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上科学1.1物质的变化
教学内容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掌握
教学目标 让学生熟练掌握上述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化学变化掌握
教学难点 没什么难点
课程难度 简单
一.知识归纳
物质变化及其性质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基本特征 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变化时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
变化现象 形状、大小或状态的改变 可能伴随放热、发光、放出气体、生成沉淀、颜色改变等现象
常见事例 矿石粉碎、乒乓球变瘪、胆矾研碎、雕刻成器等 纸张燃烧、瓦斯爆炸、钢铁生锈、食物腐败、酒的酿造等
判断依据 有无新的物质生成
联系 化学变化中会伴随着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时,蜡烛受热先熔化,然后再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前者为物理变化,后者为化学变化。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进行组合,形成了新的分子。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基本概念 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特点 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叙述物质的化学性质时往往会有下列字眼:能、会、可以、易、难等
常见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助燃性、酸碱性、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活泼性、腐蚀性、脱水性、毒性等
举例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氯化钠固体易溶于水等 蜡烛(纸张、木材等)能燃烧;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等
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1)探究物质变化的基本方法:观察和实验。
(2)物质变化的证据:生成沉淀、颜色改变、气体产生、温度变化、性质变化、发光放热、PH
变化、状态变化。
二.课堂练习(较为简单,不做分类)
1.温州碗窑村是清代浙南地区烧制民用青花瓷的主要基地。下列制瓷的工序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挖取泥土 B.制作模型
C.描绘图案 D.高温烧制
2.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实验中未涉及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是( )
A. B. C. D.
3.金华八婺各地拥有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列相关非遗产品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古婺青瓷 B.浦江剪纸 C.东阳木雕 D.永康锡雕
4.温州朔门古港遗址被评为2022年全国十大考古考古新发现,出土大量文物,含有多种瓷器、木器等,为“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提供重要见证,回答下面小题。瓷器出土后需要及时清除,醇洗、除膜、脱盐等环节除去表面杂质,最终覆膜保护,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是( )
A.清除:用毛刷对表面干刷去除杂物
B.醇洗:用酒精使泥土松散,易脱离
C.除膜:用10%稀盐酸除沉积膜碳酸钙
D.脱盐:表面的氯化钠等物质用蒸馏水浸泡除去
5.二氧化氯是一种新型灭菌消毒剂。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氯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气体。在常温下,易溶于水。二氧化氯受热或者见光易分解易爆炸,具有强氧化性和很强的腐蚀性,其水溶液却十分安全,含有2%的二氧化氯水溶液无色、无臭、无腐蚀性,常温下稳定,不易分解;该溶液是特性优良、高效安全的消毒剂,我国从2000年起就逐渐用二氧化氯取代氯气对饮用水进行消毒。
(1)二氧化氯的化学性质有 (任答出一点)。
(2)根据题中信息,发生二氧化氯泄漏时紧急处理方法是 。
6.小滨同学在家里观察到的一些现象:①厨房中的铁质菜刀生锈了;②烧水的铝壶内有水垢产生;③用天然气作燃料做饭菜;④把食盐放进汤里会溶解;⑤洁厕灵(主要成分是盐酸)滴在大理石地面上产生气泡;⑥冬天在窗户的玻璃上出现“冰花”。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有 ,化学变化的本质是 。
7.下列描述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①汽油是易燃物品;②蜡烛燃烧;③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④冰块融化;⑤铁能生锈;⑥酒精易挥发。
8.9月23日晚,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在浙江省杭州市正式开幕,本届亚运会开幕式展现了中国对绿色低碳环保理念的重视,引起了海内外广泛关注,“绿色亚运”闪耀全球。
