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综合检测题【新课标】(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综合检测题【新课标】(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7-31 21:46: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综合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
A.将湿手放在干手器下吹干 B.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C.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D.将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2.如图所示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滑雪场地内的人工造雪机。造雪机在工作时,机器不断将水吸入,再用高压气泵将雾状水滴喷出,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固 B.凝华 C.升华 D.液化
3.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冬天室外的衣服冻干了
B.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C.冰雪熔化了
D.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棒冒“白气”
4.为确保2022年北京冬奥会顺利举行,需要进行人工造雪。造雪机在工作时,不断将水吸入,并持续从前方喷出“白雾”,在“白雾”下方沉积成一层“白雪”,如图所示。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发生的最主要物态变化是(  )
A.凝华 B.凝固 C.升华 D.液化
5.西周晋侯鸟尊是中国青铜器中罕见的珍品,是山西博物院的“镇院之宝”(如图所示)。制作鸟尊等青铜器时,先用泥土制成“内范”,在其外部涂适当厚度的蜡,将蜡雕刻成所需形状,称之为“模”,然后在“模”的外面用泥土制成“外范”。通过加热使蜡液流出形成空腔(模具),在空腔中倒入青铜液,待青铜液冷却后,打碎“外范”和“内范”,就得到与“模”一样的青铜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将蜡加热到液态是熔化过程,会放出热量
B.青铜液冷却到固态是凝固过程,会放出热量
C.青铜液冷却到固态是凝华过程,需吸收热量
D.青铜和蜡熔化过程中,温度均保持不变
6.如图是新推出的一款甜品,因为在下面盛水的大碗里加了干冰,所以盛甜品的小碗的周围冒着大量“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甜品周围的“白气”就是水蒸气
B.甜品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汽化所形成的
C.甜品周围的“白气”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D.此“白气”和舞台上渲染气氛的“白气”原理相同
二、多选题
7.图所示是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A是晶体,物质B是非晶体
B.物质A熔化时温度不变,熔点为30℃
C.物质B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D.第10min时,物质A是固液共存状态
8.题中的知识网络结构,为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呈现甲、乙、丙三种物态间的变化,根据知识网络结构所提供的信息。以下论述正确的是(  )
A.分析题中所给信息,可知该物质在甲状态时是晶体
B.由乙状态到丙状态变化时,有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二种方式
C.示例中雾凇的形成过程中需要对外放热,是凝华现象
D.晨露的形成过程与该物质由甲到乙的变化过程相同
三、填空题
9.请读出如图中甲温度计示数为   ,乙温度计示数是    .
10.生活中的“粘”字常与一些物理现象有关,如:吃冰棒时有时会感觉到粘舌头,这是由于水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炎热夏天从冰柜里拿出的冰镇矿泉水瓶外壁上附着水珠,这是瓶外壁附近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该过程是   热过程(选填 “吸”,“放”)。
11.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的温度T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图象.由图可知,甲物质为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乙物质在BC段处于    状态,且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
12.小明自制了一个温度计,在玻璃瓶里装满带颜色的水,给玻璃瓶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上插进一根细玻璃管,使橡皮塞塞住瓶口,玻璃管与橡皮塞、橡皮塞与瓶口密封,如图所示。实验时,常温条件下将该装置放入温度较高的水中,观察到细玻璃管中液柱高度的变化情况是   。请你分析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
13.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示数是37.7℃,用两支这样的体温计给两个病人测体温,如果病人的体温分别是37.4℃和39.1℃,则这两支体温计的示数将分别是   和   .
14.“大树底下好乘凉”,这是个众人皆知的俗语,王涛却不以为然为此与顾伊健发生激烈的争辩,王涛认为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了遮阳伞,人在伞下与大树下同样没有阳光的直接照射,所以一样凉爽;顾伊健认为遮阳伞下比树下炎热,你支持   的观点.
请你帮助他俩设计一个实验,以检验他们之间的争辩.
实验器材:   
实验方法:   
两位同学的做法,对你有什么启示?
四、计算题
15.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是不准确.小明用它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居然显示为3℃,测量沸水的温度显示的是96℃.小明用它测量杯子里的水温,显示为70℃.求杯子里水的真正温度.(根据必要的叙述推理给分,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6.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把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95℃,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现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的墙上,其示数为32℃,教室内的实际温度是多少℃?
五、作图题
17.如图所示是一只温度计的局部示意图,请在图中画出温度为时,温度计的液面位置。
六、实验探究题
18.小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加热一定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    ℃;
(2)当观察到    时,说明水已沸腾;
(3)水在沸腾过程中酒精灯要持续加热,这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   
(4)图乙中能正确表示实验过程中水温度变化的图象是   
七、综合题
19.
