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必修二(课件+讲义+练习)(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必修二(课件+讲义+练习)(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01-05 12:35:52

文档简介

课件128张PPT。2016年高中生物学学业水平测试内部讲义
邵东三中 杨连进2016年高中生物学学业水平测试内部讲义
必修二第七章 孟德尔遗传定律
【考点四十七】孟德尔选取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
(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自然情况下豌豆一般都是纯种)
(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
(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4)豌豆生长周期短,易于栽培
(5)籽粒较多,数学统计分析结果更可靠
“假说-演绎法”: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验证假设—总结规律【考点四十八】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
(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举例:人的卷发和直发等。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显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即为显性。用大写字母表示。用D表示。
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亲本性状为隐性。用小写字母表示,用d表示。(2)纯合子:相同基因(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如DD或dd。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杂合子:不同基因(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如Dd。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3)杂交:如:DD×dd Dd×dd DD×Dd等。
自交:如:DD×DD Dd×Dd等(最简单、最方便验证亲本是否为纯合子的方法)
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如:Dd×dd
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4)相同基因、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
相同基因: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如图中A和A就叫相同基因。
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图中B和b、C和c、D和d就是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如图中A和D;还有一种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如图中A和b。复等位基因:若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置上的等位基因的数目在两个以上,称为复等位基因。如人类ABO血型系统中的IA、i、IB三个基因,ABO血型由这三个复等位基因决定。因为IA对i是显性、IB对i是显性,IA和IB是共显性,所以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只能是:IAIA、IAi——A型血;IBIB、IBi——B型血;IAIB——AB型血;ii——O型血。【考点四十九】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基因的分离定律)
1、过程:人工异花传粉
异花传粉的步骤:去雄→套袋处理→人工授粉→套袋处理 解释
① 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区分大小写) ② 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③ 配子只含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④ 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注意:植物体产生的配子中,雄配子数目远多于雌配子;F1配子的种类有两种是指雌雄配子分别为两种(D和d),D和d的比例为1∶1,而不是雌雄配子的比例为1∶1。2、验证:测交验证方法:选用F1和隐性纯合子杂交,目的是为了验证F1的基因型。
遗传图解测交与自交的选取视生物类型而定:鉴定某生物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当被测个体是动物时,常采用测交法;当被测个体是植物时,测交法、自交法均可以,但自交法较简单。自交与自由交配的区别
(1)自交强调的是相同基因型个体的交配,如基因型为AA、Aa群体中自交是指:AA×AA、Aa×Aa。
(2)自由交配强调的是群体中所有个体进行随机交配,如基因型为AA、Aa群体中自由交配是指:AA×AA、Aa×Aa、AA♀×Aa♂、Aa♀×AA♂。3、分离定律内容: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不相融合
(3)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4、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在减I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5、基因分离定律发生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考点五十】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自由组合定律)★★★★★
1、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提出问题
其过程为:说明:在两对相对性状杂交的F2中并未出现新性状,而是出现了新的性状组合。
重组类型为黄色皱粒、绿色圆粒。F2中重组类型所占比例:
(1)当亲本基因型为YYRR和yyrr时,F2中重组性状所占比例是3/16+3/16=6/16。
(2)当亲本基因型为YYrr和yyRR时,F2中重组性状所占比例是1/16+9/16=10/16。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和验证——提出假说,演绎推理
理论解释:
(1)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合,产生数量相等的4种配子
(2)受精时,F2共有16种配子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
(3)F2的基因型有9种,基因型及比例: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 yyRr: yyrr=1:2:1:2:4:2:1:2:1 遗传图解:验证:(测交的遗传图解)测交后代的性状及比例取决于杂种子一代产生的配子及比例。孟德尔所做的测交实验,无论是以F1作为母本,还是父本,实际结果都符合预期设想,也就是测交后代四种表现型,实际籽粒数量比接近1:1:1:1的理论预期,证明解释是正确的。从而证实了F1在产生配子时,同对的遗传因子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3、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时间、范围——得出结论
实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如图)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范围:有性生殖的生物,真核细胞的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无性生殖和细胞质基因遗传时不遵循。【技法拓展】
1、自由组合定律计算分析的常用方法:棋盘法(课本),树状分支法,分解组合法。
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
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Aabb可分解为如下两个分离定律:Aa×Aa,Bb×bb;然后按照数学上的乘法原理和加法原理根据题目要求的实际情况进行重组。此法“化繁为简,高效准确”,望深刻领会以下典型范例,熟练掌握这种解题方法。【典例解析】分解组合法:AaBb×Aabb
① 拆分
② 十字交叉组合获得表现型之比③ 相关表现型基因型的获得3A_Bb表现型:3A_bb表现型:综上:性状分离比为3:3:1:1
相关变现型基因型之比为1:2:1:2:1:12、配子类型的问题
规律:某一基因型的个体所产生配子种类数等于2n种(n为等位基因对数)。
如:AaBbCCDd产生的配子种类数Aa   Bb   CC   Dd
↓    ↓   ↓   ↓
2  ×  2  ×  1  × 2=8种3、配子间结合方式问题
规律: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杂交,配子间结合方式种类数等于各亲本产生配子种类数的乘积。
如:AaBbCc与AaBbCC杂交过程中,配子间结合方式有多少种?
先求AaBbCc、AaBbCC各自产生多少种配子。
AaBbCc → 8种配子,AaBbCC → 4种配子。
再求两亲本配子间结合方式。由于两性配子间结合是随机的,因而AaBbCc与AaBbCC配子间有8×4=32种结合方式。4、已知双亲基因型,求双亲杂交后所产生子代的基因型种类数与表现型种类数
规律:两基因型已知的双亲杂交,子代基因型(或表现型)种类数等于将各性状分别拆开后,各自按分离定律求出子代基因型(或表现型)种类数的乘积。
如AaBbCc与AaBBCc杂交,其后代有多少种基因型?多少种表现型?
先看每对基因的传递情况:
Aa×Aa → 后代有3种基因型(1AA∶2Aa∶1aa);2种表现型;
Bb×BB → 后代有2种基因型(1BB∶1Bb);1种表现型;
Cc×Cc → 后代有3种基因型(1CC∶2Cc∶1cc);2种表现型。
因而AaBbCc×AaBBCc 后代中有3×2×3=18种基因型;有2×1×2=4种表现型。5、概率问题
(1)已知双亲基因型,求子代中某一具体基因型或表现型所占的概率
规律:某一具体子代基因型或表现型所占比例等于按分离定律拆分,将各种性状及基因型所占比例分别求出后,再组合并乘积。
如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个体杂交,求:
①产生基因型为AabbCc个体的概率;
②产生表现型为A_bbC_的概率。分析:先拆分为①Aa×Aa、②Bb×bb、③CC×Cc,分别求出Aa、bb、Cc的概率依次为1/2、1/2、1/2,则子代基因型为AabbCc的概率应为1/2×1/2×1/2=1/8。按前面①、②、③分别求出A_、bb、C_的概率依次为3/4、1/2、1,则子代表现型为A_bbC_的概率应为3/4×1/2×1=3/8。(2)已知双亲基因型,求子代中纯合子或杂合子出现的概率
规律:子代纯合子的出现概率等于按分离定律拆分后各对基因出现纯合子的概率的乘积。
子代杂合子的概率=1-子代纯合子概率。
如上例中亲本组合AaBbCC×AabbCc,则
①子代中纯合子概率:组合(1/4+1/4)×1/2×1/2=1/8。
代中杂合子概率:1-1/8=7/8。(3)已知双亲类型,求子代不同于亲本基因型或不同于亲本表现型的概率
规律:不同于亲本的类型=1-亲本类型。
如上例中亲本组合为AaBbCC×AabbCc,则①不同于亲本的基因型=1-亲本基因型=1-(AaBbCC+AabbCc)=1-2/4×1/2×1/2+2/4×1/2×1/2=6/8=3/4。
②不同于亲本的表现型=1-亲本表现型=1-(A_B_C_+A_bbC_)=1-3/4×1/2×1+3/4×1/2×1=1-6/8=1/4。已知双亲类型求不同于亲本基因型或不同于亲本表现型的概率:不同于亲本的类型=1-亲本类型。(4)性状分离比推断法
①9∶3∶3∶1→AaBb×AaBb
②1∶1∶1∶1→AaBb×aabb或Aabb×aaBb
③3∶3∶1∶1→AaBb×Aabb或AaBb×aaBb
④3∶1→Aabb×Aabb、AaBB×AaBB、AABb×AABb等(只要其中一对符合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的F1自交类型,另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只产生一种表现型即可)。【真题再现】
(2007年-19)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YyRr的豌豆不能产生的配子是
A. YR B. Yr C. yR D. YY
(2007年-20)下列关于孟德尔研究遗传规律获得成功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先分析多对相对性状,后分析一对相对性状 B.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提出假说并进行验证
C.正确地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D.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2007年-21)下列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豌豆的高茎与绿色豆荚
B.羊的黑毛与兔的白毛
C.棉花的细绒与长绒
D.人的双眼皮与单眼皮DDA(2008年-15)孟德尔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进行杂交实验,产生的F1是黄色圆粒。F1自交得到F2,F2的表现型分别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它们之间的数量比是
A.1:1:1:1 B.3:1:3:1
C.3:3:1:1 D.9:3:3:1
(2009年-19)下列基因型的个体中,只能产生一种配子的是
A.ddTt B.DDtt C.DdTt D.DDTt
(2010年-20)南瓜所结果实中白色(A)对黄色(a)为显性,盘状(B)对球状(b)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若让基因型为的AaBb的白色盘状南瓜与“某南瓜”杂交,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如图所示,则“某南瓜”
的基因型为
AaBb B. Aabb
C. aaBb D. aabb第八章 遗传发病率计算
【考点五十一】遗传发病方式及遗传病 ★★★
1、常见的五种遗传基本方式2、人类遗传病
(1)由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通常分为:(2)遗传病的检测咨询和预防:
遗传咨询:对夫妻双方进行身体检查,了解家庭病史,诊断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分析遗传病的传递方式,判断类型;推算出后代的再发风险率;提出防治对策、方法和建议(如是否适于生育、选择性生育)等。
产前诊断: 方法:羊水检查、B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基因诊断。
目的: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真题再现】
(2007年-23)下列人类常见遗传病中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A.红绿色盲病 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C. 21三体综合征 D.先天性聋哑
(2008年-19)关于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的措施,错误的是
A.禁止近亲结婚 B.广泛开展遗传咨询
C.进行产前(临床)诊断 D.测定并公布婚配双方的DNA序列
(2009年-20)研究人类遗传病的遗传规律,对于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下列人类的遗传病中,属于伴性遗传的是
A.多指 B.白化病 C.红绿色盲 D.21三体综合征
(2012年-15)在进行“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活动时,最好选择的疾病是
A.红绿色盲 B.艾滋病 C.原发性高血压 D.21三体综合征
(2013年-21)遗传咨询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预防遗传病的发生和发展。下列不属于遗传咨询范畴的是
A.详细了解家庭病史 B.对胎儿进行基因诊断
C.推算后代遗传病的再发风险率 D.提出防治对策和建议
(2014年-21)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中和性别相关联的现象叫伴性遗传。下列疾病中属于伴性遗传的是
A.白化病 B.红绿色盲 C.艾滋病 D.21三体综合征CDCABB【考点五十二】遗传系谱图的推断 ★★★★★
一个遗传系谱排除了Y染色体上遗传的可能性之后,首先应确定是显性遗传还是隐性遗传,然后再确定致病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
1.确定是显性遗传还是隐性遗传
如果患病率高,代代连续,且只要有一组符合双亲都是患者,子代中有正常个体,则必为显性遗传。即“有中生无为显性”。下图是显性遗传标志图。如果患病率低,隔代遗传,且只要有一组符合双亲都不患病,子代中有患病个体,则必为隐性遗传。即“无中生有为隐性”。下图是隐性遗传标志图。2.确定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
在显性遗传系谱图中,如果满足父亲患病,女儿一定患病;或儿子患病,母亲一定患病,一定是X染色体显性遗传。否则(则父亲患病,女儿正常;或儿子患病,母亲正常。)一定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在隐性遗传系谱图中,如果满足女儿患病,父亲一定患病;或母亲患病,儿子一定患病,一定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否则(即女儿患病,父亲正常;或母亲患病,儿子正常。)一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三、特殊情况下的判断
1.若系谱图中无上述典型例子,就只能做不确定判断,只能从可能性大小方向来推测,通常的原则是:世代连续很可能为显性遗传病,世代不连续很可能为隐性遗传病(连续的含义:指直系血亲之间具有连续性,如下图中每代都有患者,但是并不具有连续性)。2.患者无性别差异,男女患病的概率大约各占1/2,则该病很可能是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3.若男女患者比例相差较大,该病很可能是性染色体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它又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若患病男性多于女性,则该病很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
(2)若患病女性多于男性,则该病很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病。
(3)若每个世代表现为父亲有病,儿子全病,女儿全正常,患者只在男性中出现,则很可能是伴Y染色体遗传病(位于Y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真题再现】
(2007年-18)下图为某家族白化病的遗传系谱图,该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在第Ⅲ代个体中,可能不带致病基因的是
A. 8 B. 9 C. 10 D. 11(2008年-16)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系谱图(图中深颜色表示患者)中,不可能表示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是(2010年-17)下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该遗传病为隐性性状
B.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II3和II4的基因型相同
D.II3和II4的基因型可能不同(2013年-20)已知马的栗色和白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一匹白色公马(♂)与一匹栗色母马(♀)交配,先后产生两匹白色母马(如图所示)。根据以上信息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A.马的白色对栗色为显性
B.马的毛色遗传为伴性遗传
C.Ⅰ1与Ⅱ2基因型一定不同
D.Ⅱ1和Ⅱ2基因型一定相同(2015年-17)下图为人类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Ⅱ5的致病基因只来自于Ⅰ1
C.Ⅱ3是杂合子
D.Ⅰ2和Ⅱ4的基因型相同(2009年-37)下图为某种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请据图回答(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
(1)该病是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的 性遗传病。
(2)Ⅰ3的基因型是 ,Ⅱ5的基因型是 。
(3)若Ⅱ9和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性携带者结婚,则他们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 。(2011年-39)下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原菌的系谱图,其中Ⅱ6不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请据图回答(显性基因用E表示,隐性基因用e表示):
?
