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70张PPT。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天净沙 秋思古代诗四首你喜欢听流行歌曲吗?老师观点:今天的流行歌曲不及古代的流行歌曲 ——诗词 选入课本的古代诗词是经过上千年的大浪淘沙淘洗出来的金子;今天的流行歌曲充其量是含金的沙子。下面学习四首古代的“流行歌曲”《观沧海》----《乐府诗集》两汉乐府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汉乐府掌管的诗歌按作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 近体诗律诗绝句(八句)(四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每句五字)(每句七字)(每句五字)(每句七字)《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元曲:元曲是继唐诗宋词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新的诗体,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散曲又分小令和套数。小令每首能独立,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阕词;由于它是能歌唱的文字,所以就有不同的曲调;每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曲牌,表示不同的谱式。曲牌表示曲调,另有题目。小令的曲牌常是一个,即一首小令一个曲牌。《天净沙?秋思》属于散曲中的小令。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天净沙秋思碣石Jié澹澹dàn竦 峙Sǒng’zhì萧 瑟 sè 哉 zāi 莺yīng 涯Yá堤dī 蹄 tí啄zhuó古诗鉴赏考点要求1、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鉴赏诗歌中的语言、内容和表达技巧。
2、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方法:
1、解释该字(词)含义;
2、揭示该字(词)中的表达技巧,往往是修辞手法;
3、点出该字(词)表达了何种感情或起何种作用。 问:某字(词)的含义/好处/作用是什么?主要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排比、对偶、衬托、用典、设问、反问)归纳:表达技巧表达方式:描写(白描—渲染,正面—侧面,实写—虚写,动景—静景,细节描写)、议论、抒情等。表现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象征)、借古讽今(用典)等。4.思想感情答案格式:
通过什么内容+抒发(表现/表达/寄寓)什么思想感情 提示: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忧国忧民 建功报国 怀古伤今 蔑视权贵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
登高览胜 惜春悲秋 思乡怀人 长亭送别
相知相思 离愁别恨
观 沧 海曹 操 曹 操 东汉末年 政治家 军事家 诗人背景简介 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一统天下了。《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时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象沧海一样难以平静。朗诵《观沧海》曹 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向东登临山名。在今河北昌黎县多么水波动荡的样子耸立。
竦,高。
峙,挺立秋风声银河庆幸得很,好极了注释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以:连词(表目的),来。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以:介词,用向东登临山名。在今河北昌黎县多么水波动荡的样子耸立。
竦,高。
峙,挺立秋风声银河庆幸得很,好极了注释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以:连词(表目的),来。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以:介词,用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自主学习 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
胸怀?哪些诗句是写实的?哪些诗句是想象的?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
写登山所见。一、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二:哪些诗句是写实的?哪些诗句是想象的?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归纳起来是:海水、海岛、海岸。实景:虚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实景中,哪些语句是动景?哪些语句是静景?动景:
水何澹澹,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静景: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与威严。海水荡漾,山岛耸立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树木百草秋风洪波静动相配显示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水何澹澹”和“洪波涌起”都是写海水,它们有什么不同?“水何澹澹”写风平浪静时;
“洪波涌起”写大风大浪时。
三、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
博大的胸怀?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气象雄伟 胸怀博大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的气概,并将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体现了博大的胸襟和一统中国的宏伟抱负。东临碣石,以观沧海1.交代“观海”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对象。2.﹃观沧海﹄水: 山岛: 树: 草: 风: 波: 澹澹竦峙丛生丰茂萧瑟涌起海水及山岛之景(实景)3.情感日月: 星汉:运行--出其中灿烂--出其里 想象奇特胸怀博大(虚景)观沧海(叙事)(写景)写壮丽景色,展开阔胸怀,抒伟大抱负。(互文见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 乡愁诗知多少?次北固山下王 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近体诗唐代诗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五言律诗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译诗旅途通向青山之外,船行在绿水之间。
