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教学目录
01
学习目标
02
新课导入
03
新知讲解
04
知识总结
05
课堂练习
01
目标导航
了解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以及从这里发展起来的古代文明。
知道古巴比伦王国兴起的基本情况,以及其著名的国王汉谟拉比。(重点)
掌握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的统治措施,特别是颁布《汉谟拉比法典》的意义。(难点)
古巴比伦城遗址
你在视频中看到了哪些熟悉的名词呢?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西亚
两河流域文明
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两河
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地方,(今伊拉克境内)
两河流域
两河流域地形图
根据材料分析两河流域平原的农业发展是怎样的?
农业生产发达
希罗多德说,在美索不达米亚,小麦的收成是播下种子的200倍。普林尼说,一年可收获两次小麦,此后还可以长出优质的饲料,棕榈树繁茂,水果种类众多;至于建筑材料,美索不达米亚有一种可以制成砖的粘土。
——H·G·韦尔斯《世界史纲》
小组合作:根据课本6-7页,梳理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历程。
出现小国;混战不止。
(苏美尔人)
公元前3500年
公元前24世纪
初步统一(阿卡德人)
古巴比伦王国建立
(阿摩利人)
公元前1894年
公元前18世纪
汉谟拉比完成统一
古巴比伦被外族所灭
公元前16世纪
公元前539年
新巴比伦被波斯征服
兴起
强盛
统一
灭亡
苏美尔人通常用削成尖头的芦秆或木棒做笔,在未干的软泥版上压刻出符号。这些符号的线条由粗到细,很像木楔,所以这种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
书写材料
笔:削成尖头的芦杆或木棒
纸:未干的软泥版
阴历
两河流域居民以月的圆缺,周而复始为一个月。一年分12个月,其中有6个月各为30天,另6个月各为29天,全年共354天。编制了阴历,一年354天,并设置闰月来调整阴历和阳历之间的天数差距。他们规定七天为一星期,发明星期制度。
在计时方法上,他们把一天分为12小时,每小时分为60分,每分钟分为60秒。
苏美尔星象盘
在古代的美索不达米亚时代,数字以楔形文字表达,分“个位”和“十位”。60进位制至今仍在不少领域内应用。此外,古巴比伦人还掌握了四则运算,平方,立方和求平方根、立方根的法则。还会解有三个未知数的方程。
勾股定理
60进位制
空中花园
传说是在公元前6世纪由新巴比伦王国的尼布甲尼撒二世为其患思乡病的王妃安美依迪丝修建的,现已不存。巴比伦空中花园最令人称奇的地方是那个供水系统,因为巴比伦雨水不多,而空中花园的遗址相信亦远离幼发拉底河,所以研究人员认为空中花园应有不少的输水设备,奴隶不停地推动连紧着齿轮的把手,把地下水运到最高一层的储水池,再经人工河流返回地面。
空中花园想象图
二、古巴比伦王国
根据课本第7页,填写古巴比伦王国统一的时间、区域、性质、制度、地位。
古巴比伦王国的统一 时间 国王
统一区域 国家性质 国家制度 地位 君主专制制度
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
公元前18世纪
汉谟拉比
三、《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现藏于巴黎卢浮宫博物馆
1901年12月,由法国人和伊朗人组成的一支考古队,在伊朗西南部苏撒古城旧址上,发现了一块黑色玄武石,几天以后又发现了两块,拼合起来恰好是一个椭圆柱形的石柱。石柱下部刻有用楔形文字记录的法律条文,经多方考证,最终确定,这就是《汉谟拉比法典》。
发现
《汉谟拉比法典》是兴盛于中东地区(今伊拉克所在地)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象征。这座由巴比伦国王在公元前十八世纪建造的高大的玄武岩石碑,既是一件艺术品,也是一件历史和文学作品,还是在圣经法典之前的古代最全面的司法典籍。
——法国卢浮宫博物馆讲解词
收藏
《汉谟拉比法典》
象征权力与正义的权杖
汉谟
拉比
太阳神 沙马什
你认为这个浮雕是想表达一种什么思想?
君权神授
如果一个人(上层人)挖出自由人的眼睛,或者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应偿付1迈纳金。
如果一个人(上层人)挖出奴隶的眼睛,或者打断奴隶的骨头,他应赔偿奴隶价格的一半。
法典维护谁的利益?
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如果一个人挖掉另一个人的眼睛,他的眼睛也该被挖出来。(196)
如果一个人打断另一个人的骨头,他的骨头也该被打断。(200)
如果一个人打掉另一同等地位者的牙齿,他的牙齿也该被打掉。(196)
《汉谟拉比法典》
根据法典的原文内容,体现了什么原则?是哪个阶级的惩罚?
以牙还牙
以眼还眼
同态复仇
《汉谟拉比法典》具有怎样的意义?
材料:现在,在法国巴黎的卢浮宫里,我们可以看到世界上迄今为止人类保存最完整和最早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该法典很多条文是用来处理自由民的内部关系的,处理的原则就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为了巩固奴隶主的统治,法典还规定了一些更严厉的条款……正式依靠这部法典,汉谟拉比时代的巴比伦社会,成为古代东方奴隶制国家中统治最严密的国家。 ——曹顺仙编著《世界文明史》
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是古巴比伦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
兴起:约公元前3500年
初步统一:约公元前24世纪
强盛:公元前18世纪
发展演变
统一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
建立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制定《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的统治
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重点知识总结
课堂小结
古代两河流域
两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国家产生:约公元前3500年起
初步统一:约公元前24世纪
主要文明:古巴比伦文明
文明成就:楔形文字
《汉谟拉比法典》
1.(重庆校级月考)苏美尔文明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最早的文明之一,其文学作品中有这样的描写:猖獗的洪水啊,没人能和它对抗……庄稼成熟了,猖獗的洪水来将它淹没。该文学作品中的“洪水”指的是哪一流域河水的泛滥?( )
A.尼罗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黄河流域
B
课堂练习
2.公元前18世纪,两河流域又一次统一在一位帝王手里,他统治的时期被认为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全盛时期,他在位时制定的一部法典,可谓是人类法制史上的瑰宝。这位著名的帝王是( )
A.图特摩斯三世 B.胡夫
C.黄帝 D.汉谟拉比
D
3.(张家界中考)历史古迹是古代文明的见证。如图古迹能够见证古巴比伦文明的是( )
A.金字塔 B.《汉谟拉比法典》
石柱局部图
C.帕特农神庙 D.长城
B
4.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及其成果
材料一 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上游山峦重叠。在那里,人们学会了驯化动植物,从而完成了农业革命。……他们从山区迁移到大河流域,逐步发展起新的、生产率更高的灌溉农业和新的社会制度……最终导致文明的出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
(1)材料一所述的是哪一文明?该文明发展的高峰在什么时候?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巴比伦王国时期。
两河流域
古代两河流域属于大河文明
答案来源
作答内容
作答内容
(2)材料二中“最杰出”的这部“法典”的名称是什么?从材料二中我们可以获取到关于这部法典的哪些信息?
即两河流域人民
即《汉谟拉比法典》
法典颁布的目的
法典颁布的社会意义
材料二 美索不达米亚人也试图通过编制完备的法典来减轻笼罩人们的不安全感。……是其中最杰出的一部……旨在明确地、永久地调整一切社会关系。因而,这部法典不仅阐明了古巴比伦的法律制度,也照亮了当时的社会。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
《汉谟拉比法典》。法典的颁布是为了缓解矛盾冲突,调节社会关系;法典的颁布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它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