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2023-2024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
1.(2024·威宁)请认真、工整地把诗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写在下面的格子里。
2.(2024·威宁)在横线上填写与所给字母相对应的小写字母或大写字母。
B D p q
3.(2024·威宁)请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生活是一本无字的shū jí ,细心阅读,留心观察,你便能从寻常中感受到别样的风景;能从普通的故事里jí qǔ 智慧,迸发líng gǎn ;能从极其平常的现象中探究新知,获得qǐ shì ……感谢生活这本大书,jǐ yǔ 了我们力量和美好。
4.(2024·威宁)下列各组词语中画线字的音、形、义全对的一项是( )
A.自愧弗如(fú,不) 司空见惯(jiàn,常见) 万不得已(yǐ,如此)
B.不以为然(rǎn,正确) 走马观花(zhǒu,散步) 重见天日(chóng,在)
C.声泪具下(jǔ,具备) 过犹不及(yóu,犹豫) 嫣知非福(yān,怎么)
D.万象更新(gèng,变更) 见微知著(zhuó,名著) 翻箱倒柜(dào,反转)
5.(2024·威宁)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惟妙惟肖地观看魔术师的精彩表演。
B.学习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有知难而退的精神。
C.过年了,零七八碎的东西堆满了我家的厨房。
D.吃饭了,我和弟弟蜂拥而至。
6.(2024·威宁)下列地名和人名拼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威宁 WEINING B.草海路 CAOHAI LU
C.张飞 Zhang fei D.诸葛亮 Zhuge Liang
7.(2024·威宁)下列句子中,加点部分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过了“六一”儿童节,期末考试眨眼间就要到了啊!
B.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C.还没有放学,我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了。
D.比赛得了第一名,我放学后一路小跑着回家向妈妈报喜。
8.(2024·威宁)下列诗句,与《匆匆》一文所表达的人生哲理无关的一项是( )
A.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B.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C.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D.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9.(2024·威宁)下列词语的感彩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奋不顾身 享誉中外 朴实无华 弄虚作假
B.锲而不舍 大公无私 持之以恒 光明磊落
C.冰清玉洁 亭亭玉立 沾沾自喜 翻箱倒柜
D.口是心非 两面三刀 艰苦奋斗 优哉游哉
10.(2024·威宁)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B.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C.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D.他们还没看完一半。玛琪的妈妈就喊了起来:“玛琪,该上课了。”
11.(2024·威宁)依次分析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正确的一项是( )
①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②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③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④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A.拟人、夸张、比喻、反问 B.比喻、夸张、拟人、设问
C.拟人、比喻、夸张、设问 D.比喻、夸张、拟人、反问
12.(2024·威宁)下列诗句不是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一项是( )
A.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B.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D.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3.(2024·威宁)经典展示台。根据相关提示填空。
(1)《迢迢牵牛星》一诗中用神态描写来表现织女悲切地思念牛郎的句子是:“ ,泣涕零如雨。”
(2)诗词中离不开“雨”。《采薇》中“今我来思, 。”描写的是冬天雨雪纷飞的凄苦景象。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 , 。”则写出了雨后渭城的清新景色。
(3)古诗短小精悍却意境深远:于谦用“粉骨碎身浑不怕, 。”来表达自己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李贺用“何当金络脑, 。”来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却不被赏识的愤慨;王观用“ ,千万和春住。”来表达对友人的祝愿。
(4)《长歌行》中的“ , !”提醒我们如果不珍惜青春年华,努力奋斗,以后将一事无成,追悔莫及。
(5)“ ,事非经过不知难。”告诉我们要多读书,多积累知识,多实践,多取得真知。
(6)“树欲静而风不止, 。”告诫我们要及时孝敬和陪伴父母、长辈。
14.(2024·威宁)句子训练营。
(1)那翠绿的叶片和红的、白的、紫的花,组成了条条花束。(缩句)
(2)姐姐对李明说,她太喜欢《格林童话》了,让李明有时间也读读。(改为引述句)
(3)根据提示仿写句子,让整句话构成排比句式。
离别是一首诗,将我们带入忧愁的梦境;离别是一首歌,唱出我们心中的惆怅; 。
(4)小明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的光荣称号。(修改病句,将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5)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改成双重否定句)
(6)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改成反问句)
15.(2024·威宁)下列名著的书名、作者等信息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浒传》——罗贯中——中国——唐代
B.《三国演义》——施耐庵——中国——元末明初
C.《汤姆 索亚历险记》——马克 吐温——英国
D.《骑鹅旅行记》——塞尔玛 拉格洛芙——瑞典
16.(2024·威宁)玉石店里的墙上挂着一幅画,画上写着:“第一颗石头,炼就了苍穹;第二颗石头,化育了石猴;第三颗石头,造就了一座红楼……”画上的这段文字中隐含着我国古代著名的神话故事和长篇小说,它们依次是( )
A.盘古开天《西游记》《红楼梦》
B.盘古开天《封神榜》《西游记》
C.女娲补天《封神榜》《西游记》
D.女娲补天《西游记》《红楼梦》
17.(2024·威宁)根据阅读积累填空。(填序号)
A.波浪 B.波儿 C.波密 D.星期五 E.星期六 F.星期天
(1)在《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在岛上捉到一只鹦鹉,给它取名叫 。
(2)在《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在岛上救了一个野人,并给他取名为 。
18.(2024·威宁)综合性学习。
(1)某旅游景点有这样一则告示:“除了你的脚印,什么都别留下;除了你的记忆,什么都别带走。”这则告示告诉了游客什么?请你写一写。
(2)体会下面语段中隐含的言外之意。
去年,小王同学参加全县作文大赛,名落孙山,他很沮丧。语文老师只对他说了一句话:“这会过去的。”今年,小王同学又参加了全县作文大赛,获得了一等奖,他可高兴了。这时语文老师还是只对他说了一句话:“这会过去的。”请问:语文老师去年说的“这会过去的”和今年说的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去年,老师要表达的意思是: 。
今年,老师要表达的意思是: 。
二、阅读。
(2024·威宁)阅读《两小儿辩日》,回答下列问题。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9.从文中可以看出孔子实事求是的品质,由此,我想到了《论语》里的( )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C.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0.《两小儿辩日》中,两小儿围绕“ ”进行辩论。
21.“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中的“此”指代什么?(用原文回答)
2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孰为汝多知乎”的意思。
23.本文主要通过 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情节。
24.选文中的哪句话体现了两个小孩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25.这两个小孩对太阳的讨论体现了一种什么态度?
26.两个小孩对太阳的远近的理解似乎都有道理,他们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的?
