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 古代印度-课件 2024-2025学年历史九年级上册同步备课高效课件(统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 古代印度-课件 2024-2025学年历史九年级上册同步备课高效课件(统编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31 11:15: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古代印度
第三课
教学目录
01
学习目标
02
新课导入
03
新知讲解
04
知识总结
05
课堂练习
01
目标导航
了解古代印度早期文明的发展历程。
知道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佛教的产生及其传播路线。(重点)
明白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是奴隶主剥削、压迫人民的历史见证。(重难点)
总结学习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难点)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古代印度是一个历史上的地理概念,非国家概念。指的是整个南亚次大陆,包括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不丹等国。在古代,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以印度作为自己的国名。它发源于印度河流域。
时间 发展概况 备注
早期文明产生
公元前23C-18C
公元前1500年
雅利安人在印度建立国家
前324-前187年
孔雀王朝
阿育王时期
达到鼎盛
哈拉帕文明
北回归线横穿印度北部,极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属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 。
印度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巴勒斯坦,入阿拉伯海,水量充沛。
印度河、恒河流域是整个南亚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也是古印度文明的发源地。
河流定期泛滥,土壤肥沃。
印度河上游
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达
恒河
前23C
前1500
前6C
前324
再次分裂
前23世纪
出现
城市国家
前6世纪
中亚的雅利安人入侵,建立一些小国
前1500年
半岛逐渐统一
前324年
鼎盛时期:
孔雀王朝
基本统一半岛
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
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种姓制度建立
佛教创立
佛教向外传播
在古印度的发展中,宗教一直占有很高地位。
根据课本10-11页,梳理古印度的发展历程。
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雅利安人,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印度北部逐渐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雅利安人原是俄罗斯乌拉尔山脉南部草原上的一个古老游牧民族,迁移至中亚平原。大约在公元前14世纪,南下进入南亚次大陆西北部,他们往南驱逐古达罗毗荼人,最终古雅利安人和古达罗毗荼人融合成了今天体征独特的南亚次大陆人。
雅利安人
孔雀王朝(公元前324一前187)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首都华氏城--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孔雀王朝王宫遗址
阿育王(公元前273~前236年在位) ,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通过武力征伐扩大王朝的版图,阿育王时代是孔雀王朝极盛时代。后来阿育王认识到依靠杀戮不能巩固统治,必须征服人心,于是,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皈依佛教,从此戒除杀生。
华 氏 城
古代印度文明成果
黄金之国
大象之国
阿拉伯数字
《摩诃婆罗多》 《罗摩衍那》
婆罗门教
佛 教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
“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称“瓦尔那”,意为肤色。
当白肤色的雅利安人跨进一块陌生的土地时,其中一个最显著的标志把他们与当地的人分开,就是肤色。……从这一基本点出发,新的征服者把所有的人划分为两部分:雅利安瓦尔那和达萨瓦尔那。
—《永恒涅槃——古印度文明探秘》
(第一等级)
(第三等级)
(第二等级)
(第四等级)
祭司贵族
国王、武士、官吏
农牧民、手工业者、商人
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掌握神权,精神领袖
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
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
几乎没有权利,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种姓制度
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
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
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等级世袭
职业固定
实行內婚
材料一:基于种姓等级的规定,每一个种姓所从事的职业也被固定,并且这种职业是长期的世袭,不得僭越和变更。
材料二:高种姓与低种姓人发生冲突,低种姓人如果用身体某部位。对较高种姓人造成伤害,必须斩断对人造成伤害的身体部位。地位低微的低种姓辱骂高种姓,轻者课以重罚,重者处以酷刑。高级种姓的人如果杀死了一个首陀罗,仅用牲畜抵偿。
材料三:原则上只能在同一种姓集团内通婚,倘若与外种姓通婚,将丧失原有种姓,其后代则降为贱民。——《摩奴法典》
材料体现种姓制度具有怎样的特点?