(1)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 染色体上 性遗传。
(2)Ⅱ5与Ⅲ9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 。
(3)Ⅲ7的基因型是 。
(4)若该病是多指,色觉正常正常的Ⅲ8与一个正常女性婚配,生了一个正常女儿和一个患有红绿色盲(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的儿子,则Ⅲ8的基因型是 。他们再生一个手指和色觉均正常孩子的概率是 。(2012年-39)下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请据图回答(显、隐性基因分别用B、b表示):
(1)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 染色体上 性遗传。
(2)Ⅰ-1的基因型为 。
(3)若Ⅱ-2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则Ⅲ-2与Ⅲ-4个体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 。
(4)若Ⅱ-2不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且Ⅲ-4及其配偶都为表现型正常的白化病基因携带者,则Ⅲ-4及其配偶生一个只患一种病的孩子的概率是 。(2013年-38)下图为一对雌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图解,其中Ⅱ、Ⅲ、Ⅳ、X、Y表示染色体,基因A、a分别控制红眼、白眼,基因D、d分别控制长翅、残翅。请据图回答:
(1)由图可知,果蝇体细胞中有 个染色体组。
(2)图中雄果蝇的基因型可写成 ,该果蝇经减数分裂可以产生 种配子。
(3)若这一对雌雄果蝇交配,F1的雌果蝇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是 ;若仅考虑果蝇的翅型遗传,让F1的长翅果蝇自由交配,则F2的长翅果蝇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 。(2014年-38)下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显、隐性基因分别为A、a)的系谱图,请据图回答(概率用 分数表示):
(1)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 染色体上 性遗传。
(2)Ⅱ一2为纯合子的概率是 。
(3)若III-3和一个基因型与Ⅲ一5相同的女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患病儿子的概率是 。
(4)若Ⅱ一l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请继续以下分析:
①Ⅲ一2的基因型为 。
②研究表明,正常人群中该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2%。如果Ⅲ一2和一个正常男性结婚,生育了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儿,则该女儿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 。(2015年-39)果蝇的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现有表现型均为灰身直毛的果蝇杂交,F1的表现型与比例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由图1可知,在果蝇灰身和黑身中,显性性状为 ,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2)由图2可知,在果蝇直毛和分叉毛中,显性性状为 。
(3)若同时考虑这两对相对性状,则F1雌果蝇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 (用分数表示)。
(4)若考虑果蝇的灰身、黑身这对相对性状,让F1中灰身果蝇自由交配得到F2,再用F2中灰身果蝇自由交配得到F3,则F3灰身果蝇中纯合子年占比例为 (用分数表示)。第九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考点五十三】DNA作为遗传物质的探索实验 ★★★★
1、1928年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
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
S型细菌:菌落光滑,菌体有夹膜,有毒性
R型细菌:菌落粗糙,菌体无夹膜,无毒性
(1)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①组结果说明R型细菌无毒性
②组结果说明S型细菌有毒性
③组结果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已失活(加热杀死S型细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变性失
活,但是其内部的DNA在加热结束后随温度的恢复又逐渐恢复其活性)
④组小鼠死亡,证明有R型无毒细菌已转化为S型有毒细菌,说明S型细菌内含有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转化的实质是基因重组而非基因突变;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指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R型细菌的DNA中,使受体细胞获得了新的遗传信息,即发生了基因重组;加热并没有使DNA完全失去活性;加热杀死S型细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是其内部的DNA在加热结束后随温度的恢复又逐渐恢复活性。
◆实验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促成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或未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1944年 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
(1)实验过程及结果:
?
?
?
?
?
?
?
?
?
(2) ◆实验结论:DNA才是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3、经典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1)T2噬菌体的结构和元素组成:(3) ◆实验结论: DNA是(噬菌体)遗传物质。
I、完善噬菌体增殖的相关条件
(1)模板:噬菌体DNA。
(2)合成DNA的原料:大肠杆菌提供的四种脱氧核苷酸。(3)合成蛋白质II、上清液和沉淀物放射性分析
(1)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含放射性的原因:
①保温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还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
②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也会使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
(2)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有放射性的原因: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35S的噬菌体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
III、实验方法:同位素示踪法,35S标记蛋白质,32P标记DNA
IV、上清及沉淀中存在的物质和生物
上清:蛋白质、噬菌体
沉淀:DNA、大肠杆菌【真题再现】
(2007年-14)在人类探究遗传物质的过程中,科学家以T2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完成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在此实验中,用35S、32P分别标记的是噬菌体的
A.DNA、蛋白质 B.蛋白质、蛋白质 C.DNA、DNA D.蛋白质、DNA
(2009年-14)研究表明,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物质是S型细菌的
A.RNA B.DNA C.蛋白质 D.多糖
(2010年-1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
A.DNA B.蛋白质 C.多糖 D.RNA DB(2011年-14)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进行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用32P和35S分别标记T2 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
B.用35S标记T2 噬菌体,侵染、离心后35S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
C.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所需原料和能量均由细菌提供
D.该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013年-15)1928年,格里菲思利用小鼠为实验材料,进行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其中所用的R型活细菌无毒性,S型活细菌有毒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注射R型活细菌,小鼠死亡
B.注射S型活细菌,小鼠死亡
C.注射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死亡
D.R型活细菌与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小鼠不死亡CB(2014年-15)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表明
A.DNA是遗传物质
B.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C.噬菌体不含有蛋白质
D.噬菌体不含有DNA
(2015年-14)艾弗里通过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发现,使无毒的R型细菌转化为有毒的S型细菌的物质是
A.RNA B.蛋白质
C.多糖 D.DNAAD【考点五十四】DNA的分子结构
1、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模型结构
2、DNA分子的基本结构单位:脱氧核苷酸
3、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4、互补配对的碱基之间以氢键相连,相邻脱氧核苷酸之间以磷酸二酯键相连。A、T之间形成两个氢键,G、C之间形成三个氢键。双链DNA分子中,碱基A的总数和碱基T的总数相同;碱基C的总数和碱基G的总数相同5、碱基对排列于双链的内侧,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于链外侧,且交互排列,构成DNA的基本结构骨架6、DNA的功能:储存、传递和表达遗传信息(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7、DNA的特性:
① 稳定性:是指DNA分子双螺旋空间结构的相对稳定性
② 多样性: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排列种类数:4n(n为碱基对对数)
③ 特异性:每个特定DNA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是特定的【真题再现】
(2007年-15)在双链DNA分子结构中,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下列碱基配对正确的是
A.A - T B.A - G C.T – G D.T - C
(2008年-13)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建立了DNA分子的结构模型,两位科学家于1962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关于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A.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链组成
B.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
C.碱基对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D.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AC(2009年-15)已知某个DNA分子的一条链中,碱基A有4 000个,碱基C有5 000个,则在其互补链中碱基G和碱基T的个数分别是
A.4 000、4 000 B.5 000、5 000
C.4 000、5 000 D.5 000、4 000
(2009年-16)下列关于DNA和基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DNA分子具有特异性 B.DNA分子具有多样性
C.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D.基因中磷酸和脱氧核糖形成的序列蕴含着遗传信息
(2011年-12)下列有关DNA分子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B.磷酸和五碳糖排列在内侧
C.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D.碱基对构成分子的基本骨架DDC【考点五十五】中心法则 ★★★★
1、中心法则的表述:2、DNA的复制
(1)概念:以亲代DNA分子两条链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2)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和减Ⅰ前的间期
(3)场所:主要在细胞核。另外在拟核、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如质粒)中也可进行DNA复制。
(4)过程:解旋,复制合成子链,螺旋化成双链DNA(5)结果:1个DNA分子 2个子代DNA分子
(6)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7)条件:
①模板: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
②原料:4种游离的脱氧核糖核苷酸
③能量:ATP
④酶: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8)DNA能精确复制的原因:
①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
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复制能够准确进行。
特殊情况下,在外界因素和生物内部因素的作用下,可能造成碱基配对发生差错,引起基因突变。
(9)意义:DNA分子复制,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从而确保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与DNA复制有关的计算:
(1)一个DNA连续复制n次后,DNA分子总数为:= 2n(n为复制次数)
复制出DNA数含亲代链的DNA数 为2条
不含亲代链的DNA分子数为2n-2个
(2)第n代的DNA分子中,含原DNA母链的有2个,占1/(2n-1)
(3)若一亲代DNA分子含有某种脱氧核苷酸m个,经过n次复制需要消耗该脱氧核苷酸数为m·(2n-1)个。【典例】具有100个碱基对的一个DNA分子片段,含有40个胸腺嘧啶,若连续复制3次,则第三次复制时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是
A. 120个 B. 240个
C. 360个 D.480个(4)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之和所占比例在任意一条链及整个DNA分子中都相等。
简记为“配对的两碱基之和在单、双链中所占比例相等”。即:
(A+ T ) / ( C +G ) =(A1+ T1 ) / ( C1 +G1 ) = ( A2 + T2 ) / ( C2+G2 ) = a
(5)双链DNA分子中,非互补碱基之和所占比例在两条互补链中互为倒数。
设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A1+G1)/(T1+C1)=m,
则:
简记为:“DNA两互补链中,不配对两碱基之和的比值乘积为1。”(6)某一DNA分子一条链中A:T:G:C=1:2:3:4,则互补链中A:T:G:C=2:1:4:3,双链中A:T:G:C=3:3:7:7
(7)一条双链DNA分子有15N标记,至于14N的培养基中培养n代后,则获得的子代DNA分子中,含15N的DNA分子为2条,含14N的DNA为2n条。
(8)双链DNA分子中,(A+T)/(G+C)可以用来表示不同生物体遗传信息的特异性。
(9)模板DNA碱基个数:mRNA:蛋白质中氨基酸个数=6:3:13、DNA的转录
(1)概念: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2)过程:解旋—配对—延伸—释放
(3)条件:模板:DNA的一条链(模板链)
原料:4种核糖核苷酸
能量:ATP
酶:RNA聚合酶等
(4)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T—A、G—C、C—G)
(5)产物:信使RNA(mRNA)、核糖体RNA(rRNA)、转运RNA(tRNA)4、翻译:
(1)概念: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2)条件:模板:mRNA
原料:氨基酸(20种)
能量:ATP
酶:多种酶
搬运工具:tRNA
装配机器:核糖体
(3)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U—A、G—C、C—G)
(4)产物:多肽链(蛋白质)注:遗传信息、密码子和反密码子
遗传信息: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密码子:mRNA中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共64种.
其中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
反密码子:tRNA中与mRNA密码子互补配对的三个碱基
密码子特点:
☆通用性:不同生物密码子基本相同,即公用一套密码子。说明生命有共同的起源。
☆简并性:大多数氨基酸都可以具有多个密码子。
1种密码子只能决定1种氨基酸,1种tRNA只能转运1种氨基酸。翻译过程图解:①核糖体 ②氨基酸(多肽) ③ tRNA ④mRNA【真题再现】
(2007年-17)在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信使RNA的过程称为
A.逆转录 B.转录 C.复制 D.翻译
(2008年-11)一个DNA分子经连续3次复制后,可以得到的DNA分子数目是
A.2 B.6 C.8 D.16
(2009年-17)用32P标记一个DNA分子的两条链,让该DNA分子在31P的培养液中连续复制4次,则含32P的子代DNA分子个数是
A.1 B.2 C.8 D.16(2009年-18)下图为遗传学中的中心法则图解,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的过程是
A.复制、转录、翻译 B.转录、复制、翻译
C.转录、翻译、复制 D.翻译、复制、转录
(2010年-14)某DNA 分子的一条链中碱基C占该链碱基是比例为36%则在以其为模版转录而成的mRNA中碱基G所占比例
A.18 % B.36% C.50% D.64%
(2010年-15)胰岛B细胞中的胰岛素转录的场所是
A.核糖体 B.中心体 C.高尔基体 D.细胞核(2010年-19)下列物质中与DNA复制无关的是
A.ATP B.DNA的两条模板链 C.解旋酶 D.尿嘧啶核糖核苷酸
(2011年-16)tRAN具有转运氨基酸的功能,下图tRAN携带的氨基酸是(各选项括号中内容为相应氨基酸的密码子)
A.精氨酸(CGC)
B.丙氨酸(GCG)
C.甘氨酸(GGC)
D.脯氨酸(CCG)
(2011年-18)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DNA分子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一种半保留复制 B.主要在细胞质中完成
C.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 D.DNA分子完成解旋后才开始碱基配对(2011年-20)某DNA分子一条链上的碱基排列顺序为…–C –C–A–T–G–C…,若以该链为模板,经转录后得到的mRNA的碱基排列顺序是
A.…–G –G–T–A–C–G… B.…–C –C–A–U–G–C…
C.…–C –C–A–T–G–C… D.…–G –G–U–A–C–G…
(2013年-18)细胞中的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不需要的物质或结构是
A.转运RNA B.核糖体 C.氨基酸 D.脱氧核苷酸
(2014年-16)DNA复制是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B.DNA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
C.DNA复制只以亲代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
D.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复制的准确性(2014年-17)下图是人体细胞内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中的一个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过程表示转录 B.该过程表示翻译
C.该过程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 D.该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2015年-12)用15N标记一个DNA分子的两条链,让该DNA分子在14N的培养液中复制一次,得到两个DNA分子,那么每个子代DNA分子中
A.只含有15N B.只含有 14N
C.一条链含有15N,另一条链含有14N D.每条链同时含有14N和15N(2015年-15)下图为中心法则图解,,其中表示翻译过程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2008年-37)下面表示蜘蛛的丝腺细胞合成蛛丝蛋白的部分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
?