(2024·威宁)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明天,我们毕业
①六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每天清晨,我们迎着朝阳跨进学校的大门,沉寂了一夜的校园,顿时荡漾起我们的欢声笑语。早操开始了,我们排着队进入操场。那整齐的动作,矫健的身姿,还真有几分军人的气概!上课铃响了,我们飞快地跑进教室。在课堂上,我们听得专心,读得动情,议得热烈,就像棵棵幼苗尽情地吮吸着知识的甘泉。
②中午15分钟的写字,是我们每天的“必修课”。在优雅的乐曲声中,我们一笔一画地描红临帖,从一个个方块字中,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每周两次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特别受我们的欢迎。一到这个时候,我们便奔向各自喜爱的天地,有的学习电脑,有的排练合唱,有的外出写生,有的制作标本……
③六年过去了,我们在这里茁壮成长。我们学到了不少知识和技能,懂得了怎样做人,更感受到了童年的欢乐和幸福。母校啊母校,这些都是您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我们怎么能忘记!
④敬爱的老师,回顾六年的历程,我们的每一点成绩都凝聚着您的心血和汗水,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您的帮助和教诲。是您,在课堂上一丝不苟地向我们传授各种知识;是您,和我们一起参加“雏鹰假日小队”活动;是您,为了指导我们科技小组搞发明,利用星期天跑图书馆查阅资料……日夜操劳,您的额头上已爬满了皱纹;粉笔的灰尘,已把您的青丝染成了白发。然而,无论什么都改变不了您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痴心,无论什么都改变不了您那颗永远年轻而富于创造的心。老师啊老师,您以自己的言行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在我们心目中,您是天使,您是大树,您是海洋!
27.请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并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找近义词:五彩缤纷 细致入微
②找反义词:粗俗 魔鬼
28.在画横线的句子“就像棵棵幼苗尽情地吮吸着知识的甘泉”中,“棵棵幼苗”比喻 。
29.请找出第①段的中心句,并抄写下来。
30.你也即将毕业,此时此刻,请你用一句名言或完整的诗句来赞美一下你的老师。
31.选文是用第二人称来写老师的,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32.请你分析画波浪线的句子“日夜操劳,您的额头上已爬满了皱纹;粉笔的灰尘,已把您的青丝染成了白发”中,“爬满”与“染成”这两个词好在哪里。
33.下列句子中,引号和省略号的作用分别是什么?请作出正确的选择。(填序号)
A.表示特定称谓 B.表示特殊含义 C.表示讽刺或反语 D.表示列举的省略 E.表示语言中断
①中午15分钟的写字,是我们每天的“必修课”。
②是您,和我们一起参加“雏鹰假日小队”活动。
③是您,为了指导我们科技小组搞发明,利用星期天跑图书馆查阅资料……
三、习作。(30分)
34.(2024·威宁)亲爱的同学,你即将和天真烂漫的小学时光挥手告别;你即将和无忧无虑的童年说声再见;你即将告别懵懂的小学生活,跨进初中的大门,开始你的初中生活。那么,初中生活在你的想象中是什么样的呢?是忙碌的、愉快的,还是美好的……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以“我向往的初中生活”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温馨提示:注意书写工整、美观,卷面清洁;注意不写错别字或病句,语句通顺;想象科学合理;试卷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字数不少于45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知识点】汉字书写
【解析】【分析】不要把”怜“的右面写成”今“,不要把”齿“下面写成”ד。
故答案为: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抄写,要正确规范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答案】b;d;P;Q
【知识点】字母大小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大小写对应。结合对字母表的学习与掌握完成。
故答案为:b、d、P、Q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大小写对应。字母表:Aa Bb Cc Dd Ee Ff Gg Hh Ii Jj Kk Ll Mm Nn Oo Pp Qq Rr Ss Tt Uu Vv Ww Xx Yy Zz。
3.【答案】书籍;汲取;灵感;启示;给予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不要把”籍“写成”藉“,不要把”予“写成”矛“。
故答案为:书籍、汲取、灵感、启示、给予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要正确拼读,规范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4.【答案】A
【知识点】字义;字音;汉字书写
【解析】【分析】A.正确。
B.有误,“然”是代词,rán,表示“这样”或“如此”的意思;“走”是动词,zǒu,指“行走”或“跑动”的动作。
C.有误,“具”应改为“俱”,jù,意为“全,一起”;“犹”,意为“如同,好像”;“嫣”应改为“焉”,是疑问代词,表示怎么(反问)。
D.有误,“更”是动词,gēng,意为“变更”;“著”,zhù,意为“显著,明显”;“倒”是动词,dǎo,意为“腾挪”。
故答案为: A
【点评】考查汉字读音、错别字和字词解释。一般来说,字的发音就是声母+韵母+声调,声调在中文中非常重要,它可以改变一个字的意思。
5.【答案】C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A.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传神。与语境不相符。
B.知难而退:泛指因遇困难而退缩。与语境不相符。
C.零七八碎:来形容过年时厨房里堆满的各种小东西。与语境相符。
D.蜂拥而至:意思是像蜂群一样一拥而来,形容人多而杂乱地涌来。与语境不相符。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6.【答案】C
【知识点】其他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A、B、D正确。
C.有误,张飞(Zhang fei)——Zhang Fei。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地名和人名的正确拼写,结合有关路名、地名和人名的拼写规则的有关规定作答。
7.【答案】D
【知识点】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A、B、C运用了夸张的修辞。D.没有运用修辞。
故答案为: D
【点评】做好本题要弄清各种这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辨各种修辞手法,还要学会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8.【答案】C
【知识点】诗
【解析】【分析】首先,我们要理解《匆匆》一文所表达的人生哲理。朱自清的散文《匆匆》以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时间的无声无息流逝,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惋惜之情,抒发了对人生的感慨。
让我们逐一分析选项:
A.“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出自宋代词人晏殊的《浣溪沙》,这句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以及对岁月更迭的感慨,与《匆匆》的主题有一定的关联。
B.“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出自陶渊明的《杂诗》,强调了时间的一维性和不可逆转性,与《匆匆》中对时间流逝的描写相吻合。
C.“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出自苏轼的《浣溪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可以重新开始的乐观态度,与《匆匆》中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形成对比。
D.“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这句话强调了自然界的循环与人类生命的一次性,与《匆匆》中对时间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是一致的。
综合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匆匆》主要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青春不再的惋惜。选项A、B、D都与这一主题有关,而C则表达了对人生可以重新开始的乐观态度,与《匆匆》的主题不符。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诗歌情感主旨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要在充分诵读古诗,结合注释及课内学习,在理解诗歌内容及主题的基础上完成。