(1)杭州亚运会主火炬以零碳甲醇作为燃料。甲醇能作为燃料是因为甲醇能燃烧,该性质是甲醇的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2)零碳甲醇是利用工业尾气的二氧化碳和焦炉气中的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合成的。这个过程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9.新型发光陶瓷是将高科技蓄光材料融入传统陶瓷釉料中,经高温改变矿物结构而形成。它吸蓄光能后,可在阴暗环境中自行发光。如图是其部分生产流程,分析并回答问题:
(1)上述设备中,一定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 (填设备名称)。
(2)若坯料中铁粉未被除去,经化学反应烧制的陶瓷会出现黑点,其可能原因是 。
(3)练泥机中,胚料在研磨后能使反应更充分。在科学中有很多“通过增大表面积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的例子,请你再举一个类似的例子 。
10.稀有气体的发现,科学家们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
材料一:1785年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用电火花使空气中氮气跟氧气化合,使氮气变成氮的氧化物,然后用碱溶液吸收而除去,剩余的氧气用红热的铜除去。最终总是残留有1%左右的气体。
材料二:1882年,英国化学家瑞利测得从空气除去氧气、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后得到的氮气密度为1.2572克/升,而从氨气分解得到的氮气测得密度为1.2508克/升,两者相差0.0064克/升。重复实验,发现两者的密度总是维持相同差值。同时采用卡文迪许的实验方法,得到了一种未知气体。
材料三:受瑞利实验启发,拉姆塞做了如下实验:把已经除掉氧气、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空气通过灼热的镁以吸收其中的氮气,最终得到了与瑞利相同的气体。通过合作研究,他们终于在1894年发现了空气中一种新的气体元素,命名为“氩”。
材料四:拉姆塞分别在1895年和1898年发现了氮气、氢气、氖气和氢气。1898年氧气亦由弗里德里希发现,至此稀有气体全部被人熟知。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仅通过卡文迪许得实验操作,最终残留1%左右气体的物理性质有 ,化学性质有 。
(2)瑞利采用两种方法得到的氮气,其密度之间的微小差异是否来源于实验误差,请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
(3)在瑞利和拉姆赛得到的那种未知的气体密度 (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氮气密度。
11.往气球中滴入少许酒精,将气球挤瘪(图甲),把气球充气口扎紧后放入热水中,观察到气球自动鼓起来(图乙)。
(1)酒精在常温下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写出酒精的一种物理性质: 。
(2)气球自动鼓起来的过程中是因为里面的酒精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3)若扎紧的瘪气球中酒精的质量为a克。当气球自动鼓起来时,请在图丙中画出气球内酒精的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图。
12.猪油是由猪的脂肪炼制的油,常温下为白色或浅黄色固体(如图所示)。具有增进食欲、润肠通便、补肺止咳、御寒、解毒、补虚、润燥等功效。
(1)脂肪细胞间隙较大,细胞间质较多,属于 组织。
(2)铁锅炒菜属于中华文化,人们普遍有一种“铁锅炒菜好吃”的印象。铁锅炒菜利用了金属铁的导热性,该性质属于 性质。
(3)炒海带时将猪油放入锅中,白色的固体猪油由于受热会 变成微黄色的液体。多吃海带可以预防甲状腺疾病,海带在生物分类上属于 植物。
13.为应对新冠疫情,我们要养成勤洗手的习惯,还可以用75%的酒精溶液对手进行消毒。查阅资料
发现:酒精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具有略带刺激性的特殊香味;能
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可用作燃料和消毒剂。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有关酒精的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有 (写一点即可)。
(2)用75%的酒精溶液对手进行消毒时,手会有冷的感觉。这是人体皮肤中的 组织在起作用。
(3)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危险警告标志。盛放酒精的容器,外面应贴的警告标志是 。
(4)若实验室用1份体积的水和3份体积的纯酒精充分混合配成消毒液。已知ρ水=1×103千克/米3,ρ酒精=0.8×103千克/米3,则该消毒液的密度会略微 (选填“大于”或“小于”)0.85×103千克/米3,其理由是 。
14.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搭载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成功发射并进入预定轨道。有望为我国探月工程第一阶段绕、落、回三步走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标志着我们已经进入了全新的太空探索时代。12月4日,国家航天局公布了嫦娥五号传回地面的国旗展示影像,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闪耀月球!