?
?
?
?
?
(1)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该图表示的过程称为 ,图中①的结构名称是 。
(2)决定②的密码子是 ,连接②与③的化学键称为 。
(3)在物质④合成过程中,与其DNA模板链上碱基A相配对的碱基是 。
(4)在丝腺细胞中,与蛛丝蛋白加工、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 。2012年-37)下图为人类镰刀形细胞贫血症病因图解。请据图回答:
(1)过程①发生了碱基对的 (填“替换”或“增添”或“缺失”)而导致基因突变。
(2)图中②③表示的过程分别是 。
(3)由图可知,决定缬氨酸的密码子是 。
(4)该病例表明,基因能通过控制 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5)图中含有碱基A的核苷酸的名称是 。(2013年-37)下图为真核细胞中方生的一项生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此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是 。
(2)该过程首先需要在 酶作用下把两条链解开;若图中虚线框内的碱基对“A - T”替换为“T - A”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则这种变异属于 。
(3)已知一个亲代DNA分子有P个碱基,其中腺嘌呤Q个,连续进行此项生理过程n次,共消耗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个。
(4)若亲代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一个正常碱基(设为X)变成了5-溴尿嘧啶(BU)。诱变后的DNA分子连续进行图示过程2次,得到4个子代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BU – A、A – T、G – C、C – G,推测碱基X可能是 。
?第十章 遗传变异
【考点五十六】基因与DNA、染色体的关系 ★★★★
1、基因的概念: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是: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位置关系)
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数量关系)
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染色体并非基因的唯一载体,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是基因的载体。3、基因的功能
基因的基本功能包括:遗传信息的传递;遗传信息的表达。
基因中的碱基(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4、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1)一般而言,一个基因决定一种性状。
(2)生物体的一种性状有时受多个基因的影响,如玉米叶绿素的形成至少与50多个不同基因有关。(3)有些基因可影响多种性状,如 ,基因1可影
响B和C性状。
※表现型与基因型
关系: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在不同环境中,即使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也未必相同。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即表现性=基因型+环境条件。【真题再现】
(2007年-16)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以准确地复制 B.能够存储遗传信息
C.是20种氨基酸的有序排列 D.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010年-16)真核生物的性状从根本上来说决定于
A.tRNA上碱基的排列顺序 B.mRNA上碱基的排列顺序
C.DNA上碱基的排列顺序 D.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2010年-18)下列有关细胞中基因、DNA、染色体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每个DNA分子上都有一个基因
C.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 D.基因在每个染色体上都成对存在(2011年-22)小麦抗锈病基因R和不抗锈病基因r是一对等位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R和基因r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
B.基因R和基因r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
C.自然条件下根尖细胞中突变形成的基因r能遗传给后代
D.基因R和基因r的本质区别是核苷酸序列不同
(2013年-22)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下列有关细胞中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能够存储生物的遗传信息 B.等位基因位于同一个DNA分子上
C.基因中只有一条脱氧核苷酸链 D.生物体的性状完全由基因决定2014年-18)下列关于真核生物中基因、染色体和性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RNA和蛋白质
C.染色体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D.生物体性状的表现不受环境影响
(2015年-1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基因和D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DNA分子中只有一个基因 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C.DNA 中任一片段都是基因 D.基因只存在于DNA分子的一条链上【考点五十七】基因突变 ★★★★
1、基因突变的概念
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等变化。
2、典型病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直接原因:组成血红蛋白的一条肽链上的氨基酸发生改变(谷氨酸→缬氨酸)
根本原因:DNA模板链上的碱基发生改变(CTT→CAT)
基因突变是DNA分子水平上基因内部碱基对种类和数目的改变,基因的数目和位置并未改变。
生物的性状以蛋白质的形式体现,基因突变一定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
基因突变不一定改变生物体的性状:基因突变的原因
外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
内因:自然变异引发
4、特点:
(1)普遍性:一切生物都可以发生。
(2)随机性
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主要是间期,分裂期也可发生)
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细胞内的不同的DNA分子上或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上。
(3)低频性:自然状态下,突变频率很低。
(4)不定向性: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
(5)多害少利性:有些基因突变,可使生物获得新性状,适应改变的环境。5、结果:使一个基因变成它的等位基因。
6、时间: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DNA复制时期)
7、意义: ①新基因产生的途径。
②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③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
8、应用——诱变育种
①方法:用射线、激光、化学药品等处理生物。
②原理:基因突变
③实例:高产青霉菌株的获得
④优缺点:加速育种进程,大幅度地改良某些性状,但有利变异个体少。【真题再现】
(2008年-17)癌症现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细胞癌变的变异类型属于
A.染色体数目变异 B.染色体结构变异
C.基因突变 D.基因重组
(2010年-21)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体细胞发生突变,一定不能传递给后代
B.基因突变可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
C.若没有外界诱发因素的作用,生物不会发生基因突变
D.基因突变是指mRNA 上的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2011年-17)人们利用X射线、紫外线等处理野生青霉菌,最终培育出青霉素产量很高的菌株,其育种原理是
A.基因重组 B.染色体结构变异
C.基因突变 D.染色体数目变异
(2011年-22)小麦抗锈病基因R和不抗锈病基因r是一对等位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R和基因r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
B.基因R和基因r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
C.自然条件下根尖细胞中突变形成的基因r能遗传给后代
D.基因R和基因r的本质区别是核苷酸序列不同(2014年-20)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突变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 B.基因突变的方向是不确定的
C.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 D.基因突变对生物自身都有害
(2015年-18)基因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 B.紫外线可诱发基因突变
C.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 D.基因突变对生物自身都是有利的【考点五十八】基因重组
1、概念:是指生物体在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的过程。
2、种类:
①基因的自由组合:减数分裂(减Ⅰ后期)形成配子时,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位于这些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
②基因的交叉互换:减Ⅰ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等位基因的交换。
③重组DNA技术:目的基因经运载体导入受体细胞,导致受体细胞中基因重组。
3、结果:产生新的基因型
4、意义:①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丰富的来源;
②为生物的进化提供材料;
③形成生物体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考点五十九】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变异与基因突变的差别
基因突变是分子水平的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是观察不到的,而染色体变异是细胞水平的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一般可以观察到。
1、染色体结构变异:实例:猫叫综合征(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
类型: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区分易位与交叉互换
交叉互换发生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属于基因重组,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染色体易位发生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易位 交叉互换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实例:21三体综合征(多1条21号染色体)
(2)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加或减少: 实例:三倍体无子西瓜
3、染色体组:
(1)概念:二倍体生物配子中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2)特点:
①一个染色体组中无同源染色体;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②一个染色体组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的全部遗传信息。(3)染色体组数的判断:
a.根据染色体形态判断
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例1:如下图所示的细胞中,形态相同的染色体a中有3条、b中有2条、c中各不相同,则可判定它们分别含3个、2个、1个染色体组。b.根据基因型判断:染色体组数= 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个数
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即英文字母,不分大小写)出现几次,就含几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内不含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
例2:以下基因型,所代表的生物染色体组数分别是多少?
(1)Aa ______ (2)AaBb _______
(3)AAa _______ (4)AaaBbb _______
(5)AAAaBBbb _______ (6)ABCD ______
答案:2 2 3 3 4 1 c.根据染色体数/形态数的比值判断
染色体数/形态数的比值意味着每种形态染色体数目的多少,每种形态染色体有几条,即含几个染色体组。如果蝇该比值为8条/4种形态=2,则果蝇含2个染色体组。4、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
由配子发育成的个体叫单倍体。无论配子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豆角单倍体。
有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如含两个染色体组就叫二倍体,含三个染色体组就叫三倍体,以此类推。体细胞中含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多倍体。
单倍体并非都不育。二倍体的配子发育成的单倍体,表现为高度不育;多倍体的配子如含有偶数个染色体组,则发育成的单倍体含有同源染色体及等位基因,可育并能产生后代。【真题再现】
(2008年-18)普通小麦体细胞中有6个染色体组,用小麦的花粉培育成单倍体植株,单倍体植株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是
A.1个 B.2个 C.3个 D.6个【考点六十】遗传育种 ★★★★
1、杂交育种
原理:基因重组
优势:使同种生物的不同优良性状集中于同一个个体,具有预见性。
劣势:育种年限长,需连续自交才能选育出需要的优良性状。2、诱变育种
原理:基因突变
优势:能提高变异频率,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后代变异性状较快稳定
劣势:处理材料较多,突变后有利变异少
实例:青霉素高产菌株、太空椒等3、单倍体育种:
方法:花粉(药)离体培养
原理:染色体变异
实例:矮杆抗病水稻的培育
例:在水稻中,高杆(D)对矮杆(d)是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是显性。现有纯合矮杆不抗病水稻ddrr和纯合高杆抗病水稻DDRR两个品种,要想得到能够稳定遗传的矮杆抗病水稻ddRR ,应该怎么做?优缺点:后代都是纯合子,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但技术较复杂。4、多倍体育种:
原理:染色体变异
方法:秋水仙素或者低温诱导染色体组加倍
优势:可培育出自然界中没有的新品种,且培育出的植物器官大,产量高,营养丰富。
劣势:结实率低,发育延迟。
实例:三倍体无籽西瓜5、基因工程育种(转基因)
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担忧:
(1)食用是否安全:
转基因生物可能产生毒性蛋白、新的过敏原,导致营养成分的改变。
(2)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导入的目的基因是否会扩散到其他物种而导致自然界的混乱;
转基因植物的残体分解物、根际分泌物等是否会对生态与环境造成大规模的负面效应等。
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和措施:
(1)对于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我们应该科学地认识、评估和利用,保障公众的知情权;
(2)国家应建立相应的评估及预警机制,更加理性地利用转基因生物。【真题再现】
(2007年-22)诱变育种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
A.基因自由组合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 D.染色体交叉互换
(2009年-21)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该育种方法主要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
A.基因自由组合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 D.基因重组
(2011年-17)人们利用X射线、紫外线等处理野生青霉菌,最终培育出青霉素产量很高的菌株,其育种原理是
A.基因重组 B.染色体结构变异
C.基因突变 D.染色体数目变异(2012年-17)下列有关杂交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可以得到新的优良品种 B.需要用X射线处理生物
C.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D.其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2012年-21)下列有关转基因食品和转基因生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转基因食品只能用作牲畜饲料
B.目前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仍然存在争议
C.转基因食品与非转基因食品的营养物质种类差别很大
D.目前我国对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研究和试验尚未作出具体规定(2013年-14)利用二倍体西瓜经多倍体育种可获得三倍体无子西瓜。该育种方法主要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结构变异 D.染色体数目变异
(2014年-22)多倍体植株常常果实和种子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较高。目前人工诱导多倍体常用的试剂是
A.龙胆紫溶液 B.秋水仙素溶液 C.生长素 D.乙烯(2015年-19)下图表示利用高杆抗病和矮杆易感病两个水稻品种培
育矮杆抗病新品种的过程。该过程采用的育种方法是
A.诱变育种
B.杂交育种
C.多倍体育种
D.单倍体育种
(2015年-21)随着基因工程的兴起,人们越来越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公众应科学理性地对待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
B.基因工程在医、农、林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C.在我国生产及销售转基因食品的行为都是违法的
D.我国十分重视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吕的安全性问题第十一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考点六十一】遗传平衡定律与遗传概率的综合计算: ★★★★★
1、公式:
种群中某基因频率=种群中该基因总数/种群中该对等位基因总数×100%
种群中某基因型频率=该基因型个体数/该种群的个体数×100%【典例】:已知人的褐色(A)对蓝色(a)是显性。在一个有30000人的群体中,蓝眼的有3600人,褐眼的有26400人,其中纯体12000人。那么,在这个人群中A、a基因频率和AA、Aa、aa基因型频率是多少?
解析: 等位基因成对存在,30000个人中共有基因30000×2=60000个,蓝眼3600含a基因7200个,褐眼26400人,纯合体12000人含A基因24000个,杂合体14400人含(26400-12000)×2=28800个基因,其中A基因14400个,a基因14400个。则:
A的基因频率=(24000+14400)/60000=0.64,a的基因频率=7200+14400)/60000=0.36
AA的基因型频率=12000÷30000=0.4,Aa的基因型频率=14400÷30000=0.48,aa的基因型频率=3600÷30000=0.122、遗传平衡群体的概念及在计算中的应用
(1)是一个很大的群体;(2)随机婚配(或交配)而非选择性婚配(交配);(3)没有自然选择;(4) 没有突变发生;(5)没有大规模迁移。
在此条件下,群体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一代一代繁殖传代中保持不变。
即:这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包括基因型频率)就可以一代代稳定不变,保持平衡 3、遗传平衡群体中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之间的相互推导公式:
种群中某基因频率=该基因控制的性状纯合体频率+1/2×杂合体频率
(1)若在某遗传平衡群体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m, Aa的基因型频率为n,则在该群体中,A、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多少?
解析: A% = m + n/2 a = 1 - A% =(1-m-n)+ n/2【典例】: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12%,基因型Aa的个体占76%,基因型aa的个体占12%,那么基因A和a频率分别是多少?
解析: A的频率 = AA的频率 + 1/2Aa的频率 = 12%+1/2×76%=50%
a的频率 = aa的频率 + 1/2Aa的频率 = 12%=1/2×76%=50%
(2)若在某遗传平衡群体中,A的基因频率为m, a的基因频率为n,则在该群体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多少?
解析: 由于m + n = 1,则(m+n)2 = 1,则可推出:
AA% = m2 aa% = n2 Aa% = 2mn
(3)若某遗传平衡群体中,某隐性纯合子的基因型概率可以直接开方,且题目中未告知其它能够计算基因频率的相关数据。则隐性纯合子的概率开方后所得数据即为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典例】:已知苯丙酮尿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据调查,该病的发病率大约为1/10000,请问在人群中该丙苯酮尿隐性致病基因(a)的基因频率以及携带此隐性基因的携带者(Aa)基因型频率各是多少?