9.【答案】B
【知识点】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解析】【分析】A、不相同。“奋不顾身、享誉中外、朴实无华”是褒义词,“弄虚作假”是贬义词。
B、相同。“锲而不舍、公无私、持之以恒、光明磊落”都是褒义词。
C、不相同。“冰清玉洁、亭亭玉立、翻箱倒柜”褒义词,“沾沾自喜”是贬义词。
D、不相同。“口是心非、两面三刀”是贬义词,“艰苦奋斗、优哉游哉”是褒义词。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词语的感彩的辨析能力,感彩指词义中所反映的主体对客观对象的情感倾向、态度、评价等内容。认真分析所给词语,然后分类。
10.【答案】B
【知识点】标点符号运用
【解析】【分析】A.有误,表达疑问语气时用问号,如: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B.正确。
C.有误,句子间的一般停顿用逗号,“说过”后的冒号去掉,如: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D.有误,句子间的一般停顿用逗号,表达强烈感情时用感叹号,如:他们还没看完一半,玛琪的妈妈就喊了起来:“玛琪!该上课了!”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了标点符号。要根据句子中的关键词提示判断标点符号的用法是否恰当。
11.【答案】B
【知识点】修辞手法辨析
【解析】【分析】①是比喻句,把“水”比作“眼波”,“山”比作“眉峰”。
②从“一字值千金”可知是夸张句。
③从“知”可知是拟人句。
④有问有答,是设问句。
故答案为: B
【点评】做好本题要弄清各种这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辨各种修辞手法,还要学会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12.【答案】C
【知识点】诗;重要节日
【解析】【分析】A.描写的是寒食节。
B.描写的是七夕节。
C.不是描写传统节日。
D.描写的是重阳节。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课外知识的积累与搜集,重点考查了学生对于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了解。结合平时的学习与积累完成。
13.【答案】(1)终日不成章
(2)雨雪霏霏;渭城朝雨浥清晨;客舍青青柳色新
(3)要留清白在人间;快走踏清秋;若到江南赶上春
(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书到用时方恨少
(6)子欲养而亲不待
【知识点】格言、名言;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1)由下句:泣涕零如雨,可知上句是:终日不成章。
(2)比如,由上句:今我来思,可知下句是:雨雪霏霏。
(3)比如,由上句:何当金络脑,可知下句是:快走踏清秋。
(4)《长歌行》中提醒我们如果不珍惜青春年华,努力奋斗,以后将一事无成,追悔莫及的诗句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由下句:事非经过不知难,可知上句是:书到用时方恨少.
(6)由上句:树欲静而风不止,可知下句是:子欲养而亲不待。
故答案为:(1)终日不成章;(2)雨雪霏霏、渭城朝雨浥清晨、客舍青青柳色新;(3)要留清白在人间、快走踏清秋、若到江南赶上春;(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5)书到用时方恨少;(6)子欲养而亲不待。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古诗句和名言的积累运用,不但要熟练背诵,还要正确书写,理解意思学会恰当运用。
14.【答案】(1)叶片和花组成了花束。
(2)姐姐对李明说:“我太喜欢《格林童话》了,你有时间也读读。”
(3)离别是一封信,寄托了我们的愁思。
(4)小明获得了“优秀少先队员”的光荣称号。
(5)詹天佑不可能不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6)猫的性格难道不是有些古怪吗?
【知识点】修改病句;句式转换;仿写;缩句
【解析】【分析】(1)考查了缩句。去掉修饰语“那翠绿的、红的、白的、紫的、条条”,留下主干:叶片和花组成了花束。
(2)考查了改为引述句。把“她”改为“我”,“让李明”改为“你”,第一个逗号改为冒号,后面说的话用引号引起来。
(3)考查了句子仿写。句子前半部分是“离别是什么,怎么样”,仿写时注意句式,构成排比句。
(4)考查了修改病句。用词不当,把“被评为”改为“获得了”。
(5)考查了改成双重否定句。句子中加上“不可能不”。
(6)考查了改成反问句。把“实在”改为“难道不是”,加上“吗”,句号改为问号。
故答案为:(1)叶片和花组成了花束。(2)姐姐对李明说:“我太喜欢《格林童话》了,你有时间也读读。”(3)离别是一封信,寄托了我们的愁思。(4)小明获得了“优秀少先队员”的光荣称号。(5)詹天佑不可能不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6)猫的性格难道不是有些古怪吗?
【点评】考查了句子的改写、缩句、句子的仿写、修改病句。改写句子,侧重于改变原句的形式。这要求我们要熟悉各种句型的特点,在日常学习中勤加练习。
15.【答案】D
【知识点】作者作品
【解析】【分析】A.有误,《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不是罗贯中。
B.有误,《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不是施耐庵。
C.有误,《汤姆 索亚历险记》的作者马克 吐温是美国人,不是英国人。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了作家及其作品。作家及其作品属于文学常识的范畴,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16.【答案】D
【知识点】神话故事阅读
【解析】【分析】“第一颗石头,炼就了苍穹”指的是女娲补天。“第二颗石头,化育了石猴”指的是《西游记》。“第三颗石头,造就了一座红楼……”指的是《红楼梦》。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了经典名著和知识百科。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平时要多阅读。
17.【答案】(1)B
(2)D
【知识点】《鲁滨逊漂流记》
【解析】【分析】(1)鲁滨逊在岛上捉到一只鹦鹉,给它取名叫“波儿”。
(2)鲁滨逊在岛上救了一个野人,并给他取名为“星期五”。
故答案为:(1)B;(2)D。
【点评】考查了经典名著。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
18.【答案】(1)希望游客能爱护景点的环境,不要乱扔垃圾。爱护景区公共设施,不要带走任何东西。我们去任何地方旅游,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还要保护景区的环境,做一个文明有礼貌的人。
(2)没获奖,别气馁,以后还会有机会的。;获奖了,值得高兴,但别骄傲,今后还要更加努力。
【知识点】劝告慰勉;言外之意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宣传语的理解能力,完成时要注意分析题目中所要宣传的主题,然后结合标语的内容进行分析。除了留下你的脚印,什么也别留下:这句是说欢迎您来到此地,但请您注意下文明,不要乱丢东西。除了你的记忆,什么也别带走:这句是说您会有很多来自于这里游玩的美好回忆,这些值得您永远回忆,但请您注意下不是属于您的东西请不要带走,谢谢合作!故这个告示的意思是:希望游客能爱护景点的环境,不要乱扔垃圾。爱护景区公共设施,不要带走任何东西。我们去任何地方旅游,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还要保护景区的环境,做一个文明有礼貌的人。
(2)考查了言外之意。言外之意指话里暗含着的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理解“这”在不同语境的指代内容和老师的良苦用心。去年“名落孙山,他很沮丧”,老师用“这会过去的”表达对小王同学的鼓励;今年“获得一等奖,他可高兴了”,老师用“这会过去的”表达对小王同学的警告,警告他不要骄傲。
故答案为:(1)希望游客能爱护景点的环境,不要乱扔垃圾。爱护景区公共设施,不要带走任何东西。我们去任何地方旅游,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还要保护景区的环境,做一个文明有礼貌的人。(2)没获奖,别气馁,以后还会有机会的。获奖了,值得高兴,但别骄傲,今后还要更加努力。
【点评】考查了广告语和言外之意。完成此类题目要注意分析所给材料,明确交际的内容,然后组织语言。
【答案】19.B
20.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
21.“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中的“此”指代的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22.“孰为汝多知乎”的意思是: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23.对话