(1)小朋友误认为冒烟的冰棒就像冒着“白气”的开水一样很烫,故不要冒“烟”的。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请解释冰棒为什么会冒“烟”。
(2)小朋友要结霜的,冰柜中为什么会出现霜呢?请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释。
20.小华漫步兴凯湖边见景生情写到:“青山云雾绕山尖,水面如镜树影现,晶莹露珠酒碧盘,太阳升起都不见。”请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解释雾和露珠的形成原因。
(2)说明太阳升起后雾和露珠都消失的原因。
21.李明有一支温度计,虽然它的玻璃管的内径和刻度都是均匀的标度却不准确,在标准气压下,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读数是8℃,在沸水中的读数是88℃。
(1)这支温度计的分度值是多少?
(2)当它指示温度是 24℃时, 实际温度是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答案】A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升华及升华吸热
3.【答案】D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4.【答案】B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5.【答案】B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6.【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三态
7.【答案】A,C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8.【答案】A,C
【知识点】物质的三态;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升华及升华吸热
9.【答案】;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10.【答案】凝固;液化;放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11.【答案】非晶体;固液共存;保持不变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晶体和非晶体
12.【答案】先下降后上升(或先变低后变高);玻璃瓶先受热膨胀,容积变大液柱下降,然后水受热膨胀,体积变大,液柱上升
【知识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13.【答案】37.7;39.1
【知识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14.【答案】顾伊健;两支相同的温度计、遮阳伞、有浓密树荫的大树;晴朗天气,一只温度计放在大树的背阴处,另一只温度计放在附近的遮阳伞下,过相同的时间后看温度计的示数就可验证
【知识点】蒸发及其现象
15.【答案】解:
(1)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等于℃=℃;
(2)用它测得水的温度为70℃时,液体的实际温度 ℃×(70﹣3)℃≈72.0℃.
答:水的实际温度为72.0℃.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16.【答案】30℃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17.【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18.【答案】(1)89
(2)温度计度数不变
(3)继续吸热
(4)A
【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19.【答案】(1)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棒,温度降低而液化成小水珠。
(2)冰柜中的水蒸气,在温度降得非常低的情况下,直接凝华成霜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凝华及凝华放热
20.【答案】(1)解:夜晚或凌晨温度降低, 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漂浮在空中或附着在树叶上形成雾和露。
(2)解:太阳升起后温度升高,小水滴蒸发(汽化)为水蒸气所以消失。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21.【答案】(1)解:玻璃管的内径和刻度都是均匀的,这个温度计在8℃~88℃之间一共是80格,表示实际温度的范围0℃~100℃,
则一个小格表示的实际温度为: ,所以这支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25℃。
(2)解: 当它度数是24℃时,实际的温度应该是(24-8)×1.25℃=20℃
【知识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综合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
A.将湿手放在干手器下吹干 B.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C.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D.将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2.如图所示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滑雪场地内的人工造雪机。造雪机在工作时,机器不断将水吸入,再用高压气泵将雾状水滴喷出,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固 B.凝华 C.升华 D.液化
3.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冬天室外的衣服冻干了
B.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C.冰雪熔化了
D.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棒冒“白气”
4.为确保2022年北京冬奥会顺利举行,需要进行人工造雪。造雪机在工作时,不断将水吸入,并持续从前方喷出“白雾”,在“白雾”下方沉积成一层“白雪”,如图所示。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发生的最主要物态变化是(  )
A.凝华 B.凝固 C.升华 D.液化
5.西周晋侯鸟尊是中国青铜器中罕见的珍品,是山西博物院的“镇院之宝”(如图所示)。制作鸟尊等青铜器时,先用泥土制成“内范”,在其外部涂适当厚度的蜡,将蜡雕刻成所需形状,称之为“模”,然后在“模”的外面用泥土制成“外范”。通过加热使蜡液流出形成空腔(模具),在空腔中倒入青铜液,待青铜液冷却后,打碎“外范”和“内范”,就得到与“模”一样的青铜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将蜡加热到液态是熔化过程,会放出热量
B.青铜液冷却到固态是凝固过程,会放出热量
C.青铜液冷却到固态是凝华过程,需吸收热量
D.青铜和蜡熔化过程中,温度均保持不变
6.如图是新推出的一款甜品,因为在下面盛水的大碗里加了干冰,所以盛甜品的小碗的周围冒着大量“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甜品周围的“白气”就是水蒸气
B.甜品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汽化所形成的
C.甜品周围的“白气”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D.此“白气”和舞台上渲染气氛的“白气”原理相同
二、多选题
7.图所示是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A是晶体,物质B是非晶体
B.物质A熔化时温度不变,熔点为30℃
C.物质B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D.第10min时,物质A是固液共存状态
8.题中的知识网络结构,为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呈现甲、乙、丙三种物态间的变化,根据知识网络结构所提供的信息。以下论述正确的是(  )
A.分析题中所给信息,可知该物质在甲状态时是晶体
B.由乙状态到丙状态变化时,有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二种方式
C.示例中雾凇的形成过程中需要对外放热,是凝华现象
D.晨露的形成过程与该物质由甲到乙的变化过程相同
三、填空题
9.请读出如图中甲温度计示数为   ,乙温度计示数是    .