解析: 设苯丙酮尿隐性基因为a,携带者基因型为Aa。因为aa频率=m2=1/10000,所以a频率 =m=0.01,又因为m+n=1,所以n=0.99,因为Aa的基因频率=2mn,所以Aa的频率=2×0.99×0.01=0.0198。(4)遗传平衡群体中伴性基因的遗传平衡定律公式
以人类的色盲基因遗传为例。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Y染色体上无该等位基因,设定XB%、Xb%分别表示基因XB和Xb的频率, XBXB、XBXb、XbXb 、XBY、XbY分别表示XBXB、XBXb、XbXb 、XBY、XbY五种基因型频率(个数)。则:【典例】:据调查所知,某中学的学生中基因型比例为:XBXB∶XBXb∶XbXb∶XBY∶XbY =44%∶5%∶1%∶43%∶7%,则Xb的基因频率是多少?【真题再现】
(2009年-22)从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200个个体,其中基因型为DD、Dd和dd的个体分别是60、120和20个,则基因D和d的频率分别是
A.60%、40% B.40%、60% C.90%、l0% D.10%、90%
(2012年-16)从某果蝇种群中随机抽取250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分别是80只、150只、20只。该果蝇种群中,A与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A.65%、35% B.62%、38% C.95%、5% D.40%、60%【考点六十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 ★★★★★
1、可以遗传的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2、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长期的地理隔离可以导致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突变、自然选择、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
生物的进化,是生物的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发展,即共同进化。共同进化是形成生物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础。【真题再现】
(2007年-24)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生态系统 B.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C.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 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2008年-20)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
A.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B.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C.个体基因频率的改变 D.个体基因型频率的改变(2008年-21)马与驴属于两个不同的物种,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不能自由交配,即使交配成功,产生的后代骡也是不可育的,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A.地理隔离 B.生殖隔离 C.诱变育种 D.无性繁殖
(2010年-22)现代生物进化论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A.细胞 B.个体 C.种群 D.群落
(2011年-15)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
A.改变了基因频率 B.产生了生殖隔离
C.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D.出现了新的基因(2013年-16)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C.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D.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2014年-23)下图是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①表示自然选择 B.①表示随机交配 C.②表示基因交流加快 D.②表示地理隔离(2015年-20)根据现代进化理论,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生物进化无关
C.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必修二
目录
第七章 孟德尔遗传定律
【考点四十七】孟德尔选取豌豆作为杂交实验的材料............................................66
【考点四十八】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66
【考点四十九】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基因分离定律)......................................66
【考点五十】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自由组合定律)........................................67
第八章 遗传发病率计算
【考点五十一】遗传发病方式及遗传病........................................................76
【考点五十二】遗传系谱图的推断............................................................77
第九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考点五十三】DNA作为遗传物质的探索实验...................................................83
【考点五十四】DNA的分子结构...............................................................85
【考点五十五】中心法则.....................................................................86
第十章 遗传变异
【考点五十六】基因与DNA、染色体的关系.....................................................93
【考点五十七】基因突变.....................................................................93
【考点五十八】基因重组.....................................................................94
【考点五十九】染色体变异...................................................................95
【考点六十】遗传育种.......................................................................96
第十一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考点六十一】遗传平衡定律与遗传概率的综合计算............................................100
【考点六十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101
第七章 孟德尔遗传定律
【考点四十七】孟德尔选取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
(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自然情况下豌豆一般都是纯种)
(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
(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4)豌豆生长周期短,易于栽培
(5)籽粒较多,数学统计分析结果更可靠
“假说-演绎法”: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验证假设—总结规律
【考点四十八】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
(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举例:人的卷发和直发等。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显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即为显性。用大写字母表示。用D表示。
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亲本性状为隐性。用小写字母表示,用d表示。
(2)纯合子:相同基因(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如DD或dd。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杂合子:不同基因(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如Dd。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3)杂交:如:DD×dd Dd×dd DD×Dd等。
自交:如:DD×DD Dd×Dd等(最简单、最方便验证亲本是否为纯合子的方法)
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如:Dd×dd
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4)相同基因、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
相同基因: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如图中A和A就叫相同基因。
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图中B和b、C和c、D和d就是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如图中A和D;还有一种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如图中A和b。
复等位基因:若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置上的等位基因的数目在两个以上,称为复等位基因。如人类ABO血型系统中的IA、i、IB三个基因,ABO血型由这三个复等位基因决定。因为IA对i是显性、IB对i是显性,IA和IB是共显性,所以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只能是:IAIA、IAi——A型血;IBIB、IBi——B型血;IAIB——AB型血;ii——O型血。
【考点四十九】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基因的分离定律)
1、过程:人工异花传粉
异花传粉的步骤:去雄→套袋处理→人工授粉→套袋处理
解释
① 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区分大小写) ② 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③ 配子只含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④ 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注意:植物体产生的配子中,雄配子数目远多于雌配子;F1配子的种类有两种是指雌雄配子分别为两种(D和d),D和d的比例为1∶1,而不是雌雄配子的比例为1∶1。
2、验证:测交验证方法:选用F1和隐性纯合子杂交,目的是为了验证F1的基因型。
遗传图解
测交与自交的选取视生物类型而定:鉴定某生物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当被测个体是动物时,常采用测交法;当被测个体是植物时,测交法、自交法均可以,但自交法较简单。
自交与自由交配的区别
(1)自交强调的是相同基因型个体的交配,如基因型为AA、Aa群体中自交是指:AA×AA、Aa×Aa。
(2)自由交配强调的是群体中所有个体进行随机交配,如基因型为AA、Aa群体中自由交配是指:AA×AA、Aa×Aa、AA♀×Aa♂、Aa♀×AA♂。
3、分离定律内容: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不相融合
(3)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4、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在减I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5、基因分离定律发生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考点五十】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自由组合定律)★★★★★
1、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提出问题
其过程为:

说明:在两对相对性状杂交的F2中并未出现新性状,而是出现了新的性状组合。
重组类型为黄色皱粒、绿色圆粒。
F2中重组类型所占比例:
(1)当亲本基因型为YYRR和yyrr时,F2中重组性状所占比例是3/16+3/16=6/16。
(2)当亲本基因型为YYrr和yyRR时,F2中重组性状所占比例是1/16+9/16=10/16。
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和验证——提出假说,演绎推理
理论解释:
(1)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合,产生数量相等的4种配子
(2)受精时,F2共有16种配子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
(3)F2的基因型有9种,基因型及比例: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 yyRr: yyrr=1:2:1:2:4:2:1:2:1
遗传图解:
验证:(测交的遗传图解)
测交后代的性状及比例取决于杂种子一代产生的配子及比例。孟德尔所做的测交实验,无论是以F1作为母本,还是父本,实际结果都符合预期设想,也就是测交后代四种表现型,实际籽粒数量比接近1:1:1:1的理论预期,证明解释是正确的。从而证实了F1在产生配子时,同对的遗传因子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3、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时间、范围——得出结论
实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如图)
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范围:有性生殖的生物,真核细胞的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无性生殖和细胞质基因遗传时不遵循。
【技法拓展】
1、自由组合定律计算分析的常用方法:棋盘法(课本),树状分支法,分解组合法。
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
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Aabb可分解为如下两个分离定律:Aa×Aa,Bb×bb;然后按照数学上的乘法原理和加法原理根据题目要求的实际情况进行重组。此法“化繁为简,高效准确”,望深刻领会以下典型范例,熟练掌握这种解题方法。
【典例解析】分解组合法:AaBb×Aabb
① 拆分 ② 十字交叉组合获得表现型之比
③ 相关表现型基因型的获得
3A_Bb表现型:
3A_bb表现型:
综上:性状分离比为3:3:1:1
相关变现型基因型之比为1:2:1:2:1:1
2、配子类型的问题
规律:某一基因型的个体所产生配子种类数等于2n种(n为等位基因对数)。
如:AaBbCCDd产生的配子种类数
Aa   Bb   CC   Dd
↓    ↓   ↓   ↓
2  ×  2  ×  1  × 2=8种
3、配子间结合方式问题
规律: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杂交,配子间结合方式种类数等于各亲本产生配子种类数的乘积。
如:AaBbCc与AaBbCC杂交过程中,配子间结合方式有多少种?
先求AaBbCc、AaBbCC各自产生多少种配子。
AaBbCc → 8种配子,AaBbCC → 4种配子。
再求两亲本配子间结合方式。由于两性配子间结合是随机的,因而AaBbCc与AaBbCC配子间有8×4=32种结合方式。
4、已知双亲基因型,求双亲杂交后所产生子代的基因型种类数与表现型种类数
规律:两基因型已知的双亲杂交,子代基因型(或表现型)种类数等于将各性状分别拆开后,各自按分离定律求出子代基因型(或表现型)种类数的乘积。
如AaBbCc与AaBBCc杂交,其后代有多少种基因型?多少种表现型?
先看每对基因的传递情况:
Aa×Aa → 后代有3种基因型(1AA∶2Aa∶1aa);2种表现型;
Bb×BB → 后代有2种基因型(1BB∶1Bb);1种表现型;
Cc×Cc → 后代有3种基因型(1CC∶2Cc∶1cc);2种表现型。
因而AaBbCc×AaBBCc 后代中有3×2×3=18种基因型;有2×1×2=4种表现型。
5、概率问题
(1)已知双亲基因型,求子代中某一具体基因型或表现型所占的概率
规律:某一具体子代基因型或表现型所占比例等于按分离定律拆分,将各种性状及基因型所占比例分别求出后,再组合并乘积。
如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个体杂交,求:
①产生基因型为AabbCc个体的概率;
②产生表现型为A_bbC_的概率。
分析:先拆分为①Aa×Aa、②Bb×bb、③CC×Cc,分别求出Aa、bb、Cc的概率依次为、、,则子代基因型为AabbCc的概率应为××=。按前面①、②、③分别求出A_、bb、C_的概率依次为、、1,则子代表现型为A_bbC_的概率应为××1=。
(2)已知双亲基因型,求子代中纯合子或杂合子出现的概率
规律:子代纯合子的出现概率等于按分离定律拆分后各对基因出现纯合子的概率的乘积。
子代杂合子的概率=1-子代纯合子概率。
如上例中亲本组合AaBbCC×AabbCc,则
①子代中纯合子概率:
拆分
组合××=。
代中杂合子概率:1-=。
(3)已知双亲类型,求子代不同于亲本基因型或不同于亲本表现型的概率
规律:不同于亲本的类型=1-亲本类型。
如上例中亲本组合为AaBbCC×AabbCc,则
①不同于亲本的基因型=1-亲本基因型=1-(AaBbCC+AabbCc)=1-××+××==。
②不同于亲本的表现型=1-亲本表现型=1-(A_B_C_+A_bbC_)=1-=1-=。
已知双亲类型求不同于亲本基因型或不同于亲本表现型的概率:不同于亲本的类型=1-亲本类型。
(4)性状分离比推断法
①9∶3∶3∶1→AaBb×AaBb
②1∶1∶1∶1→AaBb×aabb或Aabb×aaBb
③3∶3∶1∶1→AaBb×Aabb或AaBb×aaBb
④3∶1→Aabb×Aabb、AaBB×AaBB、AABb×AABb等(只要其中一对符合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的F1自交类型,另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只产生一种表现型即可)。