24.选文中的“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和“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这两句话体现了两个小孩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25.这两个小孩对太阳的讨论体现了一种探究自然现象的态度。
26.两个小孩对太阳的远近的理解似乎都有道理,他们分别是从视觉效果和温度感受这两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的。第一个小孩从视觉效果出发,认为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车盖,中午时小得像盘子,所以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近,中午时离人远。第二个小孩从温度感受出发,认为太阳刚升起时凉爽,中午时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所以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中午时离人近。
【知识点】课内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对于篇章的理解,要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结构特点和作者的写作思路。
19.本题考查名言警句。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学习的态度。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强调实事求是的态度。
C.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强调学习和教育的态度。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习与思考的结合。
原文中孔子面对两个小孩的辩论,无法判断谁对谁错,表现出他实事求是的态度。
故答案为:B
2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通过阅读原文,可以发现两小儿的辩论焦点在于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
故答案为: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
21.本题考查句子翻译。这句话出现在第二个小孩的论述中,用来反驳第一个小孩的观点。第二个小孩说“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然后用“此”来总结自己的观点。
故答案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中的“此”指代的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2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谁说你知识渊博呢?”这句话表达了两个小孩对孔子无法判断他们辩论结果的质疑,暗示孔子也有不知道的事情。
故答案为:“孰为汝多知乎”的意思是: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2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文章主要通过对话来展示两个小孩的辩论和孔子的反应。
故答案为:对话
2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两个小孩的辩论涉及视觉效果和温度感受,句子分别为“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和“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这两句话都体现了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故答案为:选文中的“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和“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这两句话体现了两个小孩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2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两个小孩通过对太阳的观察和推理,表现出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和探究精神。
故答案为:这两个小孩对太阳的讨论体现了一种探究自然现象的态度。
2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第一个小孩从视觉效果出发,认为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车盖,中午时小得像盘子,所以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近,中午时离人远。第二个小孩从温度感受出发,认为太阳刚升起时凉爽,中午时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所以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中午时离人近。第一个小孩从视觉效果角度思考,第二个小孩从温度感受角度思考。
故答案为:两个小孩对太阳的远近的理解似乎都有道理,他们分别是从视觉效果和温度感受这两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的。第一个小孩从视觉效果出发,认为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车盖,中午时小得像盘子,所以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近,中午时离人远。第二个小孩从温度感受出发,认为太阳刚升起时凉爽,中午时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所以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中午时离人近。
【答案】27.五彩斑斓;一丝不苟;优雅;天使
28.“我们”
29.六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
30.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1.使用第二人称,能更好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如同和别人对话,显得更加亲切。
32.运用“爬满”与“染成”,是拟人修辞手法,把皱纹和头发写活了,表现了老师的辛苦,使读者更加有兴趣阅读。
33.B;A;D
【知识点】散文阅读
【解析】【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27.本题考查近义词分析。结合“六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是您,在课堂上一丝不苟地向我们传授各种知识”“在优雅的乐曲声中”“在我们心目中,您是天使”,依次填空:五彩斑斓、一丝不苟、优雅、天使。
故答案为:五彩斑斓、一丝不苟、优雅、天使
28.本题考查比喻句分析。结合“在课堂上,我们听得专心,读得动情,议得热烈,就像棵棵幼苗尽情地吮吸着知识的甘泉”分析,“棵棵幼苗”比喻“我们”。
故答案为:“我们”
29.本题考查中心句分析。结合“六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一句作答。
故答案为:六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
30.本题考查阅读拓展。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用一句名言或完整的诗句来赞美一下自己的老师即可。
故答案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1.本题考查人称作用分析。第二人称:是呼告修辞,便于直接对话,利于交流思想情感,增强亲切感,同时使抒情更加强烈感人。
故答案为:使用第二人称,能更好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如同和别人对话,显得更加亲切。
32.本题考查词语表达效果分析。运用“爬满”与“染成”,是拟人修辞手法,把皱纹和头发写活了,表现了老师的辛苦,表达了对老师的赞美,使读者更加有兴趣阅读,使文章变得与众不同。
故答案为:运用“爬满”与“染成”,是拟人修辞手法,把皱纹和头发写活了,表现了老师的辛苦,使读者更加有兴趣阅读。
33.①“必修课”指必须学习的课程。表示特殊含义。故选:B。
②“雏鹰假日小队”指少先队员在假日参加的有组织的各类活动。表示特定称谓。故选:A。
③省略了老师做的其他工作。表示列举的省略。故选:D。
故答案为:B、A、D
34.【答案】我向往的初中生活
转眼间,我已经长为一名即将毕业升入初中的六年级学生。我怀念在母校的美好回忆,同时,也很向往未来在中学的生活。
我向往的是充满友情的中学生活。我想要在新的中学里结交到新朋友,这样,每天能有伙伴陪伴着,休息时也能够和好朋友在一起读书,在一起钻研题目,在一起聊天、玩耍,在一起探讨问题、学习知识。因此,我非常向往着每天都有朋友陪伴的中学生活,向往着充满了真挚的友情的中学生活。
