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狼》任务式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狼》任务式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31 15:45: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理清故事情节,分析屠户最终胜利原因。
3.联系写作背景,分析故事寓意。
教具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志怪小说《狼》(板书:狼)。《狼》这个曲折离奇的故事中,塑造了哪两个形象?嗯,屠户,狼讲的是屠户与狼之间的一场殊死较量,最终屠户战胜了狼。
然而屠户与狼的斗争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很多个回合。请大家回忆一下:他们的斗争可以分为几个回合?
请你。对,四个回合。第一回合在第一自然段,第二回合在第二自然段,第三回合在第三、四自然段。
活动一:孰强孰弱
那么随着情节的发展,在每个回合中,屠户与狼孰强孰弱呢?下面就请4个大组依次选择其中一个回合结合具体词句进行探究分析。给大家5分钟时间,开始一一
【第一回合】狼强屠户弱。
(1)数量对比:一屠与两狼。“一屠晚归”。屠户晚上回去,夜间行走在荒林之中,说明此时几乎不可能有同伴的帮助,处于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的孤立无助的处境之中。而狼呢,结伴而行,团队协作能力还非常强。屠户在数量上就处于劣势地位。
(2)力量对比:屠户,经过一天的辛苦劳动,拖着沉重的步伐,懒懒散散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形影相吊,很可能又困又饿。而狼呢,刚刚离了窝,结伴外出觅食,正是精力充沛、欲望饱满的时候。而且“担中肉尽,止有剩骨。”他的担子里没有什么肉了,只有一些剩下的骨头,狼吃完了骨头,下一步的目标就是吃掉屠户。
(3)心理对比:故事设置的时间背景是晚上,我们人类对于夜晚,对于狼,有着天然的恐惧感。在古代,社会形态是以农耕文明为主,先民敬畏天地、鬼神、猛兽,一切怪力乱神,都足以使其敬而远之。有个成语:日暮途穷就很好地表达出我们人类的恐惧感。更何况屠户在晚上遇见的还是狼,狼的眼睛在夜晚会发出绿光,令人瘆得慌,而此时两只狼,四只眼睛,散发出四道绿光,而且屠户此时还是形单影只独自面对这四道绿光,更使人不寒而栗。然而作者还不仅于此,他还通过两狼的动作:“缀行甚远”将屠户的恐惧烘托到了极点。两狼紧紧跟着屠户,而且跟着很远很远,说明狼步步紧逼,气势汹汹,好像下一秒就要齐齐上嘴把屠户给吃了。如果你是屠户,你害不害怕?简直用害怕两个字都不能形容出我们的恐惧,是不是?可是狼呢,他的心理状态如何?对,丝毫不惧,狼是一种野性十足的动物,他们喜欢在夜晚活动,对于夜晚不仅不恐惧,而且还特喜欢。
我们通过对比发现,第一段表面上不动声色,其实,双方一出场,状态的对比、力量的悬殊,已经一目了然。一条路,进退维谷,几无可逃之处。人与兽,一方形单影只,另一方结伴而行,正值狭路相逢,屠户被打入极端的环境,处于极端的恐惧之中。
来,让我们想象着屠户当时的恐惧,一起朗读第一段。
【第二回合】
狼强屠户弱。“署惧,投以骨”中“惧”就直接暴露了屠户的害怕,因为内心恐惧了,害怕了,行为上也妥协了,试图通过投骨喂饱两狼来获得生存之机,这里很明显屠户处于弱势。既是具体意义上的“投骨”,也是精神意蕴上的“投降”,屠户的弱势地位昭然若揭。
那么屠户的妥协起作用了吗?有没有换的狼的退让?很明显没有。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两狼交相吃骨,吃完了不仅不止步,还要继续交相追赶,这两只狼的贪婪可见一斑。
“骨己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中,骨头已经投完了,可是这两只狼还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下一个目标就是找到机会对屠户下手,更加说明两只狼的贪婪,是不吃掉屠户不罢休的。狼配合得如此默契,章法井然,游刃有余,其高超程度丝毫不亚于人类。屠户则面临着生死攸关的抉择,缓兵之计宣告失败。
代入情景,朗读第二自然段。
【第三回合】
一开始是狼强屠户弱,然后是势均力敌,最后是屠户强狼弱。一开始“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上一个回合,屠户还是“惧”,可是我们看现在屠户的状态是:“大窘”,也就是困窘,处境危急,困迫为难,程度加深了,是其恐惧至极的表现。
