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人教鄂教版科学第9课《露和霜》分层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人教鄂教版科学第9课《露和霜》分层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54.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鄂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9-26 09:58: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核心素养】第9课《露和霜》分层练习
科学观念:学生能够了解霜和露的形成条件、特点和变化过程,形成对自然界中水循环现象的科学认知。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分析和推理霜和露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其能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释自然现象。
探究实践:课程鼓励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的实践能力。
态度责任:让学生感受自然界的神奇和美妙,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一、快乐填空。(5题)
1.雾和云的形成是空气中的   遇冷变成   ,云就是   中的雾。
2.自然界的云、雾、露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而成的。
3.自然界中的水有多种形态,比如露是   态的水,雾是   态的水,霜是   态的水。
4.露和霜都是地面附近的   遇冷凝结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露的温度在   。
5.雾是   态的水;霜和雪都是   态的水。
二、选择乐园。(5题)
1.关于露和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地表气温低至0℃以下时水蒸气直接形成小冰晶,即为霜
B.在温度逐渐下降(仍高于0℃)时,水蒸气凝结为小水滴就是露
C.露和霜都是从高空降落下来的水形成的
2.比较霜和露的形成过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形态大致相同 B.气温相同 C.地点都在地表
3.下列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中,水从气态变成固态的是(  )。
A.深秋的清晨,草地上有时会有霜
B.夏天的清晨,树叶上常有露水
C.初春,河面上冰融化成水
4.做模拟霜的形成实验时通常加入什么使温度快速降低。(  )
A.白糖 B.食盐 C.小苏打
5.在“造霜”实验中加入盐是为了(  )。
A.没什么作用
B.吸收周围的热量
C.把热量散发到周围的冰中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ⅹ。(5小题)
1.在“霜的形成”模拟实验中,在碎冰中加入适量的食盐是为了让冰变咸。(  )
2.露是固体,霜是液体。(  )
3.露是地面附近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
4.露和霜一般在夏季出现。( )
5.露是液态的水,雾是气态的水,霜是固态的水。( )
二、综合题(2题)
1.将下列水的形态与相应变化过程用线连接起来。
露 水在0℃以下凝固而成
云 水蒸气遇冷在物体上形成
雾 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结而成
冰 水蒸气在低空遇冷凝结而成
2.根据露和霜的形成过程,简述露和霜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
1.霜的形成模拟实验
猜想假设: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特别冷的物体时,物体表面可能出现霜。
实验材料:易拉罐、湿毛巾、冰、食盐、温度计等实验步骤:
①易拉罐里放一些碎冰,再倒入一些食盐。
②用温度计测量易拉罐内实时温度并记录。
③把易拉罐放在潮湿的毛巾上5分钟后,观察易拉罐的外壁发现有许多小冰晶出现。
请你填空:
(1)潮湿的毛巾的作用是   。
(2)碎冰中倒入食盐,是为了使易拉罐中温度____。(填序号)
A.升高 B.不变 C.降至更低
(3)霜是水蒸气在____,遇冷形成的小冰晶。(填序号)
A.0℃以上 B.0℃以下 C.0℃
(4)如果将易拉罐中的冰水倒掉,过一会儿易拉罐外壁又会出现的现象是   。
参考答案
【基础训练】
一、快乐填空
1.【答案】水蒸气;小水滴;高空
2.【答案】遇冷凝结
3.【答案】液;液;固
4.【答案】水蒸气;0℃以上
5.【答案】液;固
二、选择乐园
1.【答案】C
2.【答案】C
3.【答案】A
4.【答案】B
5.【答案】B
【能力培养】
判断题
1.【答案】错误
2.【答案】错误
3.【答案】正确
4.【答案】错误
5.【答案】错误
二、综合题
1.【答案】
2.【答案】露和霜的形成的相同点:都是水蒸气遇冷放热形成的。不同点:形成露的温度在0℃以上,形成霜的温度在0℃以下;露是液态,霜是固态。
【拓展提高】
1.【答案】(1)增加空气中水汽含量
(2)C
(3)B
(4)小冰晶变成了小水珠
核心素养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拓展提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