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词备考——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 课件(共4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古诗词备考——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 课件(共4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01 15:57: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
2024届古诗词备考之
知识点思维导图
(2022年·全国甲卷)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2022年·全国乙卷)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2022年·浙江卷)分析两首诗后两句在情感、写法上的不同。(2020·浙江).前人评《送柴侍御》“翻新脱妙”。比较《秋江送别》与《送柴侍御》两诗的后两句,分析后者写法的妙处。
(2019·全国3卷)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2019·北京)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真题回顾
高考直接关联教材:古代诗歌阅读
【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白下驿饯唐少府 王勃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隔风烟。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比较阅读: 比较鉴赏因其更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比较分析能力)而逐渐成为新宠。 从大方面看,比较鉴赏题一般从“求同”“求异”两个方面来设计问题;从小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体裁、题材、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达技巧等方面设题。
命题考点
2
3
表达技巧比较(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篇章结构)
1
诗歌形象比较(意象、意境、人物、事物、景物形象)
4
诗歌语言比较(炼字、炼句、语言风格)
诗歌内容、情感基调、思想感情比较
1.意象(主要指景象和物象)内涵的比较;
2.人物形象特点的分析比较。
一、形象内涵、特点异同比较
意象的比较鉴赏,先要看在________上有何不同,再看意象在 ________ 与 ________ 两方面的异同,或者 ________________ 有何异同。
意象选取
自身特点
表情达意
表层义与深层义
人物形象的比较鉴赏,要注意从 ________ 与____________两方面比较,兼及 ________ 的比较。
外在形象
内在性格品质
人物身份
形象异同比较
古诗
形象作用异同的比较主要在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方面展开
形象异同比较
二、形象作用异同比较
抒情
写景
状物
造境
结构
※注意:形象异同题大多比较“异”
古诗
1. 解题方法
分析形象(意象),首先要把握全诗的情感,在诗歌主题的统摄下,把握诗人情感和诗中景物的内在关系。诗人的情感决定并影响着诗人对意象的选择和描绘,意象又凝聚并表现着诗人的情感。不要单就景物谈景物,那样可能会南辕北辙。
形象异同比较
三、形象比较解题思路及答题规范
2.答题规范
答:这两首诗都写了××形象(意象);前者侧重写了××,抒发了××情感,而后者则着重写了××,抒发了××情感。
古诗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
忆昔午桥①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②成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①午桥:桥名,在洛阳南面。②二十余年:二十多年来的经历(包括北宋亡国的大变乱)。
1.《扬州慢》“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与此词“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都将声音与背景融合,而意境有别,情感各异,请简要分析。
答:①“清角吹寒”的背景是黄昏和空城,与军中号角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清冷空虚的意境,表达词人面对残破衰败的扬州城,心中的悲伤和感慨。
②“吹笛”的背景是“杏花疏影”,将花、树和月色融合,“天明”既点明时间的持续,也表明曙光已现,营造出一种清新而柔美的意境,体现词人年轻时和友人聚会,心情欢乐而恬淡。
对点训练
比较角度二 语言比较鉴赏
语言比较鉴赏题主要分“字词句”比较题和“语言风格”比较题两类,这两类比较的方式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品字词句: ①解说字词的字面义;
②分析字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及效果。
语言风格:或朴素自然,或婉约细腻,或清新明丽,或幽默讽刺,或沉郁顿挫,或悲壮慷慨等。   
复习回顾
语言比较鉴赏题主要分“字词句”比较题和“语言风格”比较题两类,这两类比较的方式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1.品字词句: ①解说字词的字面义;
②分析字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及效果。
2.语言风格:或朴素自然,或婉约细腻,或清新明丽,或幽默讽刺,或沉郁顿挫,或悲壮慷慨等
语言异同比较
一、语言异同比较题类型
古诗
1.解题思路
①明确所炼之字或词在诗歌中的位置,进而揣摩其在谋篇布局中的作用。
②结合所用手法,分析其所写内容。
③分析这个字或词对诗歌表情达意的作用。
④组织答案时要注意分条作答,使答案条理清晰。
语言异同比较
二、语言比较解题方法及答题规范
古诗
语言异同比较
2.答题规范
答:①两诗中都写了××字(词)。
②在前诗中,××字(词)××(统领、引领)下文,表现出对××的××(追求、向往),抒发了××的情怀。
③后诗中的××字(词)则表现了诗人对××的××,抒发了××的情怀。
三、语言比较解题思路及答题规范
古诗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感事》
欧阳修
故园三径久成荒,贤路胡为此坐妨。
病骨瘦便花蕊暖,烦心渴喜凤团香。
号弓但洒孤臣血,忧国空余两鬓霜。
何日君恩悯衰朽,许从初服返耕桑?
