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同步训练题
一、文学常识
1. 蒲松龄是( )代文学家。
A. 唐 B. 宋 C. 元 D. 清
2. 《狼》这篇文章出自蒲松龄的著作( )
A. 《聊斋志异》 B. 《阅微草堂笔记》 C. 《梦溪笔谈》 D. 《世说新语》
二、字词解释
1. 止有剩骨( )
A. 停止 B. 仅,只 C. 阻止 D. 居住
2. 屠暴起( )
A. 突然 B. 暴躁 C. 凶恶 D. 暴露
3.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A. 隧道 B. 从通道 C. 迅速 D. 挖掘隧道
4. 其一犬坐于前( )
A. 狗 B. 像狗一样 C. 犬齿 D. 大狗
5. 弛担持刀( )
A. 放松,放下 B. 解除 C. 毁坏 D. 消失
三、一词多义
1. 敌
恐前后受其敌( )
盖以诱敌( )
A. 敌人 B. 攻击 C. 敌方 D. 防守
2. 止
止有剩骨( )
一狼得骨止( )
A. 停止 B. 仅,只 C. 阻止 D. 居住
3. 意
意暇甚(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A. 神情 B. 意图 C. 心意 D. 想
4. 前
恐前后受其敌( )
狼不敢前( )
A. 前面 B. 向前 C. 前方 D. 上前
四、古今异义
1.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古义: 今义:
A. 多少 B. 数学中的一门学科
2. 屠自后断其股
古义: 今义:
A. 大腿 B. 事物的一部分
五、词类活用
1. 狼不敢前( )
A. 名词作动词 B. 名词作状语 C. 形容词作动词 D. 动词作名词
2. 其一犬坐于前( )
A. 名词作动词 B. 名词作状语 C. 形容词作动词 D. 动词作名词
3. 一狼洞其中( )
A. 名词作动词 B. 名词作状语 C. 形容词作动词 D. 动词作名词
六、句子翻译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七、内容理解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描绘了屠夫和狼搏斗的故事,表现了屠夫的勇敢机智。
B. 文章主要通过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刻画屠夫和狼的形象。
C. 狼的狡黠体现在一狼假寐迷惑屠夫,一狼从后面打洞攻击。
D. 文章结尾的议论点明了主旨,嘲讽了狼的贪婪和狡诈。
2. 文中表现屠夫警惕性高的句子是( )
A. 屠惧,投以骨。 B.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C.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D.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3. 文章结尾段的作用是( )
A. 总结全文 B. 点明主旨 C. 照应开头 D. 以上都是
4. 文中屠夫一开始对狼抱有怎样的态度?后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八、比较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 ②跑:同“刨”。 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弛担持刀(放下) B. 意暇甚(悠闲)
C. 相去数十步(距离) D. 跑号如前状(跑步)
2. 翻译下列句子。
(1)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甲】文中的狼有什么特点?【乙】文中大狼的行为体现了它怎样的特点?
4. 【甲】【乙】两文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九、课外阅读拓展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
1. 解释下列加点词。
(1)与家犬杂畜( ) (2)将寐( )
2. 翻译句子。
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
3. 这则故事中的狼与《狼》中的狼有何相似之处?
十、情境默写
1. 表现狼贪婪的句子是: , 。
2. 表现狼狡诈的句子是: , ; , 。
3. 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 , ? 。
答案
一、文学常识
1. D
2. A
二、字词解释
1. B
2. A
3. B
4. B
5. A
三、一词多义
1. B、A
2. B、A
3. A、B
4. A、D
四、古今异义
1. 古义:多少 今义:数学中的一门学科 选 A
2. 古义:大腿 今义:事物的一部分 选 A
五、词类活用
1. A
2. B
3. A
六、句子翻译
1. 途中有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2. 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
3. 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4. (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5. 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七、内容理解
1. B
2. D
3. D
4. 屠夫一开始对狼抱有恐惧、妥协的态度,后来变得警觉、勇敢,最终果断杀狼。
八、比较阅读
1. D 跑号:刨地号叫
2. (1)(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2)牧童从树上下来一看,大狼已经断气了。
3. 【甲】文中的狼贪婪、狡诈。【乙】文中大狼对小狼充满关爱,为救小狼不惜往返奔跑,体现了它的爱子情深。
4. 【甲】文告诉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心存幻想,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乙】文告诉我们要用智慧战胜比自己强大的敌人。
九、课外阅读拓展
1. (1)养 (2)睡觉
2. (主人)于是假装睡着来等待(观察情况),就发现两只狼趁他没有发觉,要咬他的喉咙。
3. 都很狡猾、阴险。
十、情境默写
1.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