【真题再现】
(2007年-19)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YyRr的豌豆不能产生的配子是
A. YR B. Yr C. yR D. YY
(2007年-20)下列关于孟德尔研究遗传规律获得成功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先分析多对相对性状,后分析一对相对性状 B.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提出假说并进行验证
C.正确地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D.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2007年-21)下列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豌豆的高茎与绿色豆荚 B.羊的黑毛与兔的白毛
C.棉花的细绒与长绒 D.人的双眼皮与单眼皮
(2008年-14)在香水玫瑰的花色遗传中,红花、白花为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用R、r表示)。从下面的杂交实验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红花为显性性状 B.红花A的基因型为Rr
C.红花C与红花D的基因型不同 D.白花B的基因型为Rr
(2008年-15)孟德尔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进行杂交实验,产生的F1是黄色圆粒。F1自交得到F2,F2的表现型分别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它们之间的数量比是
A.1:1:1:1 B.3:1:3:1 C.3:3:1:1 D.9:3:3:1
(2009年-19)下列基因型的个体中,只能产生一种配子的是
A.ddTt B.DDtt C.DdTt D.DDTt
(2010年-20)南瓜所结果实中白色(A)对黄色(a)为显性,盘状(B)
对球状(b)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若让基因型为的AaBb的白色盘
状南瓜与“某南瓜”杂交,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如图所示,则“某南瓜”
的基因型为
AaBb B. Aabb C. aaBb D. aabb
(2011年-19)以两株高茎豌豆为亲本进行杂交,F1 中高茎和矮茎的数量比例如图所示,则F1 高茎豌豆中纯合子的比例
A. 1
B.1/2
C.1/3
D.1/4
(2011年-21)豌豆豆荚绿色(G)对黄色(g)为显性,花腋生(H)对顶生(h)为显性,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下列杂交组合中,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的是
A.GGhh × ggHH B.GgHh × GGHH C.GGHh × gghh D.GgHH × GGHh
(2012年-18)现有基因型为Rr的豌豆植株若干,取其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幼苗。这些幼苗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2012年-19)南瓜的果实中,白色与黄色、盘状与球状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有纯合白色球状品种与纯合黄色盘状品种杂交得到F1,再用F1自交得到F2,实验结果见下表。其中表现型丁为
P
白色球状×黄色盘状
F1
白色盘状
F2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例




9
3
3
1
A.白色盘状 B.黄色盘状 C.白色球状 D.黄色球状
(2013年-19)下列有关人类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卷发与黑发 B.双眼皮与蓝眼
C.有耳垂与毛耳 D.能卷舌与不能卷舌
(2014年-19)已知某种水果果皮红色(H)对黄色(h)为显性,果肉酸味(R)对甜昧(r)为显性,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现有基因型为HhRr,hhrr的两个个体杂交,其子代的表现型比例是
A.9:3:3:l B.1:1:1:1 C.3:l:3:1 D.1:1
(2015年-16)杂合紫花豌豆自交后代同时出现紫花和白花,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A.表现型 B.基因型 C.性状分离 D.伴性遗传
(2007年-37)某种自花传粉的豆科植物,同一植株能开很多花,不同品种植株所结种子的子叶有紫色也有白色。现用该豆科植物的甲、乙、丙三个品种的植株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组别
亲本的处理方法
所结种子的性状及数量
紫色子叶
白色子叶
实验一
将甲植株进行自花传粉
409粒
0
实验二
将乙植株进行自花传粉
0
405粒
实验三
将甲植株的花除去未成熟的全部雄蕊,然后套上纸袋,待雌蕊成熟时,接受乙植株的花粉
396粒
0
实验四
将丙植株进行自花传粉
297粒
101粒
分析回答:
(1)在该植物种子子叶的紫色和白色这一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如果用A代表显性基因,a代表隐性基因,则甲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丙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
(2)实验三所结的紫色子叶种子中,能稳定遗传的种子占_______。
(3)实验四所结的297粒紫色子叶种子中杂合子的理论值为___________粒。
(4)若将丙植株的花除去未成熟的全部雄蕊,然后套上纸袋,待雌蕊成熟时,接受乙植株的花粉,则预期的实验结果为紫色子叶种子 :白色子叶种子=__________。
(2010年-37)已知豌豆种子子叶的黄色与绿色是一对等位基因Y、控制的,用豌豆进行下列遗传实验,具体情况如下:
实验一 实验二
P 黄色子叶(甲)×绿色子叶(乙) P 黄色子叶(丁)
自交
黄色子叶(丙) 绿色子叶 F黄色子叶(戊) 绿色子叶
1 : 1 3 : 1
请分析回答:21世纪教育网
(1)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 。
(2)从实验 可判断这对相对性状中 是显性性状。
(3)实验二黄色子叶戊中能稳定遗传的占 。
(4)实验一子代中出现黄色子叶与绿色子叶的比例为1:1,其中要原因是黄色子叶甲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为 。
(5)实验中一黄色子叶丙与实验二中黄色子叶戊杂交,所获得的子代黄色子叶各体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 。
【基础训练】
1、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发现了遗传两大定律。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不包括
A. 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B. 对相对性状遗传研究从多对到一对
C. 科学设计实验程序 D. 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2、下列基因型中不是配子的是
A、YR B、Dd C、BV D、AB
3、种皮光滑的豌豆与种皮皱缩的豌豆杂交,F1全为种皮光滑性状的,自交后,F2中种皮皱缩的有248株,则种皮光滑的株数约为
A.248 B.992 C.495 D.741
4、一株杂合的红花豌豆自花传粉共结出10粒种子,有9粒种子长成的植株开红花。第10粒种子长成的植株开红花的可能性是
A. 9/10 B. 3/4 C. 1/2 D. 1/4
5、下列杂交组合(遗传因子E控制显性性状,e控制隐性性状)会发生性状分离的是
A. EE×ee B. EE×Ee C. EE×EE D. Ee×Ee
6、棕色鸟与棕色鸟杂交,子代有23只白色,26只褐色,53只棕色。棕色鸟和白色鸟杂交,其后代中白色个体所占比例是
A. 100% B. 75% C. 50% D. 25%
7、小麦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T)对易感病(t)为显性,两对基因可以自由组合。用纯种的高秆抗病和矮秆易感病作亲本,F2中选育出矮秆抗病类型,其中能稳定遗传的概率为
A. 1/16 B. 3/16 C. 2/3 D. 1/3
8、已知玉米某两对基因按照自由组合规律遗传,其子代基因型及比值如右图,则亲本的基因型是
A. DDSS×DDSs
B. DdSs×DdSs
C. DdSs×DDSs
D. DdSS×DDSs
9、纯合黄圆豌豆(YYRR)与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F1全是黄色圆粒,F1自交得到F2,在F2中杂合的绿色圆粒有2000个,推测纯合的绿色圆粒有
A. 500个 B. 1000个 C. 2000个 D. 4000个
10、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种子形状的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甲豌豆(YyRr)与乙豌豆杂交,后代4种表现型的比是3∶3∶1∶1,则乙豌豆的基因型是
A. YyRr B. YyRR C. yyRR D. Yyrr或yyRr
11、假定三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杂交组合AaBBDd×AaBbdd产生的子代中,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
A. 1/2 B. 1/4 C. 1/8 D. 3/8
12、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 狗的长毛和黑毛 B.羊的白毛和牛的黄毛
C. 桃树的红花和绿叶 D. 小麦种子的白粒与红粒
13、下列关于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纯合子自交后代是纯合子 B.杂合子自交后代是杂合子
C.纯合子与杂合子杂交后代全是杂合子 D.两纯合子异花传粉,后代一定是纯合子
14、下图是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状遗传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亲本中,父本是 ,母本是 。
(2)操作①叫 ,操作②叫 ;为了确保杂交实验成功,①的操作过程应注意,时间上 ,操作过程中 ,操作后 。
(3)红花(A)对白花(a)为显性,则杂种种子播下去以后,长出的豌豆植株开的花为 色。
(4)若P皆为纯合子,让F1进行自交,F2代的性状中,红花与白花之比为 ,F2的基因类型有 ,且比值为 。
【强化点拨】
1、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一般基因型为Aa的个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都有A和a的分离
B. 由相同基因的雌雄配子结合发育而来的个体为纯合体
C. F1自交时产生的配子雌雄比例是1∶1
D. 若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一定符合3∶1的分离比
2、在黑色鼠中曾发现一种黄色突变型(常染色体遗传),但从未获得黄色鼠的纯合子,因为AA的纯合子在母体内胚胎期就死亡。现用黄色鼠与黄色鼠交配,后代中黑色∶黄色的比例为
A. 3∶1 B. 2∶1 C. 1∶1 D. 1∶2
3、某科研小组研究小鼠毛色(A、a)的遗传,进行了下表的实验,结果发现基因型为AA的小鼠胚胎期死亡。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组别
亲代
子代
第一组
黑色×黑色
黑色
第二组
黄色×黄色
黄色 黑色
第三组
黄色×黑色
黄色 黑色
A. 小鼠毛色中黄色是显性 B. 第一组亲代基因型都是aa
C. 第二组子代中Aa占1/2 D. 第三组亲、子代黄色鼠基因型相同
4、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
B. 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C. 孟德尔巧妙设计测交的方法进行假说的验证
D. 孟德尔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5、豌豆豆荚绿色(G)对黄色(g)为显性,花腋生(H)对顶生(h)为显性,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两个品种的豌豆杂交得到如右图所示的结果,则亲本的基因型是
A. GGhh×ggHH
B. GgHh×ggHh
C. GgHh×Gghh
D. Gghh×GGHh
6、在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可能具有1∶1∶1∶1比例关系的是
①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②杂种产生配子类别的比例 ③杂种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 ④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⑤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A. ①②④ B. ②④⑤ C. ①③⑤ D. ②③⑤
7、小麦抗秆锈病对易染秆锈病为显性。现有甲、乙两种抗秆锈病的小麦,其中一种为纯合子,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秆锈病的小麦,应选用下列哪种方法最简便易行
A、甲╳乙    B、甲、乙分别测交
C、甲╳甲,乙╳乙   D、甲╳乙 得F1再自交
8、基因型为AaBb的水稻自交,其子代的表现型、基因型分别是
A.3种、9种 B.3种、16种  C.4种、8种 D.4种、9种
【冲A决杀】
1、玉米籽粒黄色(Y)对白色(y)为显性,糯性(B)对非糯性(b)为显性。一株黄色非糯性的玉米自交,子代基因型不可能出现
A. yybb B. YYBb C. Yybb D. YYbb
2、白绵羊与白绵羊交配后,后代出现了白绵羊和黑绵羊,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性状分离   B.等位基因分离
C.同种基因分离    D.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3、要判断某一个体是不是纯合体,最好的方法是
A.让其与杂合体交配 B.让其与纯合体交配
C.让其与隐性类型交配   D.让其与显性类型交配
4、将基因型为AaBbCcDD和AABbCcDd的向日葵杂交,按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后代中基因型为AABBCCDd的个体比例应为
A.1/8 B.1/16 C.1/32 D.1/64
5、豌豆的紫花和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这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A、a控制。下表是豌豆花色的三个组合的遗传实验结果。请分析回答:
组合
亲本表现型
F1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紫花
白花

紫花×白花
405
411

紫花×白花
807
0

紫花×紫花
1 240
420
(1) 请写出组合一亲本基因型:紫花   ;白花   。
(2) 组合三的F1显性类型植株中,杂合子占   。
(3) 若取组合二中的F1紫花植株与组合三中的F1紫花植株杂交,后代出现白花植株的概率为   。
(4) 若组合三的F1中基因型为AA的植株有420株,则组合三F1中A的基因频率为   。
【命题对赌】
1、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不可能产生的配子是
A.YR B.yR C.Yr D.Yy
2、金鱼草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A为红色,Aa为粉色,aa为白色。红花金鱼草与白花金鱼草杂交得到F1,F1自交产生F2。下列关于F2个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红花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B.白花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C.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D.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3、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中,纯合隐性亲本与杂合体亲本交配,其子代个体中与双亲基因型都不同的是
A.0% B.25% C.50% D.75%
4、豌豆黄子叶(Y)对绿子叶(y)为显性,现有YY与yy杂交得Fl,F1自交得F2。F2植株所结种子(F3)子叶颜色的分离比是
A.黄子叶∶绿子叶为3︰1 B.全部为黄子叶
C.黄子叶∶绿子叶为3︰5 D.黄子叶∶绿子叶为5︰3
5、某个体与基因型aabb的个体交配,共产生了四种表现型的后代,其比例为1∶1∶1∶1。该个体的基因型是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6、水稻的有芒(A)对无芒(a)为显性,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这两对基因自由组合。现有纯合有芒感病株与纯合无芒抗病株杂交,得到F1,再将此F1个体与无芒的杂合抗病株杂交,子代四种表现为有芒抗病、有芒感病、无芒抗病、无芒感病,其比例依次为
A.9∶3∶3∶1   B.3∶1∶3∶1   C.1∶1∶1∶1   D.1∶3∶1∶3
7、绿色皱粒豌豆与黄色圆粒豌豆杂交,F1全为黄色圆粒,F2代中黄色皱粒纯合体占
A.3/16 B.9/16 C.2/16 D.1/16
8、基因型为MmNn的个体自交,后代与亲本基因型完全相同的有
A. 9/16     B. 1/16      C. 1/8       D. 1/4
9、欲鉴别一株高茎豌豆是否是纯合子,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
A.杂交 B.回交 C.测交 D.自交
10、某一杂交组产生了四种后代,其理论比值3∶1∶3∶1,则这种杂交组合为
A.Ddtt×ddtt B.DDTt×Ddtt C.Ddtt×DdTt D.DDTt×ddtt
11、豌豆种子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形状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某人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进行杂交,发现后代出现4种表现型,对性状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1)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黄色圆粒),_________ (绿色圆粒)。
(2)在杂交后代F 1中,非亲本表现型占的比例是______ ,其中纯合体的基因型是______ 。
(3)F 1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是_________ ,若使F 1中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则F 2中纯合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_ 。  ?