1.试分析颈联中“忧国空余两鬓霜”的“空”字和杜甫《蜀相》中“隔叶黄鹂空好音”的“空”字,在艺术效果上有何异同。
答:①同:都抒发了诗人空有报国之志却无人理解,不被赏识的忧愁和苦闷。
②异:本诗直抒胸臆,“空”字直接道出诗人为国事而忧,鬓生华发的感伤;而杜诗则借物抒情,借黄鹂的空有好音却无人欣赏来抒发自己不被理解与赏识,空有报国之志的苦闷和惆怅。
对点训练
表达技巧的比较主要从三个角度考查:
1.修辞手法(比喻、比拟、设问、借代、夸张、双关、互文、反问、等);
2.表达方式(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和描写“点面结合、空间变换、感官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白描、细节描写”);
3.表现手法(包括对比、衬托、烘托、渲染、抑扬、想象、联想、比兴等)。
一、表达技巧异同比较考查角度
表达技巧异同比较
古诗
1.解题方法
①明确题干要求,注意题目要求分析“相同点”还是“不同点”。
②运用先分析相同点,再分析不同点的思路来答题。
③要结合诗歌所写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具体分析,在分析中体现其相同点或不同点。
表达技巧异同比较
二、表达技巧解题方法及答题规范
古诗
表达技巧异同比较
2.答题规范
答:①前诗运用了××手法(具体分析),表现出诗人的××,抒发了××的情感;
②后诗则用了××手法(具体分析),表现出诗人的××,抒发了××的情感。
三、表达技巧比较解题方法及答题规范
古诗
比较角度三 表达技巧比较鉴赏
表达技巧的比较主要从三个角度考查:
A、修辞手法(比喻、比拟、设问、借代、夸张、双关、互文、反问、等);
B、表达方式(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和描写“点面结合、空间变换、感官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白描、细节描写”);
C、表现手法(包括对比、衬托、烘托、渲染、抑扬、想象、联想、比兴等)。
探求新知
比较角度三 表达技巧比较鉴赏
探求新知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请说出以下诗句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2、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
3、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4、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
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7、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
比喻
拟人
设问
借代
夸张
双关
互文
比较角度三 表达技巧比较鉴赏
探求新知
请说出以下诗句中所使用的抒情方式。
1、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直抒胸臆
2、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借景抒情
3、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托物言志
4、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借古讽今
5、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用典
(2022·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
白下驿饯唐少府①
王勃
下驿穷交日②,昌亭旅食年③。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注释:①白下:古地名。在今江苏南京西北。唐少府:人名,王勃的朋友。②穷交日:用典。汉班固《汉书·游侠传》:“赵相虞卿,弃国捐君,以周穷交魏齐之厄。” ③“昌亭”句:用典。淮阴侯韩信曾和南昌亭长寄食相交。
比较角度三 表达技巧比较鉴赏
探求新知
问: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6分)
在《白下驿饯唐少府》中,诗人借可见之景太阳来遣愁,尾联“长安在日边”,即长安就在太阳边上,如若想念在长安的唐少府,可抬头看看太阳;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3分)
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诗人借乐观的态度来遣愁,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说明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只要心意相通,心胸豁达,无须感到离愁。(直抒胸臆) (3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比较两首诗表现手法的不同。(6分)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①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断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参考答案:
①柳诗以形象的比喻和奇特的想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3分)