(1)在月球上竖起的这面国旗非常不容易,普通材质的五星红旗在月球上会立即褪色(颜色物质发生分解而失去颜色),甚至旗面分解。这面国旗凝聚了科学家的心血,在﹣150℃﹣150℃的环境下不褪色,不串色,这体现了构成这面新型红旗物质的 比较稳定。(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2)“长征五号”依靠的动力燃料,能实现无毒无污染发射,其携带的液氢温度非常低,达到﹣253℃,被形象地称为“冰箭”,会使周围空气极速降温,堵塞管道。表一为空气中某些气体的凝固点:
气体 凝固点(℃) 气体 凝固点(℃) 性质
氧气 ﹣218 一氧化碳 ﹣199 易燃易爆
氮气 ﹣210 氢气 ﹣259 易燃易爆
二氧化碳 ﹣78.5 氦气 ﹣272 化学性质稳定
水蒸气 0 氖气 ﹣249 化学性质稳定
表一 表二
根据表一中数据可知,在“冰箭”周围空气中发生凝华的气体有: 。
(3)为避免影响火箭发射,火箭加注燃料时,需用气体吹除火箭周围的空气,通过表二中其他常见气体的有关性质,我们可以选用何种气体,说说你的理由。
三.课后作业
1.豆浆是许多人早餐的标配,豆浆的制作流程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冷水泡豆 B.磨豆制浆 C.过滤豆渣 D.燃柴煮浆
2.东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特产丰富。下列特产制作过程的描述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编竹席 B.切糖洋
C.雕刻木雕 D.制作皮蛋
3.小科在家里自制麦芽糖,下列操作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在水中清洗小麦
B.将麦芽搅碎
C.麦芽与糯米饭混合发酵
D.滤出糖汁
4.实验准备室里,实验仪器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下列表述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试管:“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
B.酒精灯:“帽子哪里去了?我的酒精越来越少了”
C.铁架台:“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
D.小灯泡:“通上电,我就能发光”
5.很多成语中都蕴含着物质的变化,下列成语中体现化学变化的有( )
A.花香四溢 B.滴水成冰 C.死灰复燃 D.铁杵成针
6.下列物质的变化或性质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①食盐是白色晶体
②氨气有刺激性气味
③酒精挥发
④酒精易挥发
⑤蜡烛燃烧
⑥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
7.下列变化及性质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以上均填序号)。
①酒精燃烧
②氧气经加压降温变成液氧
③水是无色液体
④铁能生锈
⑤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⑥电灯丝通电发光、发热
⑦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
⑧铁生锈
⑨镁的熔点为648.8℃
⑩酒精受热变成酒精蒸气
8.玻璃在现代社会中运用广泛,在实验室中好多仪器都用到了玻璃,如放大镜、显微镜、烧杯、温度计、试管、胶头滴管,试剂瓶等。
(1)在使用玻璃仪器时,一定要小心谨慎,以免玻璃仪器破裂,如给试管加热时要预热;给烧杯加热时要垫石棉网,否则烧杯试管会破裂。烧杯试管破裂属于 变化。
(2)利用玻璃制作的试剂瓶,可以盛放绝大多数的物质,这反映了玻璃具有“稳定性”,此“稳定性”是指玻璃的 (填“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
9.如表是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加碘盐包装袋上的部分文字说明,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科学知识回答。
配料表 精制海盐、碘酸钾(KIO3)
含碘量 20~40mg/kg
储藏方法 密封避光、防潮
食用方法 烹调时待食品熟后加入碘盐
(1)加碘盐通常的颜色和状态分别为白色、 态,这是加碘盐的物理性质。
(2)由储存指南和食用方法可推测加碘盐在受热时 (填“易”或“不易”)分解,这它的 性质。
(3)食盐溶于水属于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10.小淼同学平时善于观察和思考,下面是她在家里观察到的一些现象:①厨房中的铁质菜刀生锈了;②烧水的铝壶内有水垢产生;③用天然气作燃料;④把食盐放进汤里会溶解;⑤洁厕灵(主要成分是盐酸)滴在大理石地面上产生气泡;⑥冬天在窗户的玻璃上出现“冰花”。
请你和她寻找以上化学变化发生的证据:有颜色改变的是 ,发光、发热的是 ,有气体生成的是 ,有沉淀产生的是 。(均填序号)
11.有一铁块,它的质量为0.25kg,它在高温下熔化成铁水后,质量将 (选填“变小”、“不变”、“变大”)。关于铁的信息如下:
①在常温下是固体;
②在常温下呈银白色;
③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④会导电。
以上信息属于铁的物理性质的是 。(填序号)
1.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上科学1.1物质的变化
教学内容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掌握
教学目标 让学生熟练掌握上述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化学变化掌握
教学难点 没什么难点
课程难度 简单
一.知识归纳
物质变化及其性质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基本特征 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变化时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
变化现象 形状、大小或状态的改变 可能伴随放热、发光、放出气体、生成沉淀、颜色改变等现象
常见事例 矿石粉碎、乒乓球变瘪、胆矾研碎、雕刻成器等 纸张燃烧、瓦斯爆炸、钢铁生锈、食物腐败、酒的酿造等
判断依据 有无新的物质生成
联系 化学变化中会伴随着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时,蜡烛受热先熔化,然后再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前者为物理变化,后者为化学变化。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进行组合,形成了新的分子。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基本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特点 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叙述物质的化学性质时往往会有下列字眼:能、会、可以、易、难等