第八章 遗传发病率计算
【考点五十一】遗传发病方式及遗传病 ★★★
1、常见的五种遗传基本方式
遗传病
特点
病例
常染色体显性
代代相传 ②发病率高
③男女发病率相等
多指(趾)、并指、软骨发育不良
常染色体隐性
①可隔代遗传 ②发病率在近亲结婚时较高 ③男女发病率相等
白化病、苯丙酮尿症、
双眼皮
X染色体显性
①连续遗传 ②发病率高 ③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④男性患者的母女都是患者
抗维生素D佝偻病
X染色体隐性
①隔代遗传或交叉遗传 ②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③女性患者的父亲、儿子都是患者
红绿色盲、血友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Y染色体遗传
①患者都为男性 ②父传子、子传孙(患者的儿子都是患者)
外耳道多毛症
2、人类遗传病
(1)由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通常分为:
单基因遗传病: 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白化病、血友病、多指、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软骨发育不全等
特点:在近亲婚配的后代中发病较高,在群体中发病率较低
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多基因遗传病: 无脑儿、原发性高血压、青少年型糖尿病、先天性心脏病、唇裂、冠心病等
特点:在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染色体数目异常:21三体综合征(先天愚型)
染色体遗传病:
染色体结构异常:重复、缺失、倒位、易位
猫叫综合征:5号染色体断臂缺失
(2)遗传病的检测咨询和预防:
遗传咨询:对夫妻双方进行身体检查,了解家庭病史,诊断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分析遗传病的传递方式,判断类型;推算出后代的再发风险率;提出防治对策、方法和建议(如是否适于生育、选择性生育)等。
产前诊断: 方法:羊水检查、B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基因诊断。
目的: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
【真题再现】
(2007年-23)下列人类常见遗传病中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A.红绿色盲病 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C. 21三体综合征 D.先天性聋哑
(2008年-19)关于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的措施,错误的是
A.禁止近亲结婚 B.广泛开展遗传咨询
C.进行产前(临床)诊断 D.测定并公布婚配双方的DNA序列
(2009年-20)研究人类遗传病的遗传规律,对于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下列人类的遗传病中,属于伴性遗传的是
A.多指 B.白化病 C.红绿色盲 D.21三体综合征
(2012年-15)在进行“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活动时,最好选择的疾病是
A.红绿色盲 B.艾滋病 C.原发性高血压 D.21三体综合征
(2013年-21)遗传咨询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预防遗传病的发生和发展。下列不属于遗传咨询范畴的是
A.详细了解家庭病史 B.对胎儿进行基因诊断
C.推算后代遗传病的再发风险率 D.提出防治对策和建议
(2014年-21)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中和性别相关联的现象叫伴性遗传。下列疾病中属于伴性遗传的是
A.白化病 B.红绿色盲 C.艾滋病 D.21三体综合征
【考点五十二】遗传系谱图的推断 ★★★★★
一个遗传系谱排除了Y染色体上遗传的可能性之后,首先应确定是显性遗传还是隐性遗传,然后再确定致病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
1.确定是显性遗传还是隐性遗传
如果患病率高,代代连续,且只要有一组符合双亲都是患者,子代中有正常个体,则必为显性遗传。即“有中生无为显性”。下图是显性遗传标志图。
如果患病率低,隔代遗传,且只要有一组符合双亲都不患病,子代中有患病个体,则必为隐性遗传。即“无中生有为隐性”。下图是隐性遗传标志图。
2.确定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
在显性遗传系谱图中,如果满足父亲患病,女儿一定患病;或儿子患病,母亲一定患病,一定是X染色体显性遗传。否则(则父亲患病,女儿正常;或儿子患病,母亲正常。)一定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在隐性遗传系谱图中,如果满足女儿患病,父亲一定患病;或母亲患病,儿子一定患病,一定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否则(即女儿患病,父亲正常;或母亲患病,儿子正常。)一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三、特殊情况下的判断
1.若系谱图中无上述典型例子,就只能做不确定判断,只能从可能性大小方向来推测,通常的原则是:世代连续很可能为显性遗传病,世代不连续很可能为隐性遗传病(连续的含义:指直系血亲之间具有连续性,如下图中每代都有患者,但是并不具有连续性)。
2.患者无性别差异,男女患病的概率大约各占1/2,则该病很可能是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3.若男女患者比例相差较大,该病很可能是性染色体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它又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若患病男性多于女性,则该病很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
(2)若患病女性多于男性,则该病很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病。
(3)若每个世代表现为父亲有病,儿子全病,女儿全正常,患者只在男性中出现,则很可能是伴Y染色体遗传病(位于Y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真题再现】
(2007年-18)下图为某家族白化病的遗传系谱图,该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在第Ⅲ代个体中,可能不带致病基因的是
A. 8 B. 9 C. 10 D. 11
(2008年-16)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系谱图(图中深颜色表示患者)中,不可能表示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是
(2010年-17)下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该遗传病为隐性性状
B.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II3和II4的基因型相同
D.II3和II4的基因型可能不同
(2013年-20)已知马的栗色和白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一匹白色公马(♂)与一匹栗色母马(♀)交配,先后产生两匹白色母马(如图所示)。根据以上信息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A.马的白色对栗色为显性
B.马的毛色遗传为伴性遗传
C.Ⅰ1与Ⅱ2基因型一定不同
D.Ⅱ1和Ⅱ2基因型一定相同
(2015年-17)下图为人类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Ⅱ5的致病基因只来自于Ⅰ1
C.Ⅱ3是杂合子
D.Ⅰ2和Ⅱ4的基因型相同
(2009年-37)下图为某种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请据图回答(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
(1)该病是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的 性遗传病。
(2)Ⅰ3的基因型是 ,Ⅱ5的基因型是 。
(3)若Ⅱ9和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性携带者结婚,则他们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 。
(2011年-39)下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原菌的系谱图,其中Ⅱ6不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请据图回答(显性基因用E表示,隐性基因用e表示):
(1)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 染色体上 性遗传。
(2)Ⅱ5与Ⅲ9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 。
(3)Ⅲ7的基因型是 。
(4)若该病是多指,色觉正常正常的Ⅲ8与一个正常女性婚配,生了一个正常女儿和一个患有红绿色盲(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的儿子,则Ⅲ8的基因型是 。他们再生一个手指和色觉均正常孩子的概率是 。
(2012年-39)下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请据图回答(显、隐性基因分别用B、b表示):
(1)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 染色体上 性遗传。
(2)Ⅰ-1的基因型为 。
(3)若Ⅱ-2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则Ⅲ-2与Ⅲ-4个体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 。
(4)若Ⅱ-2不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且Ⅲ-4及其配偶都为表现型正常的白化病基因携带者,则Ⅲ-4及其配偶生一个只患一种病的孩子的概率是 。
(2013年-38)下图为一对雌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图解,其中Ⅱ、Ⅲ、Ⅳ、X、Y表示染色体,基因A、a分别控制红眼、白眼,基因D、d分别控制长翅、残翅。请据图回答:
(1)由图可知,果蝇体细胞中有 个染色体组。
(2)图中雄果蝇的基因型可写成 ,该果蝇经减数分裂可以产生 种配子。
(3)若这一对雌雄果蝇交配,F1的雌果蝇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是 ;若仅考虑果蝇的翅型遗传,让F1的长翅果蝇自由交配,则F2的长翅果蝇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 。
(2014年-38)下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显、隐性基因分别为A、a)的系谱图,请据图回答(概率用 分数表示):
(1)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 染色体上 性遗传。
(2)Ⅱ一2为纯合子的概率是 。
(3)若III-3和一个基因型与Ⅲ一5相同的女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患病儿子的概率是 。
(4)若Ⅱ一l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请继续以下分析:
①Ⅲ一2的基因型为 。
②研究表明,正常人群中该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2%。如果Ⅲ一2和一个正常男性结婚,生育了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儿,则该女儿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 。
(2015年-39)果蝇的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现有表现型均为灰身直毛的果蝇杂交,F1的表现型与比例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由图1可知,在果蝇灰身和黑身中,显性性状为 ,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2)由图2可知,在果蝇直毛和分叉毛中,显性性状为 。
(3)若同时考虑这两对相对性状,则F1雌果蝇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 (用分数表示)。
(4)若考虑果蝇的灰身、黑身这对相对性状,让F1中灰身果蝇自由交配得到F2,再用F2中灰身果蝇自由交配得到F3,则F3灰身果蝇中纯合子年占比例为 (用分数表示)。
【基础训练】
1、血友病是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导致的疾病。下列有关血友病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儿子患病,母亲可能正常 B. 母亲患病,女儿一定患病
C. 父亲正常,女儿患病的概率为0 D. 女儿患病,父亲一定患病
2、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第一胎生了一个白化病(由隐性基因控制)的儿子,那么第二胎还是白化病儿子的几率是
A.1/4 B.1/8 C.1/2 D.1/3
3、下图为舞蹈症(显性基因B控制)某家庭遗传系谱,若图中Ⅲ7和Ⅲ10婚配,他们生一个孩子出现该病的概率为
A.5/6
B.3/4
C.1/2
D.100%
4、下图是某遗传病系谱(该病控制基因为A或a)。请回答:
(1)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在_______________染色体上,是 遗传。
(2)Ⅱ3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
(3)Ⅲ4是杂合体的机率是________________。
(4)如果Ⅲ4与有该病的男子结婚,生出病孩的机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强化点拨】
1、果蝇红眼和白眼是性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用一对红眼雌雄果蝇交配,子一代中出现白眼果蝇,让子一代果蝇自由交配,理论上子二代果蝇中白眼占总数的
A.1/8 B. 3/13 C. 3/16 D. 1/3
2、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男方的父亲是白化病患者,女方的弟弟也是白化病患者,但女方双亲表现型都正常,这对正常夫妇生出白化病的孩子的几率是
A. 2/3 B. 1/2 C. 1/4 D. 1/6
4、右下图为某种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常染色体遗传病的系谱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分别表示正常男性和女性,■、●分别表示患病男性和女性):
(1)该病属于 (填“显”或“隐”)性遗传病。
(2)3号和4号生一个正常女儿的概率是 。
(3)若7号和10号婚配,生一个正常儿子的概率是 。
【冲A决杀】
1、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B.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
C. 生殖细胞中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
D. 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Y染色体
2、用纯种的纯色长毛“波斯猫”和纯种的彩色斑点短毛“暹罗猫”杂交,可以培育出彩色斑点长毛的“喜马拉雅猫”。 纯色毛色的基因用U表示,彩色斑点毛色的基因用u表示,短毛基因用S表示,长毛基因用s表示,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下列相关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纯种波斯猫的基因型是UUss
B. F1是纯色短毛猫
C. F2中喜马拉雅猫占1/4
D. F2中彩色斑点短毛暹罗猫中纯合子占1/3
3、右图为一家族的遗传谱系,已知该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Ⅲ7和Ⅲ10婚配,生下了一个正常女孩,他们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
A.1/8 B.3/8 C.1/4 D.1/6
【命题对赌】
1、图示为一种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的单基因遗传病。据图分析回答(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
(1)该病为常染色体上的 ________性遗传病,其中Ⅱ-1的基因型是________。
(2)若Ⅰ-1不携带该致病基因,则Ⅲ-1的基因型是________,Ⅲ-1与Ⅱ-4个体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___________。
(3) 若Ⅰ-1携带该致病基因,且Ⅱ-5是色盲基因携带者,则Ⅲ-2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如果Ⅲ-2与携带该致病基因的色盲男子婚配,则生一个孩子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________。
2、人的白化病受一对基因A、a控制,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绿色盲受一对基因B、b控制,位于X染色体上,某成年男性肤色正常但患有红绿色盲(他的父母均正常),其有关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如右图所示,分析回答:
(1)图中属于等位基因的是          。
(2)图中细胞发生同源染色体配对,此细胞称为      。它产生的四个精子中,两个精子的基因组成为AX,则另外两个精子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__________。
(3) 某女子表现正常,其父亲患红绿色盲,母亲正常,弟弟患白化病。
①该女子的基因型是       。
②若她与该男子结婚,则后代患红绿色盲的几率是   ,后代患白化病的几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为白化病(A-a)和红绿色盲(B-b)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Y病是__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___性致病基因引起的疾病。
(2)写出下列个体可能的基因型:
Ⅰ2_______ _,Ⅲ11___ _____。
(3) 若Ⅲ7与Ⅲ10结婚,生育一个肤色正常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假设某地区人群中每10 000人当中有一个白化病患者,若Ⅲ7与该地一个表现正常的女子结婚,则他们生育一患白化病男孩的概率约为____ ____。
4、右图是一个家族中某种遗传病的遗传系谱(设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
请分析回答:
(1)此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属常染色体的 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2)6号基因型是 。7号的基因型是 。
(3)8号和一患该病的女子婚配后,在他们所生的男孩中出现此种遗传病患者的几率是 。
(4)要保证9号所生孩子不患此种遗传病,从理论上说,其配偶的基因型必须是 。
5、右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家系谱(相关基因用A、a表示),Ⅱ3为女性患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该病不可能是红绿色盲病
B. Ⅰ1、Ⅱ3的基因型分别是Aa、aa
C. Ⅱ4的基因型可能是AA或Aa,它是纯合子概率是2/3
D. Ⅰ1、Ⅰ2再生一个Ⅱ5,患该遗传病的概率是1/4

第九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考点五十三】DNA作为遗传物质的探索实验 ★★★★
1、1928年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
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
S型细菌:菌落光滑,菌体有夹膜,有毒性
R型细菌:菌落粗糙,菌体无夹膜,无毒性
(1)实验过程及结果:
分析:
①组结果说明R型细菌无毒性
②组结果说明S型细菌有毒性
③组结果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已失活(加热杀死S型细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变性失
活,但是其内部的DNA在加热结束后随温度的恢复又逐渐恢复其活性)
④组小鼠死亡,证明有R型无毒细菌已转化为S型有毒细菌,说明S型细菌内含有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转化的实质是基因重组而非基因突变;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指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R型细菌的DNA中,使受体细胞获得了新的遗传信息,即发生了基因重组;加热并没有使DNA完全失去活性;加热杀死S型细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是其内部的DNA在加热结束后随温度的恢复又逐渐恢复活性。
◆实验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促成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或未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1944年 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
(1)实验过程及结果:
(2) ◆实验结论:DNA才是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
3、经典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1)T2噬菌体的结构和元素组成:
(2)实验过程及结果
分别在含35S、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之后再分别接种T2噬菌体,连续多代培养从而获得只含35S、32P的噬菌体。
用35S标记噬菌体 侵染大肠杆菌 放射性集中在上清液中
用32P标记噬菌体 侵染大肠杆菌 放射性主要在沉淀物中
(3) ◆实验结论: DNA是(噬菌体)遗传物质。
I、完善噬菌体增殖的相关条件
(1)模板:噬菌体DNA。
(2)合成DNA的原料:大肠杆菌提供的四种脱氧核苷酸。
(3)合成蛋白质
II、上清液和沉淀物放射性分析
(1)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含放射性的原因:
①保温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还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
②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也会使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
(2)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有放射性的原因: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35S的噬菌体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