②钱诗以生动的拟人和丰富的联想,借写充满客愁的归雁,委婉地表达了诗人久居异地的思乡之情。 (3分)
归雁
钱起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②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注释①京华亲故:指在京城长安的亲人与友朋。
②二十五弦:瑟,一种弦乐器,初发于西域之地。
答:①以议论入诗,通过对古代人物的评价和分析展开议论,观点明确。
②借古喻今,借古人古事反驳政敌的非议,坚定自己的政治主张。
③议论、抒情有机结合,表明自己的心迹与情感。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孟子》
王安石
沉魄浮魂不可招,遗编一读想风标。
何妨举世嫌迂阔,故有斯人慰寂寥。
《商鞅【注】》
王安石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注】王安石因推行新法受到了多方责难,有人指责他违背先王之道,舍弃王道讲霸道。本诗即为此事而作。
对点训练
1.请简要概括这两首咏史诗在写法上的共同特点。
比较角度四:思想感情
知人论世,注意注解。
抓关键词语。(直接或间接表达出喜怒哀乐)
积累常用感情基调用语,结合全诗,把握两诗不同的感情基调。
注意诗的最后两句。(常常卒章显志,点明主旨)
读标题。(往往点明了诗的主要内容和感情基调)
理解内容、把握情感,前提是读懂诗词:
探求新知
1.解题方法
①读标题。标题往往交代了内容,定下感情基调。
②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及写作背景。同样的景物,因作者的际遇不同、心情不同,会蕴含截然不同的情感。
③抓住带感彩的关键语句。特别要注意诗歌的最后两句,它们往往卒章显志,点明主旨。
①熟悉感情基调术语,能准确使用这些术语比较感情基调,如忧愁与闲适、悲伤与欢快;
②进一步分析产生不同感情的原因;
③作答时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总体概括,又要有具体分析。
一、思想感情比较解题方法及答题规范
古诗
思想感情异同比较
思想感情异同比较
2.答题规范
答:①相同点:两首诗都写了××,表现出诗人××的心情。
②不同点:前诗侧重表现××,后诗侧重表现××。
二、思想感情比较解题思路及答题规范
古诗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寄韩潮州愈 贾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参考答案:
①相同点:两首诗都借用月亮表达了对友人遭贬的牵挂与关切;(2分)
②不同点:李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明月人的情态,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无奈以及对朋友的关切之情;(2分)贾诗以景作结,借景抒情。尾联写有一天大风吹散了瘴气,皓月东升照耀在潮州浪西楼上,表达了作者希望友人韩愈无辜遭贬的冤屈大白于天下的憧憬之情。(2分)
两首诗的尾联都借用了“月亮”这一意象,试分析蕴含情感的异同之处。(6分)
《泊岳阳楼下》
《登高》
主要意象
意境
手法
情感
篇目
岸风夕浪、舟雪寒灯、鲲鹏
壮阔、凄冷
对动荡时局的担忧,但也有着鲲鹏般远大的报国热情
借景抒情、对比、用典
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
萧瑟、悲凉
老年多病漂泊西南的感叹,凄凉孤独的无力感
借景抒情
阅读一下两首诗并思考:《泊岳阳楼下》抒发的情感与《登高》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泊岳阳楼下
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 杜 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客至 杜 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高》第一联,诗人选取“风急”“天高”等典型意象,营造了一幅长江秋日图。 B.《登高》第二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珍惜时光,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c.《登高》第三联,"万里”,指诗人远离故乡;"百年”,这里借指晚年。 D.《登高》与《客至》同为七言律诗,中间两联对仗工整,句法谨严。 2.两首诗的尾联均提到酒,但抒发的情感明显不同,请简要分析。
精选专练
【答案】
1.B
2.《登高》抒发了身世之悲、忧国之情。《客至》抒发了作者的兴奋、欢快之情。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直抒胸臆”错。此联刻画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寄情于景,深沉地抒发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故选B。
【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杯"可知,这两句是作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诗人本来心里有许多愁,愁国事,愁个人处境不好,现在又多病更愁了,本想借酒消愁,但现在因病断酒,各种愁绪郁结于心,不能派遣,新停“浊酒”更深一层表现诗人的悲怆之情。作者借酒抒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和忧国之情。