常见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助燃性、酸碱性、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活泼性、腐蚀性、脱水性、毒性等
举例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氯化钠固体易溶于水等 蜡烛(纸张、木材等)能燃烧;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等
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1)探究物质变化的基本方法:观察和实验。
(2)物质变化的证据:生成沉淀、颜色改变、气体产生、温度变化、性质变化、发光放热、PH
变化、状态变化。
二.课堂练习(较为简单,不做分类)
1.温州碗窑村是清代浙南地区烧制民用青花瓷的主要基地。下列制瓷的工序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挖取泥土 B.制作模型
C.描绘图案 D.高温烧制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挖取泥土过程中只是物质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制作模型过程中只是物质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描绘图案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烧制陶瓷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2.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实验中未涉及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了CO2密度比空气的大;蜡烛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涉及二氧化碳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图中实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涉及二氧化碳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图中实验,倾倒二氧化碳的纸筒下沉,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未涉及二氧化碳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D、图中实验,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涉及二氧化碳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3.金华八婺各地拥有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列相关非遗产品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古婺青瓷 B.浦江剪纸 C.东阳木雕 D.永康锡雕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古婺青瓷,瓷器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B、浦江剪纸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东阳木雕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永康锡雕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A。
4.温州朔门古港遗址被评为2022年全国十大考古考古新发现,出土大量文物,含有多种瓷器、木器等,为“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提供重要见证,回答下面小题。瓷器出土后需要及时清除,醇洗、除膜、脱盐等环节除去表面杂质,最终覆膜保护,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是( )
A.清除:用毛刷对表面干刷去除杂物
B.醇洗:用酒精使泥土松散,易脱离
C.除膜:用10%稀盐酸除沉积膜碳酸钙
D.脱盐:表面的氯化钠等物质用蒸馏水浸泡除去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用毛刷对表面干刷去除杂物,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用酒精使泥土松散,易脱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用10%稀盐酸除沉积膜碳酸钙,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表面的氯化钠等物质用蒸馏水浸泡除去,是氯化钠溶解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C。
5.二氧化氯是一种新型灭菌消毒剂。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氯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气体。在常温下,易溶于水。二氧化氯受热或者见光易分解易爆炸,具有强氧化性和很强的腐蚀性,其水溶液却十分安全,含有2%的二氧化氯水溶液无色、无臭、无腐蚀性,常温下稳定,不易分解;该溶液是特性优良、高效安全的消毒剂,我国从2000年起就逐渐用二氧化氯取代氯气对饮用水进行消毒。
(1)二氧化氯的化学性质有 (任答出一点)。
(2)根据题中信息,发生二氧化氯泄漏时紧急处理方法是 。
【分析】(1)根据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分析;
(2)根据题中信息可知二氧化氯易溶于水,发生二氧化氯泄漏时紧急处理方法是喷洒水。
【解答】解:(1)二氧化氯受热或者见光易分解易爆炸,具有强氧化性和很强的腐蚀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2)由于二氧化氯易溶于水,且水溶液十分安全,所以发生二氧化氯泄漏时,紧急处理方法是喷洒大量的水。
故答案为:(1)具有强氧化性;
(2)喷洒水。
6.小滨同学在家里观察到的一些现象:①厨房中的铁质菜刀生锈了;②烧水的铝壶内有水垢产生;③用天然气作燃料做饭菜;④把食盐放进汤里会溶解;⑤洁厕灵(主要成分是盐酸)滴在大理石地面上产生气泡;⑥冬天在窗户的玻璃上出现“冰花”。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有 ,化学变化的本质是 。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根据化学变化的本质来分析。
