以进谒显贵,勉励后学。在历史的发展中,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三、技巧点拨
理解文言词语的方法
(1)能联系以前所学,在语境中理解词义。
(2)能联系成语,在语境中理解词义。
(3)能结合上下文,推断词义。
(4)能借助工具书,解决疑难。
诸葛亮54年的一生,因此也可以分为前后两个27年。前27年,是他博览群书、修身养性、静观天下、立志用世的准备阶段;而后27年,则是他身体力行、完善自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阶段。我们也可以说,前27年是他的“淡泊”“宁静”阶段,而后27年则是他的“明志”“致远”阶段。
四、写作特点
①观点鲜明,层次清晰。
本文在修身、立志、为人处世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观点,分析了学与静、才与学、学与志等方面的关系,观点鲜明,说服力强。再如,从“静”的重要性上看,因为节俭方能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心内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文章层次十分清晰。
②正反阐述,对比鲜明。
文章从正(静)反(躁)两方面论证了治学、修身的条件,劝诫儿子惜时并有所作为。同时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③感情真挚。
本文以父亲的身份告诫儿子读书修身,静心养德,保国爱民,平治天下,既有慈父的殷殷期望,又有圣贤的谆谆教诲,感人肺腑。
五、课文内容解读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者从学习和做人两方面进行了论述,强调一个“静”字,把失败归结为“躁”字,把“静”和“躁”进行正反对比论证,将立志、学习和成才三者联系在一起,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勤学成才。
六、结构图解
七、文言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险躁则不能治性。 “治”通“冶”,修治,修养。
(二)古今异义
1.“非宁静无以致远” 宁静 古:指安静,精力集中。 今:指环境上的安静,不嘈杂。
2.“险躁则不能治性” 险 古:轻浮。 今:危险,不安全。
3.“淫慢则不能励精” 慢 古:怠惰散漫。 今:指速度缓慢。
(三)词类活用
1.非淡泊无以明志 明: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明确。
2.非宁静无以致远 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志向。
3.非志无以成学 志: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
4、非学无以广才 广: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增长。
(四)一词多义
1.之 学而时习之 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
君子之行 结构助词,的
2.以 静以修身 介词,表目的
非宁静无以致远 介词,用来
3.志 非淡泊无以明志 远大志向
非志无以成学 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
夫学须静也 动词,学习
非志无以成学 名词,学业
(五)特殊句式
①倒装句。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正确语序为:"以静修身,以俭养德。
②判断句。 夫学需静也 "……也"表判断
③倒装句。 将复何及 宾语前置,应为:"将复及何"
(六)原文断句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课文解读
原文与翻译 注释
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 修 身, 俭以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 养 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 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宁静 无以 致远。夫学须静也, 才须 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学也, 非学 无以 广才,非志 无以 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 成 学。淫慢则 不能励精,险躁则不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治性。年与时 驰,意与日去, 遂 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成枯落,多 不 接 世, 悲 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 守 穷 庐,将复 何 及!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①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②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③以;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④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⑤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⑥明志: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⑦致远: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⑧广才:增长才干。⑨淫(yín)慢:放纵懈息。淫,放纵。慢,懈息。⑩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 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险,轻薄。 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 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枯落:凋落,哀残。比喻人年老志哀,没有用处。 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参考译文
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一、预习案。
1.文学常识填空。
诸葛亮,字 ,号 ,琅邪阳都人。 时期蜀国杰出的
家 家和战略家。《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书信。与他相关的故事有 。
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淡泊(bó) 险躁(zào) B.致远(zhì) 枯落(kū)
C.淫慢(yíng) 穷庐(lú) D.励精(lì) 治性(zhì)
3.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君子之行
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C.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D.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静以修身(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B.将复何及(来得及)
C.年与时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D.险躁则不能治性(危险)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诫子书》选自《诸葛亮集·文集》,题目中的“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B.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C.“诫子书”中的“诫”是告诫、劝勉的意思;“书”是书写的意思,这里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D.“非宁静无以致远”和“险躁则不能治性”两句中的加点词是一对反义词。
6.下列对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
B.“学须静也”的“学”不单单是指一般的学习,还含有修养自身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指单纯的安静,还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美好愿望。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________________ (2)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
(3)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______ (4)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________
(5)年与时驰________________ (6)悲守穷庐________________
(7)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____ (8)遂成枯落________________
8.按要求默写填空。
(1)对那些心浮气躁、生活铺张浪费的人,我们可以用《诫子书》中的观点“ , ”来劝勉他们。
(2)《诫子书》中,表明“志当存高远”的句子是“ , ”。
(3)《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浮躁会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
, ”。
(4)《诫子书》中,“ , , ”阐述了“学”“才”“志”三者的关系。
9.源于《诫子书》中的“宁静致远”为不少有识之士所青睐,他们挥毫泼墨,作为勉励自己的座右铭。对下面书法作品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幅是行书,笔画洒落有致,风格秀逸多姿。
B.第二幅是隶书,结构古雅端整,笔意朴实淳厚。
C.第三幅是篆书,横笔蚕头雁尾,线条匀净修长。
D.第四幅是楷书,形体方正端庄,结构严谨有度。
10.请你参加班级组织的“千古风流人物·诸葛亮”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1)诸葛亮在我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有关他的传说、故事、成语、俗语很多,如:三顾茅庐、隆中对策等等。请分别写出一个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和故事。
成语:
故事:
(2)成都武侯祠有一副歌颂诸葛亮的对联,上联是:“两表酬三顾”,请找出下联下联( )
A.千古仰威仪 B.功定属元勋 C.宁静而致远 D.一对足千秋
(3)请以“我也说说诸葛亮”为话题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探究案。
(一)课内阅读理解。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静以修身
(2)俭以养德
(3)非淡泊无以明志
(4)非宁静无以致远
2.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二)课外阅读理解。
诫外甥
诸葛亮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注】①凝滞:指郁结在胸中的俗念。②细碎:琐碎的杂念。③淹留:德才不显于世。④窜伏:埋没之意。
1.出自本文的一句名言是 ,请再写出诸葛亮的一句名言: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夫志当存高远 ( ) (2)使庶几之志 ( )
(3)广咨问,除嫌吝 ( ) (4)若志不强毅 (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
(2)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4.读完本文后,你得到哪些教益?