《客至》:结合诗句“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意思是"离市太远晚餐中没有好菜肴,家底太薄只有陈酒招待。若肯邀请隔壁的老翁一同对饮,隔着篱笆唤来喝剩下的酒"可知,这四句主要描述的是两位挚友越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兴奋、欢快,气氛相当热烈。作者借酒表现了自己诚朴恬淡的情怀和好客的心境,抒发了自己的兴奋、欢快之情。
【2-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陆游 腐儒碌碌叹无奇,独喜遗编不我欺。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高梧策策传寒意,叠鼓冬冬迫睡期。 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 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
圣师虽远有遗经,万世犹传旧典型。
白首自怜心未死,夜窗风雪一灯青。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标题中“秋夜”点明季节时间,“读书”点出主要事件,“二鼓”是读书结束时间。 B.首联感叹那些“碌碌无奇”的“腐儒”都只喜欢那些古人的从不欺骗自己的遗编。 C.颔联对仗工整,“白发”有“青灯”,“老境”似“儿时”,令人沉浸在夜读的情景中。 D."策策”“冬冬”是象声词,落叶声中显寒意,鼓声催人睡,秋夜深更,情景逼真。 2.这两首诗刻画了什么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精选专练
【答案】
【小题1】B
【小题2】①酷爱读书,崇尚圣人之道。从诗人“喜”圣师遗编,读书至深夜等处看出。
②年老却壮心不已。诗人虽已白首,碌碌无为,但理想未灭,仍有追求。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B."首联感叹那些碌碌无奇”的"腐儒都只喜欢那些古人的从不欺骗自己的遗编”说法错误。根据标题可知,这首诗是写诗人自己秋夜苦读,所以首联是感叹自己是"碌碌无奇”的“腐儒”,写自己喜欢读古人的遗编。
故选B。
【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①酷爱读书,崇尚圣人之道。"独喜遗编不我欺"却只爱前人留下来的著作,从不将我欺骗;颈联说明诗人秋夜常读书至"二鼓”时分,还恋恋不忍释卷。从诗人"喜”圣师遗编,读书至深夜等处看出。
②年老却壮心不已。"腐儒碌碌叹无奇”自叹为"碌碌无奇”的"腐儒”,诗人虽已白首,碌碌无为,但在清苦生活中安贫乐道,好学不倦;"白首自怜心未死,夜窗风雪一灯青”"白,发”有“青灯”,诗人酷爱读书。可见其理想未灭,仍有追求。
【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天童道上 王安石 村村桑柘绿浮空,春日莺啼谷口风。 二十里松行欲尽,青山捧出梵王宫。 天童山溪上
王安石
溪水清涟树老苍,行穿溪树踏春阳。
溪深树密无人处,唯有幽花渡水香。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首诗歌运用快镜头写行于天童山道时的整体印象,一句一景,视野开阔。 B.第二首诗歌写观览近景,以点带面,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尽现春山美景。 C.清人易顺鼎“此时闻松声,此时闻钟声,此时闻涧声”的诗句恰与两诗内容有相通之处。 D.两首诗皆着力写景,写出诗人渴望远离喧嚣纷扰、获得心灵的宁静、回应禅思的旨趣。 2.如果就两首诗的内容写一则天童山旅游文案,请列出宣传要点并简要分析。
精选专练
【答案】【小题1】B
【小题2】①宣传要点: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气候宜人,休闲圣地。
②分析:通过宣传天童山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领略天童山的文化韵味,吸引游客;宣传其气候宜人的特点,可以吸引游客前来旅游休闲。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诗歌手法、主旨等的能力。
B."第二首诗歌写观览近景"错误,由"溪水清涟树老苍,行穿溪树踏春阳"可知,这两句写溪水潺潺流过茂密苍老的丛林,一路穿行,穿过溪边的花树,走进春日的暖阳。可见诗歌还写了远景。
故选B。
【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题干的要求是"就两首诗的内容”写"旅游文案”,这就需要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诗歌中描写的自然景色和"梵王宫”这样的人文景观,然后列出宣传的要点,并分析列出这些要点的原因。
童寺高高伫立山顶。诗歌描写了树林、黄莺、春风、青山等自然美景,以及代表人文景观的梵王宫,点出了其身后的文化底蕴。由第二首诗可知,诗歌描写了天童山山深林密、水清花香的秀美景色,溪水、老树、春阳、花香,构成一幅清幽绝尘的天然画卷。
由此可以列出天童山旅游文案的要点:自然风景、人文景观、气候宜人、适合旅游等。然后结合题干关键词“旅游文案”分析原因:天童山风景秀丽,清幽绝尘,还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使得游客可以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通过宣传天童山的文化背景,可以吸引对禅宗文化有兴趣的游客前来探访。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到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的完美融合,让旅游体验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