【解答】解:①厨房中的铁质菜刀生锈了,此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发生的属于化学变化;②烧水的铝壶内有水垢产生,此过程中是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为碳酸钙、氢氧化镁沉淀,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化学变化;③用天然气作燃料做饭菜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化学变化;④把食盐放进汤里会溶解,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属于物理变化;⑤洁厕灵(主要成分是盐酸)滴在大理石地面上产生气泡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化学变化;⑥冬天在窗户的玻璃上出现“冰花”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故答案为:①②③⑤;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7.下列描述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①汽油是易燃物品;②蜡烛燃烧;③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④冰块融化;⑤铁能生锈;⑥酒精易挥发。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味道、溶解性等;性质是特性,变化是过程,描述性质一般用“能、易、难、会、可以”等。
【解答】解:④冰块融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②蜡烛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③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⑥酒精易挥发都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都属于物理性质;
故填:④;②;③⑥。
8.9月23日晚,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在浙江省杭州市正式开幕,本届亚运会开幕式展现了中国对绿色低碳环保理念的重视,引起了海内外广泛关注,“绿色亚运”闪耀全球。
(1)杭州亚运会主火炬以零碳甲醇作为燃料。甲醇能作为燃料是因为甲醇能燃烧,该性质是甲醇的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2)零碳甲醇是利用工业尾气的二氧化碳和焦炉气中的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合成的。这个过程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分析】(1)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2)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1)甲醇能燃烧是利用甲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表现出来,故属于甲醇的化学性质;
(2)零碳甲醇是利用工业尾气的二氧化碳和焦炉气中的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合成,该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
(1)化学;
(2)化学。
9.新型发光陶瓷是将高科技蓄光材料融入传统陶瓷釉料中,经高温改变矿物结构而形成。它吸蓄光能后,可在阴暗环境中自行发光。如图是其部分生产流程,分析并回答问题:
(1)上述设备中,一定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 (填设备名称)。
(2)若坯料中铁粉未被除去,经化学反应烧制的陶瓷会出现黑点,其可能原因是 。
(3)练泥机中,胚料在研磨后能使反应更充分。在科学中有很多“通过增大表面积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的例子,请你再举一个类似的例子 。
【分析】(1)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2)铁和氧气反应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3)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解答】解:(1)上述设备中,一定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烧成炉。
故答案为:烧成炉。
(2)若坯料中铁粉未被除去,经化学反应烧制的陶瓷会出现黑点,其可能原因是铁和氧气反应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故答案为:铁和氧气反应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3)练泥机中,胚料在研磨后能使反应更充分。在科学中有很多“通过增大表面积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的例子,例如燃料煤做成蜂窝煤。
故答案为:燃料煤做成蜂窝煤。
10.稀有气体的发现,科学家们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
材料一:1785年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用电火花使空气中氮气跟氧气化合,使氮气变成氮的氧化物,然后用碱溶液吸收而除去,剩余的氧气用红热的铜除去。最终总是残留有1%左右的气体。
材料二:1882年,英国化学家瑞利测得从空气除去氧气、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后得到的氮气密度为1.2572克/升,而从氨气分解得到的氮气测得密度为1.2508克/升,两者相差0.0064克/升。重复实验,发现两者的密度总是维持相同差值。同时采用卡文迪许的实验方法,得到了一种未知气体。
材料三:受瑞利实验启发,拉姆塞做了如下实验:把已经除掉氧气、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空气通过灼热的镁以吸收其中的氮气,最终得到了与瑞利相同的气体。通过合作研究,他们终于在1894年发现了空气中一种新的气体元素,命名为“氩”。
材料四:拉姆塞分别在1895年和1898年发现了氮气、氢气、氖气和氢气。1898年氧气亦由弗里德里希发现,至此稀有气体全部被人熟知。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仅通过卡文迪许得实验操作,最终残留1%左右气体的物理性质有 ,化学性质有 。
(2)瑞利采用两种方法得到的氮气,其密度之间的微小差异是否来源于实验误差,请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
(3)在瑞利和拉姆赛得到的那种未知的气体密度 (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氮气密度。
【分析】(1)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
(2)瑞利采用两种方法得到的氮气,其密度之间的微小差异不是来源于实验误差,是因为两种方法得到的氮气密度总是维持相同的差值。
(3)在瑞利和拉姆赛得到的那种未知的气体密度大于氮气密度。