第16课《诫子书》预习导学案(含答案)
一、预习案。
1.文学常识填空。
诸葛亮,字 ,号 ,琅邪阳都人。 时期蜀国杰出的
家 家和战略家。《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书信。与他相关的故事有 。
【答案】 孔明 卧龙 三国 政治 军事 舌战群儒(合乎题意即可)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诫子书》选自《诸葛亮集》,是他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期望。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有很多,任意写出一个即可。如:三顾茅庐、火烧新野、草船借箭、六出祁山等等。
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淡泊(bó) 险躁(zào) B.致远(zhì) 枯落(kū)
C.淫慢(yíng) 穷庐(lú) D.励精(lì) 治性(zhì)
【答案】C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C项的注音有误,“淫”应读“yín”。
3.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君子之行 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C.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D.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答案】C
【详解】ABD停顿正确。C正确的朗读停顿应为: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静以修身(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B.将复何及(来得及)
C.年与时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D.险躁则不能治性(危险)
【答案】D
【解析】“险”解释为“轻薄”。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诫子书》选自《诸葛亮集·文集》,题目中的“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B.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C.“诫子书”中的“诫”是告诫、劝勉的意思;“书”是书写的意思,这里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D.“非宁静无以致远”和“险躁则不能治性”两句中的加点词是一对反义词。
【答案】C
【详解】C.“书”是指书信,没有活用现象。
故选C。
6.下列对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
B.“学须静也”的“学”不单单是指一般的学习,还含有修养自身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指单纯的安静,还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美好愿望。
【答案】D
【详解】ABC分析正确。D这句话是说人生短促,要珍惜光阴,刻苦学习。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________________ (2)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
(3)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______ (4)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________
(5)年与时驰________________ (6)悲守穷庐________________
(7)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____ (8)遂成枯落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品德高尚的人。(2)内心恬淡,不慕名利。(3)放纵懈怠。 (4)修养。 (5)疾行,指迅速逝去。(6)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7)增长才干。(8)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淫慢则不能励精”的意思是“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淫慢”的意思是“放纵懈怠”;“非学无以广才”的意思是“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广学”的意思是“增长才干”。
8.按要求默写填空。
(1)对那些心浮气躁、生活铺张浪费的人,我们可以用《诫子书》中的观点“ , ”来劝勉他们。
(2)《诫子书》中,表明“志当存高远”的句子是“ , ”。
(3)《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浮躁会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
, ”。
(4)《诫子书》中,“ , , ”阐述了“学”“才”“志”三者的关系。
【答案】(1)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3)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4)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详解】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是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第三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默写时,要注意遂、致、躁、静几个易错的字形。写完之后,要重新读一下诗句,看有没有张冠李戴的现象发生。
9.源于《诫子书》中的“宁静致远”为不少有识之士所青睐,他们挥毫泼墨,作为勉励自己的座右铭。对下面书法作品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幅是行书,笔画洒落有致,风格秀逸多姿。
B.第二幅是隶书,结构古雅端整,笔意朴实淳厚。
C.第三幅是篆书,横笔蚕头雁尾,线条匀净修长。
D.第四幅是楷书,形体方正端庄,结构严谨有度。
【答案】C
【解析】第三幅是篆书,其特点是笔法瘦劲挺拔,曲线较多,直线较少,“横笔蚕头雁尾”是隶属的特点,“线条匀净修长”是篆书特点,故C错误,选C。
10.请你参加班级组织的“千古风流人物·诸葛亮”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1)诸葛亮在我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有关他的传说、故事、成语、俗语很多,如:三顾茅庐、隆中对策等等。请分别写出一个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和故事。
成语:
故事:
(2)成都武侯祠有一副歌颂诸葛亮的对联,上联是:“两表酬三顾”,请找出下联下联( )
A.千古仰威仪 B.功定属元勋 C.宁静而致远 D.一对足千秋
