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17 孤独之旅
走近作者
【曹文轩】1954年1月生于江苏盐城市农村,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中国少年写作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
《草房子》可以说是中国当代一部比较有代表性的“成长小说”。小说的故事发生在油麻地,故事中通过对主人公男孩桑桑刻骨铭心而又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的描写,讲述了五个孩子,桑桑、秃鹤、杜小康、细马、纸月和油麻地的老师蒋一轮、白雀关系的纠缠和孩子们痛苦的成长历程。
字词积累
撩( )逗 扎( )成把 撅( )断 旧茬( )儿
戳( )破 凹( )地
掺( )杂 镰( )刀
liáo
zā
juē
chá
chuō
āo
chān
lián
【置之不理】放在一边,不理不睬。
【朦朦胧胧】模模糊糊,不清楚。也可指人意识不十分清晰或事物界限不清。
【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文中指暴风雨来势猛烈,超乎平常。
【一落千丈】形容地位、景况、声誉等下降得很厉害。
默读课文,完成下列填空
曹文轩在散文《前方》里总结了人离家的三个原因:外面有一个广大无边的世界;出自无奈;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
初读课文,感知文本
请同学们关注文本第一段,看看,杜小康的离家原因是曹文轩讲的哪一种?
第二种
你从哪个词读出了无奈?
“只好”
夏天,杜小康跟着父亲,赶着那群已经一斤多的500只鸭子离开油麻地一带的水面。船是被加工过的,有船篷,有一只烧饭的泥炉。船上有被子、粮食和一些生活必需品。他们要将鸭子一路放到三百里外的大芦荡去。因为,那边鱼虾多,活食多。鸭子在那里生活,会提前一个月下蛋,并且会使劲下蛋,甚至会大量地下双黄蛋。那时,就在苇荡围一个鸭栏,鸭蛋就在当地卖掉,到明年春天,再将鸭一路放回油麻地。
——《草房子》
杜小康父亲的放鸭计划
在这趟放鸭之旅中,杜小康父子的苦主要来自他们最大的敌人
路连接着家与前方。人们借着路,向前流浪。……是命运把人抛到了路上。……人们早已发现,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
——曹文轩《前方》
孤独
请大家进入文本,说说你从哪些字、词、句里读出了杜小康的孤独?并陈述理由。
①无家:“就什么都没有了”“熟悉的树木……遥远之物”“陌生的天空……从未见过的面孔”“它们才忽然觉得自己已成为了无家的漂游者”
②无声:“没有其他声音……使人感到振奋”“杜小康想听到声音……不可能”
③未知:“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
④无人:“四周只是草滩或凹地……”“第一缕炊烟……惟一的炊烟”
⑤无尽:“以后的几天,都是这一天的重复”
⑥无助:“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这一切无论如何也不能完全驱除杜小康的恐慌”“紧紧地挨着父亲,迟迟不能入睡”
⑦无期:“明年春天”
⑧带着挽救家道的使命去放鸭,而不是去旅游的,这种精神压力让人恐慌。
⑨父亲的精神缺席。
恐慌
这个阶段杜小康对孤独的态度:
后来,父子俩都在心理清楚了这一点:他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
此时父子俩对孤独的态度:
适应、承受
外面有一个广大无边的世界。这个世界充满艰辛,充满危险,然而又丰富多彩,富有刺激性。外面的世界能够开阔视野,能够壮大和发展自己。
——曹文轩《前方》
杜小康的前方一直是充满了艰辛和危险,但这趟孤独之旅有没有壮大发展杜小康?若有,在哪个情节中可以看出来?
在暴风雨中独自寻找走失的鸭子。
初读课文,感知文本
杜小康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味。他把头歪过去,几乎把脸埋进了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哭。
①委屈。这样艰辛的生活本不应该由这样幼小的心灵和身体来承担。
②欣慰。他最终还是找到了失散的那十几只鸭子。
③激动。他战胜了磨难,长大了,坚强了。
孤独之旅 之旅
雨过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杜小康长这么大,还从未见过蓝成这样的天空,而月亮又是那么的明亮。
自然环境描写,作者写雨后美丽的夜景,既衬托出杜小康找到鸭子之后的愉快心情,也暗示杜小康经历磨难之后真正长大了。
成长
跟着杜小康一起长大的还有什么呢?
鸭子
八月的一年早晨,杜小康打开鸭栏,让鸭们走到水中时,他
突然在草里看到了一颗白色的东西。他惊喜地跑过去捡起,然后
朝窝棚大叫:“蛋!爸!鸭蛋!鸭下蛋了!”
四个短句和四个感叹号,写出了杜小康的惊喜之感,语气强烈。
鸭子下蛋,为什么能让杜小康这么惊喜呢?
鸭子下蛋了,他便可以去上学了,正是对“鸭子下蛋”的期待支撑着他面对孤独。除此之外,鸭子下蛋了,也代表着他的这段日子的付出都有了回报了。
面对这份收获与自己的成长,杜小康最应该感谢什么?
孤独
有些孤独,其实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无法回避的元素。
我们要成长,就不能不与这些孤独结伴而行。
——曹文轩
后来,杜小康家的鸭子溜进别人家的鱼塘,吃了人家的鱼苗,
鸭子和船都赔给别人了。从此杜家就真的变成了一贫如洗,杜小康
的父亲也彻底病倒。这时候,杜小康勇敢地站了起来,继承父业,
在学校门口摆起了小摊。到最后,他成长为一个坚强的为家庭生计
拼搏的男子汉,油麻地小学校长桑乔最后说了这么一句话:“日后,
油麻地最有出息的孩子,也许就是杜小康了!”
思考:
除了直接描写,作者还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杜小康的“心路历程”?
环境描写
暴风雨
鸭群
芦苇荡
环境描写
(1)芦荡
“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 “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
“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
芦苇见证了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
面对芦荡:
害怕胆怯
不再恐慌
(2)风雨
“雷声”“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暴风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仿佛到了末日”。
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
可怕
搏斗
成长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因为这场风雨中杜小康战胜了孤独,战胜了恐惧,战胜了恶劣的环境,表现了一个小小男子汉的力量、意志和责任感,长大了,坚强了。
(3)鸭群
“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
“将主人的小船团团围住”
“觉得自己已成无家的漂泊者”
对杜小康的孤独起了烘托作用,鸭子的成长也寓意着杜小康的成长。
作者以较大的篇幅描写这些鸭子,与表现杜小康的成长有什么联系?
失学后
放鸭是生活的全部。
孤独中
鸭群是伙伴、是心灵的安慰。
风雨中
护鸭感到成长的艰辛和喜悦。
鸭下蛋
甘苦中的喜悦——人生的成果。
小结:
小说中的环境是为了把人物摆到特定的景物环境中去展现丰富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课文中的环境描写与杜小康的成长旅程有着直接的关系。
本文通过讲述一个名叫杜小康的孩子在陌生芦荡里孤独地放鸭而逐渐成长起来的故事,告诉我们:人应该在孤独中磨炼自己,在逆境中锻炼自己,才会长大、成熟、坚强。
课堂小结
苦难是人生的老师。
——巴尔扎克
好的木材并不在顺境中生长;风越强,树越壮。
——马里欧特
在寒冷中颤抖过的人倍觉太阳的温暖,经历过各种人生烦恼的人,才懂得生命的珍贵。
—— 怀特曼
扩展延伸
你有过孤独的时候吗?请讲述你孤独的情景和心理感受。