III、实验方法:同位素示踪法,35S标记蛋白质,32P标记DNA
IV、上清及沉淀中存在的物质和生物
上清:蛋白质、噬菌体
沉淀:DNA、大肠杆菌
【真题再现】
(2007年-14)在人类探究遗传物质的过程中,科学家以T2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完成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在此实验中,用35S、32P分别标记的是噬菌体的
A.DNA、蛋白质 B.蛋白质、蛋白质 C.DNA、DNA D.蛋白质、DNA
(2009年-14)研究表明,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物质是S型细菌的
A.RNA B.DNA C.蛋白质 D.多糖
(2010年-1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
A.DNA B.蛋白质 C.多糖 D.RNA
(2011年-14)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进行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用32P和35S分别标记T2 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
B.用35S标记T2 噬菌体,侵染、离心后35S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
C.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所需原料和能量均由细菌提供
D.该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013年-15)1928年,格里菲思利用小鼠为实验材料,进行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其中所用的R型活细菌无毒性,S型活细菌有毒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注射R型活细菌,小鼠死亡
B.注射S型活细菌,小鼠死亡
C.注射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死亡
D.R型活细菌与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小鼠不死亡
(2014年-15)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表明
A.DNA是遗传物质 B.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C.噬菌体不含有蛋白质 D.噬菌体不含有DNA
(2015年-14)艾弗里通过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发现,使无毒的R型细菌转化为有毒的S型细菌的物质是
A.RNA B.蛋白质 C.多糖 D.DNA
【考点五十四】DNA的分子结构
1、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模型结构
2、DNA分子的基本结构单位:脱氧核苷酸
3、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4、互补配对的碱基之间以氢键相连,相邻脱氧核苷酸之间以磷酸二酯键相连。A、T之间形成两个氢键,G、C之间形成三个氢键。双链DNA分子中,碱基A的总数和碱基T的总数相同;碱基C的总数和碱基G的总数相同
5、碱基对排列于双链的内侧,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于链外侧,且交互排列,构成DNA的基本结构骨架
6、DNA的功能:储存、传递和表达遗传信息(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7、DNA的特性:
① 稳定性:是指DNA分子双螺旋空间结构的相对稳定性
② 多样性: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排列种类数:4n(n为碱基对对数)
③ 特异性:每个特定DNA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是特定的
【真题再现】
(2007年-15)在双链DNA分子结构中,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下列碱基配对正确的是
A.A - T B.A - G C.T – G D.T - C
(2008年-13)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建立了DNA分子的结构模型,两位科学家于1962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关于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A.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链组成 B.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
C.碱基对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D.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
(2009年-15)已知某个DNA分子的一条链中,碱基A有4 000个,碱基C有5 000个,则在其互补链中碱基G和碱基T的个数分别是
A.4 000、4 000 B.5 000、5 000 C.4 000、5 000 D.5 000、4 000
(2009年-16)下列关于DNA和基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DNA分子具有特异性 B.DNA分子具有多样性
C.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D.基因中磷酸和脱氧核糖形成的序列蕴含着遗传信息
(2011年-12)下列有关DNA分子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B.磷酸和五碳糖排列在内侧
C.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D.碱基对构成分子的基本骨架
(2012年-29)创立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科学家是
A.达尔文 B.孟德尔 C.格里菲思 D.沃森和克里克
(2015年-13)下图表示DNA分子结构中的一部分,其中连接碱基A与T的是
A.肽键 B.氢键 C.磷酸二酯键 D.二硫键
【考点五十五】中心法则 ★★★★
1、中心法则的表述:
2、DNA的复制
(1)概念:以亲代DNA分子两条链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2)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和减Ⅰ前的间期
(3)场所:主要在细胞核。另外在拟核、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如质粒)中也可进行DNA复制。
(4)过程:解旋,复制合成子链,螺旋化成双链DNA
5、结果:1个DNA分子―→2个子代DNA分子
(5)结果:1个DNA分子 2个子代DNA分子
(6)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7)条件:
①模板: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
②原料:4种游离的脱氧核糖核苷酸
③能量:ATP
④酶: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8)DNA能精确复制的原因:
①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
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复制能够准确进行。
特殊情况下,在外界因素和生物内部因素的作用下,可能造成碱基配对发生差错,引起基因突变。
(9)意义:DNA分子复制,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从而确保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与DNA复制有关的计算:
(1)一个DNA连续复制n次后,DNA分子总数为:= 2n(n为复制次数)
复制出DNA数含亲代链的DNA数 为2条
不含亲代链的DNA分子数为2n-2个
(2)第n代的DNA分子中,含原DNA母链的有2个,占1/(2n-1)
(3)若一亲代DNA分子含有某种脱氧核苷酸m个,经过n次复制需要消耗该脱氧核苷酸数为m·(2n-1)个。
【典例】具有100个碱基对的一个DNA分子片段,含有40个胸腺嘧啶,若连续复制3次,则第三次复制时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是
A. 120个 B. 240个 C. 360个 D.480个
(4)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之和所占比例在任意一条链及整个DNA分子中都相等。
简记为“配对的两碱基之和在单、双链中所占比例相等”。即:
(A+ T ) / ( C +G ) =(A1+ T1 ) / ( C1 +G1 ) = ( A2 + T2 ) / ( C2+G2 ) = a
(5)双链DNA分子中,非互补碱基之和所占比例在两条互补链中互为倒数。
设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m,
则:==m,互补链上=。
简记为:“DNA两互补链中,不配对两碱基之和的比值乘积为1。”
(6)某一DNA分子一条链中A:T:G:C=1:2:3:4,则互补链中A:T:G:C=2:1:4:3,双链中A:T:G:C=3:3:7:7
(7)一条双链DNA分子有15N标记,至于14N的培养基中培养n代后,则获得的子代DNA分子中,含15N的DNA分子为2条,含14N的DNA为2n条。
(8)双链DNA分子中,(A+T)/(G+C)可以用来表示不同生物体遗传信息的特异性。
(9)模板DNA碱基个数:mRNA:蛋白质中氨基酸个数=6:3:1
3、DNA的转录
(1)概念: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2)过程:解旋—配对—延伸—释放
(3)条件:模板:DNA的一条链(模板链)
原料:4种核糖核苷酸
能量:ATP
酶:RNA聚合酶等
(4)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T—A、G—C、C—G)
(5)产物:信使RNA(mRNA)、核糖体RNA(rRNA)、转运RNA(tRNA)
4、翻译:
(1)概念: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2)条件:模板:mRNA
原料:氨基酸(20种)
能量:ATP
酶:多种酶
搬运工具:tRNA
装配机器:核糖体
(3)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U—A、G—C、C—G)
(4)产物:多肽链(蛋白质)
注:遗传信息、密码子和反密码子
遗传信息: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密码子:mRNA中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共64种.
其中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
反密码子:tRNA中与mRNA密码子互补配对的三个碱基
密码子特点:
☆通用性:不同生物密码子基本相同,即公用一套密码子。说明生命有共同的起源。
☆简并性:大多数氨基酸都可以具有多个密码子。
1种密码子只能决定1种氨基酸,1种tRNA只能转运1种氨基酸。
翻译过程图解:
①核糖体 ②氨基酸(多肽) ③ tRNA ④mRNA
【真题再现】
(2007年-17)在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信使RNA的过程称为
A.逆转录 B.转录 C.复制 D.翻译
(2008年-11)一个DNA分子经连续3次复制后,可以得到的DNA分子数目是
A.2 B.6 C.8 D.16
(2009年-17)用32P标记一个DNA分子的两条链,让该DNA分子在31P的培养液中连续复制4次,则含32P的子代DNA分子个数是
A.1 B.2 C.8 D.16
(2009年-18)下图为遗传学中的中心法则图解,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的过程是
A.复制、转录、翻译 B.转录、复制、翻译
C.转录、翻译、复制 D.翻译、复制、转录
(2010年-14)某DNA 分子的一条链中碱基C占该链碱基是比例为36%则在以其为模版转录而成的mRNA中碱基G所占比例
A.18 % B.36% C.50% D.64%
(2010年-15)胰岛B细胞中的胰岛素转录的场所是
A.核糖体 B.中心体 C.高尔基体 D.细胞核
(2010年-19)下列物质中与DNA复制无关的是
A.ATP B.DNA的两条模板链 C.解旋酶 D.尿嘧啶核糖核苷酸
(2011年-16)tRAN具有转运氨基酸的功能,下图tRAN携带的氨基酸是(各选项括号中内容为相应氨基酸的密码子)
A.精氨酸(CGC)
B.丙氨酸(GCG)
C.甘氨酸(GGC)
D.脯氨酸(CCG)
(2011年-18)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DNA分子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一种半保留复制 B.主要在细胞质中完成
C.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 D.DNA分子完成解旋后才开始碱基配对
(2011年-20)某DNA分子一条链上的碱基排列顺序为…–C –C–A–T–G–C…,若以该链为模板,经转录后得到的mRNA的碱基排列顺序是
A.…–G –G–T–A–C–G… B.…–C –C–A–U–G–C…
C.…–C –C–A–T–G–C… D.…–G –G–U–A–C–G…
(2013年-18)细胞中的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不需要的物质或结构是
A.转运RNA B.核糖体 C.氨基酸 D.脱氧核苷酸
(2014年-16)DNA复制是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B.DNA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
C.DNA复制只以亲代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
D.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复制的准确性
(2014年-17)下图是人体细胞内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中的一个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过程表示转录 B.该过程表示翻译
C.该过程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 D.该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2015年-12)用15N标记一个DNA分子的两条链,让该DNA分子在14N的培养液中复制一次,得到两个DNA分子,那么每个子代DNA分子中
A.只含有15N B.只含有 14N
C.一条链含有15N,另一条链含有14N D.每条链同时含有14N和15N
(2015年-15)下图为中心法则图解,,其中表示翻译过程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008年-37)下面表示蜘蛛的丝腺细胞合成蛛丝蛋白的部分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1)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该图表示的过程称为 ,图中①的结构名称是 。
(2)决定②的密码子是 ,连接②与③的化学键称为 。
(3)在物质④合成过程中,与其DNA模板链上碱基A相配对的碱基是 。
(4)在丝腺细胞中,与蛛丝蛋白加工、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 。
(2012年-37)下图为人类镰刀形细胞贫血症病因图解。请据图回答:
(1)过程①发生了碱基对的 (填“替换”或“增添”或“缺失”)而导致基因突变。
(2)图中②③表示的过程分别是 。
(3)由图可知,决定缬氨酸的密码子是 。
(4)该病例表明,基因能通过控制 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5)图中含有碱基A的核苷酸的名称是 。
(2013年-37)下图为真核细胞中方生的一项生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此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是 。
(2)该过程首先需要在 酶作用下把两条链解开;若图中虚线框内的碱基对“A - T”替换为“T - A”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则这种变异属于 。
(3)已知一个亲代DNA分子有P个碱基,其中腺嘌呤Q个,连续进行此项生理过程n次,共消耗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个。
(4)若亲代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一个正常碱基(设为X)变成了5-溴尿嘧啶(BU)。诱变后的DNA分子连续进行图示过程2次,得到4个子代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BU – A、A – T、G – C、C – G,推测碱基X可能是 。
【基础训练】
1、生物体内某一个双链DNA分子中,下列比例正确的是
A. =1 B. =1 C. =1 D. =1
2、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脱氧核糖核苷酸对模型,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3、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R型菌能转化为S型菌,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是S型细菌的
A.DNA B.RNA C.蛋白质 D.多糖
4、DNA分子片段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有四种脱氧核苷酸
B. 图中①②③构成DNA的基本单位
C. DNA复制时,需要用解旋酶将④断开
D. ②和③相间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5、下列能正确表示DNA复制过程的是

A         B        C        D
6、DNA的复制、转录和蛋白质的合成分别发生在
A.细胞核、细胞质、核糖体 B.细胞核、细胞核、核糖体
C.细胞质、核糖体、细胞核 D.细胞质、细胞核、核糖体
关于密码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密码子是由信使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序列组成
B.每种氨基酸可以有几种密码子
C.信使RNA上密码子与密码子之间没有任何不编码的核苷酸存在
D.64个密码子中有三个终止密码子、两个起始密码子,所以有效的密码子有59个
8、已知一种tRNA上的反密码子为UAG,假设它所运载的氨基酸为M,则从根本上决定M的遗传信息对应的碱基为
A.ATG B.AUG C.TAG D.UAG
转录、翻译时的模板分别是
A.tRNA、DNA的一条链 B.rRNA、mRNA
C.DNA的一条链、mRNA D.DNA的一条链、tRNA
【强化点拨】
1、烟草、烟草花叶病毒、噬菌体的核酸中,碱基的种类依次是
A.4、4、4 B.5、5、4 C.5、4、4 D.4、4、5
2、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在下图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⑤ D. ③⑤
3、下列关于DNA双螺旋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DNA分子中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成基本骨架
B. 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
C. 两条链上的碱基遵循A与U、G与C的配对原则
D. 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核糖核苷酸链盘旋而成
4、下列不属于“翻译”过程中碱基配对的是
A. A---U B. C---G C. G---C D. A---T
5、一条多肽链中有氨基酸1000个,则作为合成该多肽链模板的mRNA分子和用来转录成mRNA的DNA分子分别至少需要碱基
A.3000个和3000个 B.1000个和2000个
C.2000个和4000个 D.3000个和6000个
【冲A决杀】
1、某生物DNA分子中,碱基A的数量占38%,则C和G之和占全部碱基的
A.76% B.62% C.24% D.12%
2、关于右图DNA分子片段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研究DNA分子的结构运用了模型法
B. 该片段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C. 该DNA分子的特异性表现在(A+T)/(G+C)的比例上
D. 把此DNA分子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2代,子代中含15N的DNA占3/4
3、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发生在细胞分裂的前期 B. 以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C. 只以解开的一条链为模板 D. 子代DNA分子中(A+G)与(T+C)比值为1
4、下列各项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有
①DNA的复制  ②RNA的复制  ③转录  ④翻译  ⑤逆转录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⑤ D. ①③④⑤
5、下列关于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实验设计思路是单独观察蛋白质和DNA的作用
B. 检测离心后试管中上清液和沉淀物中放射性的强弱可推测侵入细菌中的物质
C. 标记蛋白质的实验组,离心后的试管中上清液有较高的放射性
D.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同时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6、如图所示,在a、b、c、d试管内加入的DNA和RNA都含有30对碱基。四个试管内都有产物生成,请回答:
 a       b         c         d
(1) a、d两试管内的产物是相同的,但a试管模拟的是    过程,d试管内模拟的是    过程。
(2) b、c两试管内的产物都是    ,但b试管模拟的是    过程,c试管模拟的是    过程,b试管的产物中最多含有    个碱基,有    个密码子。
(3)d试管中加入的酶比a试管加入的酶多了      。
【命题对赌】
1、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下列物质是转化因子的是
A.蛋白质 B.DNA C.多糖 D.其它无机物
2、若双链DNA分子的一条链的A:T:G:C=1:4:3:6,那么,其另外一条链上同样的碱基比为
A.4:1:6:3 B.1:4:3:6 C.6:4:1:3 D.3:1:6:4
3、一个由15N标记的DNA分子,放在没有标记的环境中培养,复制5此后标记的DNA分子占DNA分子总数的
A.1/4 B.1/8 C.1/16 D.1/32
4、某DNA分子中含有腺嘌呤200个,该DNA复制数次后,消耗了周围环境中3000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则该DNA分子已经复制的次数是
A.3 B.4 C.5 D.6
5、下图为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某个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d是核糖体,e是mRNA B. 该图表示蛋白质合成中的翻译过程