我向往的是每天轻松学习的生活。五、六年级,统测和毕业的双重重担让我时刻背负巨大心理压力,重要的考试接踵而来。在复习阶段,眼看时间一天天、一分分、一秒秒地流过,就每天紧绷神经应对考试。那段日子特别紧张,我希望初中的学习能轻松一些。
我向往的是在中学,每星期仍能学习“校本”课程。升入六年级下学期后,我们年级开展校本课程活动,茶艺、京剧、剪纸、饮食文化……每个课程不仅使我们学会各种技艺,还让我们体会到中国文化和艺术的博大精深。我向往在中学,仍能学习校本课程。
现在,我已经是一个六年级的小学生了,面临着小学毕业、升入中学。我向往着中学的学习生活,也更向往着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
【知识点】想象作文
【解析】【分析】这是一篇命题的想象作文,要求以“我向往的初中生活”为题写一个作文片段。马上就要升入初中,你心目中的初中生活是什么样的?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合理的想象,描述你心中的初中生活,要用现实生活记叙文的方法去写未来的生活,让人读了有身临其境之感。写想象作文也要重视语言文字的表达,章法结构,使人读起来能感到文通字顺,条理清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点评】这是一篇想象作文,小作者描写了自己心目中的初中生活,表达了对轻松、多姿多彩的初中生活的向往,想象合理,内容较具体,是一篇不错的习作。
1 / 1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2023-2024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
1.(2024·威宁)请认真、工整地把诗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写在下面的格子里。
【答案】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知识点】汉字书写
【解析】【分析】不要把”怜“的右面写成”今“,不要把”齿“下面写成”ד。
故答案为: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抄写,要正确规范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2024·威宁)在横线上填写与所给字母相对应的小写字母或大写字母。
B D p q
【答案】b;d;P;Q
【知识点】字母大小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大小写对应。结合对字母表的学习与掌握完成。
故答案为:b、d、P、Q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大小写对应。字母表:Aa Bb Cc Dd Ee Ff Gg Hh Ii Jj Kk Ll Mm Nn Oo Pp Qq Rr Ss Tt Uu Vv Ww Xx Yy Zz。
3.(2024·威宁)请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生活是一本无字的shū jí ,细心阅读,留心观察,你便能从寻常中感受到别样的风景;能从普通的故事里jí qǔ 智慧,迸发líng gǎn ;能从极其平常的现象中探究新知,获得qǐ shì ……感谢生活这本大书,jǐ yǔ 了我们力量和美好。
【答案】书籍;汲取;灵感;启示;给予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不要把”籍“写成”藉“,不要把”予“写成”矛“。
故答案为:书籍、汲取、灵感、启示、给予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要正确拼读,规范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4.(2024·威宁)下列各组词语中画线字的音、形、义全对的一项是( )
A.自愧弗如(fú,不) 司空见惯(jiàn,常见) 万不得已(yǐ,如此)
B.不以为然(rǎn,正确) 走马观花(zhǒu,散步) 重见天日(chóng,在)
C.声泪具下(jǔ,具备) 过犹不及(yóu,犹豫) 嫣知非福(yān,怎么)
D.万象更新(gèng,变更) 见微知著(zhuó,名著) 翻箱倒柜(dào,反转)
【答案】A
【知识点】字义;字音;汉字书写
【解析】【分析】A.正确。
B.有误,“然”是代词,rán,表示“这样”或“如此”的意思;“走”是动词,zǒu,指“行走”或“跑动”的动作。
C.有误,“具”应改为“俱”,jù,意为“全,一起”;“犹”,意为“如同,好像”;“嫣”应改为“焉”,是疑问代词,表示怎么(反问)。
D.有误,“更”是动词,gēng,意为“变更”;“著”,zhù,意为“显著,明显”;“倒”是动词,dǎo,意为“腾挪”。
故答案为: A
【点评】考查汉字读音、错别字和字词解释。一般来说,字的发音就是声母+韵母+声调,声调在中文中非常重要,它可以改变一个字的意思。
5.(2024·威宁)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惟妙惟肖地观看魔术师的精彩表演。
B.学习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有知难而退的精神。
C.过年了,零七八碎的东西堆满了我家的厨房。
D.吃饭了,我和弟弟蜂拥而至。
【答案】C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A.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传神。与语境不相符。
B.知难而退:泛指因遇困难而退缩。与语境不相符。
C.零七八碎:来形容过年时厨房里堆满的各种小东西。与语境相符。
D.蜂拥而至:意思是像蜂群一样一拥而来,形容人多而杂乱地涌来。与语境不相符。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6.(2024·威宁)下列地名和人名拼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威宁 WEINING B.草海路 CAOHAI LU
C.张飞 Zhang fei D.诸葛亮 Zhuge Liang
【答案】C
【知识点】其他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A、B、D正确。
C.有误,张飞(Zhang fei)——Zhang Fei。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地名和人名的正确拼写,结合有关路名、地名和人名的拼写规则的有关规定作答。
7.(2024·威宁)下列句子中,加点部分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过了“六一”儿童节,期末考试眨眼间就要到了啊!
B.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C.还没有放学,我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了。
D.比赛得了第一名,我放学后一路小跑着回家向妈妈报喜。
【答案】D
【知识点】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A、B、C运用了夸张的修辞。D.没有运用修辞。
故答案为: D
【点评】做好本题要弄清各种这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辨各种修辞手法,还要学会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8.(2024·威宁)下列诗句,与《匆匆》一文所表达的人生哲理无关的一项是( )
A.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B.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C.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D.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答案】C
【知识点】诗
【解析】【分析】首先,我们要理解《匆匆》一文所表达的人生哲理。朱自清的散文《匆匆》以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时间的无声无息流逝,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惋惜之情,抒发了对人生的感慨。
让我们逐一分析选项:
A.“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出自宋代词人晏殊的《浣溪沙》,这句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以及对岁月更迭的感慨,与《匆匆》的主题有一定的关联。
B.“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出自陶渊明的《杂诗》,强调了时间的一维性和不可逆转性,与《匆匆》中对时间流逝的描写相吻合。
C.“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出自苏轼的《浣溪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可以重新开始的乐观态度,与《匆匆》中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形成对比。
D.“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这句话强调了自然界的循环与人类生命的一次性,与《匆匆》中对时间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是一致的。