【解答】解:(1)仅通过卡文迪许得实验操作,最终残留1%左右气体的物理性质有难溶于水,化学性质有不与氧气反应(不与碱溶液、氮气、二氧化碳、水反应)。
(2)瑞利采用两种方法得到的氮气,其密度之间的微小差异不是来源于实验误差,是因为两种方法得到的氮气密度总是维持相同的差值。
(3)在瑞利和拉姆赛得到的那种未知的气体密度大于氮气密度。
故答案为:(1)难溶于水;不与氧气反应(不与碱溶液、氮气、二氧化碳、水反应)。
(2)否;通过重复实验,两种方法得到的氮气密度总是维持相同的差值。
(3)大于。
11.往气球中滴入少许酒精,将气球挤瘪(图甲),把气球充气口扎紧后放入热水中,观察到气球自动鼓起来(图乙)。
(1)酒精在常温下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写出酒精的一种物理性质: 。
(2)气球自动鼓起来的过程中是因为里面的酒精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3)若扎紧的瘪气球中酒精的质量为a克。当气球自动鼓起来时,请在图丙中画出气球内酒精的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图。
【分析】(l)根据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分析。
(2)根据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现象分析。
( 3)根据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温度、状态、形状和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分析。
【解答】解:(1)不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酒精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易挥发等,属于酒精的物理性质。
(2)图中的气球自动鼓起来,是因为酒精液体吸收热量变成酒精蒸气,气体体积变大,同时温度升高也使酒精蒸气的压强增大,所以使气球鼓起来,该过程酒精发生的物态变化为汽化。
(3)物质的质量不随体积的改变而改变,所以气球内酒精体积增大时,气球内气体的质量保持不变,始终是一个固定值为a,如图所示。
。
故答案为:(1)酒精易挥发、无色透明、常温下液态(写一个即可);
(2)汽化;
(3)。
12.猪油是由猪的脂肪炼制的油,常温下为白色或浅黄色固体(如图所示)。具有增进食欲、润肠通便、补肺止咳、御寒、解毒、补虚、润燥等功效。
(1)脂肪细胞间隙较大,细胞间质较多,属于 组织。
(2)铁锅炒菜属于中华文化,人们普遍有一种“铁锅炒菜好吃”的印象。铁锅炒菜利用了金属铁的导热性,该性质属于 性质。
(3)炒海带时将猪油放入锅中,白色的固体猪油由于受热会 变成微黄色的液体。多吃海带可以预防甲状腺疾病,海带在生物分类上属于 植物。
【分析】(1)根据结缔组织的特点进行分析;
(2)根据铁的物质性质进行分析;
(3)猪油受热熔化,海带属于藻类植物,据此分析。
【解答】解:(1)结缔组织的细胞间隙大、细胞间质多,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所以脂肪细胞间隙较大,细胞间质较多,属于结缔组织;
(2)铁锅炒菜利用了金属铁的导热性,该性质属于物理性质;
(3)炒海带时将猪油放入锅中,白色的固体猪油由于受热会熔化变成微黄色的液体;多吃海带可以预防甲状腺疾病,海带在生物分类上属于藻类植物。
故答案为:
(1)结缔;
(2)物理;
(3)熔化;藻类。
13.为应对新冠疫情,我们要养成勤洗手的习惯,还可以用75%的酒精溶液对手进行消毒。查阅资料发现:酒精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具有略带刺激性的特殊香味;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可用作燃料和消毒剂。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有关酒精的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有 (写一点即可)。
(2)用75%的酒精溶液对手进行消毒时,手会有冷的感觉。这是人体皮肤中的 组织在起作用。
(3)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危险警告标志。盛放酒精的容器,外面应贴的警告标志是 。
(4)若实验室用1份体积的水和3份体积的纯酒精充分混合配成消毒液。已知ρ水=1×103千克/米3,ρ酒精=0.8×103千克/米3,则该消毒液的密度会略微 (选填“大于”或“小于”)0.85×103千克/米3,其理由是 。
【分析】(1)物理性质是指物质本身具有的性质,主要包括颜色、气味、密度、溶解性等;
(2)酒精汽化过程吸收热量,酒精洗手后手会有冷的感觉,这是酒精刺激人体皮肤中的神经组织所起的作用;
(3)A.表示剧毒品;B.表示易燃品;C.表示易爆品;D.表示腐蚀品;根据酒精的性质进行分析;
(4)根据m液=V液ρ可以计算出混合液的密度;分子间有空隙,导致总体积略微偏小,所以所得混合液的密度略大于上述计算出的密度。
【解答】解:(1)物理性质是指物质本身具有的性质,因此有关酒精的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有: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或具有略带刺激性的特殊香味或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2)用75%的酒精溶液对手进行消毒时,酒精吸收手的热量由液态变为气态过程,发生了汽化现象,手会有冷的感觉,这种感觉是人体皮肤中的神经组织在起作用;
(3)A.表示剧毒品;B.表示易燃品;C.表示易爆品;D.表示腐蚀品;因为酒精属于易燃的的液体,盛放酒精的容器,外面应贴的警告标志是B;
(4)已知ρ水=1×103kg/m3,ρ酒精=0.8×103kg/m3,根据m液=ρV液可知,混合后溶液质量为:
m=ρ水V+3ρ酒精=V×1×103kg/m3+V×3×0.8×103kg/m3=V×3.4×103kg/m3;
假设混合液的总体积为4V,混合后溶液的密度为:
ρ===0.85×103kg/m3;
由于酒精分子间有间隙,因此实验室用1份体积的水和3份体积的纯酒精充分混合配成消毒液的体积略小于4份体积,但是混合液的总质量等于水和酒精的质量之和,根据m液=V液ρ可知,混合后溶液的密度略大于0.85×103kg/m3。
故答案是:
(1)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或具有略带刺激性的特殊香味或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2)神经;
(3)B;
(4)大于;分子间有间隙,导致总体积略微偏小。
14.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搭载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成功发射并进入预定轨道。有望为我国探月工程第一阶段绕、落、回三步走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标志着我们已经进入了全新的太空探索时代。12月4日,国家航天局公布了嫦娥五号传回地面的国旗展示影像,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闪耀月球!
