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装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皇帝的新装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1-04 15:30: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请指出下列图片的出处 这些作品有何共同之处?《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拇指姑娘》作者相同安徒生
体裁相同童话
皇帝的新装安徒生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和童话常识;速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2.能理清文章结构,分析人物形象,领悟写作目的。
3.理解童话的夸张和想象等艺术特点。
安徒生(1805~1875)全名是:汉斯·克利斯坦·安徒生,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他的160余篇童话在近150年中被翻译成140多种文字,从丹麦传向世界。安徒生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皇帝的新装》等。作者简介写作背景:
18世纪末19世纪初,丹麦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封建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面对这样的现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的民间故事改编,创作了本文,揭露了贵族阶层的阿谀奉承和虚伪透顶,深刻地解剖了当时的社会的病状。文章线索是什么 ?
——新装。这篇童话有哪些人物?——皇帝、骗子、老大臣、官员、侍从、百姓、小孩开端引子发展高潮结局皇帝( ) 新装骗子( ) 新装君臣( ) 新装游行( )新装小孩( )新装一、理清结构一、皇帝爱新装(1)(引子)二、骗子做新装(2-4)(开端)三、君臣看新装(5-22)(发展)四、游行穿新装 (23-32)(高潮)皇帝的新装
五、揭穿假新装(结局) (33-36)二、思考问题:
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皇帝爱新装的? 治装费用、兴趣爱好、换衣次数 故事的铺垫,为下文骗子愚弄皇帝作了有力的伏笔。 2、第一段写皇帝爱新装的目的是什么? 3、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装”面前,老大臣、“另外一位诚实的官员”,甚至皇帝都不敢说真话,老百姓一开始也不敢说真话。想一想他们不敢说真话的原因是什么。一个一眼就看穿的骗局,为什么畅行无阻?老大臣、“另外一位诚实的官员”: 怕别人说自己愚蠢,更怕丢了乌纱帽。皇帝:怕别人说自己愚蠢,也怕丢了王位。老百姓:怕人嘲笑愚蠢; 怕招杀身之祸。
4、找出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的语句,并说说它为什么是关键语句。 “任何不称职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这句话,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的推动作用。骗子胡说那衣服具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特性”,不但抓住了皇帝的昏庸荒政而又想辨别出官员是否称职、是聪明还是愚蠢,以求保住皇位的心理,而且抓住了大臣们只想保住官位的心理,因而骗术步步行通。 5、皇帝的游行大典上,小孩为什么敢于说真话? 因为小孩子天真无邪,没有顾虑,无私无畏,所以敢于说真话。
小孩的真话,像一把匕首,戳穿了骗子、老大臣、官吏和皇帝自欺欺人的鬼把戏,这真话,就是真理,就是力量。6、 故事有什么教育意义与现实意义? 故事中由一个小孩戳穿了骗局,揭示了事情的真相,意在启示我们要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皇帝----
大臣----
骗子----
孩子----虚伪 愚蠢 奢侈 昏庸无能
爱慕虚荣 自欺欺人……虚伪愚昧、阿谀奉承。狡猾贪婪。纯洁天真、无所顾忌。 三、概括出皇帝、大臣及官员、小孩的性格特点。 四、课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作用:无情地鞭挞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和道貌岸然的大臣,辛辣地嘲笑了他们的愚蠢虚伪卑鄙自私,曲折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反映了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夸张与想象:本文写出骗子用根本不存在的布料、衣服向皇帝行骗,写出皇帝和大臣们都甘愿受骗、并且骗人,最后写出皇帝赤裸全身在大街上游行,构成了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五、总结:
本文通过一个愚蠢的皇帝被两个装成织工的骗子所骗,穿着根本不存在的美丽新装游行的诙谐故事,深刻地讽刺了皇帝及大小的虚伪、奸诈、愚蠢的丑恶本质。重点问题讨论: 题目《皇帝的新装》与《愚蠢的皇帝》比,哪个好,为什么? 以《皇帝的新装》为题好。因为全文以“新装”为线索,按“爱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的顺序来写,一步步揭示皇帝的本质。问题一展开想象,续写课文 游行大典完毕,皇帝回宫后,事情将会怎样呢?大家展开想像,续写《皇帝的新装》。 布置作业 那个裸体皇帝在光天化日之下游行,自从被孩子点破之后,一路上受尽嘲笑。皇帝恼羞成怒,当场宣布了“谁说坏话,立刻逮来,杀”的法律,结果四五十人被就地处死。自此,皇帝不论上朝还是回宫,不再穿别的衣服。有一次,他的爱妃陪他喝酒,无意间讲了一句:“啊呀!把胸膛弄脏了!”另一次,一个大臣辞职后,自言自语:“再不用看不穿衣服的皇帝了。”都因为触犯了皇帝的禁忌,被送到行刑官那里去了。从皇帝祭天、大阅兵到巡行京城,被杀的群众竟有一千多人! 一个善良的老大臣为了给皇帝遮丑,建议他换一件新衣,但皇帝回答说,他穿的是一套神奇的衣服,永远不会旧;人们请求皇帝给予“言论自由、嬉笑自由”,皇帝一概拒绝。以后,大家对皇帝都采取了回避的态度。但皇帝仍然疑心。他命令士兵:凡是有笑声的家里,都要把人抓出来杀掉。结果终于激起了人们的反抗,大家一齐拥到皇帝跟前,撕他的肉,并大声喊:“撕掉你空虚的衣裳。”最后,连士兵也站在人民的一边。皇帝终于瘫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