综合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匆匆》主要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青春不再的惋惜。选项A、B、D都与这一主题有关,而C则表达了对人生可以重新开始的乐观态度,与《匆匆》的主题不符。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诗歌情感主旨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要在充分诵读古诗,结合注释及课内学习,在理解诗歌内容及主题的基础上完成。
9.(2024·威宁)下列词语的感彩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奋不顾身 享誉中外 朴实无华 弄虚作假
B.锲而不舍 大公无私 持之以恒 光明磊落
C.冰清玉洁 亭亭玉立 沾沾自喜 翻箱倒柜
D.口是心非 两面三刀 艰苦奋斗 优哉游哉
【答案】B
【知识点】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解析】【分析】A、不相同。“奋不顾身、享誉中外、朴实无华”是褒义词,“弄虚作假”是贬义词。
B、相同。“锲而不舍、公无私、持之以恒、光明磊落”都是褒义词。
C、不相同。“冰清玉洁、亭亭玉立、翻箱倒柜”褒义词,“沾沾自喜”是贬义词。
D、不相同。“口是心非、两面三刀”是贬义词,“艰苦奋斗、优哉游哉”是褒义词。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词语的感彩的辨析能力,感彩指词义中所反映的主体对客观对象的情感倾向、态度、评价等内容。认真分析所给词语,然后分类。
10.(2024·威宁)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B.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C.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D.他们还没看完一半。玛琪的妈妈就喊了起来:“玛琪,该上课了。”
【答案】B
【知识点】标点符号运用
【解析】【分析】A.有误,表达疑问语气时用问号,如: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B.正确。
C.有误,句子间的一般停顿用逗号,“说过”后的冒号去掉,如: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D.有误,句子间的一般停顿用逗号,表达强烈感情时用感叹号,如:他们还没看完一半,玛琪的妈妈就喊了起来:“玛琪!该上课了!”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了标点符号。要根据句子中的关键词提示判断标点符号的用法是否恰当。
11.(2024·威宁)依次分析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正确的一项是( )
①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②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③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④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A.拟人、夸张、比喻、反问 B.比喻、夸张、拟人、设问
C.拟人、比喻、夸张、设问 D.比喻、夸张、拟人、反问
【答案】B
【知识点】修辞手法辨析
【解析】【分析】①是比喻句,把“水”比作“眼波”,“山”比作“眉峰”。
②从“一字值千金”可知是夸张句。
③从“知”可知是拟人句。
④有问有答,是设问句。
故答案为: B
【点评】做好本题要弄清各种这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辨各种修辞手法,还要学会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12.(2024·威宁)下列诗句不是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一项是( )
A.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B.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D.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答案】C
【知识点】诗;重要节日
【解析】【分析】A.描写的是寒食节。
B.描写的是七夕节。
C.不是描写传统节日。
D.描写的是重阳节。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课外知识的积累与搜集,重点考查了学生对于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了解。结合平时的学习与积累完成。
13.(2024·威宁)经典展示台。根据相关提示填空。
(1)《迢迢牵牛星》一诗中用神态描写来表现织女悲切地思念牛郎的句子是:“ ,泣涕零如雨。”
(2)诗词中离不开“雨”。《采薇》中“今我来思, 。”描写的是冬天雨雪纷飞的凄苦景象。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 , 。”则写出了雨后渭城的清新景色。
(3)古诗短小精悍却意境深远:于谦用“粉骨碎身浑不怕, 。”来表达自己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李贺用“何当金络脑, 。”来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却不被赏识的愤慨;王观用“ ,千万和春住。”来表达对友人的祝愿。
(4)《长歌行》中的“ , !”提醒我们如果不珍惜青春年华,努力奋斗,以后将一事无成,追悔莫及。
(5)“ ,事非经过不知难。”告诉我们要多读书,多积累知识,多实践,多取得真知。
(6)“树欲静而风不止, 。”告诫我们要及时孝敬和陪伴父母、长辈。
【答案】(1)终日不成章
(2)雨雪霏霏;渭城朝雨浥清晨;客舍青青柳色新
(3)要留清白在人间;快走踏清秋;若到江南赶上春
(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书到用时方恨少
(6)子欲养而亲不待
【知识点】格言、名言;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1)由下句:泣涕零如雨,可知上句是:终日不成章。
(2)比如,由上句:今我来思,可知下句是:雨雪霏霏。
(3)比如,由上句:何当金络脑,可知下句是:快走踏清秋。
(4)《长歌行》中提醒我们如果不珍惜青春年华,努力奋斗,以后将一事无成,追悔莫及的诗句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由下句:事非经过不知难,可知上句是:书到用时方恨少.
(6)由上句:树欲静而风不止,可知下句是:子欲养而亲不待。
故答案为:(1)终日不成章;(2)雨雪霏霏、渭城朝雨浥清晨、客舍青青柳色新;(3)要留清白在人间、快走踏清秋、若到江南赶上春;(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5)书到用时方恨少;(6)子欲养而亲不待。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古诗句和名言的积累运用,不但要熟练背诵,还要正确书写,理解意思学会恰当运用。
14.(2024·威宁)句子训练营。
(1)那翠绿的叶片和红的、白的、紫的花,组成了条条花束。(缩句)
(2)姐姐对李明说,她太喜欢《格林童话》了,让李明有时间也读读。(改为引述句)
(3)根据提示仿写句子,让整句话构成排比句式。
离别是一首诗,将我们带入忧愁的梦境;离别是一首歌,唱出我们心中的惆怅; 。
(4)小明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的光荣称号。(修改病句,将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5)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改成双重否定句)
(6)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改成反问句)
【答案】(1)叶片和花组成了花束。
(2)姐姐对李明说:“我太喜欢《格林童话》了,你有时间也读读。”
(3)离别是一封信,寄托了我们的愁思。
(4)小明获得了“优秀少先队员”的光荣称号。
(5)詹天佑不可能不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6)猫的性格难道不是有些古怪吗?
【知识点】修改病句;句式转换;仿写;缩句
【解析】【分析】(1)考查了缩句。去掉修饰语“那翠绿的、红的、白的、紫的、条条”,留下主干:叶片和花组成了花束。
(2)考查了改为引述句。把“她”改为“我”,“让李明”改为“你”,第一个逗号改为冒号,后面说的话用引号引起来。
(3)考查了句子仿写。句子前半部分是“离别是什么,怎么样”,仿写时注意句式,构成排比句。
(4)考查了修改病句。用词不当,把“被评为”改为“获得了”。
(5)考查了改成双重否定句。句子中加上“不可能不”。
(6)考查了改成反问句。把“实在”改为“难道不是”,加上“吗”,句号改为问号。
故答案为:(1)叶片和花组成了花束。(2)姐姐对李明说:“我太喜欢《格林童话》了,你有时间也读读。”(3)离别是一封信,寄托了我们的愁思。(4)小明获得了“优秀少先队员”的光荣称号。(5)詹天佑不可能不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6)猫的性格难道不是有些古怪吗?