C. a是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 D. c转运的氨基酸所对应的密码子是CGC
6、下图是DNA分子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 ]    。
(2)图中[8]示意的是       。在双链DNA分子中嘌呤与嘧啶之间的数量关系可表示为        。
(3)DNA分子复制时,由[6]改变而产生的变异叫    ;由于解旋酶的作用使[  ]    断裂,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
(4)若[8]的碱基序列为AATCGTACTTTA,则以[8]的互补链为模板合成mRNA的碱基序列为:      ,以该mRNA为模板合成的多肽链的氨基酸顺序为:           。(密码子:AAU—天冬酰胺、ACU—苏氨酸、CGU—精氨酸、GCA—丙氨酸、UUA—亮氨酸、UGA—终止)
7、下面是人体胰岛素基因控制合成胰岛素的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示过程发生在人体的      细胞中。饭后半小时,人血液中胰岛素含量会       。 
(2)①过程称为       ,催化该过程的酶是        。
(3)决定丙氨酸的密码子是      。
(4)②过程中,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图表示DNA(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请分析回答:
(1)根据图中的碱基,可推测包括了 种核苷酸。
(2)DNA的两条链中, 链为模板链。遗传密码(密码子)存在于 链上(请写标号)。
(3)如果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含两条肽链,49个肽键,则控制其合成的基因至少有 个脱氧核苷酸。
第十章 遗传变异
【考点五十六】基因与DNA、染色体的关系 ★★★★
1、基因的概念: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是: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位置关系)
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数量关系)
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染色体并非基因的唯一载体,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是基因的载体。
3、基因的功能
基因的基本功能包括:遗传信息的传递;遗传信息的表达。
基因中的碱基(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4、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1)一般而言,一个基因决定一种性状。
(2)生物体的一种性状有时受多个基因的影响,如玉米叶绿素的形成至少与50多个不同基因有关。
(3)有些基因可影响多种性状,如,基因1可影响B和C性状。
※表现型与基因型
关系: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在不同环境中,即使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也未必相同。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即表现性=基因型+环境条件。
【真题再现】
(2007年-16)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以准确地复制 B.能够存储遗传信息
C.是20种氨基酸的有序排列 D.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010年-16)真核生物的性状从根本上来说决定于
A.tRNA上碱基的排列顺序 B.mRNA上碱基的排列顺序
C.DNA上碱基的排列顺序 D.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2010年-18)下列有关细胞中基因、DNA、染色体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每个DNA分子上都有一个基因
C.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 D.基因在每个染色体上都成对存在
(2011年-22)小麦抗锈病基因R和不抗锈病基因r是一对等位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R和基因r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
B.基因R和基因r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
C.自然条件下根尖细胞中突变形成的基因r能遗传给后代
D.基因R和基因r的本质区别是核苷酸序列不同
(2013年-22)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下列有关细胞中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能够存储生物的遗传信息 B.等位基因位于同一个DNA分子上
C.基因中只有一条脱氧核苷酸链 D.生物体的性状完全由基因决定
(2014年-18)下列关于真核生物中基因、染色体和性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RNA和蛋白质
C.染色体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D.生物体性状的表现不受环境影响
(2015年-1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基因和D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DNA分子中只有一个基因 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C.DNA 中任一片段都是基因 D.基因只存在于DNA分子的一条链上
【考点五十七】基因突变 ★★★★
1、基因突变的概念
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等变化。
2、典型病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直接原因:组成血红蛋白的一条肽链上的氨基酸发生改变(谷氨酸→缬氨酸)
根本原因:DNA模板链上的碱基发生改变(CTT→CAT)
基因突变是DNA分子水平上基因内部碱基对种类和数目的改变,基因的数目和位置并未改变。
生物的性状以蛋白质的形式体现,基因突变一定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
基因突变不一定改变生物体的性状:
基因突变的原因
外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
内因:自然变异引发
4、特点:
(1)普遍性:一切生物都可以发生。
(2)随机性
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主要是间期,分裂期也可发生)
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细胞内的不同的DNA分子上或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上。
(3)低频性:自然状态下,突变频率很低。
(4)不定向性: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
(5)多害少利性:有些基因突变,可使生物获得新性状,适应改变的环境。
5、结果:使一个基因变成它的等位基因。
6、时间: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DNA复制时期)
7、意义: ①新基因产生的途径。
②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③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
8、应用——诱变育种
①方法:用射线、激光、化学药品等处理生物。
②原理:基因突变
③实例:高产青霉菌株的获得
④优缺点:加速育种进程,大幅度地改良某些性状,但有利变异个体少。
【真题再现】
(2008年-17)癌症现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细胞癌变的变异类型属于
A.染色体数目变异 B.染色体结构变异
C.基因突变 D.基因重组
(2010年-21)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体细胞发生突变,一定不能传递给后代
B.基因突变可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
C.若没有外界诱发因素的作用,生物不会发生基因突变
D.基因突变是指mRNA 上的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
(2011年-17)人们利用X射线、紫外线等处理野生青霉菌,最终培育出青霉素产量很高的菌株,其育种原理是
A.基因重组 B.染色体结构变异
C.基因突变 D.染色体数目变异
(2011年-22)小麦抗锈病基因R和不抗锈病基因r是一对等位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R和基因r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
B.基因R和基因r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
C.自然条件下根尖细胞中突变形成的基因r能遗传给后代
D.基因R和基因r的本质区别是核苷酸序列不同
(2014年-20)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突变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 B.基因突变的方向是不确定的
C.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 D.基因突变对生物自身都有害
(2015年-18)基因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 B.紫外线可诱发基因突变
C.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 D.基因突变对生物自身都是有利的
【考点五十八】基因重组
1、概念:是指生物体在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的过程。
2、种类:
①基因的自由组合:减数分裂(减Ⅰ后期)形成配子时,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位于这些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
②基因的交叉互换:减Ⅰ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等位基因的交换。
③重组DNA技术:目的基因经运载体导入受体细胞,导致受体细胞中基因重组。
3、结果:产生新的基因型
4、意义:①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丰富的来源;
②为生物的进化提供材料;
③形成生物体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考点五十九】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变异与基因突变的差别
基因突变是分子水平的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是观察不到的,而染色体变异是细胞水平的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一般可以观察到。
1、染色体结构变异:实例:猫叫综合征(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
类型: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区分易位与交叉互换
交叉互换发生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属于基因重组,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染色体易位发生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易位 交叉互换
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实例:21三体综合征(多1条21号染色体)
(2)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加或减少: 实例:三倍体无子西瓜
3、染色体组:
(1)概念:二倍体生物配子中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2)特点:
①一个染色体组中无同源染色体;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②一个染色体组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的全部遗传信息。
(3)染色体组数的判断:
a.根据染色体形态判断
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例1:如下图所示的细胞中,形态相同的染色体a中有3条、b中有2条、c中各不相同,则可判定它们分别含3个、2个、1个染色体组。
b.根据基因型判断:染色体组数= 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个数
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即英文字母,不分大小写)出现几次,就含几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内不含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
例2:以下基因型,所代表的生物染色体组数分别是多少?
(1)Aa ______ (2)AaBb _______
(3)AAa _______ (4)AaaBbb _______
(5)AAAaBBbb _______ (6)ABCD ______
答案:2 2 3 3 4 1
c.根据染色体数/形态数的比值判断
染色体数/形态数的比值意味着每种形态染色体数目的多少,每种形态染色体有几条,即含几个染色体组。如果蝇该比值为8条/4种形态=2,则果蝇含2个染色体组。
4、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
由配子发育成的个体叫单倍体。无论配子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豆角单倍体。
有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如含两个染色体组就叫二倍体,含三个染色体组就叫三倍体,以此类推。体细胞中含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多倍体。
单倍体并非都不育。二倍体的配子发育成的单倍体,表现为高度不育;多倍体的配子如含有偶数个染色体组,则发育成的单倍体含有同源染色体及等位基因,可育并能产生后代。
【真题再现】
(2008年-18)普通小麦体细胞中有6个染色体组,用小麦的花粉培育成单倍体植株,单倍体植株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是
A.1个 B.2个 C.3个 D.6个
【考点六十】遗传育种 ★★★★
1、杂交育种
原理:基因重组
优势:使同种生物的不同优良性状集中于同一个个体,具有预见性。
劣势:育种年限长,需连续自交才能选育出需要的优良性状。
DDTT × ddtt F1 F2 能稳定遗传的
高秆 矮秆 筛选 纯合
抗锈病 易染锈病 矮杆抗病品种 矮秆抗锈病的品种
2、诱变育种
原理:基因突变
优势:能提高变异频率,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后代变异性状较快稳定
劣势:处理材料较多,突变后有利变异少
实例:青霉素高产菌株、太空椒等
3、单倍体育种:
方法:花粉(药)离体培养
原理:染色体变异
实例:矮杆抗病水稻的培育
例:在水稻中,高杆(D)对矮杆(d)是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是显性。现有纯合矮杆不抗病水稻ddrr和纯合高杆抗病水稻DDRR两个品种,要想得到能够稳定遗传的矮杆抗病水稻ddRR ,应该怎么做?
优缺点:后代都是纯合子,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但技术较复杂。
4、多倍体育种:
原理:染色体变异
方法:秋水仙素或者低温诱导染色体组加倍
优势:可培育出自然界中没有的新品种,且培育出的植物器官大,产量高,营养丰富。
劣势:结实率低,发育延迟。
实例:三倍体无籽西瓜
5、基因工程育种(转基因)
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担忧:
(1)食用是否安全:
转基因生物可能产生毒性蛋白、新的过敏原,导致营养成分的改变。
(2)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导入的目的基因是否会扩散到其他物种而导致自然界的混乱;
转基因植物的残体分解物、根际分泌物等是否会对生态与环境造成大规模的负面效应等。
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和措施:
(1)对于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我们应该科学地认识、评估和利用,保障公众的知情权;
(2)国家应建立相应的评估及预警机制,更加理性地利用转基因生物。
【真题再现】
(2007年-22)诱变育种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
A.基因自由组合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 D.染色体交叉互换
(2009年-21)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该育种方法主要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
A.基因自由组合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 D.基因重组
(2011年-17)人们利用X射线、紫外线等处理野生青霉菌,最终培育出青霉素产量很高的菌株,其育种原理是
A.基因重组 B.染色体结构变异
C.基因突变 D.染色体数目变异
(2012年-17)下列有关杂交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可以得到新的优良品种 B.需要用X射线处理生物
C.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D.其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2012年-21)下列有关转基因食品和转基因生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转基因食品只能用作牲畜饲料
B.目前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仍然存在争议
C.转基因食品与非转基因食品的营养物质种类差别很大
D.目前我国对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研究和试验尚未作出具体规定
(2013年-14)利用二倍体西瓜经多倍体育种可获得三倍体无子西瓜。该育种方法主要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结构变异 D.染色体数目变异
(2014年-22)多倍体植株常常果实和种子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较高。目前人工诱导多倍体常用的试剂是
A.龙胆紫溶液 B.秋水仙素溶液 C.生长素 D.乙烯
(2015年-19)下图表示利用高杆抗病和矮杆易感病两个水稻品种培
育矮杆抗病新品种的过程。该过程采用的育种方法是
A.诱变育种
B.杂交育种
C.多倍体育种
D.单倍体育种
(2015年-21)随着基因工程的兴起,人们越来越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公众应科学理性地对待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
B.基因工程在医、农、林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C.在我国生产及销售转基因食品的行为都是违法的
D.我国十分重视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吕的安全性问题
【基础训练】+【强化点拨】+【冲A决杀】+【命题对赌】
1、下列有关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DNA分子缺失一个基因属于基因突变
B. 人工诱导产生的基因突变一定是有利的
C. 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重组
D.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片段属于基因重组
2、可遗传的变异在育种中得到广泛应用,下列对育种原理的分析,正确的是
A. 培育无子西瓜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 B. 杂交育种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
C. 单倍体育种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 D. 植物组织培养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
3、下图为甲、乙两种植物体细胞的染色体及基因分布示意图,由图可知
A. 甲、乙两种植物都是二倍体
B. 甲植物是三倍体,乙植物是二倍体
C. 甲植物是二倍体,乙植物是四倍体
D. 甲植物是三倍体,乙植物是四倍体
4、下列关于单倍体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单倍体育种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B. 经花药离体培养产生的幼苗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是本物种体细胞的一半
C. 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可获得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加倍的单倍体植株
D. 单倍体育种的优势在于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5、下列与变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三倍体西瓜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是因为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B. 用二倍体植物的花药离体培养,能得到叶片和果实较小的单倍体植株
C. 在F1自交中,子代出现性状分离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D. 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过程中均可形成新的基因型
6、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起重要作用,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 A基因突变为a基因,a基因还可能再突变为A基因
B. A基因可突变为A1、A2、A3……,它们为一组复等位基因
C. 基因突变产生的变异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D. 基因突变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7、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产生新的基因
B. 用物理因素诱变处理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