10.生活中的“粘”字常与一些物理现象有关,如:吃冰棒时有时会感觉到粘舌头,这是由于水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炎热夏天从冰柜里拿出的冰镇矿泉水瓶外壁上附着水珠,这是瓶外壁附近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该过程是   热过程(选填 “吸”,“放”)。
11.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的温度T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图象.由图可知,甲物质为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乙物质在BC段处于    状态,且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
12.小明自制了一个温度计,在玻璃瓶里装满带颜色的水,给玻璃瓶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上插进一根细玻璃管,使橡皮塞塞住瓶口,玻璃管与橡皮塞、橡皮塞与瓶口密封,如图所示。实验时,常温条件下将该装置放入温度较高的水中,观察到细玻璃管中液柱高度的变化情况是   。请你分析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
13.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示数是37.7℃,用两支这样的体温计给两个病人测体温,如果病人的体温分别是37.4℃和39.1℃,则这两支体温计的示数将分别是   和   .
14.“大树底下好乘凉”,这是个众人皆知的俗语,王涛却不以为然为此与顾伊健发生激烈的争辩,王涛认为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了遮阳伞,人在伞下与大树下同样没有阳光的直接照射,所以一样凉爽;顾伊健认为遮阳伞下比树下炎热,你支持   的观点.
请你帮助他俩设计一个实验,以检验他们之间的争辩.
实验器材:   
实验方法:   
两位同学的做法,对你有什么启示?
四、计算题
15.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是不准确.小明用它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居然显示为3℃,测量沸水的温度显示的是96℃.小明用它测量杯子里的水温,显示为70℃.求杯子里水的真正温度.(根据必要的叙述推理给分,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6.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把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95℃,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现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的墙上,其示数为32℃,教室内的实际温度是多少℃?
五、作图题
17.如图所示是一只温度计的局部示意图,请在图中画出温度为时,温度计的液面位置。
六、实验探究题
18.小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加热一定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    ℃;
(2)当观察到    时,说明水已沸腾;
(3)水在沸腾过程中酒精灯要持续加热,这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   
(4)图乙中能正确表示实验过程中水温度变化的图象是   
七、综合题
19.
(1)小朋友误认为冒烟的冰棒就像冒着“白气”的开水一样很烫,故不要冒“烟”的。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请解释冰棒为什么会冒“烟”。
(2)小朋友要结霜的,冰柜中为什么会出现霜呢?请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释。
20.小华漫步兴凯湖边见景生情写到:“青山云雾绕山尖,水面如镜树影现,晶莹露珠酒碧盘,太阳升起都不见。”请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解释雾和露珠的形成原因。
(2)说明太阳升起后雾和露珠都消失的原因。
21.李明有一支温度计,虽然它的玻璃管的内径和刻度都是均匀的标度却不准确,在标准气压下,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读数是8℃,在沸水中的读数是88℃。
(1)这支温度计的分度值是多少?
(2)当它指示温度是 24℃时, 实际温度是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答案】A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升华及升华吸热
3.【答案】D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4.【答案】B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5.【答案】B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6.【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三态
7.【答案】A,C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8.【答案】A,C
【知识点】物质的三态;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升华及升华吸热
9.【答案】;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10.【答案】凝固;液化;放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11.【答案】非晶体;固液共存;保持不变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晶体和非晶体
12.【答案】先下降后上升(或先变低后变高);玻璃瓶先受热膨胀,容积变大液柱下降,然后水受热膨胀,体积变大,液柱上升
【知识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13.【答案】37.7;39.1
【知识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14.【答案】顾伊健;两支相同的温度计、遮阳伞、有浓密树荫的大树;晴朗天气,一只温度计放在大树的背阴处,另一只温度计放在附近的遮阳伞下,过相同的时间后看温度计的示数就可验证
【知识点】蒸发及其现象
15.【答案】解:
(1)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等于℃=℃;
(2)用它测得水的温度为70℃时,液体的实际温度 ℃×(70﹣3)℃≈72.0℃.
答:水的实际温度为72.0℃.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16.【答案】30℃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17.【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18.【答案】(1)89
(2)温度计度数不变
(3)继续吸热
(4)A
【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19.【答案】(1)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棒,温度降低而液化成小水珠。
(2)冰柜中的水蒸气,在温度降得非常低的情况下,直接凝华成霜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凝华及凝华放热
20.【答案】(1)解:夜晚或凌晨温度降低, 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漂浮在空中或附着在树叶上形成雾和露。
(2)解:太阳升起后温度升高,小水滴蒸发(汽化)为水蒸气所以消失。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21.【答案】(1)解:玻璃管的内径和刻度都是均匀的,这个温度计在8℃~88℃之间一共是80格,表示实际温度的范围0℃~100℃,
则一个小格表示的实际温度为: ,所以这支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25℃。
(2)解: 当它度数是24℃时,实际的温度应该是(24-8)×1.25℃=20℃
【知识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