【点评】考查了句子的改写、缩句、句子的仿写、修改病句。改写句子,侧重于改变原句的形式。这要求我们要熟悉各种句型的特点,在日常学习中勤加练习。
15.(2024·威宁)下列名著的书名、作者等信息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浒传》——罗贯中——中国——唐代
B.《三国演义》——施耐庵——中国——元末明初
C.《汤姆 索亚历险记》——马克 吐温——英国
D.《骑鹅旅行记》——塞尔玛 拉格洛芙——瑞典
【答案】D
【知识点】作者作品
【解析】【分析】A.有误,《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不是罗贯中。
B.有误,《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不是施耐庵。
C.有误,《汤姆 索亚历险记》的作者马克 吐温是美国人,不是英国人。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了作家及其作品。作家及其作品属于文学常识的范畴,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16.(2024·威宁)玉石店里的墙上挂着一幅画,画上写着:“第一颗石头,炼就了苍穹;第二颗石头,化育了石猴;第三颗石头,造就了一座红楼……”画上的这段文字中隐含着我国古代著名的神话故事和长篇小说,它们依次是( )
A.盘古开天《西游记》《红楼梦》
B.盘古开天《封神榜》《西游记》
C.女娲补天《封神榜》《西游记》
D.女娲补天《西游记》《红楼梦》
【答案】D
【知识点】神话故事阅读
【解析】【分析】“第一颗石头,炼就了苍穹”指的是女娲补天。“第二颗石头,化育了石猴”指的是《西游记》。“第三颗石头,造就了一座红楼……”指的是《红楼梦》。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了经典名著和知识百科。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平时要多阅读。
17.(2024·威宁)根据阅读积累填空。(填序号)
A.波浪 B.波儿 C.波密 D.星期五 E.星期六 F.星期天
(1)在《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在岛上捉到一只鹦鹉,给它取名叫 。
(2)在《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在岛上救了一个野人,并给他取名为 。
【答案】(1)B
(2)D
【知识点】《鲁滨逊漂流记》
【解析】【分析】(1)鲁滨逊在岛上捉到一只鹦鹉,给它取名叫“波儿”。
(2)鲁滨逊在岛上救了一个野人,并给他取名为“星期五”。
故答案为:(1)B;(2)D。
【点评】考查了经典名著。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
18.(2024·威宁)综合性学习。
(1)某旅游景点有这样一则告示:“除了你的脚印,什么都别留下;除了你的记忆,什么都别带走。”这则告示告诉了游客什么?请你写一写。
(2)体会下面语段中隐含的言外之意。
去年,小王同学参加全县作文大赛,名落孙山,他很沮丧。语文老师只对他说了一句话:“这会过去的。”今年,小王同学又参加了全县作文大赛,获得了一等奖,他可高兴了。这时语文老师还是只对他说了一句话:“这会过去的。”请问:语文老师去年说的“这会过去的”和今年说的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去年,老师要表达的意思是: 。
今年,老师要表达的意思是: 。
【答案】(1)希望游客能爱护景点的环境,不要乱扔垃圾。爱护景区公共设施,不要带走任何东西。我们去任何地方旅游,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还要保护景区的环境,做一个文明有礼貌的人。
(2)没获奖,别气馁,以后还会有机会的。;获奖了,值得高兴,但别骄傲,今后还要更加努力。
【知识点】劝告慰勉;言外之意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宣传语的理解能力,完成时要注意分析题目中所要宣传的主题,然后结合标语的内容进行分析。除了留下你的脚印,什么也别留下:这句是说欢迎您来到此地,但请您注意下文明,不要乱丢东西。除了你的记忆,什么也别带走:这句是说您会有很多来自于这里游玩的美好回忆,这些值得您永远回忆,但请您注意下不是属于您的东西请不要带走,谢谢合作!故这个告示的意思是:希望游客能爱护景点的环境,不要乱扔垃圾。爱护景区公共设施,不要带走任何东西。我们去任何地方旅游,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还要保护景区的环境,做一个文明有礼貌的人。
(2)考查了言外之意。言外之意指话里暗含着的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理解“这”在不同语境的指代内容和老师的良苦用心。去年“名落孙山,他很沮丧”,老师用“这会过去的”表达对小王同学的鼓励;今年“获得一等奖,他可高兴了”,老师用“这会过去的”表达对小王同学的警告,警告他不要骄傲。
故答案为:(1)希望游客能爱护景点的环境,不要乱扔垃圾。爱护景区公共设施,不要带走任何东西。我们去任何地方旅游,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还要保护景区的环境,做一个文明有礼貌的人。(2)没获奖,别气馁,以后还会有机会的。获奖了,值得高兴,但别骄傲,今后还要更加努力。
【点评】考查了广告语和言外之意。完成此类题目要注意分析所给材料,明确交际的内容,然后组织语言。
二、阅读。
(2024·威宁)阅读《两小儿辩日》,回答下列问题。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9.从文中可以看出孔子实事求是的品质,由此,我想到了《论语》里的( )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C.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0.《两小儿辩日》中,两小儿围绕“ ”进行辩论。
21.“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中的“此”指代什么?(用原文回答)
2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孰为汝多知乎”的意思。
23.本文主要通过 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情节。
24.选文中的哪句话体现了两个小孩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25.这两个小孩对太阳的讨论体现了一种什么态度?
26.两个小孩对太阳的远近的理解似乎都有道理,他们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的?
【答案】19.B
20.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
21.“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中的“此”指代的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22.“孰为汝多知乎”的意思是: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23.对话
24.选文中的“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和“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这两句话体现了两个小孩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25.这两个小孩对太阳的讨论体现了一种探究自然现象的态度。
26.两个小孩对太阳的远近的理解似乎都有道理,他们分别是从视觉效果和温度感受这两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的。第一个小孩从视觉效果出发,认为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车盖,中午时小得像盘子,所以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近,中午时离人远。第二个小孩从温度感受出发,认为太阳刚升起时凉爽,中午时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所以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中午时离人近。
【知识点】课内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对于篇章的理解,要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结构特点和作者的写作思路。
19.本题考查名言警句。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学习的态度。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强调实事求是的态度。
C.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强调学习和教育的态度。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习与思考的结合。
原文中孔子面对两个小孩的辩论,无法判断谁对谁错,表现出他实事求是的态度。
故答案为:B
2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通过阅读原文,可以发现两小儿的辩论焦点在于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
故答案为: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
21.本题考查句子翻译。这句话出现在第二个小孩的论述中,用来反驳第一个小孩的观点。第二个小孩说“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然后用“此”来总结自己的观点。
故答案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中的“此”指代的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2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谁说你知识渊博呢?”这句话表达了两个小孩对孔子无法判断他们辩论结果的质疑,暗示孔子也有不知道的事情。
故答案为:“孰为汝多知乎”的意思是: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2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文章主要通过对话来展示两个小孩的辩论和孔子的反应。
故答案为:对话
2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两个小孩的辩论涉及视觉效果和温度感受,句子分别为“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和“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这两句话都体现了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故答案为:选文中的“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和“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这两句话体现了两个小孩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2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两个小孩通过对太阳的观察和推理,表现出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和探究精神。
故答案为:这两个小孩对太阳的讨论体现了一种探究自然现象的态度。
2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第一个小孩从视觉效果出发,认为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车盖,中午时小得像盘子,所以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近,中午时离人远。第二个小孩从温度感受出发,认为太阳刚升起时凉爽,中午时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所以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中午时离人近。第一个小孩从视觉效果角度思考,第二个小孩从温度感受角度思考。
故答案为:两个小孩对太阳的远近的理解似乎都有道理,他们分别是从视觉效果和温度感受这两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的。第一个小孩从视觉效果出发,认为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车盖,中午时小得像盘子,所以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近,中午时离人远。第二个小孩从温度感受出发,认为太阳刚升起时凉爽,中午时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所以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中午时离人近。
(2024·威宁)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明天,我们毕业
①六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每天清晨,我们迎着朝阳跨进学校的大门,沉寂了一夜的校园,顿时荡漾起我们的欢声笑语。早操开始了,我们排着队进入操场。那整齐的动作,矫健的身姿,还真有几分军人的气概!上课铃响了,我们飞快地跑进教室。在课堂上,我们听得专心,读得动情,议得热烈,就像棵棵幼苗尽情地吮吸着知识的甘泉。
②中午15分钟的写字,是我们每天的“必修课”。在优雅的乐曲声中,我们一笔一画地描红临帖,从一个个方块字中,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每周两次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特别受我们的欢迎。一到这个时候,我们便奔向各自喜爱的天地,有的学习电脑,有的排练合唱,有的外出写生,有的制作标本……
③六年过去了,我们在这里茁壮成长。我们学到了不少知识和技能,懂得了怎样做人,更感受到了童年的欢乐和幸福。母校啊母校,这些都是您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我们怎么能忘记!