(1)在月球上竖起的这面国旗非常不容易,普通材质的五星红旗在月球上会立即褪色(颜色物质发生分解而失去颜色),甚至旗面分解。这面国旗凝聚了科学家的心血,在﹣150℃﹣150℃的环境下不褪色,不串色,这体现了构成这面新型红旗物质的 比较稳定。(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2)“长征五号”依靠的动力燃料,能实现无毒无污染发射,其携带的液氢温度非常低,达到﹣253℃,被形象地称为“冰箭”,会使周围空气极速降温,堵塞管道。表一为空气中某些气体的凝固点:
气体 凝固点(℃) 气体 凝固点(℃) 性质
氧气 ﹣218 一氧化碳 ﹣199 易燃易爆
氮气 ﹣210 氢气 ﹣259 易燃易爆
二氧化碳 ﹣78.5 氦气 ﹣272 化学性质稳定
水蒸气 0 氖气 ﹣249 化学性质稳定
表一 表二
根据表一中数据可知,在“冰箭”周围空气中发生凝华的气体有: 。
(3)为避免影响火箭发射,火箭加注燃料时,需用气体吹除火箭周围的空气,通过表二中其他常见气体的有关性质,我们可以选用何种气体,说说你的理由。
【分析】(1)根据红旗在﹣150℃﹣150℃的环境下不褪色,不串色进行分析;
(2)当温度低于凝固点时,气体就会发生凝华现象,液氢的温度达到﹣253℃,根据表一中各种气体的信息进行分析;
(3)根据表二中四种气体的凝固点和化学性质特点进行分析。
【解答】解:(1)红旗在﹣150℃﹣150℃的环境下不褪色,不串色,这体现了构成这面新型红旗物质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2)当温度低于凝固点时,气体就会发生凝华现象,液氢的温度达到﹣253℃,由表一可知,所有气体的凝固点都高于﹣253℃,故表一中的气体均会发生凝华,即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
(3)表二中四种气体,氦气的凝固点最低,化学性质稳定,因此火箭加注燃料时,需用氦气吹除火箭周围的空气。
故答案为:
(1)化学性质;
(2)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
(3)氦气;凝固点最低,化学性质稳定。
三.课后作业
1.豆浆是许多人早餐的标配,豆浆的制作流程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冷水泡豆 B.磨豆制浆 C.过滤豆渣 D.燃柴煮浆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A、冷水泡豆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磨豆制浆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过滤豆渣的过程中,只是将不溶性固体颗粒分离出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燃柴煮浆的过程中伴随着燃烧,燃烧会生成新物质如二氧化碳等,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2.东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特产丰富。下列特产制作过程的描述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编竹席 B.切糖洋
C.雕刻木雕 D.制作皮蛋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编竹席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切糖洋,只是将其切开,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雕刻木雕,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制作皮蛋包含着氧化钙与水反应等多个化学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3.小科在家里自制麦芽糖,下列操作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在水中清洗小麦
B.将麦芽搅碎
C.麦芽与糯米饭混合发酵
D.滤出糖汁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在水中清洗小麦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合题意;
B、将麦芽搅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合题意;
C、麦芽与糯米饭混合发酵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化学变化,故C符合题意;
D、滤出糖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4.实验准备室里,实验仪器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下列表述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试管:“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
B.酒精灯:“帽子哪里去了?我的酒精越来越少了”
C.铁架台:“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
D.小灯泡:“通上电,我就能发光”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试管:“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坏了”,试管破碎,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酒精灯:“帽子哪里去了?我的燃料越来越少了”,酒精挥发,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铁架台:“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铁生锈,铁锈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小灯泡:“通上电,我就能发光”,电灯通电发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11.很多成语中都蕴含着物质的变化,下列成语中体现化学变化的有( )
A.花香四溢 B.滴水成冰 C.死灰复燃 D.铁杵成针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花香四溢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滴水成冰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死灰复燃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D、铁杵成针只是物质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下列物质的变化或性质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①食盐是白色晶体
②氨气有刺激性气味
③酒精挥发
④酒精易挥发
⑤蜡烛燃烧
⑥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变化是指正在发生的过程,性质是物质表现出来的特性,一般加上能或不能、易或不易等。
【解答】解:①食盐是白色晶体,属于物质的颜色和状态,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②氨气有刺激性气味,属于物质的颜色和气味,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③酒精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④酒精易挥发,属于物理性质;