春潮与岸相平,江面更加宽阔,恰遇顺风,一桅白帆高悬。
残夜尚未退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还没逝去,江上已露出一丝春暖。
思乡的书信怎样才能送到洛阳?只有寄希望于北归的大雁。思考:
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次北固山下 王 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叙事写景抒情漂流异乡春意萌动思想愁绪“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有什么作用?表现诗人背井离乡,在外奔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知何日是归程。
这才有“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心愿。次北固山下见、行感:青山外,绿水前两岸阔,一帆悬海日生,江人年乡书达洛阳(对偶)(设问)(充满春意)(淡淡乡愁)(景中含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西湖春景西湖桃花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底。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简介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继杜甫之后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重视讽喻,崇尚简易。他做诗总是读给年迈的老人和没有读过书的人听,如果他们听得懂,就可以了:如果听不懂就改,直到懂了为止。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是他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白居易为什么作《钱塘湖春行》? 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别的气质吸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朗读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孤山寺北贾亭西 漫行于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只见春水轻漫堤岸,白云低垂,与湖相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有几处早来的黄莺,争先恐后地飞向向阳的枝头唱歌啼鸣,不知是哪家新来的燕子又在湖边衔泥筑巢。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芬芳的野花四处开放,使人眼花缭乱,新长出的碧绿如茵的野草,才刚刚能盖过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而我最爱的是那走也走不够,看也看不足,掩映于绿杨荫里的白沙堤。1.作者是按照怎样的路线游览钱塘湖的?
2.诗中选取了哪几种景物来表现初春的钱塘湖美景?
3.诗中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水面、云脚、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景物生机勃勃、春意盎然。表现了诗人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的喜悦心情。诗歌导读主题:描绘西湖美好春色,
表达喜爱之情。你最喜欢诗作中的哪一句?谈谈你的感想。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划分节奏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天净沙 秋思绘景(断肠)人(在天涯)-----写人秋原黄昏行旅图言简意丰 多方映衬 情景交融(点睛之笔)主题表现羁旅之思(表现思乡之情) 注:羁旅,长久寄居他乡 眼前的景色真是满目凄凉,藤是枯萎的藤,已经没有了生命。树是凋零了黄叶的秃树,已是风烛残年。 几只刚刚归巢的乌鸦栖息在缠着枯藤的老树上,不时哑哑的嘶叫,声声催人心魄,把秋日的黄昏叫得越发的凄凉哀切! 昏鸦尚能有老树可归,而游子却漂泊无着,有家难回,其间该是何等的悲苦与无奈啊! 远处,一座小桥,潺潺的流水,还有依稀升起炊烟的农家小院,是那样幽静而甜蜜,安逸而闲致。 可快乐是别人的,我什么也没有!一双哀伤的秋目,拂袖欲断水,愁绪任横流,纵然心念故乡,却难赋深情。 驿站飘失了,残留的“古道”依然通向天际,功名利禄,仕途失意,是是非非,融进萧萧悲凉的“西风”。瘦弱羸马,驮着书卷,催着旅人,行吧行吧。人生失意常八九,文人的落魄,漂泊的流离,谁道世事不唯艰? 艺术特色:1、言简意丰前三句,十八个字,共写了九种事物:藤、树、鸦、桥 、水、家、道 、风、马,一字一景,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事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2、多方映衬---将许多相对独立的事物同时纳入一个画面中,从而形成动与静、明与暗、背景与主体的相互映衬。动态的流水与静态的小桥、人家相映,更显环境的幽静;西风与古道相映,使道路更见苍凉;一面是枯藤、老树、昏鸦在秋风萧飒中的一派灰暗,一面是落日的余晖给它们涂上一抹金黄;“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极力渲染悲凉气氛,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氛围中,突出游子情怀。3、情景交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人的思想感情是抽象的东西,作者运用寄情于物的写法,把天涯沦落人的凄苦愁楚之情刻划得淋漓尽致。
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有形的可感的事物具有明显的深秋色彩,与无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处,用有形表现无形,使人感到具体生动。
此所谓“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也即“一切景语皆情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