④敬爱的老师,回顾六年的历程,我们的每一点成绩都凝聚着您的心血和汗水,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您的帮助和教诲。是您,在课堂上一丝不苟地向我们传授各种知识;是您,和我们一起参加“雏鹰假日小队”活动;是您,为了指导我们科技小组搞发明,利用星期天跑图书馆查阅资料……日夜操劳,您的额头上已爬满了皱纹;粉笔的灰尘,已把您的青丝染成了白发。然而,无论什么都改变不了您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痴心,无论什么都改变不了您那颗永远年轻而富于创造的心。老师啊老师,您以自己的言行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在我们心目中,您是天使,您是大树,您是海洋!
27.请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并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找近义词:五彩缤纷 细致入微
②找反义词:粗俗 魔鬼
28.在画横线的句子“就像棵棵幼苗尽情地吮吸着知识的甘泉”中,“棵棵幼苗”比喻 。
29.请找出第①段的中心句,并抄写下来。
30.你也即将毕业,此时此刻,请你用一句名言或完整的诗句来赞美一下你的老师。
31.选文是用第二人称来写老师的,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32.请你分析画波浪线的句子“日夜操劳,您的额头上已爬满了皱纹;粉笔的灰尘,已把您的青丝染成了白发”中,“爬满”与“染成”这两个词好在哪里。
33.下列句子中,引号和省略号的作用分别是什么?请作出正确的选择。(填序号)
A.表示特定称谓 B.表示特殊含义 C.表示讽刺或反语 D.表示列举的省略 E.表示语言中断
①中午15分钟的写字,是我们每天的“必修课”。
②是您,和我们一起参加“雏鹰假日小队”活动。
③是您,为了指导我们科技小组搞发明,利用星期天跑图书馆查阅资料……
【答案】27.五彩斑斓;一丝不苟;优雅;天使
28.“我们”
29.六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
30.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1.使用第二人称,能更好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如同和别人对话,显得更加亲切。
32.运用“爬满”与“染成”,是拟人修辞手法,把皱纹和头发写活了,表现了老师的辛苦,使读者更加有兴趣阅读。
33.B;A;D
【知识点】散文阅读
【解析】【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27.本题考查近义词分析。结合“六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是您,在课堂上一丝不苟地向我们传授各种知识”“在优雅的乐曲声中”“在我们心目中,您是天使”,依次填空:五彩斑斓、一丝不苟、优雅、天使。
故答案为:五彩斑斓、一丝不苟、优雅、天使
28.本题考查比喻句分析。结合“在课堂上,我们听得专心,读得动情,议得热烈,就像棵棵幼苗尽情地吮吸着知识的甘泉”分析,“棵棵幼苗”比喻“我们”。
故答案为:“我们”
29.本题考查中心句分析。结合“六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一句作答。
故答案为:六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
30.本题考查阅读拓展。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用一句名言或完整的诗句来赞美一下自己的老师即可。
故答案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1.本题考查人称作用分析。第二人称:是呼告修辞,便于直接对话,利于交流思想情感,增强亲切感,同时使抒情更加强烈感人。
故答案为:使用第二人称,能更好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如同和别人对话,显得更加亲切。
32.本题考查词语表达效果分析。运用“爬满”与“染成”,是拟人修辞手法,把皱纹和头发写活了,表现了老师的辛苦,表达了对老师的赞美,使读者更加有兴趣阅读,使文章变得与众不同。
故答案为:运用“爬满”与“染成”,是拟人修辞手法,把皱纹和头发写活了,表现了老师的辛苦,使读者更加有兴趣阅读。
33.①“必修课”指必须学习的课程。表示特殊含义。故选:B。
②“雏鹰假日小队”指少先队员在假日参加的有组织的各类活动。表示特定称谓。故选:A。
③省略了老师做的其他工作。表示列举的省略。故选:D。
故答案为:B、A、D
三、习作。(30分)
34.(2024·威宁)亲爱的同学,你即将和天真烂漫的小学时光挥手告别;你即将和无忧无虑的童年说声再见;你即将告别懵懂的小学生活,跨进初中的大门,开始你的初中生活。那么,初中生活在你的想象中是什么样的呢?是忙碌的、愉快的,还是美好的……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以“我向往的初中生活”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温馨提示:注意书写工整、美观,卷面清洁;注意不写错别字或病句,语句通顺;想象科学合理;试卷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字数不少于450字。
【答案】我向往的初中生活
转眼间,我已经长为一名即将毕业升入初中的六年级学生。我怀念在母校的美好回忆,同时,也很向往未来在中学的生活。
我向往的是充满友情的中学生活。我想要在新的中学里结交到新朋友,这样,每天能有伙伴陪伴着,休息时也能够和好朋友在一起读书,在一起钻研题目,在一起聊天、玩耍,在一起探讨问题、学习知识。因此,我非常向往着每天都有朋友陪伴的中学生活,向往着充满了真挚的友情的中学生活。
我向往的是每天轻松学习的生活。五、六年级,统测和毕业的双重重担让我时刻背负巨大心理压力,重要的考试接踵而来。在复习阶段,眼看时间一天天、一分分、一秒秒地流过,就每天紧绷神经应对考试。那段日子特别紧张,我希望初中的学习能轻松一些。
我向往的是在中学,每星期仍能学习“校本”课程。升入六年级下学期后,我们年级开展校本课程活动,茶艺、京剧、剪纸、饮食文化……每个课程不仅使我们学会各种技艺,还让我们体会到中国文化和艺术的博大精深。我向往在中学,仍能学习校本课程。
现在,我已经是一个六年级的小学生了,面临着小学毕业、升入中学。我向往着中学的学习生活,也更向往着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
【知识点】想象作文
【解析】【分析】这是一篇命题的想象作文,要求以“我向往的初中生活”为题写一个作文片段。马上就要升入初中,你心目中的初中生活是什么样的?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合理的想象,描述你心中的初中生活,要用现实生活记叙文的方法去写未来的生活,让人读了有身临其境之感。写想象作文也要重视语言文字的表达,章法结构,使人读起来能感到文通字顺,条理清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点评】这是一篇想象作文,小作者描写了自己心目中的初中生活,表达了对轻松、多姿多彩的初中生活的向往,想象合理,内容较具体,是一篇不错的习作。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