但这也是屠户开始觉醒的时刻。后面引入了新的坏境“麦场”,又交代了“野”,即野地或荒野,意味着机遇与挑战并存。屠户急中生智,“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屠户抓住机遇,来到了柴草堆旁边,而且拿起了刀,手里有了抗争的武器,同时,他也有了一点点与之抗争的想法,这个时候,屠户就不弱了。“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十个字,含四个动词。屠户在短时间内,完成了一个完整的动作过程,利索。“奔倚”二字,连在一起使用。奔者,疾走也。倚者,有所依靠也。这两个动作在事实上,是有停顿的,并不会这么紧凑。作者有意地将二者并置,可见屠户在情势危急之际,由恐怖感带来了特殊的爆发力与行动力。
与第二段相比,判若两人。之后,可以发现,面对拿着刀的与之前判若两人的屠户,狼的表现如何?诶,这时“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狼也害怕屠户手里的刀,因此不敢上前,只是瞪眼朝着屠户。此时剧情出现反转,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带有典型的戏剧性,也让人暂时大喘一口气。但是,狼也不弱,它们开始想计谋“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一只狼假装离开了,另外一只狼像狗一样坐着。它们这样做的目的是迷惑屠户。一只狼离开了,是为了打洞,从后面攻击屠户,另外一只狼“目似瞑,意暇甚”通过闭上眼睛,悠闲的神情来迷惑屠户。双方都在斗智斗勇,不相上下。
忽而,“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这里有了一个很重要的动作,“暴起”,代表了种抗争的决心,狭路相逢勇者胜,勇气很重要。用刀把狼给劈了,屠户取得了胜利。“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屠户没有因为灭掉前面的那只狼而得意忘形,还是谨慎地杀掉后面的那只狼,永绝后患,解除了这场危机,彻底取得了胜利。
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活动二:胜败为何?
思考:最终狼为什么会失败?屠户为什么会胜利?
(1)从屠户的角度来说,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正如蒲松龄在文章结尾发出的议论“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从狼的角度来说,做狼不能太贪婪,要学会适可而止。
(3)从客观角度来说,他的胜利也不排除有好运的成分。“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这叫什么?后怕。很精准。就是说,屠户其实是险胜,固然有勇气,有智慧,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然而没有好运,假如数刀后前狼未死,后狼亦埋伏好及时出击,那么故事的结尾恐怕就全然一新,变成屠户被吃得骨头都不剩了。
但是无论如何,这场殊死搏斗中屠户的胜利最根本的不可或缺的因素都是屠户个人主观的智慧、果敢和谨慎。正如作者所说,“狼亦點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狼再狡猾,再奸诈,还不是顷刻间就被屠户灭了,禽兽的伎俩能有多少呢?只不过徒增笑料罢了。这让老师想到了毛主席的一句话:“一切反对派都是纸老虎”,对于邪恶势力,只要我们不妥协,不抱侥幸心理,我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那么所谓的邪恶势力在我们面前不过是糊纸的假老虎罢了。
下面请大家看资料助读上另外两则狼的故事。我们可以发现在《梦狼》中,作者把贪官写成牙齿很长的老虎,把衙役写成吃人血肉的狼。他们大吃大嚼,造成白骨如山的惨象,蒲松龄说:“窃叹天下之官虎而吏治狼者,比比也。”蒲松龄先生哪是写狼啊,他写的是人,更是一种人性。
齐读全文。
结语:
今天我们通过《狼》的故事认识了一位智勇双全但也懦弱胆小的屠夫,见识了狡黠贪婪的狼。
的确,在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中,狼是罪恶的代名词,狼子野心的故事,也告诉人们大多数坏人就是坏人,和狼一样,本性难改。然而,中国文化毕竞是兼容并蓄,博大精深的。各民族对狼的认识有所不同。狼是突厥系民族和蒙古等民族的图腾,而现代社会,狼性文化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团队精神,是一种不抛弃、不放弃的执着精神,是一种“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拼搏精神。不论狼象征的是狡猾还是团结合作,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我们都深深感受到我们和动物共生。我们学习、阅读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承的过程,让我们在阅读和思考中做中华文化命脉的维系者,做文化发展的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