材料二:
“种姓制度及其相关的许多东西是完全不协调的、反动的、拘束的,并且是进步的障碍。在它的体制之内是不可能有地位上和机会上的平等的,也不可能有政治上的民主,更不可能有经济上的民主。
——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
材料一:
印度大部分村落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各种姓分居不混。……种姓的这种空间隔离性,起着维持和强化种姓意识的作用。生活在同一个种姓区的成员,形成了一个稳定、封闭的社交圈子。因此,即便是那些地位最低的不可接触者,由于有这个圈子的保护,也并不感觉种姓制度有什么不好。
——尚会鹏《种姓与印度教社会》
①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古代,有利于维持统治,维持社会安定。
②造成印度社会阶层的隔离,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阻碍民主发展,延缓社会发展的进程。
种姓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创立时间:
2、创始人:
3、教义:
公元前6世纪
乔达摩·悉达多(释迦摩尼)
①众生平等
②忍耐顺从
4、发展:
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基本统一,宣布佛教为国教。
佛教的创立与传播
结合佛教教义说一说,佛教为什么能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呢?佛教对哪一种姓带来的利益最大?为什么?
婆罗门是人间之神
等级分明
杀牲祭祀
佛是境界圆满之人
众生平等
反对杀生
战胜自我
(1)反对婆罗门特权,提出“众生平等”
(2)宣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富人的支持
获得上层统治者支持
佛教的实质:
古代印度统治者
维护统治的工具
获得下层人民的支持
取悦天神
VS
佛教教义:
5、传播:
古代印度
公元前3世纪
中亚
中国
公元前1世纪
锡兰
朝鲜
日本
越南
缅甸、泰国、柬埔寨等
佛教传播示意图
作用:通过佛教的传播,印度文化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佛教的创立与传播




































































































课堂小结
古代印度
发源地:印度河流域
建立国家:公元前1500年左右
鼎盛时期:孔雀王朝统治时期
文明标志:种姓制度和佛教
课堂练习
如图是著名的摩亨佐·达罗遗址。从遗址看,这座城市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分为两部分,上城是政治中心,下城是住宅区和工商业活动区。这个遗址出现在( )
A.尼罗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黄河流域
C
(东营中考)某法典规定:“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100帕那(银钱单位),吠舍骂了要150到200帕那,首陀罗骂了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这一规定反映的是古代印度的( )
A.种姓制度    B.津贴制度
C.封建制度    D.福利制度
A
(怀化中考)乐山大佛为弥勒佛坐像,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与此尊坐像相关的宗教的创始人是( )
A.耶稣 B.李耳
C.穆罕默德 D.乔达摩·悉达多
D
3.史料实证 古代印度文明及其成就
材料一 种姓制度以统治阶层为中心,划分出许多以职业为基础的内婚制群体,即种姓。各种姓依所居地区不同而划分成许多次种姓,这些次种姓内部再依所居聚落不同分成许多聚落种姓……如此层层相扣,整合成一套散布于整个印度次大陆的社会体系。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印度社会划分不同种姓的主要依据。结合所学分析种姓制度等级森严的表现。
职业、所居地区、所居聚落。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答案来源
作答范围
作答内容
答案来源
能力要求
作答范围
作答内容
佛教诞生的历史背景。
特权阶层在种姓和宗教等方面的特权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 公元前6世纪,北印度列国纷争,社会矛盾尖锐,形势错综复杂。随着经济地位的上升,刹帝利和吠舍大商人极力主张取消特权阶层在种姓和宗教等方面的特权。
(2)根据材料二,概括佛教诞生的历史背景。根据所学知识,概括佛教传播到印度次大陆的广大地区和佛教俨然成为当时古印度国教的原因。
公元前6世纪,北印度社会矛盾尖锐,形势错综复杂;特权阶层在种姓和宗教等方面的特权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佛教提出“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得到了下层人民的支持;佛教宣扬“忍耐顺从”,有利于麻痹人民,维护统治,因此得到统治阶层的大力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