⑤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
⑥铁生锈,属于化学变化,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属于化学性质。
故答案为:③;⑥。
6.下列变化及性质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以上均填序号)。
①酒精燃烧
②氧气经加压降温变成液氧
③水是无色液体
④铁能生锈
⑤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⑥电灯丝通电发光、发热
⑦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
⑧铁生锈
⑨镁的熔点为648.8℃
⑩酒精受热变成酒精蒸气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味道、溶解性等;性质和变化,性质是特性,变化是过程,描述性质一般用“能、易、难、会、可以”等。
【解答】解:①酒精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②氧气经加压降温变成液氧,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③水是无色液体,描述的是颜色、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④铁能生锈,需要通过铁生锈这一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⑤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描述的是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⑥电灯丝通电发光、发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⑦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需要通过铁燃烧这一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⑧铁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⑨镁的熔点为648.8℃,描述的是熔点,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⑩酒精受热变成酒精蒸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②⑥⑩;①⑧;③⑤⑨;④⑦。
7.玻璃在现代社会中运用广泛,在实验室中好多仪器都用到了玻璃,如放大镜、显微镜、烧杯、温度计、试管、胶头滴管,试剂瓶等。
(1)在使用玻璃仪器时,一定要小心谨慎,以免玻璃仪器破裂,如给试管加热时要预热;给烧杯加热时要垫石棉网,否则烧杯试管会破裂。烧杯试管破裂属于 变化。
(2)利用玻璃制作的试剂瓶,可以盛放绝大多数的物质,这反映了玻璃具有“稳定性”,此“稳定性”是指玻璃的 (填“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
【分析】(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2)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所属物质类别的化学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解答】解:(1)烧杯试管破裂时,只是形状发生改变,而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2)“稳定性”是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故答案为:(1)物理;
(2)化学性质。
8.如表是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加碘盐包装袋上的部分文字说明,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科学知识回答。
配料表 精制海盐、碘酸钾(KIO3)
含碘量 20~40mg/kg
储藏方法 密封避光、防潮
食用方法 烹调时待食品熟后加入碘盐
(1)加碘盐通常的颜色和状态分别为白色、 态,这是加碘盐的物理性质。
(2)由储存指南和食用方法可推测加碘盐在受热时 (填“易”或“不易”)分解,这它的 性质。
(3)食盐溶于水属于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分析】(1)根据生活中常识进行解答;
(2)根据题中信息 贮藏方法;避光,避热,食用方法,勿长时间炖炒,进行解答;
(3)根据物质变化的知识分析。
【解答】解:(1)加碘食盐通常的颜色和状态为白色固体,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2)根据题中信息可知贮藏方法是避光,避热,食用方法是烹调时待食品熟后加入碘盐,推测碘酸钾的化学性质为受热易分解。
(3)食盐溶于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1)固;
(2)易;化学;
(3)物理。
9.小淼同学平时善于观察和思考,下面是她在家里观察到的一些现象:①厨房中的铁质菜刀生锈了;②烧水的铝壶内有水垢产生;③用天然气作燃料;④把食盐放进汤里会溶解;⑤洁厕灵(主要成分是盐酸)滴在大理石地面上产生气泡;⑥冬天在窗户的玻璃上出现“冰花”。
请你和她寻找以上化学变化发生的证据:有颜色改变的是 ,发光、发热的是 ,有气体生成的是 ,有沉淀产生的是 。(均填序号)
【分析】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有:发光、发热、颜色的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根据反应原理分析。
【解答】解:有颜色改变的是:①厨房中的菜刀生锈了,铁是银白色,铁锈是红褐色;②烧水的铝壶底部有水垢产生,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白色沉淀;③天然气燃烧发光、发热,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气体生成;⑤盐酸与大理石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有气体生成;烧水的铝壶底部有水垢产生,水垢属于白色沉淀;④和⑥均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①;③;③⑤;②。
10.有一铁块,它的质量为0.25kg,它在高温下熔化成铁水后,质量将 (选填“变小”、“不变”、“变大”)。关于铁的信息如下:
①在常温下是固体;
②在常温下呈银白色;
③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④会导电。
以上信息属于铁的物理性质的是 。(填序号)
【分析】根据物质的状态的改变,质量不变以及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0.25kg的铁块在高温下熔化成铁水后,虽然状态改变了,但质量不变;
①在常温下是固体,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②在常温下呈银白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③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④会导电,利用铁的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故答案为:不变;①②④。
1.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