(3)请以“我也说说诸葛亮”为话题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成语示例:七纵七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妄自菲薄、亲贤远佞、俭以养德、苟全性命、不求闻达、计日而待、受命于危难之间等等。
故事示例:草船借箭、七擒孟获、三气周瑜、空城计、借东风、白帝托孤、舌战群儒、挥泪斩马谡等等。 (2)D (3)示例一:我眼中的诸葛亮是一位十分了不起的人物,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是位足智多谋的军事天才。“火烧博望坡”“草船借箭”“空城计”等,充分显示出他的大智大勇。此外,他的赤胆忠心、他那羽扇纶巾的绝世风采更是令我万分敬仰。
示例二:在我看来诸葛亮是一个阻止了时代进步的“糊涂”军师。试想,假如诸葛亮不帮助刘备实现三国鼎立的局面,而是投奔曹操,成为曹操的军师,他们的军队一定会势如破竹,无人可挡。天下必定早日统一,百姓必定安居乐业,不受战乱折磨。因此我认为诸葛亮的人生抉择是失败的。
【解析】(1)根据题干中提示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回想三国故事或所学相关课文如《出师表》,找出成语。“诸葛亮借东风助周瑜火攻曹操”是《三国演义》赤壁之战中的故事,故事中演化出的一个成语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2)根据对联上下句结构相同对应词词性相同的特点,抓住““两表酬三顾”第一字和第四字(数字),即可判断答案为D。
(3)根据所掌握的知识,用具体的事例评价诸葛亮,可评其性格、智谋、贡献、历史地位等。如:诸葛亮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义,诸葛亮殚精竭虑,南征北战,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不屈不挠,抱恨死于五丈原。
二、探究案。
(一)课内阅读理解。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静以修身
(2)俭以养德
(3)非淡泊无以明志
(4)非宁静无以致远
2.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答案】1.①用恬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②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③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④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2.作者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心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3.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4.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以”“无以”“明”“致”等字词的翻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固定句式的翻译。
2.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如作者论述的几个方面可从学习和做人的角度作答。展开论述的方法可从强调成功是因为一个“静”字、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的角度作答。
3.考查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本文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淫慢和险躁。让他的儿子懂得恬淡寡欲,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平和安静就不能实现自己远大的目标。只有做到修身养性,生活节俭,才能培养自己的良好品德。
4.考查对文章中心句的提取。“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它告诉了人们培养良好品德的方法和重要性。
【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二)课外阅读理解。
诫外甥
诸葛亮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注】①凝滞:指郁结在胸中的俗念。②细碎:琐碎的杂念。③淹留:德才不显于世。④窜伏:埋没之意。
1.出自本文的一句名言是 ,请再写出诸葛亮的一句名言: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夫志当存高远 ( ) (2)使庶几之志 ( )
(3)广咨问,除嫌吝 ( ) (4)若志不强毅 (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
(2)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4.读完本文后,你得到哪些教益?
【答案】1.志当存高远;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1)怀有,怀着;(2)接近,近似;(3)嫉妒和贪心;(4)刚强坚毅 3.(1)在你身上明白地体现出来,使你内心震动、心领神会。(2)虽然也有可能在事业上暂时停步不前,但哪会损毁自己高尚的情趣,又何必担心事业会不成功呢? 4.示例:从小就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并且矢志不渝地为之拼搏、奋斗,最终将大有作为,否则将一事无成,虚度年华,荒废一生。
【解析】1.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此题要根据题干要求选准文句,还要注意“静”“修”“俭”等字的书写。
2.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存”:怀有,怀着。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强毅”为复合词,可找现代汉语相对应的“刚强坚毅”作答。总之,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3.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揭然”“存”“恻然”“淹留”“患”“济”等词语的翻译。
4.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然后由这个观点生发出去,再联系现实生活和自己的实际,确定一个论点后进行论述。如可从从小就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并且矢志不渝地为之奋斗的角度作答。
【参考译文】
一个人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慕先贤,节制情欲,去掉郁结在胸中的俗念,使几乎接近圣贤的那种高尚志向,在你身上明白地体现出来,使你内心震动、心领神会。要能够适应顺利、曲折等不同境遇的考验,摆脱琐碎事务和感情的纠缠,广泛地向人请教,根除自己怨天尤人的情绪。做到这些以后,虽然也有可能在事业上暂时停步不前,但哪会损毁自己高尚的情趣,又何必担心事业会不成功呢?如果志向不坚毅,思想境界不开阔,沉溺于世俗私情,碌碌无为,永远混杂在平庸的人群之后,就会难免沦落到下流社会,成为没有教养,没有出息的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